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讲》PPT课件.ppt
《《基因工程讲》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因工程讲》PPT课件.ppt(9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哺乳动物基因工程,一、哺乳动物基因转移的遗传选择标记,迄今为止,已知的绝大多数的哺乳动物病毒载体,除了牛乳头病毒载体外,都得附加上标记基因,才能进行有效的选择。,常用的这些标记基因有:胸苷激酶基因(tk)、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dhfr)、氯霉素乙酰转移酶基因(cat)、细菌的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基因(Eco-gpt)以及细菌的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Eco-neo)等。,哺乳动物基因转染实验常用的显性选择标记,1嘌呤和嘧啶的生物合成,(1)嘌呤的生物合成,APRT:腺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HGPRT: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XGPRT: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
2、,(2)嘧啶的生物合成,2、胸苷激酶基因选择系统,(1)TK-细胞 胸苷激酶(thymidin kinase,TK)是核苷酸合成代谢途径中的一种酶,能够把胸苷转换为胸苷一磷酸。在单纯疱疹病毒(HSV)中发现的胸苷激酶的编码基因(tk),几乎在所有的真核细胞中都能有效地表达。正是由于这种缘故,以确定哺乳动物基因转移可能性为目标的大多数早期实验,都是采用这个基因作为遗传选择标记。,在胸苷激酶基因选择系统中,首先得建立具TK-表型的细胞株。这可以通过诱变加选择的程序获得。,具体的做法:把细胞培养在补加有一种胸苷类似物5-溴尿嘧啶脱氧核苷(BUdR)的培养基中,在胸苷激酶的催化下,BUdR便掺入到细胞
3、的DNA分子上,致使DNA复制出现错误。具有BUdR-DNA的细胞对UV特别敏感,被迅速地杀死,而少数突变的TK-细胞便能够存活下来。应用这种方法已经分离到许多种培养细胞的TK-突变体。,目前最常用的一种TK-细胞是小鼠L细胞的TK-突变株。这种突变株的优点是产生回复突变的频率相当低,而且容易被外源DNA所转化,所以使用起来很方便,即便在不使用tk基因作选择标记的情况下,也可用作受体细胞。,(2)HAT选择法,由于选择TK+细胞的培养基含有次黄嘌呤(hypoxanthine)、氨基蝶呤(aminopterin)和胸苷(thymidine),所以叫做HAT选择法。,基本原理:如果用叶酸的类似物氨
4、基蝶呤(APT)处理细胞,二氢叶酸还原酶便被抑制,培养基中的还原辅助因子四氢叶酸因得不到补充而逐渐耗尽,于是从dUMP合成dTTP,以及dATP和dGTP的重新合成便因此被阻断。但次黄嘌呤是dATP和dGTP补救合成途径的一种底物,培养基中补加有此种物质时,细胞能逾越氨基蝶呤的抑制作用,继续合成出这些脱氧嘌呤三磷酸(dATP和dGTP)。,由于在HAT培养基中补加有外源的胸苷,所以TK+细胞通过胸苷激酶的作用可把它合成为dTTP,继续存活下去;而TK-细胞则不会发生这种合成,因而死亡。把正常的tk基因导入TK-细胞,它们也就照样能够存活下去。所以使用HAT培养基,能够选择出由tk基因转化而来的
5、TK+细胞。,(3)共转化选择 1)共转化选择的基本过程,HAT选择法可以用来分离以tk基因作选择标记的外源DNA转化的受体细胞。,在磷酸钙沉淀中,两种DNA分子的混合物,能够同时转化受体细胞。根据这种共转化现象,结合磷酸钙共沉淀技术,人们可以将无选择标记的DNA同具tk选择标记基因的DNA进行混合转化,发展出了共转化选择体系,从而解决了不具tk选择标记基因的转化子的选择问题。,3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选择系统,(1)基本原理,二氢叶酸还原酶(dihydrofolate reductase,DHFR)在真核细胞的核苷酸生物合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催化二氢叶酸(DHF)还原成四氢叶酸(THF)。这个
6、反应过程受到叶酸的类似物氨基蝶呤(aminopterin,APT)和氨甲蝶呤(methotrexate,MTX)的竞争性抑制。,如果细胞的培养基中含有这些抑制物,例如氨甲蝶呤,其浓度只要达0.1gml,就会阻断核苷酸生物合成,最终导致细胞死亡。,(2)常用的基因:,1)小鼠3T6成纤维细胞的突变系3T6400来源的突变dhfr基因。由它合成的突变二氢叶酸还原酶与正常酶相比,同MTX的结合能力下降了270倍。因此,用突变细胞呈抗性反应的MTX浓度,就可以把野生型细胞杀死,达到了显性选择的目的。如果把突变基因dhfrMTX导入正常的细胞,转化子也就获得了抗性。,2)另一个dhfr显性选择标记是位于
7、细菌抗药性因子R388上的dhfr基因。它编码的二氢叶酸还原酶,实际上就可以抗MTX的抑制作用。,4氯霉素乙酰转移酶基因选择系统,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hloramphenicol acetyl transferase,CAT)是由大肠杆菌Tn9转座子上的cat基因编码的,它能够催化乙酰基团从乙酰辅酶A转移到氯霉素分子上,导致一个或两个羟基发生乙酰化作用,从而使其失去活性。这个基因可以作为检测外源基因导入真核细胞的一种十分敏感的标记基因,尤其是适用于瞬时表达的研究。,5氨基糖苷磷酸转移酶基因选择系统,氨基糖苷磷酸转移酶(APH)基因也经常用Eco-neo表示,它是氨基糖苷类抗菌素的抗性基因,所编
8、码的APH酶可以使此类抗菌素,如G418失去活性。氨基糖苷抗菌素G418,即3-脱氧链霉胺(3-deoxystreptamine),在结构上同卡那霉素、新霉素及庆大霉素十分相似。它通过抑制70S核糖体的功能而阻断真核细胞中的蛋白质合成,造成细胞死亡。因此,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不需要特殊突变细胞的显性选择系统。,二、外源DNA导入哺乳动物细胞的方法,1磷酸钙转染技术,(1)磷酸钙转染的基本步骤,通过磷酸钙DNA共沉淀,将外源基因导入哺乳动物细胞的技术程序,最初是由Graham等人于1973年创立的。应用这种方法,能够将任何的外源DNA有效地导入培养的哺乳动物细胞,目前仍被许多实验室广泛地使用。磷酸钙
9、转染法的基本操作过程包括:,将待转染的外源DNA同CaCl2混合制成CaCl2DNA溶液;,在不断搅拌过程中,逐滴缓慢地加入到Hepes磷酸钙溶液中去,形成一种磷酸钙-DNA共沉淀;,然后用吸管仔细转移共沉淀物,使之粘附到培养的哺乳动物单层细胞表面,就会迅速地被细胞所捕获。,保温几小时后,将细胞洗净,并更换新鲜的培养液,继续培养至最终实现外源DNA的高水平表达。依培养细胞的不同类型而异,平均每个培养皿中约有10的细胞捕获了外源转染DNA。据报道,添加甘油或DMSO(二甲基亚砜)会增加某些类型细胞吸收外源DNA的数量。,(2)影响磷酸钙转染效率的因素,*DNA磷酸钙共沉淀物中DNA的数量;,*共
10、沉淀物与细胞接触的保温时间;,*甘油或DMSO等促进因子作用的持续时间等。,2DEAE-葡聚糖转染技术,二乙氨乙基葡聚糖(diethyl-aminoethyl-dextran),简称DEAE-葡聚糖,是一种高分子量的多聚阳离子试剂,能促进哺乳动物细胞捕获外源的DNA,实现瞬时的有效表达。这种转染技术最初是设计用来分析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s virus)RNA的感染性,其后经过改良又被用着分析SV40及多瘤病毒DNA的感染性。,(1)DEAE葡聚糖转染的一般程序,处理方式:1)先使病毒的DNA与DEAE-葡聚糖混合,形成DNADEAE葡聚糖复合物;2)受体细胞先用DEAE-葡聚糖溶液作预处理
11、,然后再用来与转染的DNA接触。,注意:处理前要用等渗溶液漂洗,除去培养液中的血清成分。,DEAE-葡聚糖的使用浓度为100-1000gml之间。一般在低浓度(200gml)和较长的持续处理时间(8h或16h)的条件下,哺乳动物细胞捕获外源DNA的效率比较高。若在DEAE-葡聚糖处理之后,再加入DMSO等促进因子,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效率。最高感染率可达80。,(2)DEAE葡聚糖转染的可能机理及影响因素,分子机理不十分清楚,曾经提出过几种较为合理的解释。一种认为DEAE-葡聚糖同DNA结合成复合物,可以保护DNA免受核酸酶的降解作用;另一种则认为DEAE-葡聚糖可以同细胞膜发生作用,从而使DNA
12、能够容易地穿过细胞表面进入细胞内部。,有许多因素都会影响DEAE-葡聚糖的转染效率,其中以细胞的数量、DNA的浓度和DEAE-葡聚糖的浓度最为重要。,大体上说,按每个直径10cm的培养皿中加入1-10g的转染DNA,并使用每毫升培养基含100400g DEAE-葡聚糖的溶液,对于绝大多数类型的细胞,都能得到很好的转染效率。由于DEAE-葡聚糖对有些细胞具有毒性,因此用低浓度溶液作短时间的接触反应较为合适。,(3)DEAE-葡聚糖转染法的评价,优点:方法简单、重复性高、以及转染效率高于磷酸钙法等。,不足:不能产生稳定的转化细胞系。原因可能是同DNA组装成微型染色体有关。因为有实验报道,一旦质粒D
13、NA进入经过DEAE-葡聚糖处理的细胞,它就会迅速地组装成含核小体的微型染色体。,磷酸钙转染技术十分有效而且易于重复,但最适转染条件的范围比较窄,为此发展出技术条件并不十分苛刻的聚阳离子-DMSO转染技术。,3聚阳离子-DMSO转染技术,实验原理:用聚阳离子Polybrene(聚溴化季铵阳离子的商品名)处理,增加DNA对细胞表面的吸附能力;再用2530的DMSO短暂处理细胞以增加膜的通透性,提高对DNA的捕获数量。,按此法测定反转录病毒DNA的转化效率,结果是同DNA的加入量成正比,而且不需要加运载DNA(carrier DNA)就可得到稳定的转化。聚阳离子-DMSO转染技术的通用性尚未验证,
14、但已知可适用于鸡胚细胞和小鼠成纤维细胞的转化。,4基因显微注射技术,应用玻璃显微注射器,可以把重组DNA直接注射到哺乳动物细胞的细胞质或细胞核。,根据DNA注射的方式不同,可以把显微注射区分为真正的显微注射(true microinjection)法和“穿刺”(pricking)导入法两种。,显微注射,DNA是由注射针直接注入细胞;而在穿刺中,DNA是处在细胞周围培养基中,它通过穿刺形成的小孔进入细胞的内部,或是随穿刺的针头一道进入的。,(1)显微注射法,用显微注射法转移基因的效率明显地超出其它方法。如把tk-DNA注射到小鼠tk-细胞,结果有50100的受注射细胞能瞬时表达胸苷激酶的活性。获
15、得稳定转化子的数量,取决于注射的DNA的性质。,如一个对比实验,一组用pBR322HSV-1 tk重组DNA注射,结果在5001000个受注射细胞中,只有一个转变成稳定的转化子;另一组用连接着特定的SV40序列的pBR322HSV-1 tk重组DNA注射,结果平均每5个受注射细胞中便有一个稳定的转化子,转化频率达20。,穿刺法是使用显微注射针穿刺细胞及细胞核,而把外源DNA导入培养细胞或细胞核的一种特殊的显微注射法。,(2)穿刺法,操作过程:,I、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加入蛋白酶及EDTA溶液,于37下消化15分钟;,II、移去消化液,并用培养基漂洗细胞之后,在每个直径为6.0cm的培养皿中接种
16、(15)x103细胞,置37下继续培养过夜;,III、在穿刺前弃去培养基,用pH7.2的磷酸缓冲液(PBS)漂洗2次,然后加入浓度为51000gml的供体DNA,覆盖于培养细胞表面;,IV、对细胞进行穿刺处理;,V、穿刺后,马上移去PBSDNA溶液,换上正常培养基,随后再换上选择培养基。,5电穿孔DNA转移技术,操作程序:,将盛有细胞和DNA混合液的特制小容器置于电脉冲仪的正负电极之间,在0下加高压(2.04.0kV)电脉冲10秒钟后,将处理的细胞转移到新鲜培养基中生长2天,再行筛选。,经过这样处理所得到的存活细胞的回收率约有6080。,如果在电穿孔之前,先用秋水仙酰胺(colcemid)预处
17、理细胞10小时,可提高转化效率310倍。这很可能是由于在这类中期停顿(metaphase arrest)的细胞中,细胞核处于无膜状态,或是此时核膜具有较高通透性的缘故。,应用电穿孔技术转移基因到哺乳动物受体细胞,平均每l05个活细胞中,可获得2530个转化子。现在这种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许多细胞系,包括小鼠淋巴细胞、人淋巴细胞、大鼠垂体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等。,6脂质体载体法,以脂质体为媒介的外源DNA导入受体的方法,叫做脂质转染法。,第一种常用的脂质转染法是,将外源DNA与阳离子型的脂质体混合形成DNA-脂质复合物(DNA-lipid complex)。这种复合物可有效地被受体细胞捕获,实现基因的
18、高频率转移,故这种方法又叫做DNA-脂质复合物转染法。,*在这个过程中,DNA并不是被包装在脂质体的内部,而是通过两者之间的静电引力作用结合在一起的。,第二种常用的脂质转染法叫做脂质体载体法。它是将外源DNA包装在脂质体的内部,然后通过脂质体的双层膜同受体细胞膜之间的融合作用,使外源DNA进入细胞质,尔后再进入细胞核,实现基因的表达。,7哺乳动物细胞基因定点插入,(1)基因定点插入的分子基础,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的基因定点插入(gene targeting)技术,通过在转染细胞中发生的外源基因与核基因组目标基因之间的DNA同源重组(homologous combination),使外源基因
19、定点地整合到核基因组的特定位置上,从而达到改变细胞遗传特性的目的。,基因定点插入的分子基础是在外源定点插入基因与内源核基因组目标基因之间,必须存在一段适当长度的同源的DNA序列。,基因定点插入的基本过程包括如下几个步骤:,首先是将外源基因,以及两侧与内源目标基因同源的DNA片段,克隆在具有选择性标记基因(例如neo)的载体分子上,构成专用的基因定点插入载体(gene targeting vector);,选用适当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载体,使之线性化;然后转化受体细胞。由于用于定点插入的外源基因的两侧,与内源核基因组上的目标基因或座位之间存在着同源的DNA序列,因此当线性化的载体DNA被导入受体细
20、胞之后,两者便会彼此配对。,在重组酶RecBCD的作用下,两条同源DNA的相同部位便会发生同源重组,实现外源基因在核基因组DNA上的定点整合。,现已知道有多方面的因素,诸如受体细胞的生理状态以及外源DNA的转染方式等,都会影响到基因定点插入的效率。鉴于哺乳动物基因定点整合效率低下的缘故,因此掌握并利用这些影响因素,对于提高基因定点插入效率无疑是十分有益的。,基因定向插入的效率取决于DNA同源重组的频率,它是与两条重组DNA分子之间的同源序列的长度密切相关的。,应用正负选择法,已经测定出基因定向插入所需的DNA同源性的有效长度。长度为25bp的同源序列即可发生同源重组。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当DNA
21、同源性的有效长度介于2591800bp之间时,同源序列越长,基因定向插入的效率也就越高,两者成正比;DNA同源性有效长度在2kb以上时,基因定向插入的效率进一步提高,同源程度为14kb时,达到最高值;实验还观察到,当DNA同源序列长度不到200bp时,基因定向插入的效率则会明显地下降。,(2)基因定向插入的类型与应用,根据同源重组过程中外源定向插入基因在核基因组上整合的结果,可将基因定向插入区分为插入型和置换型两种不同的形式。,基因定向插入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经过近20年的发展,迄今已成为基因功能研究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它无论在理论探索还是在实际应用上,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广泛的发展
22、前景。其主要的应用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应用基因定向插入技术,能够将经体外修饰改造的突变基因或某种新的外源基因,取代受体细胞核基因组上的目标基因,使基因组获得新的遗传信息,以便使科学工作者能够相当有效地检测基因的功能。,第二,应用基因定向插入技术,也可以在核基因组的目标基因序列附近,插入一个具相同调控序列的同源基因拷贝。如此既可形成重复基因,提高表达效率和相关的蛋白质产量,又可能不会破坏目标基因及其邻近基因的功能。,第三,利用基因定向插入技术,还可以在核基因组内部增加一段DNA序列,或造成序列缺失,甚至是单碱基定点突变等,从而达到抑制或纠正目标基因的功能,为遗传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技术途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因工程讲 基因工程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86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