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运动规律》PPT课件.ppt
《《地球运动规律》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运动规律》PPT课件.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4.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1.以各种统计图表为载体,对生命存在的条件、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影响进行考查是本专题的一种命题方式,但近几年呈下降趋势。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直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内容;通常以经纬网图、示意图、光照图及变式图为载体,侧重考查地方时与区时计算、晨昏线的应用、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与应用等知识。复习时需强化对地球运动原理与意义的理解与实际应用。,地球运动的相关计算【典例1】(2011山东文综)下图为某区域海上航线示意图。在一艘驶往大西洋的轮
2、船上,船员在图中处看到了海上日出景观,此时为世界时(中时区区时)4时。下列四幅图中,与处当日日出时刻相符的是(),【思路点拨】解答该题需要把握以下关键点:,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可以判断出地的地理坐标为(30S,45E),其地方时比世界时早3小时;由此可知地日出的地方时为7时,因而该日地昼短夜长,为南半球的冬季。根据晨昏线的判断方法,可以判断出A、D两图中的为昏线,B、C两图中的为晨线;再对B、C两图中昼弧与夜弧的长度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判断出B图中的点的日出时刻早于6时,C图中的点的日出时刻晚于6时。【答案】C,1.地方时、区时的一般计算步骤,2.日期界线的易错分析(1)易错点:两条日期界线(国际日界
3、线和0时经线)判读错误。(2)出错原因:过两条界线的日期变化规律混淆,不能正确利用两条日期界线的特点进行时间计算。,(3)备考建议两者的区分:由于0时经线为自然日界线,向东跨越该界线,日期要增加一天;国际日界线(180经线)为人为日界线,向东跨越该界线(由东十二区到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少一天(如下图)。,应用:a根据两日期界线的关系可知0时经线的经度或日界线上的时间;b早的一天所占的比重为(国际日界线的时间/24),晚的一天所占的比重为1-(国际日界线的时间/24)。,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典例2】(2011江苏地理)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回答(1)、(
4、2)题。,(1)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B.C.D.(2)若地为北京,则此时()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思路点拨】解答该题需要把握以下关键点:,第(1)题,同一日期,纬度数值越高,昼长与夜长的差值就越大;根据三地的日出和日落时间,可以计算出地昼长与夜长的差值约为4小时,地约为1小时20分,地约为2小时20分;由此可判断出三地纬度的高低。第(2)题,从表中数据可判断出此时地昼长夜短,且白昼在变长;若地为北京,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因而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在逐渐扩大;由于此时未到夏至日,
5、地球公转的速度在减慢;当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时,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答案】(1)B(2)C,1.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及其变化之间的关系(1)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昼夜长短的关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地区白昼越长,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情况相反。(2)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哪个半球白昼变长,黑夜变短。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2.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与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关系的易错分析(1)易错点:认为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都增大。(2)出错原因:不能正确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从直射点向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球运动规律 地球 运动 规律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85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