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概况》PPT课件.ppt
《《地球概况》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概况》PPT课件.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一章 地球概况,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太阳,水星,金星,地球,木星,火星,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一 地球的形状从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上看到的地球形状是一个球状体。二 地球的大小。1975年第16届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建议采用的地球形状的主要参数有:,赤道半径(a)6378140km两极半径(c)6356755km平均半径R二(a2c)13 6371004km长短半径差(ac)21.385km扁率(ac)a 1298253表面积4丌R2 510064472 km2体积43丌R2 10832X 108km3,北极比旋转椭球体凸出约10m,南极凹进约30m,中纬度
2、在北半球稍凹进,而在南半球稍凸出(不到10m),根据人造卫星轨道参数分析测算所得出的地球真实形状,,据此可以推论:第一,地球极近似于旋转椭球体,这是地球自转所 致,表明它具有弹塑性;第二,地球不是严格的旋转椭球体,表明其内部物质分布不均匀。,第二节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一、大气圈 大气圈是由包围着固体地球的大气层构成的。水中、土壤中及一些岩石中也含有少量空气,但其深度一般不超过4km。大气圈没有明显的上界,在赤道上空40000km以上仍有大气存在的踪迹。大气圈的总质量约为5136x 1015t,占地球总质量的千万分之九。大气圈质量的97聚集在从地表到29k
3、m高度范围内,其中的34又集中到地面以上lOkm范围内。因此,越接近地面大气的密度越大。大气圈的物质成分以氮和氧为主,其中氮占大气圈总质量的755,氧占231;其次有氩占128,二氧化碳占 005。,根据大气温度、密度等物理特征,一般把大气圈自下而上分为5层。,扩散层电离层中层平流层对流层,中层,对流层,平流层,对流层的特点对流层:位于大气圈底部,在赤道地区厚约16一18km,两极地区厚约7一10km,冬季较薄,夏季较厚。本层大气的温度主要来自地面的红外辐射,即由太阳光照射地面再辐射出来的热。贴近地面的大气受热后体积膨胀,密度减小,产生上升运动;上层大气则因冷却而密度增大,产生下降运动,于是形
4、成了热空气与冷空气的对流运动。地面水体受热汽化产生的水蒸气自然也参与大气的对流运动。所以,风、云、雨、雪、雹、雷、电等变化多端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中。对流层大气的流动,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地质营力,同时又是推动水圈循环的重要因素。,二、水圈地球表面以上的面积被海洋、冰层、湖泊、沼泽、河流中的水体覆盖。地面以下的土壤和岩石缝隙中也充填有大量的地下水,它们共同构成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称为水圈。,水圈中的水,主要在太阳热能和重力的作用下不停地运动着。陆地上的地表水、地下水和冰层总的说都可自高处向低处运动,其中绝大部分流入海洋。地表水和海洋水通过蒸发(或植物的蒸腾),一部分水成为水蒸气而进入大气
5、圈,由大气环流带到各处,以雨、雪等形式返回地面。这样就构成了水圈的循环,并同时对岩石圈、大气圈与生物圈产生影响。,表1-1 各种水体的储量表,水体类型 水体水量(1012m3)百分数()I 海洋水 1338000 96.538 大气水 12.9 0.001 陆地水 47971.7 3.4611冰层 24064.1 1.7362永冻土底冰 300 0.0223地下水 23400 1.6884,湖沼水 187.9 0.01355土壤水 16.5 0.00126江河水 2.1 0.00027生物水 1.1 0.0001总 计 1385984.6 100.0(据联合国水文会议文件,1977),三、生物
6、圈生物生存的范围可从海平面以上10km高空到岩石圈表面以下数公里深处的岩石中(几乎包括了整个水圈)。生物圈中生物及有机体总质量约1148X1012t。地球上生命物质的出现约在3500Ma以前。在南非距今3200Ma的层状岩石中发现了原核生物化石。一些学者认为,在地球发展的早期阶段,大气中的C02甚多,而O2比现在少得多。由于植物的大发展,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了大部分C02使C在地层中富集,释放出大量的O2,才使大气的成分达到现代的状况。,第三节、固体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固体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包括:密度 压力 重力 磁性 弹性和塑性 温度,一、地球的质量和密度 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地球的质量为
7、5.9472X1024kg(据IUGG,1975),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516gcm3。但在地表出露的岩石中,测得砂岩、页岩和石灰岩等沉积岩的平均密度为2.6gcm3,花岗岩的密度为2.67gcm3,玄武岩的密度为2.85gcm3,都远小于地球的平均密度。因而推论,地球内部大部分物质的密度,应大于地球的平均密度。,1,目前世界上最深的钻井仅达12km多,地球内部更深处的密度无法直接测量。,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不同深度的传播速度并结合实验岩石学的资料提出地球内部结构模型,推算了其密度分布状况,,二、地球的重力地球上某处的重力是该处所受地心引力与地球自转离心力(垂直地面分力)的合力。1 地球表面的
8、重力随纬度值的增大而增大。据计算和实测:在赤道海平面上重力加速度为978.0318cm/s2,在两极海平面上为983.2177cms2,后者比前者增加 0.53。重力加速度还随海拔高度的增高而减小,每升高1km重力加速度值减少31cms2。2 在地球内部,重力加速度随深度的增加而缓慢增大(图13)。,到2891km深处,重力加速度 达到极大值1068cms2。2891km以下重力加速度急剧减小,地心的重力加速度为零值。,如果把地球当作一个圆滑的均质体,以大地水准面为基准计算出的重力值称为理论值,它只与地理纬度有关。但实际上,由于地面起伏甚大,加上地球物质密度不均匀以及结构的差异等原因,实测的重
9、力值常与理论值不符,这种现象称为重力异常。对研究区的实测重力值,通过高程及地形校正以后,再减去该区的理论重力值,如为正值,称正异常;如为负值,则称负异常。前者反映地下物质密度偏大,后者反映地下物质密度偏小。地球物理勘探中的重力勘探,就是利用这一原理,通过发现岩石圈中局部重力异常,来进行找矿和勘查地下的地质构造。,三、地球的压力是指由上覆地球物质的重量所产生的静压力。静压力的大小与所处的深度、上覆物质的平均密度及平均重力加速度成正相关。由于物质的密度随深度的增加并非均匀增加,因而压力与深度的关系在图13上不呈直线,而呈一条曲线。,在正常情况下,从地表到地下24km,压力从1105Pa增加到约0.
10、6109Pa;到670km,压力增大到约24109Pa;到2891km,压力增大到约136109Pa;到6371km(地心),压力约为364 109pa。,四、地球的磁性固体地球好像是一个磁化球体,其磁力线特征类似于偶极场的特征,地磁轴与地球自转轴并不重合,二者约成11.50的交角。而且地磁极的位置是不固定的,它逐年发生一定变化。,例如:磁北极的位置,1961年在74054N,1010W;1965年在75050N,100050W;1970年在760N,1010W;1975年在76006N,1000W。,磁力线分布的空间称为磁场。磁力线的分布情况可由磁针的理想空间状态表现出来。由磁针指示的磁南北
11、,为磁子午线方向,其与地理子午线间的夹角称磁偏角。磁针在地磁赤道上呈水平状态,由此向南或向北磁针都会倾斜,其与水平面的夹角称磁倾角。到磁南极或北极,磁针则竖直起来。磁力作用的强弱称为磁场强度(F),其单位为Am。它是矢量,可分解为水平分量(H)和竖向分量(Z)。,磁场的特征可用磁场强度(F)磁偏角(D)磁倾角(I)这三个要素来确定。,在世界范围内选择若干个地磁测站,测量该处的地磁要素数据,然后推算出世界各地的基本地磁场数据,作为地磁场的正常值。但在实际工作中,会发现某地区实测地磁要素数据据与正常值显著不一致,这种现象称地磁异常。地磁正异常一般是由地下赋存高磁性矿物或岩石造成的,如磁铁矿、镍矿石
12、和超基性岩等。地磁负异常多是由地下赋存的石油、盐矿、铜矿、花岗岩等低磁性或反磁性矿物或岩石引起的。利用地磁异常来寻找地下矿产,了解地质构造情况的方法,称为磁法勘探。这种方法不仅可在地面上进行,也可以利用飞行器在高空进行。,五、地球内部的温度火山喷发、温泉和矿井随深度而增温等现象,表明地球内部储有很大的热能,可以说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热库。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自地面向地下深处,地热增温现象是不均匀的。地面以下按温度状况可分为三层:1外热层(变温层)2常温层 3增温层,1外热层(变温层)该层地温主要受太阳光辐射热的影响,其温度随季节、昼夜的变化而变化,故又称变温层。日变化影响深度较小,一般仅1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球概况 地球 概况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85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