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变形》PPT课件.ppt
《《地基变形》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基变形》PPT课件.ppt(9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主讲教师:邱明国,开课单位:土木工程学院岩土 与地下工程教研室,日 期:2009年3月,地 基 变 形 计 算,本章特点,有一些较严格的理论有较多经验性假设和公式强调物理意义及实际应用主线:一维压缩问题工程中的假定 应力历史及先期固结压力不同条件下的总沉降量计算,主要难点,学习要点,工程实例,问题:沉降2.2米,且左右两部分存在明显的沉降差。,墨西哥某宫殿,地基:20多米厚的软粘土,3.1 概述,3.1 概述,由于沉降相互影响,两栋相邻的建筑物上部接触,基坑开挖,引起阳台裂缝,3.1 概述,3.1 概述,修建新建筑物:引起原有建筑物开裂,高层建筑物由于不均匀沉降而被爆破拆除,3.1 概述,建筑
2、物立面高差过大,3.1 概述,建筑物过长:长高比7.6:1,47m,39,150,194,199,175,87,沉降曲线(mm),土具有变形特性,荷载作用,地基发生沉降,荷载大小,土的压缩特性,地基厚度,一致沉降(沉降量),差异沉降(沉降差),建筑物上部结构产生附加应力,影响结构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3.1 概述,土的特点(碎散、三相),沉降具有时间效应沉降速率,3.1 概述,变形特性及测试方法,最终沉降量,一维压缩,一维固结,沉降速率,多维固结,修正,复杂条件下的计算公式,简化条件,主线、重点:一维问题!,3.1 概述,3.3 地基的最终沉降量计算,3.4 饱和土体的渗流固结理论,3.1 概述
3、,3.2土的压缩性及测试方法,较复杂应力状态?,3.2 土的压缩性及测试方法,土的压缩性:土在压力作用下体积减少的特性称为土的压缩性。,常规的建筑物荷载作用下,土中的压力一般为100400kPa,在如此小的压力下,土颗粒本身是不会被压缩的,土体体积所以缩小,主要是由于其孔隙体积减小所至;,由于其孔隙体减小,导致孔隙比值发生变化,土体所受压力与孔隙比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关关系,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找到ep之间的表达式。,一、压缩试验,压缩试验又称固结试验,是在完全侧限条件下进行的,所用的仪器称为压缩仪或固结仪。构造如图:,施加荷载,静置至变形稳定逐级加大荷载,试验结果:,1、试验原理,侧限压缩试验,测定
4、:轴向应力轴向变形,环刀,固结容器:环刀、护环、导环、透水石、加压上盖和量表架等 加压设备:杠杆比例1:10 变形测量设备,2、侧限压缩仪(固结仪),支架,加压设备,固结容器,变形测量,3.2土的压缩性及测试方法,侧限压缩试验,压缩试验是在完全侧限条件下进行的,得到的是土样所受到的压力p与DS轴向变形量之间的关系。,即:该试验在土样直接量测的参数是轴向变形量DS。,与用集中力不能确切反映材料的受力特性类似,单纯的轴向变形量DS没有大的实用价值。,实用中经常用到的是土样所受到的压力p与孔隙比e之间的相关关系。即经常用到的是ep曲线而不是pS曲线。,压力与孔隙比间的关系,设某土样,初始状态为1,相
5、应的H1、VS1、VV1,,3.2 土的压缩性及测试方法,侧限压缩试验,如何将pS曲线换算成ep曲线呢?,VV2,VS2,加荷后,状态为2,相应的H2、VS2、VV2,压缩量为DS,,压缩前:V1=VS1+VV1=VS1(1+e1)=H1 A1,A1=VS1(1+e1)/H1,压缩后:V2=VS2+VV2=VS2(1+e2)=H2 A2,A2=VS2(1+e2)/H2,其中的A1、A2分别为土样变形前后的横截面面积,e1、e2分别为变形前后的孔隙比;,3.2 土的压缩性及测试方法,侧限压缩试验,土样在完全侧限条件下压缩,受荷前后其横截面面积相等,因此,VS1(1+e1)/H1=VS2(1+e2
6、)/H2,土粒本身不会被压缩,即VS1=VS2,所以,侧限压缩试验,通过S作中间变量,间接的建立了ep之间的关系。,即,二、压缩曲线及压缩性指标,建立坐标系,描点得ep曲线,称为压缩曲线。,1.压缩曲线,(1)压缩系数a,2.一维压缩性指标,压缩曲线及压缩性指标,表示曲线陡、缓程度的参数。,a值的大小表示了ep曲线的陡、缓程度,反映了土体压缩性的高低。,但同一种土取不同的p值,对应着不同的a值,用于工程计算时,应按照实际的压力间隔值选取p1、p2,一般p1取自重应力,p2取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之和,,压缩系数,kPa-1,MPa-1,工程上可以根据a值的大小来判别土体压缩性的高低。当用a值判别土
7、体的压缩性高低时,规范规定:p1=100kPa、p2=200 kPa,相应的压缩系数记为a1-2。,a1-2仅能用作比较、判别土的压缩性大小,压缩曲线及压缩性指标,不能用于沉降量计算!,3.2 土的压缩性及测试方法,(2)压缩模量ES,完全侧限条件下,土中竖向附加应力与其相应应变的比值称为土的压缩模量,记为ES。,定义:,计算公式:,侧限压缩模量kPa,MPa,压缩曲线及压缩性指标,特点:有一段较长的直线段,指标:,Cc是无量纲小数,其值的大小同样反映了土体压缩性的高低,(3)elogp曲线和压缩指数Cc,回弹与再压缩,用ep曲线表示,相应的有:,回弹模量:,再压缩模量:,用e logp曲线表
8、示,压缩指数,Ce Cc,一般Cec,指标:,一般情况下,无侧限条件下,土中竖向附加应力与其相应应变的比值称为土的变形模量,记为Eo,载荷试验确定变形模量,开挖垫砂安放载荷板,堆重物或地锚,载荷板,千斤顶,支架,分级加荷,量测对应的变形,建立坐标系,描点、画图得压力与沉降之间的关系曲线,即ps曲线。,(4)变形模量Eo,3.2 土的压缩性及测试方法,压缩曲线及压缩性指标,百分表,3.2 土的压缩性及测试方法,压缩曲线及压缩性指标,p,s,0,s1,p1,布氏公式:,取微面积,在荷载面上定积分得,令:,沉降影响系数。仅与荷载作用 面形状和计算点位置有关。,则,u泊松比,b载荷板宽度或半径。,3.
9、2 土的压缩性及测试方法,压缩曲线及压缩性指标,变形模量与压缩模量间的理论关系,三向应力状态下,且x=y=Koz,,单向应力状态下,两种状态下计算是同一点的应变值,故两个表达式应相等,,令:=(1-2Ko),则 Eo=Es,u=0,=0,u=0.5,=1.0,处于01之间,所以有:EoEs成立。,(5)弹性模量Ed,在瞬时荷载作用下,土孔隙中的水来不及排除或大部分不能排除,压缩变形来不及发生,土体所产生的是大部分可恢复的变形,此时应采用弹性模量来计算沉降量。弹性模量可用静力法和动力法测定。静力法可在三轴仪上采用循加荷的方法测得。,但这仅仅是理论上的关系式,实际上,软土1.0;硬土1.0;很多硬
10、土,甚至510。,3.2 土的压缩性及测试方法,压缩曲线及压缩性指标,最终沉降量S:,t时地基最终沉降稳定以后的最大沉降量,不考虑沉降过程。,不可压缩层,可压缩层,z=p,p,3.3 地基的最终沉降量计算,3.3 地基的最终沉降量计算,1、计算简图,压缩前,压缩后,侧限条件,z=p,p,e1,一、单一土层一维压缩问题,(a)e-p曲线,(b)e-lgp曲线,2、计算公式,一、单一土层一维压缩问题,(a)e-p曲线,3.3 地基的最终沉降量计算,2、计算公式,一、单一土层一维压缩问题,(b)e-lgp曲线,优点:,可使用推定的原状土压缩曲线;可以区分正常固结土和超固结土 并分别进行计算。,1、基
11、本假定和基本原理,理论上不够完备,缺乏统一理论;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是一个半经验性方法。,3.3 地基的最终沉降量计算,二、分层总和法,(a)土是均质、连续、各向同性的弹性半空间体,(b)荷载作用下,土仅产生竖向压缩,不产生侧胀,(c)基础的沉降量等于基础下地基中压缩层范围内各土 层压缩量之和,(d)一般采用基础中心点下的附加应力做为计算应力。计算基础 倾斜时,采用倾斜方向基础两端点下的附加应力进行计算,2、计算步骤,二、地基最终沉降量分层总和法,(a)计算原地基中自重应 力分布,(b)基底附加压力po,po=p-md,(c)确定地基中附加应力z,(d)确定计算深度zn,c应从天然地面算起;,z
12、从基底算起;z是由基底附加应力 po=p-md 引起的,中、低压缩性土层:z0.2c;高压缩性土层:z0.1c 基岩或不可压缩土层顶面。,室内地面,天然地面,d,基底,自重应力,附加应力,m,3.3 地基的最终沉降量计算,2、计算步骤,二、地基最终沉降量分层总和法,(a)计算原地基中自重应力分布,(b)基底附加压力p0,(c)确定地基中附加应力z分布,(d)确定计算深度zn,(e)地基分层Hi,(f)计算每层沉降量Si,室内地面,天然地面,d,基底,自重应力,附加应力,m,3、计算公式,(a)用ep曲线计算,二、地基最终沉降量分层总和法,p1i=(ci+ci-1)/2 第i层土自重应力 平均值
13、,kPa;,p2i=(ci+ci-1)/2+(zi+zi-1)/2 第i层土自重应力平 均值与附加应力平均 值之和,kPa;,二、地基最终沉降量分层总和法,e1i、e2i分别为与p1i、p2i、对应的孔隙比,由ep曲线查得,ai第i层土与p1i、p2i、对应 的压缩系数,kPa-1,Esi第i层土与p1i、p2i、对应 的压缩模量,kPa,Hi 第i层土压缩前厚度,m;,Si第i层土最终沉降量,m。,pi=p2i-p1i=第i层 土附加应力平均值,kPa,二、地基最终沉降量分层总和法,(b)用e-logp曲线计算,二、地基最终沉降量分层总和法,3、计算公式,由于土体的复杂性,计算中不得不作大量
14、的假设、简化,因而计算结果与实际间出现了较大的误差;为了使计结果能用于工程,通常采用修正系数的办法给予解决。,通过实测,得到构筑物、建筑物的实际沉降值,将其与计算值比较,即可得到该土的修正系数;收集的数据多了,统计处理后,制成表格,反过来为工程服务。,三、地基最终沉降量规范法,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采用了简化了的分层总和法,简称规范法,又称应力面积法。,在分层总和法的基础上,近一步假定:同一天然土层范围内,压缩性指标为常数(即不随深度变化)。,1.计算公式,单一土层,按材料力学公式,图中基础下压缩层中任一点处土的竖向应变,由此带来的误差进一步加大,最终采用
15、沉降经验修正系数对计算沉降值进行修正,这样就出现了修正前和修正后两个沉降值,为区别起见,修正前的沉降值记作。,Es为常数,提出积分号外得:,由数学中的定积分几何意义知:曲线图形定积分等于曲线图形与坐标轴在积分区间内围成的面积,即,=ds/dz,三、应力面积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A,令:,附加应力面积等代值。,由于,0Z深度内附加应力系数平均值,由于,故:,称0 Z深度内平均附加应力系数,应用时查表,代入得:,z沉降计算深度,mpo基底附加压力,kPa,三、地基最终沉降量规范法,成层土,插入0断点得:,即:,三、地基最终沉降量规范法,第一部分,为图中0123所围成的面积,第二部分,为图中0145
16、所围成的面积,为图中4523所围成的面积,故,所以第i层土沉降量,三、地基最终沉降量规范法,其中:,0i深度内平均附加应力系数,0i-1深度内平均附加应力系数,三、地基最终沉降量规范法,计算深度Zn的确定,从Zn 底面向上取一个Z厚度,i 基底至第i层 底面的距离,i-1 基底至第i层 顶面的距离,3.3 地基的最终沉降量计算,三、地基最终沉降量规范法,若:,则满足要求。否则,重新选取,直到满足为止,计算时,应考虑相邻荷载的影响。如不考虑相邻荷载影响,对宽度b=130m的基础中心点下,可取Zn=b*(2.5-0.4*lnb),返算厚度Z的确定,根据大量的数据统计资料,建筑地基基础规范认为可取Z
17、=0.3*(1+lnb),但嫌其计算烦琐,规范取Z=f(b)的形式,并给予了适当的简化,以更粗的线条给出;应用时,查表。,软粘土 S偏小,s1 硬粘土 S偏大,s1,s,沉降经验修正系数,3.3 地基的最终沉降量计算,、结果修正,弹性附加应力计算单向压缩只计主固结沉降原状土现场取样的扰动参数为常数按中点下附加应力计算,3.3 地基的最终沉降量计算,三、地基最终沉降量规范法,沉降计算经验系数s,4、结果修正,s=1.40.2,(1)与土质软硬有关,(2)与基底附加应力p0/fak的大小有关,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三、地基最终沉降量规范法,(MPa),未经深、宽修正的!,0深度内附加应力面积,
18、0深度内修正前的总计算沉降量,所以:,这里的po为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附加压力。,3.3 地基的最终沉降量计算,三、地基最终沉降量规范法,要点小结:,准备资料,应力分布,沉降计算,建筑基础(形状、大小、重量、埋深)地基各土层的压缩曲线 原状土压缩曲线计算断面和计算点,确定计算深度确定分层界面计算各土层的czi,zi计算各层沉降量地基总沉降量,自重应力基底压力基底附加应力附加应力,结果修正,3.3 地基的最终沉降量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一、按土层沉积历史划分的三类土层,1.前期固结压力pc,沉积土层历史上曾经受到过的最大压力,称为前(先)期固结压力,记为pc,2.按前期固结压力划分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基变形 地基 变形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85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