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学简述》PPT课件.ppt
《《唐代文学简述》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代文学简述》PPT课件.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唐代文学简述,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国势最为强盛的王朝。在此社会基础上,出现了空前繁荣昌盛的唐代文学。唐诗进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唐代散文业绩昭著。唐代小说蓬勃发展,出现了许多打破六朝志怪小说格局、独具特色,富于文采与意想的传奇作品。唐五代词,亦从民间到文人,从萌芽到成熟,以崭新的诗歌形式,为后来宋词的发展准备了文学上的条件。唐代民歌也十分发达,对当时文人的创作产生深刻的影响。,唐诗兴盛的原因,清代乾隆皇帝年间,曾经编纂全唐诗,收录唐诗四万八千九百多首诗,诗人约二千二百多人,由此可见唐诗兴盛的情况。唐诗兴盛的原因,可以约略归纳为下列四种:一、帝王的提倡:唐代很多帝王极力提倡
2、唐诗的写作,对诗人非常礼遇,使诗人的地位大大的提高,无形之中也鼓励了文人从事诗歌的创作,促进唐诗的兴盛。二、科举的影响:唐代以科举取士,诗是唐代科举考试的科目之一,使天下的读书人把写诗当作参加考试,求取功名的途径,诗人不断提升写诗的技巧,使唐代的诗歌的成就比前几代进步很多。三、诗的写作范围扩大:唐代以前的诗歌,大多数是描写贵族生活,作者大都是贵族,或是围绕在贵族身边的读书人,所以写作的范围比较狭窄,题材比较单调贫乏。但是到了唐代,写诗几乎是全民运动,作者来自各个不同的阶层,描写的内容丰富多变,使唐诗的作者由贵族普及到民间,唐诗的内容从描写少数的贵族生活,扩充到反映多数人的生活,唐诗与人民的距离
3、更接近,更多人喜欢读诗、写诗。,唐诗兴盛的原因,四、诗歌本身的发展:诗歌的发展,从五言古诗、七言古诗,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因为声律之说的兴起,在唐代有了平仄与押韵更严格的绝句、律诗,加上原来的古诗,形成唐诗三种主要的体裁。唐代的诗人大量写作这三种体裁的诗,使唐诗兴盛。“诗莫盛于唐”。唐代(618-907)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代表着中国古代诗歌的最高成就,是我们宝贵的文学遗产。唐代诗歌创作盛况空前,诗人众多,大家辈出。在作者群体中不仅有帝王和高级官员,而且有大量中下级官员以及普通士人,甚至和尚、道士、妇孺等各种身份的人,也都热情地投身诗歌创作中。,唐诗兴盛的原因,据全唐诗记录,有
4、诗人二千二百余人,留下作品近五万首。李白、杜甫、王勃、骆宾王、王维、孟浩然、王昌龄、高适、岑参、白居易、韩愈、孟郊、贾岛、柳宗元、刘禹锡、李贺、杜牧、李商隐等,一连串闪亮的名字,如天上的明星熠熠生辉。唐诗继承了前代诗歌的成就,总结了古典诗歌的音律美,发展了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风格流派众多,各体皆备,异彩纷呈,以气度恢弘、声韵婉转、意味悠长为特色。唐代诗歌百花齐放姿态万千,就风格而言,古朴、典雅、雄浑、豪放、俊逸、清丽、秾艳、幽峭、瘦硬、沉郁、冲淡、高旷等等。就流派而言,较为著名的如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诗派等。至于被称为“诗仙”的
5、李白,被称为“诗圣”的杜甫,被称为“苦吟诗人”的孟郊、贾岛以及“诗鬼”李贺等等,更是各领风骚,彪炳诗坛。风格、流派的多样而且成熟,正是唐诗昌盛的标志。根据唐诗的发展情况,可将唐诗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初唐(618-712)从高祖武德元年至玄宗先天元年,约一百年时间;,初唐时期是唐诗繁荣的准备阶段。这一时期在继承前朝诗风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创新,开始形成唐诗独特的风貌。初唐太宗、高宗、武后均喜好文辞,围绕在他们周围的宫廷诗人创作以应制咏物为主,继承南朝遗风,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讲究声律辞藻,风格华美典雅,对律诗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上官仪诗属对精工,体物细腻,写景清丽婉转,风格绮错婉媚,是其中
6、的佼佼者,当时号为“上官体”。初唐时期南北诗风融合的工作则主要由处于社会中下层的一般士人完成。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人在文学创作上有一致的审美取向,提倡刚健、有骨气的作品,他们的诗歌题材较广,气势壮阔,初步体现了唐诗的面貌,被称为“初唐四杰”。这一时期对唐诗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诗人还有陈子昂,他在修竹篇序明确反对齐梁诗歌的“彩丽竞繁”,提倡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标举“骨气端翔,音情顿挫,”的诗美理想,并以创作实践自己的理论主张。此外,王绩的田园隐逸诗开启了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先声,沈佺期、宋之问在前人的基础上,最终完成了律诗定型的工作,张若虚亦是这一时期的著名作家。,盛唐(713-765)从玄
7、宗开元元年至代宗永泰元年,约五十年时间;,盛唐时期是唐诗的鼎盛期,涌现了大量杰出的作家,诗坛呈现出万紫千红、百花争艳的壮观景象。这一时期的诗人胸襟开阔,视野广大,力求创新,具有非凡的艺术创造力,他们的作品反映广泛的社会生活,声律风骨兼备,境界雄阔、含蕴深厚、韵味无穷,洋溢着所谓“盛唐气象”。盛唐诗人的杰出代表是李白和杜甫。李白天生才气,狂傲自负,其乐府诗歌表现强烈的主观色彩,激情澎湃,想象奇伟多姿,意象壮阔,气势豪放飘逸,绝句则自然天成,清新明丽,杜甫曾这样赞誉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被誉为“诗仙”。,“诗圣”杜甫奉行儒家思想,一颗忠君爱国的拳拳之心始终不变,他的诗歌能反映社会的重大
8、变故和政治事件,是当时社会历史的一面镜子,被称为诗史。诗歌风格:沉郁顿挫。杜甫诗集前人之大成,各体皆工,律诗成就尤其突出,以浑融的艺术境界、出神入化的技巧、沉郁感人的思想情操和人格美著称于世。李白和杜甫在盛唐诗坛犹如两座高峰并峙,被誉为“双子星座”,成为后人无法企及而推崇备至、顶礼膜拜的对象。盛唐诗坛的其他诗人主要形成两大群体。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继承了陶渊明、谢灵运的传统,借描绘自然风光表现闲适隐逸的情趣。高适、岑参等人的边塞诗歌,描写边地奇异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风物人情,表现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大气磅礴,慷慨豪迈,充满昂扬进取精神,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中唐(766-835)
9、从代宗大历元年至文宗大和九年,约七十年时间;,中唐是唐诗的变化期。在盛唐的难以为继之后,诗人们纷纷另辟蹊径,自成一家,表现出或多或少的开拓精神。大历诗人经历了安史之乱带来的的社会巨大动荡,感受到唐王朝的由盛转衰,产生强烈的人生幻灭感,盛唐时期的昂扬奋发精神、乐观向上情绪不复存在。这一时期韦应物、刘长卿与大历十才子等人的诗歌清雅淡远,时带冷落萧瑟气象,体现了时运对文学创作的影响。韩愈、孟郊一派,主张“不平则鸣”,重视诗歌的抒情功能,艺术上注重锻炼,好为奇崛,追求险怪。白居易、元稹等人继承古乐府精神和杜甫写实传统,提倡新乐府运动,重视诗歌的政治功能,诗风通俗浅易。刘禹锡、柳宗元皆有长年贬谪穷乡僻壤
10、的经历,刘诗善于从民歌中汲取营养,简捷明快,雄直劲健;柳诗抒写失意忧伤的心态,冷峭简淡。,晚唐(836-907)从文宗开成元年至哀帝天祐三年,约七十年时间,晚唐是唐诗的衰微期。伴随唐帝国的逐渐倾颓,本期诗歌作品题材境界狭小,多咏史怀古之作,情调抑郁悲凉,整体创作水平不高,但仍有杜牧、李商隐等大家。杜牧为晚唐七绝圣手,笔力劲拔,俊爽峭健。李商隐重在表现内心世界的情感体验,诗风凄艳浑融,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此外,贾岛、姚合以苦吟的创作态度精雕细琢,作品工整精警;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以社会现实为题材,反映晚唐的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可谓新乐府运动的余绪。,唐诗的特点,唐诗题材广泛,无所不包,从自然
11、现象、社会风尚、国家大事、生活场景到个人情感遭遇,都可入诗,是唐代社会生活的全面反映和生动画卷。唐人生活中广泛使用诗歌,干谒、寄赠、唱和、交游,以诗歌代书简,真正是一个诗的时代,诗的国度。唐诗形式多样,各体兼备,即继承发展了古体诗,又完善了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风,对音韵格律的要求较宽,句无定数,篇章可长可短,能自由换韵。近体诗对音韵格律要求严格,故又称格律诗。近体诗于偶句押韵,首句可押韵,也可以不押韵,一般押平声韵,中途不能换韵。每首诗的句数一定,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两句配为一联。绝句只有两联,律诗有四联,分别称做首联、颔联、颈联(也称腹联)和尾联。每句中平声字和仄声字相间,同一联的上、下两
12、句必须符合“对”的要求,即上、下两句同一位置上的字平仄相对立;而相邻的两联之间要符合“粘”的要求,即上联的下句与下联的上句在偶字处平仄相同。律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律诗句数可以延长至十句以上,多至百韵,称为排律,除首尾两联,中间各联皆须对仗。近体诗 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典诗歌找到了最典型的形式。,散文是唐代文苑的又以重大收获,全唐文收作者三千多人,作品(包括骈散两体)一万八千四百余篇,可以反映当时的创作盛况。六朝时期骈文的畸形繁荣,成为散文发展的严重障碍。批判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恢复先秦两汉散文
13、的优秀传统,是时代和文学本身发展向作家提出的要求。初唐陈子昂、萧颖士,独孤及等人,较早出来提倡简古、实用的散文,但成就不大。到了中唐,韩愈,柳宗元以复古为理论支柱,以内容空虚的骈文作为斗争目标,致力恢复散文的主导地位,领导了一场其实质是文学革新的古文运动。在“文以明道”的创作思想指导下,他们要求文章有充实的思想内容,努力去反映一系列众人关心的社会现实问题。这一时期的散文创作,或者声讨藩镇割据,或者抨击佛老猖獗,或者指斥宦官擅权,或者抒发不平之鸣,感情在真切,语言出新,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达到了更成熟、更完美的境地。,词是在唐代随燕乐而兴起的新诗体,它起源于民间,敦煌曲子词是现存最早的民间词。盛
14、唐以后,文人才士倚声填词才渐成风气,相传唐诗人李白作菩萨蛮、忆秦娥,张志和、韦应物、刘禹锡、白居易、温庭筠、韦庄都是较早的曲子词作者。五代时,西蜀和南唐成为词的创作中心,中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问世。五代词人中成就最高的是南唐后主李煜,早期作品多写宫廷享乐生活,国破被俘以后,以词抒写家国身世之恨,感慨遥深,形象真切,语言朴素自然又珠圆玉润,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等均是小令中的精品。,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原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陈后主(陈叔宝)所创。原词以佚。隋炀帝、温庭筠等都曾作有此曲。最为出名春江花月夜的是初唐、盛唐之交诗人张若虚的代表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以孤
15、篇盖全唐”、“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历来为人们所传颂。这是一首长篇歌行,采用的是乐府旧题,但作者已赋予了它全新的内容。张若虚在诗中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而在明净的诗境中,又融入了一层淡淡的忧伤。诗人将真切的生命体验融入美的形象,诗情与画意相结合,表明唐诗意境的创造已进入炉火纯青的阶段。,中国古典十大名曲之一,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名夕阳箫鼓(又名夕阳箫歌,亦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年,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将此曲改为丝竹合奏,同时根据琵琶行中的“春江花朝秋月夜”更名为春江花月夜。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
16、,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全曲就象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中国古典十大名曲之一,第一段“江楼钟鼓”描绘出夕阳映江面,熏风拂涟漪的景色。然后,乐队齐奏出优美如歌的主题,乐句间同音相连,委婉平静;大鼓轻声滚奏,意境深远。第二、三段,表现了“月上东山”和“风回曲水”的意境。接着如见江风习习,花草摇曳,水中倒影,层迭恍惚。进入第五段“水深云际”,那种“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壮阔景色油然而生。乐队齐奏,速度加快,犹如白帆点点,遥闻渔歌,由远而近,逐歌四起的画面。第七段,琵琶用扫轮弹奏,恰似渔舟
17、破水,掀起波涛拍岸的动态。全曲的高潮是第九段“欸乃归舟”,表现归舟破水,浪花飞溅,橹声“欸乃”,由远而近的意境。归舟远去,万籁皆寂,春江显得更加宁静。全曲在悠扬徐缓的旋律中结束,使人回味无穷。,中国古典十大名曲之一,乐曲全曲分成十段,犹如十幅连续的画面:、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台,、水云深际,、渔歌唱晚,、回阑拍岸,、桡鸣远籁,、欸乃归舟,、尾声 此曲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之一出现在年北京奥运动会开幕式上。,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
18、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典故解释:,在中国古代,“鱼雁”和“书信”有着密切的渊源,古称信使为“鱼雁”,也叫“鸿鳞”。古诗文中留有许多记载,如“关山梦魂长,鱼雁音尘少”、“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等,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诗中也有“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的句子。因为传说古代剖鲤鱼时,看见鱼肚里有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人们便把书信叫做“鱼书”了。而鸿雁是候鸟,往返有期,故人们想象鸿雁
19、能传递音讯,因而书信又被称作“飞鸿”、“鸿书”等。汉书苏武传载:“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说的是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囚胡地19年,矢志不变。他后来得以归汉,主要是因为匈奴单于相信汉使所说鸿雁传书上林苑,被汉昭帝射获,确知苏武在北海牧羊。匈奴单于无奈,只得放回苏武,“鸿雁传书”一时传为美谈。由于这种渊源,“鱼雁”成为了中国早期邮政的象征,如同欧洲一些国家早期邮政以牛号角、牛角头为标志一般。本诗中这两句其实就是借取“鱼雁”这两个典故而化用到春天江滨景物中的。“鸿雁长飞光不度”,是说传递书信的鸿雁已经早就远远地飞走了,而月光又不能渡过,因而也就不能替我传递音信。“
20、鱼龙潜跃水成文”,指传递书信的鱼龙(这里偏指鱼)也跃入到幽暗的水底藏了起来,看不见了,只剩下水面的波纹而已,意思还是指找不到传递音信的办法。,春江花月夜的 三个章节,第一小节:描写明月照耀下春江花林的美丽夜景。第二小节;抒发面对明月江水的深沉感慨。第三小节:细写在花月春光里游子、思妇的别离相思之情。题目五个字,代表着五种事物,全诗紧扣着五个字来写,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春、江、花、夜都是围绕着月作陪衬:诗人从月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写反复抒写月下的思妇,最后以月落收结。有主有从,主从巧妙配合,构成完整的诗歌形象,形成美妙的艺术境界。这首诗在文学上
21、、美学上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凡读了此诗无不叫绝,连声叫美。美,是读者对这首诗的突出感受,也是这首诗迷人的根本所在。,孤篇盖全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谢榛四溟诗话中谈到,好诗应做到:“诵要好,听要好,观要好,讲要好。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明霞散琦,讲之,独茧抽丝。此诗家四关。”一首好诗应意美、形美、音美。,一、意美:美在诗人对乡土风物的热爱美在诗中富有哲理的探索美在诗人笔下的思妇的情怀,这是意美中最重要的。,二、形美:1.选择的景物 具有一种天然美。作者选择了春江、春花、春月、春夜,与此相关的芳甸、花林、白云、青枫、扁舟子、明月楼、妆镜台、鸿雁、鱼龙、水纹、碣石山、潇湘水等等。这些景物
22、本身就是自然界、人世间能够引起人们美感的景物。选择的景物不是凌乱地堆砌,而是巧妙的把这些珠玑串联起来,成为一个美丽的项链,既有个体美,又有整体美。春江连着海潮,海潮托出明月,明月映照芳甸,芳甸托出花林,全诗以月升开头,以月落作结。,2诗中的形象美是多种多样。开头四句,呈现出辽阔美、壮观美:江水海水一样平,千万里水波在月光下闪耀。“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是秀雅美、幽静美;“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是朦胧美;“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显示的是一种明净美。“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抒写了景物的人情美,把无情之景写成有情之人;“昨夜闲潭梦落花,”又蕴含着一种梦
23、幻美。写思妇的环境:悠悠白云、葱葱青枫、融融月光是外景美;妆镜台、玉户帘、捣衣砧是近景美;在这样一个美丽而又令人忧伤的环境,再加上思妇的心情描写,展现了思妇的心灵美。进而使人联想到她的外貌美。读这首诗,感到美不胜收,犹如置身春夜里,沐浴在春夜的月光下,看得见春江海涛的壮观,闻得到花林芳甸的幽香,听得见游子、思妇的叹息。,三、音美 1.叠字、连珠的大量运用和有意的重复字词,六组叠字四处连珠。有意重复字词:春、江、花、月、人组成的词反复运用,反复出现,形成诗歌的往复回旋,一唱三叹的效果,富有诗歌的旋律美。2.四句一换韵,平仄相间,造成音韵的抑扬顿挫,婉转动听。3.对偶排比句较多,形成字句整齐,音节
24、铿锵的效果,富有节奏上的音乐美。,山水田园诗派,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这一诗派是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的后继者,这一诗派的诗人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在艺术风格上也比较接近,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因而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成为“王孟”。,王维山水田园诗人,王维(701761),字摩诘(ji),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原籍祁(今山西 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崇信佛教,人称诗佛,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汉族。其诗、画成就都很
25、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王维又是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著有王右丞集二十八卷。,王维山居秋暝,这首诗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唐代文学简述 唐代 文学 简述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82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