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地基和基础》PPT课件.ppt
《《场地地基和基础》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场地地基和基础》PPT课件.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地质年代表(附),地质年代是指从最老的地层到最新的地层所代表的时代。分为相对地质年代和绝对地质年代。整个历史时期地质作用在不停息地进行着。各个地质历史阶段,既有岩石、矿物和生物的形成与发展,也有它们的破坏和消亡。把各个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岩石,结合埋藏在岩石中能反映生物演化程序的化石和地质构造,按先后顺序确定下来,展示岩石的新老关系,这就是相对年代。国际上又将地质年代划分为大小不同等级的单位,如宙、代、纪、世等。与此相对应的是地层单位宇、界、系、统等。工程活动涉及的土体大都是在第四纪形成,第四纪是指约250万年至今这段地质时期。,重点掌握2.1 场地2.2 天然地基与基础的抗震验算2.3 液化土
2、 了解内容2.3 软土地基2.4 桩基的抗震设计,2 场地、地基和基础,地震破坏作用:从破坏性质和工程对策角度,地震对结构的破坏作用可分为两种类型:场地、地基的破坏作用和场地的震动作用。,场地和地基的破坏作用一般是指造成建筑破坏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场地和地基稳定性引起的。,场地和地基的破坏作用大致有地面破裂、滑坡、坍塌等。,场地:建筑物的所在地,其在平面上大体相当于厂区、居民区或自然村的区域范围。,2.1 场 地,这种破坏作用一般是通过场地选择和地基处理来减轻地震灾害的。减轻它所产生的地震灾害的主要途径是合理的进行抗震和减震设计和采取减震措施。,水边地的地下水位较高,土质也较松软,容易在地震时产生
3、土壤滑动或地层液化。,用另外的土石来填补地基,常有土壤密实度不足情形,导致建筑物在地震时产生倾斜、沉陷。,山坡地在地震时会产生土壤滑动 冲积地的土质松软,地震时容易塌陷,如果此处有地下水层,还容易发生液化。,临近悬崖,容易滑落,谷地或低地,这里的建筑物容易在地震发生时,受土石崩塌破坏。,地震引发了一巨大的泥石流,数百户人家被埋在泥石里,地裂,局部地形的影响1.高突地形距离基准面的高度愈大,高处的反应愈大;2.离陡坎和边坡顶部边缘的距离大,反应相对减小;3.在同样地形条件下,土质结构的反应比岩质结构大;4.高突地形顶面愈开阔,远离边缘的中心部位的反应明 显减小;5.边坡愈陡,其顶部的放大效应相应
4、加大。地段选择1.选择有利地段;2.避开不利地段,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适当的抗震措施;3.不在危险地段建设。,2.1.1 场地土及场地覆盖层厚度1.场地土:场地范围内的地基土。场地土对建筑物的震害,主要与场地土的坚硬程度和土层的组成有关。场地对地震波的效应:过滤效应、放大效应。在同一地震和同一震中距离时,软弱地基地面的自震周期长,振幅大,震动持续时间长,震害也重(地基的震害)。坚硬土层上的刚性建筑、软弱土上的柔性建筑破坏严重。,2.场地土类型的确定(1)按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场地土分4类:式中 土层等效剪切波速;计算深度,取覆盖层厚度和20m的较小值。,(2)对于丁类建筑及不超过10层和高度在3
5、0m以下 的丙类建筑,当无剪切波速资料时,可根据岩土名称和性状按表2.1划分土的类型,并利用当地的经验在表2.1的剪切波速范围内估计土层的剪切波速。,2.1.2 场地覆盖层厚度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应按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土层顶面;2.当地面5m以下存在剪切波速大于相邻上层土剪切 波速2.5倍 的下卧土层,且下卧土层的剪切波速不小于400m/s时,可按地面至该下卧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3.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孤石、透镜体,应视同周 围土层;4.土层中的火山岩硬夹层,应视为刚体,其厚度应从覆盖土层中扣除。一般震害随覆盖层厚度的增加而加重。,2.1.3 场地类别规范)规定:建筑场地类
6、别应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根据场地覆土厚度及土的剪切波速确定建筑物的场地类别,由场地类别和地震分组查表得场地特征周期(P35表3.2),最后由特征周期计算地震影响系数。,场地内存在发震断裂时,应对断裂的工程影响进行评价,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对符合下列规定之一的情况,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1)抗震设防烈度小于8度;2)非全新世活动断裂;3)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时隐伏断裂,前第四纪基岩以上的土层覆盖厚度分别大于60m和90m。2.对不符合本条款规定的情况,应避开主断裂带。其避让距离不宜小于下表对发震断裂最小避让距离的规定。,当需要在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
7、孤立的山丘、非岩质的陡坡、河岸和边坡边缘等不利地段建造丙类及丙类以上建筑时,除保证其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以外,在计算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时,取不大于1.6的放大系数。,例:已知某建筑场地的钻孔土层资料如表所示,试确定该建筑场地的类别。解:(1)确定地面下20m表层土的场地土类型属于中软场地土(2)确定覆盖层厚度(3)确定建筑场地类别属于类场地,2.2 天然地基与基础的抗震验算震害调查结论:只有少数房屋是由地基实效的原因而导致上部结构的破坏;导致上部结构破坏的地基大多是液化地基、易产生震陷的软土地基和严重不均匀地基;大量的一般性地基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极少发现因地基承载力不够而产生震害。其原因为:一
8、般天然地基在静力作用下的安全储备大;建筑物在自重长期作用下将产生弹性变形和永久变形,故地基的承载力会有所提高;,地震作用为一种不规则的低频有限次的脉冲作用,历时短暂。故只能产生弹性变形而不可能发生永久变形,从变形上看,地基的动承载力应大于静承载力;考虑地震的偶然型、短暂型及结构的经济性,地震作用时结构的可靠度应比静载时有所降低。补充:天然地基的震害特点及其抗震措施由于地基一旦发生破坏,震后修复加固很难,有时甚至不可能加固修复。1.天然地基的震害特点,高压缩性饱和软粘土和强度较低的淤泥质土,在地震中产生不同程度的震陷,从而造成或加剧了上部结构的倾斜或破坏。杂填土、回填土和冲填土等松软填土地基,由
9、于多为旧水坑、洼地等,土质稀散且强度较低,地震中易产生沉陷,使结构开裂。沟、坑、故河道,坡地中半挖半填等非均质地基,在地基中的不均匀沉陷或地裂缝上会引起上部结构破坏。2.天然地基的抗震措施(1)软弱粘性土地基特点:压缩性较大,抗剪强度小,承载能力低。,震害特点:使建筑物产生较大的附加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处理措施:桩基;地基加固处理;以及类似减轻液化影响的基础处理措施和上部结构的处理措施。(2)杂填土地基(一般是人类任意堆填而成)特点:组成物质杂乱,结构疏散,厚薄不一,均匀性很差,强度低,压缩性高。震害特点:不均匀沉降导致上部结构开裂。处理:当杂填土的上层较薄时,可全部挖除(换土);杂填土较厚时,
10、采用地基加固的方法(如挤密桩等)。,(3)不均匀地基一般位于旧故河道边,暗藏沟坑边缘,半挖半填的地带,以及土质明显不均匀的其他地段。震害特点:易引起地基失效,加剧上部结构的破坏。处理措施:地基加固处理(4)地基加固处理方法A、换土垫层法换土厚度3m适用:各种软弱地基(但换土深度有限,处理后仍有变形)上部荷载较小,沉降要求不严时用这种方法。,B、重锤夯实法 适用:压实各种稍湿粘土、砂土、杂填土地基(在最优含水量时下锤,若含水量过大,可换土;若含水量过小,可洒水,使之变为最优含水量)。C、挤密桩法(运用广泛)适用:松散土、杂填土、可液化土,对饱和软粘土不适用。D、强夯振冲法适用:浅层饱和砂土(可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场地地基和基础 场地 地基 基础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85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