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与阴阳学说.ppt
《中医学与阴阳学说.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与阴阳学说.ppt(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临床学院中医教研室 张晓平 副教授,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本节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了解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理解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这是党中央坚定不移地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一贯方针的重要体现。,陈竺在十七大期间说,中医的基本概念与现代生命科学有很多相似之处:中医强调“阴阳平衡”,这与现代生物学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医强调“天人合一”,这与现代西方科学讲的环境十分相似;中医强调“辨证施治”,类似于西方医学中的药物遗传学,为每一个病人找到最适合的药;中医的复方理论,实际上就是现在的西方治疗学越来越强调的各种疗法的综合使用。,陈竺认为中医学的“生
2、物心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医学模式有望对现代医学模式带来深远影响。,2007年10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首次颁布了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标准中收录了包括总类、基础理论、诊断学、临床各科等八大类3543个中医词条,向全球中医标准化迈出了新的一步。此举被称为传统医学全球化的一座里程碑。,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指导思想(哲学基础):元气论、阴阳五行学说主导思想:整体观念基础理论: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生理和病理诊疗特点:辨证论治(辨证施治),中医学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产物,中医学的整体观反映在研究思维和方法上,往往是采用由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推测整体的考察研究方法,这种整体研究方法体现在中医基础
3、理论方面尤为突出。如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世界的本质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促成了事物的发生,并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和变化。,阴阳学说,是运用阴阳对立统一关系来研究、解释物质世界一切相关事物和现象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及其消长变化规律的学说。阴阳学说渗透到中医学领域,影响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指导着临床医疗实践。同时中医学的实践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阴阳学说的内容。黄帝内经灵枢病传说:“明于阴阳,如惑之解,如醉之醒。”张介宾景岳全书传忠录强调:“设能明彻阴阳,则医理虽玄,思过半矣。”,1、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2、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课后作业,课后作业,(1)如何用阴阳
4、指导疾病的诊断?(2)阴阳学说在疾病的治疗中有何指导意义?(3)用阴阳阐释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的病理机制。,谢谢!,2、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用阴阳归属人体的组织结构(2)用阴阳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3)用阴阳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4)用阴阳指导疾病的诊断(5)用阴阳指导疾病的治疗(6)用阴阳指导疾病的预防与调护,(6)用阴阳指导疾病的预防与调护,用阴阳指导养生 用阴阳指导食疗,用阴阳指导养生,人生在世,无非要学习两种知识,一种是关于谋生的知识,是为了生命存在的基础,一种是关于养生的知识,是为了生命本身,即为了健康长寿。根据体质养生根据季节养生,“春夏
5、养阳,秋冬养阴。”,季节“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指不同季节应偏重保护不同的脏腑阴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指的是春夏应偏重保护阳中之阳心与阴中之阳肝;秋冬应偏重保护阳中之阴肺与阴中之阴肾。再结合“五行学说”(肝、心、脾、肺、肾分别应春、夏、长夏、秋、冬),可更具体地指导四季养生:春季应偏重保护阴中之阳肝,勿令肝阳亢盛,肝风内动;夏季应偏重保护阳中之阳心,勿令心阳亢盛,心火上炎;秋季应偏重保护阳中之阴肺,勿令外燥伤肺,阴肺亏虚;冬季应偏重保护阴中之阴肾,勿令外寒伤肾,肾虚精亏。,体质,阴阳平和体质:是功能较为协调的体质类型。偏阳体质:是偏于亢奋、偏热、多动等特性 的体质。偏阴体质:是偏于抑制、
6、偏寒、多静等特性 的体质。,(5)用阴阳指导疾病的治疗,调整阴阳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之一。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阴阳学说指导疾病治疗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归纳以下几方面:确定治则 归纳药物性能,归纳药物性能,归纳药性 分析五味 概括升降浮沉 根据药物的性味,归属药物的阴阳属性,可以更好地运用于疾病的治疗之中。,概括升降浮沉,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于机体上下表里的趋势。升浮药都主上升向外,有升阳、发表、散寒的作用。沉降药都主下行向内,有潜阳、降逆、泻下、清热、渗湿等作用。升、浮药属阳 沉、降药属阴,药物的阴阳属性,中药饮片的阴阳属性 中药方剂的阴阳属性 中成药的阴阳属性,
7、中药饮片的阴阳属性,四气:寒、凉属阴 五味:辛、甘、淡味属阳 温、热属阳 酸、苦、咸味属阴一般而言 辛温、辛热属阳 苦寒属阴相对而言 甘寒属阳;苦寒属阴 甘温属阳;甘寒属阴 辛温属阳;辛凉属阴,确定治则,损其有余补其不足(阴病治阳、阳病治阴),分析五味,中药五味:是指药物的辛、甘、酸、苦、咸。此外,还有淡、涩等味,实际不只五种药味,但习惯上仍称为“五味”。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譬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泻为阴,咸味涌泻为阴,淡味渗泄为阳”。辛、甘、淡味属阳酸、苦、咸味属阴 滋味不同,药效亦有差异。,归纳药性,中药药性:即将药物分为寒、热、温、凉四性,又称“四气”。寒、凉属于阴温、热属于阳 一般属凉性或
8、寒性药物,能减轻或消除疾病的热象,如黄芩、黄连、栀子、石膏等。一般属温性或热性药物,能减轻或消除疾病的寒象,如桂枝、附子、干姜等。,阴阳并补,根据阴阳互根互用的生理机制,明张景岳提出:“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举例:德汇二十六位帝皇补肾填精丸 金匮肾气丸,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生地黄24g 山药12g 山茱萸12g 泽泻9g 茯苓9g 牡丹皮9g 肉桂3g 附子3g用法:蜜制小丸,1次服10g,1日服3次;亦可水煎2次,作2次服,1日服2剂。,德汇二十六位帝皇补肾填精丸皇药满药国药,药品名称补肾填精丸品名:补肾填精丸成分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学 阴阳 学说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85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