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规范》PPT课件.ppt
《《地铁规范》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铁规范》PPT课件.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宣贯培训,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教授级高工 马全明2008年5月22日,内 容,9 联系测量10 地下控制测量11 暗挖隧道、车站施工测量,9 联系测量,联系测量是将地面坐标、方位和高程传递到地下隧道,建立起地下与地面统一的坐标和高程系统,作为地下各项测量工作起算数据。联系测量是隧道控制测量的重要环节,其精度对隧道贯通误差影响很大,必须引起重视。,9.1 一般规定,9.1.1 联系测量工作应包括:地面近井导线测量和近井水准测量;通过竖井、斜井、平峒、钻孔的定向测量和传递高程测量;地下近井导线测量和近井水准测量。9.1.2 定向测量宜采用
2、下列方法:1 联系三角形法;2 陀螺经纬仪、铅垂仪(钢丝)组合法;3 导线直接传递法;4 投点定向法;9.1.3 传递高程测量宜采用下列方法:1 悬挂钢尺法;2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法;3 水准测量法。,1 联系三角形法,一般适合于井口小、深度大的竖井进行联系测量。虽然其作业工作量较大,但其精度很稳定,因而国内很多单位仍在使用该法,在城市轨道交通联系测量工作中该法也得到广泛应用。2 陀螺经纬仪、铅垂仪(钢丝)组合法,首先应用在北京地铁复西段的施工测量中,在西单车站施工技术科研成果的鉴定会上,得到了与会专家肯定,其方法简单、精度高、作业时间短,此后推广到北京地铁复八线和全国各线的施工测量中。,3 导
3、线直接传递法,较适合于井口大、深度浅(深度小于30m)的竖井进行联系测量。用导线测量方法将坐标和方位直接传递到隧道内,如果不能一次传入隧道,可再经站厅过渡传入隧道。此法工作量较小、简单易行,在全国地铁中应用较多。4 投点定向法,该法利用在车站两端的出土井搭设人、仪分离的观测台,将坐标用投点仪直接投入井内,此法前提条件是井下两点应当通视。另外,当隧道贯通距离较长时,为控制隧道掘进的横向误差,对浅埋隧道可在地面钻一孔,用吊锤或光学、激光铅垂仪将坐标传入地下隧道内,将地下施工控制支导线变成坐标附合导线,由此提高地下施工控制导线精度,并使用平差后的导线成果继续指导隧道掘进。,采用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方法
4、,应注意以下两点:1 应采用有自动补偿的II级全站仪或相当于II级全站仪的仪器,其觇标高和仪器高,不能用小钢尺去量,而应采用无仪器高测定法或用水准仪直接测定。2 必须采用同一架仪器往返观测,测得的高差较差小于5mm时,取平均值。,9.1.4 地面近井点可直接利用卫星定位点和精密导线点测设,需进行导线点加密时,地面近井点与二等导线点应构成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近井导线总长不宜超过350m,导线边数不宜超过5条。9.1.5 隧道贯通前的联系测量工作不应少于3次,宜在隧道掘进到100m、300m以及距贯通面100200m时分别进行一次。当地下起始边方位角较差小于12时,可取各次测量成果的平均值作为后续
5、测量的起算数据指导隧道贯通。9.1.6 定向测量的地下定向边不应少于2条,传递高程的地下近井高程点不应少于2个,作业前应对地下定向边间和高程点间的几何关系进行检核。9.1.7 贯通面一侧的隧道长度大于1500m时,应增加联系测量次数或采用高精度联系测量方法等,提高定向测量精度。,无论定向和高程传递,在隧道贯通前至少进行三次测量的原因如下:1 一次测量不能满足贯通测量精度要求,多次测量可提高定向和传递高程的精度。2 由于受隧道结构自身不稳定和施工的影响,隧道中的导线点易于变动。3 增加隧道内支导线测量路线检核条件。,9.2 地面近井点测量,9.2.1 地面近井点包括平面和高程近井点,应埋设在井口
6、附近便于观测和保护的位置,并标识清楚。9.2.2 平面近井点应按本规范第3章精密导线网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最短边长不应小于50m,近井点的点位中误差应在10mm之内。9.2.3 高程近井点应利用二等水准点直接测定,并应构成附合、闭合水准路线。高程近井点应按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施测。,9.3 联系三角形测量,9.3.1 联系三角形测量,每次定向应独立进行三次,取三次平均值作为定向成果。9.3.2 在同一竖井内可悬挂两根钢丝组成联系三角形,如有条件时,应悬挂三根钢丝组成双联系三角形。9.3.3 井上、井下联系三角形应满足下列要求:1 竖井中悬挂钢丝间的距离c应尽可能长;2 联系三角形锐角、,一般应
7、小于1,呈直伸三角形;3 a/c及a/c比值,一般应小于1.5,a为近井点至悬挂钢丝的最短距离。9.3.4 宜选用0.3mm钢丝,悬挂10kg重锤,并将重锤浸没在阻尼液中。,1 钢丝间的距离越长连接图形越好,根据竖井井口的直径尽量加大钢丝间的距离。2 从竖井联系测量传递方位角的精度公式来看,减小、,可提高方位角传递的精度,故规定小于1,实际操作中也容易做到。,图 联系三角形定向图1施工坚井;2C为地面近井点、C为地下近井点;3O1、O2为悬挂钢丝,3 从方位传递的公式来看:,,,比值越小,越有利于提高精度;故一般选择井上、井下近井点时,,宜使近井点距钢丝距离不超过两钢丝的间距c。,9.3.5
8、联系三角形边长测量可采用光电测距或经检定的钢尺丈量,每次应独立测量三测回,每测回三次读数,各测回较差应小于1mm。地上与地下丈量的钢丝间距较差应小于2mm。钢尺丈量时应施加钢尺鉴定时拉力,并应进行倾斜、温度、尺长改正。9.3.6 角度观测应采用不低于II级全站仪,用方向观测法观测六测回,测角中误差应在2.5之内。9.3.7 联系三角形定向推算的地下起始边方位角的较差应小于12,方位角平均值中误差应在8之内。9.3.8 有条件时可采用两井定向或其它方法,地下起始边的定向精度应满足第9.3.7条的相关要求。,9.4 陀螺经纬仪、铅垂仪(钢丝)组合定向测量,9.4.1 陀螺经纬仪、铅垂仪(钢丝)组合
9、定向测量布置宜按本规范附录D进行。9.4.2 全站仪精度应选用不低于II级的精度,陀螺经纬仪的标称精度应小于20,铅垂仪(钢丝)投点中误差应在3mm之内。悬挂的钢丝应符合第9.3.4条的要求。9.4.3 陀螺经纬仪定向应采用“地面已知边地下定向边地面已知边”的定向程序。同一边应定向三次,每次三测回。测回间陀螺方位角较差应小于20,三次定向陀螺方位角较差应小于12,三次定向陀螺方位角平均值中误差应小于8。,9.4.4 隧道内定向边边长应大于60m,视线距隧道边墙的距离应大于0.5m。9.4.5 测定仪器常数的地面已知边宜与地下定向边的平面位置相对应。9.4.6 陀螺经纬仪、铅垂仪(钢丝)组合每次
10、定向应在三天内完成。9.4.7 陀螺方位角测量可采用逆转点法、中天法等。,1 按照本规范的贯通误差配赋原则,联系测量中误差应在20mm之内,偏于安全考虑,本条规定竖井投点的点位中误差相对于临近竖井口的精密导线点为10mm。我国城市地铁的埋深一般较浅,使用精度为1/30000的铅垂仪或荷重钢丝进行投点的精度一般均能达到要求。2 本规范所规定的是进行陀螺经纬仪定向的一般步骤,无论陀螺定向观测采用何种方法,一般均遵循本条的步骤。3 井下陀螺定向边,其边长应长短适中,边长太短时对中、照准误差对方位角精度影响较大,边长太长时由于隧道内粉尘分布不均匀以及照明条件有限等原因所造成的照准误差也会影响方位角的精
11、度。,测定仪器常数在竖井附近的已知控制点上进行时,由于已知边距待定边较近,可认为井上、井下的子午线收敛角影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可不考虑子午线收敛角的影响,计算仪器常数的公式为:从而,式中,已知边的坐标方位角,,已知边的陀螺方位角。,由上式可以看出,测定仪器常数的已知边,其方位角精度对仪器常数的精度有直接影响,因此已知边的方位角必须有较高的精度。,相关研究表明,陀螺经纬仪的仪器常数不是一个恒量,而是一个随时间和地点而变化的量。因此规定陀螺定向各个步骤应在三昼夜内完成,以避免时间过长造成仪器常数发生变化。,9.4.8陀螺方位角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绝对零位偏移大于0.5格时,应进行零位校正。观测
12、中的测前、测后零位平均值大于0.05格时,应该进行零位改正;2 测前、测后各三测回测定的陀螺经纬仪常数平均值较差不应大于15;3 两条定向边陀螺方位角之差的角值与全站仪实测值较差应小于10。,9.4.9 铅垂仪投点应满足下列要求:1 铅垂仪的支承台(架)与观测台应分离,互不影响;2 铅垂仪的基座或旋转纵轴应与棱镜轴同轴,其偏心误差应小于0.2mm;3 全站仪独立三测回测定铅垂仪的坐标互差应小于3mm。,9.5 导线直接传递测量,9.5.1 导线直接传递测量应按本规范第3.3节二等导线测量有关技术要求进行。9.5.2 导线直接传递测量应独立测量两次,地下定向边方位角互差应小于12,平均值中误差应
13、小于8。9.5.3 导线直接传递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 宜采用具有双轴补偿的全站仪,无双轴补偿时应进行竖轴倾斜改正;2 垂直角应小于30;3 仪器和觇牌安置宜采用强制对中或三联脚架法;4 测回间应检查仪器和觇牌气泡的偏离情况,必要时重新整平。9.5.4 导线边长必须对向观测。,9.6 投点定向测量,9.6.1 可在现有施工竖井搭设的平台或地面钻孔上,架设铅垂仪(钢丝等)向井下投点,进行定向测量。投点定向测量所使用投点仪精度不应低于1/30000。9.6.2 投测的两点应相互通视,其间距应大于60m。9.6.3 架设铅垂仪进行投点定向测量时,应独立进行两次,每次应在基座旋转120的三个位置,对铅
14、垂仪的平面坐标各测一测回。架设钢丝时,应独立测量三次,并应按第9.3.5条、第9.3.6条的要求,测量钢丝的平面坐标。9.6.4 投点定向测量应按本规范第3.3节二等导线测量有关技术要求进行。9.6.5 投点中误差应小于3mm。地下定向边方位角互差应小于12,平均值中误差应小于8。,平面联系测量示意图,一井定向法,铅垂仪+陀螺仪联合定向法,两井定向法,全站仪,9.7 高程联系测量,9.7.1 高程联系测量应包括地面近井水准测量、高程传递测量以及地下近井水准测量。9.7.2 测定近井水准点高程的地面近井水准路线,应附合在地面二等水准点上。近井水准测量,应执行本规范第4.2节水准测量有关技术要求。
15、9.7.3 采用在竖井内悬挂钢尺的方法进行高程传递测量时,地上和地下安置的两台水准仪应同时读数,并应在钢尺上悬挂与钢尺鉴定时相同质量的重锤。,高程联系测量示意图,检定钢尺,北京地铁五号线高程联系测量检测,9.7.4 传递高程时,每次应独立观测三测回,测回间应变动仪器高,三测回测得地上、地下水准点间的高差较差应小于3mm。9.7.5 高差应进行温度、尺长改正,当井深超过50m时应进行钢尺自重张力改正。9.7.6 明挖施工或暗挖施工通过斜井进行高程传递测量时,可采用水准测量方法,也可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其测量精度应符合本规范第4.2节中的二等水准测量相关技术要求。,10 地下控制测量,
16、10.1 一般规定,10.1.1 地下控制测量应包括地下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10.1.2 地下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起算点,应利用直接从地面通过联系测量传递到地下的近井点。10.1.3 地下平面和高程控制点标志,应根据施工方法和隧道结构形状确定,并宜埋设在隧道底板、顶板或两侧边墙上。各种标志的形状和埋设位置,可在本规范附录E中选择确定。,地下平面控制点标志和埋设位置示意图,隧道底板上施工控制导线点或线路中线点钢板标志图注:标志以200mm100mm10mm钢板和钢筋焊接而成,与底板钢筋焊接后,浇注在底板混凝土中,点位经归化后,应在点位上钻2深5mm的小孔并镶以黄铜丝。,隧道拱顶施工控制导线“吊篮”
17、标志1护栏;2观测站台;3仪器架设平台;4便梯;5仪器,地下平面控制点标志和埋设位置示意图,隧道边墙施工控制导线点固定标志图1标志点,地下平面控制点标志和埋设位置示意图,隧道内施工导线点标志图1底板标志;2顶板标志,10.1.4 贯通面一侧的隧道长度大于1500m时,应在适当位置,通过钻孔投测坐标点或加测陀螺方位角等方法提高控制导线精度。10.1.5 使用前,必须对地下平面和高程控制点进行检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隧道结构在施工期间非常不稳定,因此埋设在隧道结构上的测量标志难免发生变化,同时由于施工单位不慎,将测量标志碰动和损坏也是屡见不鲜的,因此必须经常对其进行复测和检查。,10.2 平面控制
18、测量,10.2.1 直线隧道掘进至200m或曲线隧道掘进至100m时,应进行地下平面控制测量。10.2.2 隧道内控制点间平均边长为150m。曲线隧道控制点间距不应小于60m。10.2.3 控制点应避开强光源、热源、淋水等地方,控制点间视线距隧道壁应大于0.5m。10.2.4 平面控制测量应采用导线测量等方法,导线测量应使用不低于级全站仪施测,左右角各观测两测回,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较差应小于4,边长往返观测各两测回,往返平均值较差应小于4mm。测角中误差应小于2.5,测距中误差应小于3mm。,10.2.5 控制点点位横向中误差宜按下式计算:mum(0.8d/D)(10.2.5-1)式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铁规范 地铁 规范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85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