《基本教学技能》PPT课件.ppt
《《基本教学技能》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本教学技能》PPT课件.ppt(1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7/12,1,第四章 基本教学技能,2023/7/12,2,本章学习目标:1概述几种基本教学技能的目的。2解释几种基本教学技能的应用原则和要点。3能够在试讲中或课堂上运用基本教学技能。,2023/7/12,3,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与教学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教学技能可以通过学习来掌握,在练习实践中得到巩固和发展。教学能力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个性心理特征,而教学技能则是完成教学任务的行为方式。教学技能是可描述、可观察、可培训的具体教学行为。能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一定的能力又是进一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条件。知识、技能的不断
2、积累形成更高的能力。,2023/7/12,4,第一节 导入技能,一、什么是导入技能 导入技能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活动方式。它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之中,所以,又称为定向导入。应用于上课之始、开设新课程或进入新单元、新段落的教学过程之中。,2023/7/12,5,二、掌握导入技能的目的,1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2引起对所学课程的关注,引导进入学习情境。3为学习新知识、新概念、新原理和新技能作鼓动、引子和铺垫。4明确学习目的,使每个学生都了解他们要做什么,他们应达到何种程度。,2023/7/12,6,三、导入技能的
3、类型,(一)直接导入 这是直接阐明学习目的、要求和各个重要部分的内容及教学程序的导人方法。教师以简捷、明快的讲述或设问来激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诱发探求新知的兴趣。(二)经验导入 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科学素材为出发点,通过教师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谈话或提问,以引起回忆,自然地导人新课,激起学生的求知欲。,2023/7/12,7,(三)旧知识导入,注意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以复习、提问、做习题等教学活动开始,提供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使用这种导人方法,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要精选复习提问时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2023/7/12,8,(四)实验导入,根据学生学习的心理活动特
4、征,在学习某些章节的开始,可由教师演示一个已知的实验,向本章内涉及的未知实验过渡,尽量采用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实验。通过大量的声音、色彩、形态和气味等变化使学生在学习之始便在感官上接受大量刺激,获得大量的感性信息,同时提出若干思考题,在一系列的“是什么”“为什么”的启发下,促使学生有条理地思索问题。这样在某些章节学习开始时,巧布疑、设悬念,就会使学生明确目的、增强动机,起到“激其情、刺其疑”的作用。,2023/7/12,9,(五)直观导入 在讲授新课题之前,先引导学生观察生物体(包括活的离体器官、组织)标本、模型、图表、幻灯片和电视片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再从观察中提出问题,创设研究问题的必须情
5、境,学生为解决直观感知中带来的疑问,产生了学习新知识的强烈要求。采用这种方法需注意以下两点:1实物、模型、幻灯和电视等内容必须与新教材有着密切的联系。2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恰如其分地提出问题,以指明学生观察中的思考方向,促进他们的思维,为学习新教材做好准备。,2023/7/12,10,(六)设疑导入 在章节教学之始,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形式多样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本课学习目标、研究的主题。3.23(七)事例导入 用学生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科学事例来导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起到触类旁通的功效;也可介绍新颖、醒目的科学事例,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新奇不解的学
6、习情境。,2023/7/12,11,(八)悬念导入 提出带有悬念性的问题来导入新课或问题,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在悬念中既巧妙地提出了学习任务,又创造出探求知识的良好情境。悬念的设置要适度,不悬会使学生一眼望穿,则无念可思;太悬学生则无从下手,则会无趣可激;只有在悬中寓实,才能引起学生开动脑筋,琢磨思考,兴趣盎然地去探索未知。,2023/7/12,12,(九)故事导入 青少年都爱听故事,在科学科的发现史和科学史中,充满了动人的故事。中外史实中,妙趣横生的典故更多。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断,可避免平铺直叙之弊,收授教于趣之效。,谈生物课堂艺术的开始导入,生物课导入十
7、一法,生物教学中导入技能反思,2023/7/12,13,导入的方法:,开门见山,揭示新课;联系旧知,提示新知;巧设悬念,引人入胜;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利用游戏,创设情景;故事引入,启发思考;审题入手,提纲挈领;直观演示,展示形象;引经据典,唤起联想。,2023/7/12,14,四、导入的结构,(一)引起注意 导入的构思与实施,要把学生的心理活动保持在教学行为上;使与教学活动无关的甚至有害的活动能迅速得到抑制。学生注意的特点是:同学们举目凝视、或侧耳细听、或思考、或顿时寂静、或紧张屏息 导入活动的强度、差异、变化和新颖,都会立刻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2023/7/12,15,(二)激起动机 创设
8、引人入胜的情境,能滋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一方面可提出严格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说明学习这部分知识和技能的意义。只有学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的社会意义,才能产生学习的自觉性,发出学习的极大热情,表现出听课学习的坚毅精神。,2023/7/12,16,(三)组织指引 导入要给学生指明任务,安排学习进度。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定向思维,使学生有目的,有意义地开展学习。要提出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方法,例如,说明本节课是先要使问题具体化,接着做实验,再共同归纳、订正,最后结合新问题进行练习、运用。使学生对学习程序做到心中有数。,2023/7/12,17,(四)建立联系 导入的设计,要充分了解并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
9、能力,要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最佳的结合,就能以较少的精力和时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很多,教师可设计提问问题,学生逐步解答,随着答题的深入,旧知识同新知识建立了联系,从而引出新课。教师也可以通过对学生已有知识进行概括描述和启发之后,讲新课。,2023/7/12,18,五、应用原则与要点,(一)导入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强 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二)导入要具有关联性 以旧拓新,温故知新。导入点与新课重点紧密相关,揭示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三)导入要有趣味性,有一定艺术魅力 即引人注目、颇有风趣、造成悬念、引人入胜。这个魅力很大
10、程度上依赖教师生动的语言和炽热的感情。,2023/7/12,19,第二节 教学语言技能,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2023/7/12,20,一、什么是教学语言技能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讲解教材、传授知识、组织练习和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所运用的语言,就是教学语言。教学语言技能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最主要的保证,教师必须对教材内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加以组织、润色并且用准确、生动、富于启发性的语言表达出来,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水平不仅是影响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也成为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强调教
11、师的授课技能,从根本上说,就是强调授课教师的语言表达技能。,2023/7/12,21,1、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1)、教育性 2)、规范性 3)、科学性 4)、启发性 5)、生动性(有形象、有感情、富幽默),2023/7/12,22,教育性:讲授语言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语言的思想性方面。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感情交流的过程。教学语言的思想性不是强加在语言的表面上,而是体现在真情流露。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都非常重视教学语言的感情交流性,使教学语言“言为心声、声情并茂”,体现出教师爱的精神力量和个人魅力。当然,教师自身思想素质的提高是教学语言思想性的基础。,2023/7/12,23,规范性:要注意科学常
12、用字的准确读音,许多科学常用字的读音不同于习惯发音,如萎蔫(nin)不能读成萎蔫(yn),两栖(q)动物不能读成两栖(x)动物,蜕(tu)皮,不能读成蜕(tuo)皮,桡(no)骨不能读成桡(ro)骨,臀(tn)部不能读成臀(din)部,桧(gu)柏不能读成桧(kui)柏。生物教师应对易读错的字勤查字典,千万不能想当然,在教学中读错字是极不应该的,它有损于教师的形象,降低教师威信,从而降低教学质量。,2023/7/12,24,科学性:科学术语是科学教学中用来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生物学概念等的专门名词和科学语言,如细胞、细胞器、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接合生殖、减数分裂、克隆、半保留复制等。确切运用科学
13、术语才能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有的教师对“呼吸作用”和“呼吸运动”;“盲肠”和“阑尾”;“神经中枢”和“中枢神经”不加区别,这样会传授错误的知识,混淆学生的思维。有的教师不能很准确的表述:“细菌的营养方式一般为异养”,“苔藓植物体一般有根茎叶的分化”、“酵母菌的生殖方式主要是出芽生殖”等,忽略其中“一般”、“主要”等词汇的重要性,因为有些细菌的营养方式是自养,有些苔类的植物体只是叶状体,酵母菌有时也进行有性生殖等。在教学中常会采用直观、形象、生动、通俗的语言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但其前提必须是科学性。有些教师说“植物的叶片为了能获得更多的阳光而产生叶镶嵌现象”、“草食性动物具有很长的盲肠是为了更好
14、的消化食物”、“鸟类一侧的卵巢退化是为了减轻体重,有利于飞行”、“两栖动物的皮肤裸露是为了辅助呼吸”等,这就犯了“目的论”的大错。,2023/7/12,25,启发性:学记中提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又说:“语比物连类,引而不发,跃如也。”所谓启发性,就是通过教师的诱导来唤起学生的想象,促使他们的思考。启发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思考或得出结论,这样才能使学生好学、易学和善思。教师要善于以同类事物相比,使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的教师在讲授“生态学”的有关内容时先从一篇语文课文“猎户”引入,通过对比“60年代一位猎户打死一头金钱豹后不仅获得英雄称
15、号,还获得一支钢枪奖励;而现在打死一头金钱豹即要被判刑”的问题作为导言,引入相关内容。这样的导言非常引人入胜,也非常具有启发性。,2023/7/12,26,生动性:要使语言生动,就要注意语气语调的运用,做到快慢得当,抑扬顿挫,节奏铿锵,声音宏亮。语言形象,就是说讲话要具体,言之有物,论之有据,注意运用比喻、夸张、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并要恰当的运用成语、谚语、歇后语等。,2023/7/12,27,2、教育语言的构成要素 1)、发音(语音)2)、语调 3)、节奏 4)、速度 5)、响度 6)、词汇 7)、语法,2023/7/12,28,教学语言的外部形态主要体现在讲课的声音技巧上。语音是语言的基
16、本结构单位,多种有意义音节信号的组合而构成的语言,才使得内部信息能以声音的形式发出和传递。因此,语音是信息的载体和符号。在教学中对语音的基本要求是发音准确、规范,即吐字清晰、用普通话。教学语言应该吐字清楚,切忌讲话囫囵吞枣、或有字头无字尾、或有字尾无字头等现象。,2023/7/12,29,吐字是发音的重要一环,要使吐字准确、清晰、圆润、流畅,就必须努力锻炼自己的发音器官(唇、齿、舌),使其发音到位。舌在发音中是活动最积极、影响最大的器官,在普通话所有音节中,除发唇音的b、p、m、f辅音以外,几乎全都靠舌的积极活动,舌的弹动力强声母就会发音清晰准确。要注意,唇、齿、舌在发音中是一个整体,这三者相
17、互协调才能完成准确、清晰发音的任务。圆润动听的声音是胸腔、口腔、头腔、鼻腔共同调节发出的。如果偏重胸腔,声音低沉;偏重用头腔,声音漂浮;偏重用鼻腔,声音晦涩;而如果只用口腔,声音干燥。大声说话时,应该胸部放松端正,口腔张圆,使声音达到口腔上部的中间,鼻孔微微张开,感觉声音集中在一个点上。,2023/7/12,30,语调是指讲话时声音的高低,声调的升降及抑扬顿挫的变化等,是增强语言生动性、体现语言情感的主要因素。语调的抑扬顿挫和声音的高低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音调太高刺耳,音调平板无变化,容易使学生昏昏欲睡;频率太快,学生的思维跟不上教师,频率太慢,又使学生思维抑制、思想涣散。平淡而低沉的语调
18、易使教室里空气沉闷,学生振作不起精神,信息接受率低;声音过大,易使学生情绪烦燥或厌倦。正确的方法是,在讲解重点、难点和问题的承转处,在叙述概念、定义、公式、定理处,说话要慢些,语调要高些,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有思考、笔记的时间。同时要注意声调高低对关键词的强调作用。语调的情感是随语言的抑扬顿挫而产生的,是教师对教学内容体验的自然流露,不是生硬的外加成份,也不是增加感叹词所能奏效的。,2023/7/12,31,节奏主要包括语言、内容、时间三种。语言节奏是指语调高低、快慢的变化。例如,讲到重要的地方提高声调放慢速度;讲到快乐的地方自然地露出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显出激昂的情绪;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变得低
19、沉。这种语调高低、速度快慢交迭伴随着情绪的起伏,就形成了一种节奏,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接收信息的效率。内容节奏是指要讲究内容的布局。开头要醒人耳目,一下子把他们带入学习情境,引起兴趣和注意;中间论述要善于变化,使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节奏地交替转换;结尾要有余味,激起继续学习新知识的渴望。时间节奏是指要合理地分配时间。,2023/7/12,32,语言的速度是指讲话的快慢。其快慢是否科学合理,对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直接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讲话的速度是各不相同的。但是教学语言是一门专门的工作语言,不应该用日常习惯的语言速度去讲课,而必须受课堂教学自身规律的制约,受与教学有关的诸多因素的
20、支配,不得有任意性。电影、电视解说的速度为每分钟250至300字,课堂教学的语言速度还要慢一些,以每分钟200至250字为宜。,2023/7/12,33,响度是指声音的高低,实际上是强度、长度、高度的总合。在课堂上教师声音的高、低、强、弱,不仅对教学效果有影响,而且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响度合理是理想教学语言的重要条件之一。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交流思想的活动。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不能不努力寻求教学语言的合理响度,也就是使教师语言的音高、音强、音长达到和控制在最适当的程度。具体的标准是使坐在每个位置的学生都能毫不吃力地听清楚教师讲的每句话、发出的每个音节,并且耳感舒适。如果达不到或超过这个合
21、理的响度,就会妨碍信息的传递,影响学习效果。,2023/7/12,34,词汇:语言是语音、语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词是这一系统中最基本的构成单位。修辞是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生动、得体的手段,在课堂教学语言中对词的要求是规范、准确、生动。用词规范不但能够正确地表达信息内容,而且能为学生做出典范。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语病百出,就会影响教学效果。用词准确是对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否则就不能正确地表达教师的意图。选词和用词要做到精选妙用,注意词的形象性、感染力和感情色彩。语言的生动不是靠词藻的堆砌可以达到的。一个很平常的词由于用得精当巧妙而格外生动传神。语言的生动与教师的科学知识有关,也与教师的语文水平、
22、讲话的技能技巧有关。,2023/7/12,35,语法是遣词造句的规则,是某一民族的共同语言在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按照这一规则进行语言表达,就能被人理解,违反这些规则,就无法进行交流。课堂教学与一般讲演不同,它除了让学生听明白外,还必须使学生理解、掌握,即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应注意教材的内在规律,运用逻辑推理的方式进行教学,而且要注意语言的逻辑性。在已知的前提下,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详细严密的论证,从而得出结论。这样才能使学生思路清晰的寻根求源,一环紧扣一环地剖析事物,从而达到理解、掌握的境界。,2023/7/12,36,二、掌握语言技能的目的,1教学语言技能
23、要保证准确、清晰地传递教学信息,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2教学语言技能要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发展,能力得到培养,这就要求教学语言形象生动、具有启发性。3不断提高教学语言的水平,可以促进教师个人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2023/7/12,37,三、教学语言的构成,教学语言是由基本语言技能和适应教学要求的特殊语言技能两方面的因素构成的。,2023/7/12,38,(一)基本语言技能,在社会交际中众人都必须具备的语言技能 1语音和吐字 语音的基本要求是规范,用普通话语音讲话,吐字清楚。2音量和语速 音量是指声音的大小,语速是讲话的速度。3语调和节奏 语调是声音的高低升降、抑扬顿挫的变化,从所表达的内容出发
24、,运用高低变化。自然适度的语调,可以大大加强口语表达的生动性。节奏是指讲话时的快慢变化。声音的长短和停顿的长短所构成的快慢变化,就是节奏。和谐的节奏可以加强口语表达的生动性。,2023/7/12,39,4词汇 具备一定的词汇量,正确、熟练地运用于口头表达。对词汇的要求:规范:要运用普通话的语汇次序。准确:能用恰当的词语,客观表达事物,不走样。生动:注意用词的形象性、可感性;注意词的感情色彩,要能启发想象、联想,并激发人的感情。5语法 语法是用词造句的规则。按照这一规则表达,大家都懂;违反这些规则,则无法交流。与语法相关的还有逻辑性,即在组织一段语言时,思路要顺畅、要合乎逻辑规律。合乎语法、合乎
25、逻辑,语言才能连贯。,2023/7/12,40,(二)特殊语言技能,在特定的交流中而形成的语言技能 教师的课堂口语技能是在课堂教学的特殊环境中形成的。在课堂上,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组织自己的语言,形成了课堂教学口语的特殊结构。1.引入 教师用不同的方式,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做好心理准备。引入的细节:界线标志:指明一个新话题或者新要求的开始。点题、集中:明确新话题或者新要求的目的。指名:指定学生作答。,2023/7/12,41,2介入 教师用不同方式,鼓励、诱发及提示学生做出正确答案,或正确执行教师的要求。”介入”的细节:提示:教师提出问题、提供知识及提示行为的依据。重复:重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本教学技能 基本 教学 技能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87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