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管理》PPT课件.ppt
《《土地资源管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资源管理》PPT课件.ppt(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内蒙古财经学院选修课程,土 地 资 源 管 理,一、课程内容,1.土地管理学,2.土地管理学的产生,土地管理学的产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土地管理工作发展需要理论和方法的指导科学工作者的探索和研究为其建立奠定了基础,3.课程的主要内容,二、参考文献,1.张正峰,土地资源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陆红生,土地管理学总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1.中国土地科学,中国土地学会主办期刊(1987)中国土地,中国人口资源环境,资源科学2.中国国土资源报报道各个地方的研究与实践3.国土资源部网站: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网站:中国土地学会网站:,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土地与土地资源第二节 土地、人
2、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三节 土地资源管理,第一节 土地与土地资源,一、土地与土地资源的涵义,(一)土地的含义1.土地土壤2.土地指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3.土地指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水面4.土地就是自然,包括地球表面的水、陆、空气等自然物,及光、热引力等自然力5.土地指一国领土范围内的全部土地,土地是地球表面陆地和水域的总称,是一个空间概念,它是由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岩石、植被等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并包含人类活动的成果。,(三)土地资产的含义,(二)土地资源的含义,土地资源是指于现在或可预见的将来,能够为人们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那部分土地。,土地资产是作为财产的土地,指具有明确的权属关系和排
3、他性,并具有经济价值的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当人类对它的需要越来越大时,土地资源出现稀缺现象,因而被一部分人当作财产而占有。财产的基本属性:有用性、稀缺性、可占用性和具有价值。,第一节 土地与土地资源,二、土地的特性,土地资源管理学所研究的土地是有形的土地实体与无形的土地权利的统一体。土地具有资源和资产的双重内涵,土地同时具有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一)土地的自然特性,1.土地是自然的产物;2.土地面积的有限性(节约利用);3.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就地利用);4.土地质量差异的普遍性(因地制宜);5.土地利用的持久性(持续利用),第一节 土地与土地资源,(二)土地的经济特
4、性,1.土地供给的稀缺性;2.土地的可垄断性;3.土地用途的可转换性;4.土地的可改良性;5.土地利用的相互依赖性和外部性;,三、土地的功能与地位,1.土地的承载功能;2.土地的养育功能;3.土地的仓储功能;4.土地的景观功能;威廉配第“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第一节 土地与土地资源,第二节 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一、PRED问题的产生,19782007年中国人口变化趋势,第二节 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9982007年中国耕地总量变化趋势,第二节 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 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二、可持续发展,1989年联合国环境署对可持续发展进
5、行界定: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其含义:一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二是:资源环境持续发展,1.1994年率先制定中国21世纪议程,将可持续发展原则贯穿到各个领域;1996年正式将其作为国家的基本发展战略;2.秦大河、张坤民、牛文元等,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建议50年全面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可持续发展水平:2030实现人口数量和规模的“零增长”人口质量极大提高;2040实现能源资源消耗速率的“零增长”,社会财富极大提高;2050实现生态环境退化速率的“零增长”,生态质量和生态安全极大提高;,三、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促进可持续发展,(一)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6、(二)实现土地、人口、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第二节 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三)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土地、人口、环境经济组合运作模式,1.使经济增长与恶化环境的土地投入相脱钩;2.实行以预防为主的环境政策;3.将土地资源利用的外部性内在化;4.实行有控制的人口转变;5.消除贫困,第三节 土地资源管理,一、土地资源管理的概念,土地资源管理是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等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主体国家(国土资源部)客体土地关系(人与人、人与地、地
7、与地)方法行政、经济、法律、技术目的维护土地制度(受社会环境制约:公有制)职能计划、组织、控制(规划、监控)基本任务提高综合效益,第二章 土地管理原理,第一节 人本管理原理第二节 系统管理原理第三节 动态管理原理第四节 管理效益原理,第一节 人本管理原理,一、人本原理的概念与内容,人本原理,就是一切管理,包括土地管理,应该将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以做好人的工作,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根本。,土地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为实现预定目标,对土地利用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地的关系施加影响的过程。整个管理过程,包括管理者、被管理者和管理环境三个要素。在管理过程中,要做到充分调动人的积极
8、性、主动性、创造性,必须根据人的行为规律进行管理。同时,还需用动力来推动管理,即由人本原理引申出来的行为原理和动力原理,根据人的行为规律进行管理,就是管理的行为原理。管理需要动力,有了动力才能推动管理,这就是所谓的管理动力原理。动力通常分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竞争动力三种。,第一节 人本管理原理,1.一般情况下,人的行为是受人的动机支配的,人的动机又是由人的需要决定的,这就是人的行为规律。2.需要是人们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它包括人的基本生理需要和各种较高层次的人生需要。3.马斯洛认为,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较低层次的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是较高层次的需要。,二、行为规律与行为原
9、理,(一)行为规律,(二)行为原理,对于一个人来说,往往同时有许多种需要,但其中必有一种最强烈的需要,这种最强烈的需要通常决定着人们的行为。世界观是调节人们需要的重要因素。管理者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的需要后,要根据国家和社会的全局利益,区分哪些需要是正当的、合理的,哪些需要是不正当的、不合理的,必须通过宣传教育工作或其他方法,使人们将个人利益与国家的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将个人需要与对社会应尽的义务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对需要的调节作用。,第一节 人本管理原理,三、动力原理,1.物质动力:良好的物质条件,包括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可以充分发挥人们的积极性和潜力。物质动力是根本的动力。2.精神动力:精神
10、动力是更高层次的动力,它表现为人们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对爱、友谊、社会尊重的渴望,对发挥自己的潜能、自我实现、接受困难挑战、取得高成就的愿望等。3.竞争动力:竞争动力产生于竞争各方表现出来的差距,如工作条件、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绩效等方面的差距,当竞争一方发现差距后,就会产生一种驱动力,促使人们奋发图强,急起直追,改变落后状态。激励力预期价值期望概率,第二节 系统管理原理,一、系统原理内容,系统原理,为了实现最佳化管理,必须进行系统分析,要贯彻系统原理,必须把握住系统的目的性、整体性和层次性三个环节。要做到对系统的高效管理,必须遵循整分合原理和相对封闭原理;现代管理要求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
11、,在分工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综合,这就是整分合原理。除了明确分工外,还要做到优化组合。它包括目标优化组合、组织优化组合、人才优化组合和环境优化组合等;相对封闭原理指在任何一个系统内,管理手段必须构成一个封闭的循环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第二节 系统管理原理,二、相对封闭原理,第三节 动态管理原理,在管理中,要注意加强信息工作,随时掌握事物的动态变化,使管理决策不断适应变化了的情况,即运用动态原理,提高管理工作的效应。进行动态管理必须遵循动态相关原理和弹性原理。进行动态管理,必须在管理系统的发展变化中,找出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各种相关关系,通过管理,协调好各部分的关
12、系,促进事物向预定目标发展变化,取得管理的整体效应。有效管理必须要依据系统内外条件和环境的变化而随机应变,做到以变应变。这就要求管理必须留有余地,保持充分的弹性。,一、动态原理的内容,第四节 管理效益原理,一、效益原理的内容,效益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土地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寻求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优化组合,从而取得最佳的整体效益。为此,就要在管理工作中注意到运用整体效应原理和规律效应原理。整体效应就是要通过管理,使整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产生促进作用,以使整体取得最佳效益。规律效应就是按客观规律管理所取得的效应。,第三章 地籍管理,第一节 地籍管理概述第二节 土地调查
13、第三节 土地登记第四节 土地统计与地籍档案管理,第一节 地籍管理概述,一、地籍含义与分类,(一)地籍的涵义:地籍指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等基本状况的图簿册。,(二)地籍的作用:1.为土地管理提供基础资料;2.为维护土地产权权益等提供基础资料;3.为改革与完善土地使用制度提供基础资料;4.为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等提供基础资料。,第一节 地籍管理概述,(三)地籍的分类1.依据地籍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区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2.依据地籍的特点和任务不同,分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3.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分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4.依据地籍行政管理的层次不同,分为国家地籍
14、和基层地籍5.常规地籍和数字地籍,第一节 地籍管理概述,二、地籍管理,(一)地籍管理的概念国家为获得地籍信息,科学管理土地,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含测量)、土地分等定级估价、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措施。,地籍管理是确认土地产权的关键,同时也是落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基础和保障。,第一节 地籍管理概述,(二)地籍管理的原则1.地籍管理必须按国家规定的统一制度进行;2.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3.保证地籍工作的连续性;4.保证地籍资料的完整性;,第二节 土地调查,土地调查是指对土地的地类、位置、面积、分布等自然属性和土地权属等社会属性及其变化情况以及基本农
15、田状况进行的调查、监测、统计、分析等活动。土地调查包括: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变更调查、土地专项调查;依据调查内容的侧重面不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地籍调查和土地条件调查。,第二节 土地调查,一、全国土地调查,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对全国城乡各类土地进行的全面调查。(10年),(一)调查的任务:1.农村土地调查:逐地块调查土地地类、面积、权属2.城镇土地调查:调查每宗土地的地类、面积、权属3.基本农田调查:依据划定和调整资料上图4.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第二节 土地调查,(二)调查的程序:1.准备工作2.外业调查3.基本农田上图4.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建设5.统计汇总6.成果整理7
16、.检查验收,第二节 土地调查,(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2007年新的分类体系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采用三级分类,12个一级类,57个二级类。,(四)农村土地调查:1.权属调查:调查单元是宗地,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宗地。2.地类调查:现状地物调查、图斑调查、零星地物调查、地物补测。,第二节 土地调查,(五)城镇土地调查(城镇地籍调查):1.调查的基本单元是一宗地2.权属调查:现场标定界址点、线,绘制宗地草图,调查用途,填写地籍调查表。3.地籍测量:测量权属界线、界址点位置、形状、面积,测绘地籍图和宗地图(土地证书附图)。,第二节 土地调查,(六)基本农田调查1.基本农田是指按照
17、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2.基本农田调查的基本任务:以县级调查区域为单位,依据本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基本农田划定及补划、调整的相关资料,将基本农田保护块落实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计算统计县级基本农田面积,并逐级汇总出地市级、省级和全国的面积。,第二节 土地调查,二、土地变更调查,1.土地变更调查的类型:地籍变更调查;土地利用变更调查。2.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其任务是更新土地利用现状图件和土地利用数据库,逐级汇总上报各类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统一时点为每年的12月31日。3.内容:地类变化情况、土地权属变化情况、权属界线
18、变化情况,第二节 土地调查,三、土地专项调查,根据国土资源管理需要,在特定范围、特定时间内对特定对象进行的专门调查,包括土地条件调查、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等。,(一)土地条件调查1.土地自然条件调查:土壤、地形地貌、水文、植被、气候、主要农作物特性、自然资源。2.社会经济条件:地理位置与交通运输条件;土地资源、人口和劳动力状况;土地利用的经济水平;耕地的投入产出水平,(二)耕地后备资源调查1.目的与任务:查清耕地后备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和分布,分析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的可能性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整治开发的措施。为土地规划和项目评估提供依据2.耕地后备资源分类:(3、9、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地资源管理 土地资源 管理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85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