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所有权》PPT课件.ppt
《《土地所有权》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所有权》PPT课件.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土地所有权,土地所有制,土地,是一个可以保值和增值的特殊物品.土地所有权的归属问题千百年来一直是人们斗争的主题,中国历史上,每一次农民起义都是以和“耕者有其田”类似的口号作号召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次农民起义,都是“土地革命”。封建时期的土地革命故事:秦朝陈胜吴广起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伐无道,诛暴秦”,唐朝黄巢起义“天补均平”首次提出了“平均”财富的要求清朝太平天国运动“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土地所有制,近代我国土地革命运动一共有5次:1)国民大革命时期打土豪 分田地 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在根据地开展以“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
2、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为路线的土地革命 3)抗日战争时期“双减双交”政策 4)解放战争时期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5)建国初期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所有制,土地所有制是土地制度的核心土地制度有广义和狭义的概念之分 广义的土地制度是指包括一切土地问题的制度,是人们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因土地的归属和利用问题而产生的所有土地关系的总称。广义的土地制度包括土地所有制度、土地使用制度、土地规划制度、土地保护制度、土地征用制度、土地税收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等 狭义的土地制度仅仅指土地的所有制度、土地的使用制度和土地的国
3、家管理制度。,土地所有制,土地制度人们在拥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土地方面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教材对“土地制度”的定义,重点掌握,补充资料:我国三次土地制度变革,建国以来,我国土地制度经历了三次重大变革:1)1949-1953年土地改革,完成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向农民土地所有制的过渡;解放后我国土地制度改革是在1947年我党制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基础上进行的。土地改革法的立法宗旨是:实现土地所有制的转变,建立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但这并不是农民土地私有制。农民只是拥有了土地的使用权。中国革命的目的是消除剥削,而剥削的根源就是封建社会私有制,显然,我们不会用一种土地私有制取代另一种土地私有制。,
4、2)1958年的人民公社运动,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向集体所有制的转换;土地改革后,农民虽然分得了土地等生产资料,但由于农村生产力极其落后,农民拥有的生产工具严重不足,生产资料十分缺乏,农民在生产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面对这种客观现实,走合作经营的道路成为了必然的选择。合作社分为初级社和高级社。地和生产资料是农民参加初级社的合作条件,农民凭借自己的劳动和提供合作的生产资料,分享合作收益。合作社的积极效应是,促进了合作社的产量;使合作社社员的收入大大提高。即实现了1+12的效应。高级合作社的主要特点是:土地和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归合作社集体所有,以生产队为基本的劳动组织形式,集体劳动,以社为单位统一进行
5、生产计划,产品归合作社集体占有,,补充资料:我国三次土地制度变革,3)1979-1984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确立,建立了在集体所有的土地上设立的土地用益物权制度。从人民公社体制转变为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经历了渐进性的变化过程。1979年9月,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1980年9月会议纪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和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的“一号文件”,这些文件确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保证了土地制度在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实现了土地所有权与利用权的分离,为以土地利用为中心的土地用益物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三次土地变革有着不同的社
6、会、经济背景,表现出不同的制度特征,但变革的规律基本是相同的,即都是沿着“以土地利用为中心”的土地制度的方向发展。,补充资料:我国三次土地制度变革,土地所有制以国家意志对土地所有权的内涵、性质和地位做出界定,是人们行使土地权利时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教材对“土地所有制”的定义,重点掌握,土地所有制争议的实质就是,土地的的增值部分归谁所有的问题.私有制是归私人所有,公有制是归大家所有.土地所有制形式:国家(全民)所有主要存在于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国王)所有主要存在于君主立宪制国家国家(中央政府或各级地方政府)所有各级政府分别所有主要存在于联邦制国家,土地所有制形式,土地所有制形式:合作组织集体所有
7、在我国表现为农民集体所有制公共事业部门或团体所有部落、氏族、村社、宗族等所有私人所有,土地所有制形式,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权人对土地的拥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它是一种权利束。土地所有权的特征:1)权利的基础性 土地所有权是一切与土地有关的物权的权力基础,任何与土地有关的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来源于土地所有权。在我国,根据我国宪法和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只能是国家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内涵和特征,土地所有权的特征:2)权利的逻辑性 土地所有权是一种权利束,在这几种权利中,拥有权是基础,占有权是前提,使用权和收益权是目的,支配权是手段。因此上述这几种权利之间是存在逻辑关系的。3
8、)权利的派生性 相对于土地私有制国家而言,这是我国土地所有权最具特色和先进的地方。土地的使用权就是从所有权当中分离出去的,还包括地役权和相邻权。,土地所有权的内涵和特征,补充名词:地役权,地役权是指利用他人土地以便有效的使用或经营自己的土地的权利。地役权的发生须有两个不同归属的土地存在,为他人土地利用提供便利的土地称为供役地,而享有地役权的土地称为需役地。根据物权法的最新规定,“地役权”自合同生效时设立,当事人要求登记的,可向登记机构申请地役权登记;根据物权法规定,已经登记的地役权变更、转让或者消灭的,应当及时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地役权案例,甲乙两工厂相邻。甲工厂原有一个东门,为了让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地所有权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84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