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元的金融》PPT课件.ppt
《《唐宋元的金融》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宋元的金融》PPT课件.ppt(1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唐宋元的金融,本章的结构安排,唐宋元朝的货币与货币制度唐宋元朝的信用与信用机构,一、本章需掌握的主要内容,1.了解唐代币制的改革和发展。2.把握宋代币制的特点以及纸币产生的原因。3.了解元代纸货制度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4.了解唐宋“钱荒”及唐宋元通货膨胀产生的成因。5.把握唐代的信用业务、工具、机构及其创新。6.了解宋代的信用业务、工具、机构及其创新。7.了解元代的信用形式、信用机构。,本章需要识记的基本概念,唐高祖币制改革;年号钱;寄附铺;柜坊;书帖;飞钱;交子;便换;称提之术;会子;交引;市易务;便换务;交引铺;青苗法;公廨本钱。,二、唐宋元时期货币与信用发展概述,唐(618907
2、年)宋(960 1126,1127 1279年)元(1271 1368年)时期,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超过了前代,货币、信用出现创新,传统金融有了显著的发展(概述):货币制度有进步,从唐朝五代时期的钱帛复本位制过渡到宋代的金属和信用货币并行制(金银铜铁钞复本位制)和元代的纸币本位制。,唐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唐宋资本主义萌芽说。经济商品化必然促进经济货币化发展。简单商品经济内部的竞争规律会导致两极分化,进而推动信用发展。,钱币方面,通宝(年号)钱体制取代了五铢钱体制,通宝(年号)钱取代了量名钱;唐宋白银货币化逐渐增强,最早的信用货币纸币在宋代产生并得到推广。,信用方面继续创新发展 信用业务出
3、现创新,保管、存款、汇兑和货币兑换等信用业务产生。保管、存款、放款、汇兑、货币兑换等主要的传统金融业务均已产生。唐朝以后,质库脱离寺庙成为独立的私营放款机构,唐宋时期信用工具也出现创新,产生了汇票(飞钱、便换)和世界上最早的支票书帖。,按票据法的规定,票据包括本票、汇票和支票。根据出票人的不同,票据又分为商业票据和银行票据。也就是说票据分为商业本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银行汇票。唐代汇票、支票产生与存款业务的存在相关。,信用中介出现创新,唐代出现从事存款业务的寄附铺、柜坊;两宋时期出现新的政府对民间放款机关市易务;唐宋出现办理汇兑业务的官私机构,包括各道的进奏院、政府各机关、便换务;宋代经营货
4、币兑换业务和证券交易的机构有私营的金银铺、交引铺(以下详述)。,三、唐宋元时期货币与币制的变迁,唐代货币与币制的改良及其特点(P16):唐朝的币制延续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朝的钱帛平行制,钱帛为合法货币,实物货币占有重要地位,金银也具有一定的货币性。,唐玄宗在开元22年(732年)下诏说:“绫、罗、绢、布、杂货等,交易皆合通用。如闻市肆必须见钱,深非道理。自今以后,与钱货兼用,违者准法罪之。”唐朝诗人元缜(zhen)说:“自岭以南,以金银为货币”。韦庄的诗秦妇吟说,黄巢进攻长安时,“一都黄金一生粟”。,唐朝沿袭钱帛复本位制的主要原因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钱帛复本位制的原因不同:后者主要是钱制败坏
5、,钱币信用不良,民间不愿用劣质钱币;前者在前中期则是经济社会发展内生的货币需求巨大,加上诸多其它原因,使得钱币供不应求,出现严重的钱荒;后期才与劣币泛滥有关。唐代的钱荒及其解决努力,诱发了信用业务和信用工具的创新(以下介绍)。,唐朝因为铸币供不应求而经常出现“钱荒”,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出现通货紧缩。唐代的钱荒表明金属作为货币本位也具有内在的局限性。金属及实物等商品货币属于内生货币,具有通缩的机制。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货币从金属货币、内生货币向信用货币、外生货币演进。,唐代的钱荒即今天的货币失衡之一: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是物价水平的持续较大幅度地下降。通货紧缩是货币供给不足(包括货币供给减少或者货币供
6、给的增长赶不上经济社会发展内生的货币需求的增长)而出现的物价水平持续下跌,经济增长率下降的货币经济现象。通货紧缩是货币供应量减少,物价水平持续下跌,经济负增长、失业率上升等货币经济现象。,新的通宝钱体制取代了五铢钱体制 公元621年唐高祖币制改革的内容:P16-17 废除流通700多年的五铢钱(量名钱)。仿照五铢钱外圆内方的形制以及五铢钱的重量铸造“开元通宝”钱(通宝钱或年号钱)。规定通宝钱的大小、成色以及金属重量(见下图)。,开元通宝,唐高祖武德三年(公元621年)铸造。钱币直径:25 mm即8分,每枚重2铢4累(近似于汉代的5铢,因为唐代的衡制大于汉代),1000枚重6斤4两。10枚重1两
7、,中国1两等于10钱的衡制来源于此。成色以铜为主,参杂锡和白镴。钱面用隶书铸有“开元通宝”字样。,唐高祖金开元通宝钱,唐代开元通宝银钱,唐高祖开元通宝银钱,唐玄宗银质开元通宝钱,唐代所铸的开元通宝金银钱,并不是作为流通货币来使用的,而主要是用做宫廷赏赐或玩赏的钱币。如唐开元天宝遣事说,“内廷嫔妃每至春时,各于禁中结伴三人至五人,掷金钱为戏”。这里的“金钱”即指“金开元通宝”,它不用于流通而仅供赏玩。,唐玄宗观看杨贵妃给安禄山“洗三”时,也就是安禄山生日的第三天,杨贵妃用锦缎象包裹新生儿一样把安禄山包裹起来,让人用轿子抬着,众人感到新奇,大声喧闹。唐玄宗看着高兴,就赐给杨贵妃洗儿钱。,唐高祖币制
8、改革的意义:这次币制改革用通宝钱取代名不符实的五铢钱,发展出了延续到清末一千几百年的新钱币体制。总结了此前近千年中国钱币形制的变迁,再次肯定了钱币外圆内方的形制,规定了钱币的大小(直径2.4厘米)、重量(每枚铜钱重约5克)、成色(铜占83.33%,白镴占14.56%,黑锡占2.11%),这些规定成为以后历代王朝的铸币标准。,结束了以货币金属的重量来命名钱币的历史,开辟了年号钱的新时代。避免了钱名重量与货币金属实际重量悬殊时带来的麻烦,通宝钱铸有相关朝代皇帝的年号,成为后世研究某个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资料。规定通宝钱每10文重1两,每一文重量称为一钱,1两等于10钱,这开创了后世“两”以下
9、十进位衡法使用的先河,废除了铢、累等称量货币单位。,开元钱以及后世钱币上的铸文,反映了中国书法的演变,为后世钱文书法提供了榜样,也为中国书法史研究提供了史料。开元通宝创立后,唐代基本上没有变动过,此后到清末,中国的铜钱体制也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这使得中国的钱币形制进入另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货币失衡:恶钱流行、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交替为害,成为唐代货币流通的特点(补充)。唐代铸币减重,恶钱屡禁不止的原因是盛唐的钱荒、钱币的私铸、安史之乱后的藩镇割据、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可以是不足值货币的特性。安史之乱造成财政困难、生产破坏,唐肃宗和唐代宗时期曾铸行当十、三十、五十的大钱,出现通货膨胀。,唐德宗至文宗
10、时期发生通货紧缩即钱荒,原因是以下的反通胀措施见效:代宗时期劝农垦殖和大量屯田,发展生产,减轻国库开支;代宗初年提倡去奢崇俭,改革税制,税青苗,增盐税,增加财政收入,削减职田、官吏献俸、淘汰寺庙僧尼,紧缩行政开支;德宗至文宗时期各朝还实行通货紧缩政策,少铸和停铸钱币,括借商民财货等。,市面钱币流通减少:兴建佛寺导致铜钱被大量熔铸成佛像、铜器,为此政府三令五申禁止毁钱铸器;藩镇和商家囤积铜钱渔利;民间窖藏钱币之风盛行(见右),以至于唐宪宗、唐穆宗为加快货币流通速度而提出了禁贮钱的理论并颁布了禁贮钱令;政府和民间铸钱大减。,唐代民间窖藏钱币之风盛行,有人曾经发掘出可以装满一只大木船的铜钱。当时买卖
11、房地产,除正价外,另加“掘地价款”。,国内外对钱币的需求增加:唐德宗时期杨炎的两税法改革,要求纳户税以钱为计算单位,用铜钱纳税,税种和税负增加,这些使得作为支付手段的钱币需求增加;盐价上涨以及区域经济的商品化和货币化,导致钱币流通区域扩大,钱币需求增加;唐代对日本、西域及东南亚各国贸易发达,经济的国际化导致货币的国际化,大量铜钱外流,从而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见右)。,唐朝政府多次颁布禁钱出境的法令:唐德宗贞元初,“骆谷、散关禁行人以一钱出者”,防止铜钱由陆路流失境外。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六月,“禁钱不出岭南”,防止铜钱经广州、交州等外贸口岸由海路流失境外。注意:货币国际化对国内货币均衡会产
12、生影响。,唐武宗会昌年间,唐武宗为减轻财政负担,诏令废灭天下佛教,拆废各地寺院,拆毁佛像等用以铸钱。,唐武宗李炎时期,无铜铸钱的局面再也支持不下去了。李炎此人崇尚道教,从小就不信佛,甚至说:“穷吾天下,佛也。”为此,他大搞灭佛运动以打击佛教,总计在全国共销毁寺院四万多所,僧尼还俗二十余万人,没收土地十万顷。通过毁佛铸钱来解决钱荒问题。,淮南(今扬州)节度使李绅率先铸造进呈一种背面铸有“昌”字的“开元通宝”钱,以纪年号“会昌”。于是朝廷下令各地州郡仿效淮南的做法,铸造背面有纪地文字的开元钱。这些背面有纪地文字的“开元通宝”钱,因铸造于唐代会昌年间,故后世通称之为“会昌开元”钱。,这个时期,钱荒问
13、题得到解决,货币流通较为正常,是唐朝政府实行了适当的财政紧缩、货币扩张及宗教政策,从货币供求两个方面来恢复货币均衡的结果。,唐武宗时期的会昌开元通宝,唐懿宗以后藩镇混战、经济破坏、税收减少,地方租税不解交中央,中央与藩镇各铸劣币行用,劣币铸行又造成了恶性通货膨胀,民间恢复实物经济。有些大额开支则用白银。,唐朝末年恶性通货膨胀情况 唐末僖宗光启年间(公元885888年),每斗米的价格高达3050万文,甚至黄金1斤买不到5升米。,小结 唐代币制与货币失衡特点的形成,与前期政治和币制的统一、商品经济的发达、税法改革、佛教兴盛造成的钱币供不应求以及中后期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滥铸劣币有关。,五代十国的分
14、裂及币制的再度混乱(补充):公元907年唐朝灭亡,中国再度陷入分裂动乱的五代十国时期,时间长达54年。政治分裂导致币制混乱,形成多头币制和区域性的货币贬值,金属货币与实物货币并存,布帛、铜、铁、铅、锡、低质合金、堇泥等都做过币材。金银的货币性有所增强,吴越国主杨溥曾经规定,商民可以用金银代替钱币来缴纳租税(发挥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货币作为金融最基本的范畴,在古近代社会与财政关系密切,财政性铸发劣币是常态。盘踞幽州的刘仁恭父子骄傲奢侈,荒淫无度,在幽州的房县大安山上兴筑宫殿,富丽堂皇,又与道士炼丹药,以求长生不死;甚至用墐泥作钱,以此强迫收兑百姓的铜钱并将铜钱藏于山上所凿的洞穴之中,而后尽杀
15、工匠以灭口。,在五代十国这段较为特殊的历史时期里,几乎每一个曾经独立过的政权都发行过自己的货币以维持军政开支。五代十国的钱币种类极多,但流存下来的非常少。比如后梁开平年间铸“开平通宝”大钱和“开平元宝”,后唐有“天成元宝”,后晋有“天福元宝”,后汉“汉元通宝”,后周的“周元通宝”等等。而“应圣元宝”则是当时北燕铸造的钱币。,后梁的开平元宝大钱,后梁太祖朱温,后唐的“天成元宝”,后唐庄宗李存勖,后晋的“天福元宝”,后晋皇帝石敬瑭,后汉的“汉元通宝”,后汉高祖刘知远,周元通宝,“周元通宝”始铸于周世宗柴荣显德二年(公元955年),是五代时期铸行最多、质量最好的铜钱。周元通宝形制仿唐开元钱,制作较精
16、良,钱文整肃端庄,一般的钱直径为2.92.5厘米。它与开元通宝的区别是“元”字较扁,“宝”字较小,轮廓稍宽。,周世宗 周世宗柴荣(公元921959年)是五代时期著名的后周皇帝。他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内侄和养子,善骑射,略通书史黄老。显德元年(954)继郭威为帝,对军事、政治、经济都进行了整顿。在位五年(公元955959年),终年三十八岁,属于五代时期少见的明君。,北燕的“应天元宝”铁钱,刘仁恭、刘守光父子在建立了“北燕”之后,开始大量铸钱。刘守光在应天元年铸造了“应天元宝”、“应圣元宝”等流通钱币。其中“应天元宝”背万、“应圣元宝”背拾或是背百,这两种都是大钱。,五代十国时期的货币,总结起来有几大
17、特点:五代十国时期币制分裂,货币本位不统一,流通货币多达30几种,价值尺度混乱。大额钱币盛行。唐朝除了在短期内发行过大额钱币外,一直使用的都是小平钱。而五代十国的钱币多为当十、当百或是当千的大钱。,这个时期的铸币大部分采用的是“铁”这种最为普通的金属,因此铁钱的流通量比较大,同时这个时期铸币的质量也不是很高。货币流通因币制不统一、货币战及各地方政权争夺铸币税而具有封闭性和区域性,形成铁钱流通、铜钱流通、铜铁钱并行流通等多个货币流通区域。,小结 五代十国时期的货币形态没有新的发展,流通货币仍然是多样化的实物货币与金属货币,仍处于商品货币发展阶段的后期。但是该时期铁钱的普遍流通及货币流通的区域性,
18、为北宋信用货币的产生准备了部分环境条件。,宋朝币制的特点以及信用货币的产生:P17,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北宋王朝,中国大部分地区重新统一。宋代商品经济和信用较为发达,这使得宋朝的货币形态有新的发展,货币制度有其特点。,美国历史学家墨菲的亚洲史第七章将宋朝称为“中国的黄金时代”:它拥有大约一亿人口,“完全称得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从很多方面来看,宋朝算得上一个政治清平、繁荣和创造的黄金时代。期票、信用证及后来官方大量发行的纸币,适应了商业的发展”宋代杭州、开封等城市人口达百万。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
19、的朝代。有学者估计宋代的GDP约占全球的50%,认为宋朝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存在雇佣劳动关系)。,宋朝经济规模换算为现在人均GDP的方法,据史料记载,北宋王朝税收的峰值达到1亿6000万贯。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钱币,所以,1贯钱币=5克黄金。2013年4月25日菜百市场1克黄金=378元,按黄金折价,北宋峰值税收约值2013年3024亿元。当时的税率约为1/15,由于其它赋税不多,那么当时GDP约为302415=45360亿元。当时北宋人口差不多一亿,因此人均GDP约有45360元或7200美元(按1美元=6.3元人民币的汇率换算)。,钱币、纸钞、银锭并行的货币制度取代了钱帛并行的
20、货币制度。以下是该币制的特点:两宋的货币制度,仍以钱币为主,北宋以铜钱为主,南宋则以铁钱为主;绢帛等实物货币退出流通,而白银的货币地位大为提高。,宋朝各地的经济情况不同,所以货币流通具有区域性,有些地方专用铜钱,有些地方专用铁钱,有些地方二者兼用;各地区的钱币仅限于本地区使用,不准出境,也不准外地的钱币流入,原因有二:一是钱荒及防止铁钱出境后,被辽夏套去熔铸成兵器;二是铸币权分散在各地,各地区铸造的铜铁钱在名称、成色、重量、大小、形状等方面不尽相同,使用不便且各地政府要垄断铸币税。,宋代铜铁钱均有大小钱之分,各地区的铜铁钱之间、大小钱之间的比价不一致,导致货币流通紊乱、市场分割。当然这也为宋代
21、货币兑换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宋代金银仍有货币性(P17),金银钱的数量超过唐代。黄金在宋代仍然发挥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职能,但其货币性继续降低。,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曾经宣布禁止伪造金银,说明政府已经认识到了黄金作为货币的特殊地位。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围攻开封,议和时就要求北宋支付黄金500万两以及大量的绢银来犒赏金兵,说明黄金具有国际货币的职能。金兵攻破开封,掳掠宫中的珍宝,其中就有金钱431贯,银钱142贯,说明宋代还铸有金银钱,但主要作为贮藏手段来使用。,1988年,在山西五台山3600米高的中台翠岩峰峰顶珠光宝塔下,出土了一枚宋初淳化元宝金质供养钱。此钱直径24.5
22、毫米,重11.8克,钱面模铸宋太宗御书行体淳化元宝四字,右旋读,略显粗糙;钱背有两尊皆铸有祥云和莲花宝座托底的高浮雕佛像。手持法器的左立男相为佛教护法神韦驮;背有光屏的右坐女相为西方三圣之一的观世音菩萨。似身临佛门,肃穆庄严;如天地合一,金光灿灿。如此精美的钱背与其钱面形成强烈的反差。然而,20多年来,五台山因修塔而出土了上千枚金淳化(有文字记载的共2035枚,流失的约1000余枚),震惊世界。它是我国首次发现的金质供养钱,也是目前我国出土数量最多、已知最早的金质供养钱,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南宋金货泉,南宋金货泉与王莽货泉形制相同,“泉”字中竖断开;钱径22mm,厚2.5mm,内外有郭,品相
23、极精。1996年7月出土于四川华蓥市南宋安丙墓地。共出土金银钱121枚其中金钱22枚,银钱99枚,钱文大部是吉语,钱体绝大部分为金银片,并以这些金银钱为主体组成九宫、八卦图,反映了对家族兴盛和对墓主人的祈祷和祝福。,南宋金钱,南宋双葫芦印二十两金铤,葫芦印是宋代金银铺一种显示信誉的暗记。南宋双葫芦印二十两金铤为存世孤品。据史料记载,由于该金铤在当时价值极高,主要用于国务开支、赋税、军费、上供、赏赐、大宗商业贸易、海外贸易及兑换钞引等经济活动,是极为重要的金融文物。,金牌 宋度宗铸币 公元1265-1274年,白银的货币地位在宋代则大为提高,全面发挥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国际货
24、币的职能。宋代的白银货币有条块状和铸币形态。,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北宋赏赐西夏白银万两。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北宋又赏赐西夏白银7万两,银器2000两。史料记载,宋代商民在洛阳买房子的时候,除了支付房价,还要额外支付一笔“掘钱”,作为购房者将来可能挖掘到窖藏金银的代价。宋代铸造有银钱,1127年金兵攻破北宋都城开封,掳得宫中银钱142贯。南宋高宗绍兴七年(1137年)川陕宣抚使吴玠曾经在甘肃、陕西等地发行和流通过一种代替白银流通的纸币银会子。南宋权臣贾似道德母亲死了,宋朝皇帝就赐给贾似道银绢四千两匹。宋代在边境互市中边民就用白银来支付马匹的价格。两宋国力较弱,要向辽、夏、金等强邻
25、进贡“岁币”和“岁赐”,为此每年要向上述强邻输出白银二三十万两。,宋徽宗大观通宝银钱,南宋宁宗赵扩庆元通宝银钱,宋代五十两银铤,南宋银铤“修义巷赵八郎造京销锭银”,宋代宫廷还铸造过许多金银钱,作为殉葬用的冥钱、赏赐馈赠及娶亲时的撒帐钱或洗儿钱等。湖南长沙出土的“庆元通宝”银钱 及传世的“太平通宝”银钱均属此类。,撒帐钱是关于古钱币的术语,属于厌胜钱。旧时女子婚嫁仪典上,女宾以金钱彩果抛撒到新房帐下,此种特别铸造用以抛撒之钱币,谓之“撒帐钱”。面背或有各类吉祥文字或图案装饰其间。据载,唐睿宗女儿荆山公主,特铸此钱,用以撒帐。敕近臣及修文馆学士拾钱,其银钱则散贮绢中,金钱每十文即系一彩条。后为民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唐宋元的金融 唐宋 金融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82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