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刚经》的个人观后感范文.doc
《关于《金刚经》的个人观后感范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金刚经》的个人观后感范文.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金刚经的个人观后感范文 关于金刚经的个人观后感范文1世间并没有一个叫做极乐世界的地方,但极乐世界却无处不在;世间并没有地狱,但地狱却无所不在。万物并非真有,缘起的那一刻名有,但也并非真无,缘灭那一刻名无,但有无相生,无论生是有或是无,其性本空,都是虚相,相同的东西,不同的缘法,会出现完全不同的认知,世间没有任何一样恒定不变的东西,这就验证了“凡所有相,皆本虚妄”。我们通过眼耳鼻身意来感知这个世间,来摄取外相,一般人认为是六根控制我们的心,要六根清静了,心才能清静,其实不然,心清净六根自然就清静了,修行的初期我们需要持戒,持戒是辅导,为的是能更好的回观自己的心,心才是主导,可以说,心外无物又
2、无法,要成正果,所有相都要破,即使是佛相和法相,所有我们能感知的东西都是众缘和合的结果。我们住在舒适的房子里,不过是要符合世俗的要求,面积要够大,通风够好,视线要够远,装修够富丽等等,所有的这些都是对人类文明的一种继承,说到底还是对知识的执着。要想求得解脱,一方面我们不要有任何执着,执着是痛苦的根,执着金钱就会被金钱所奴役,执着美食就会被美食所奴役,执着身体就会被身体所奴役,世事无常,任何缘都可能离我们而去或从不曾到来,所以执着会使人不自在,不自在就是痛苦,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要想真正的离苦得乐就得远离所有相,做到无所住而生其心。世间万物并无自性实体,自身并无好与坏,美和丑,由
3、此产生的苦和乐是一种心理感受,是心念,地狱对佛来讲也是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对地狱众生来讲仍是地狱,所以沉沦了了就易堕落,清静了才能超越。我想到了本人的境遇,我在40岁以前性子很急,心浮气躁,同时工作也比较繁忙,所以40岁以前我几乎没有见过花开,也没有闻过花香,其实,年年岁岁花相似,本人六根健全,怎么可能没有见过花开,是因心中无花,即使花入眼帘仍无缘相见,更别提花香了,其它万物何尝不是如此,只有心清净了,才能感知一切,其实花一直都在心中,要等你觉悟到这就是花,这时候才能称之为心中有花,不止是花,所有的善恶美丑等等等等都在我们心中,人活着觉悟是没有终点的,觉悟就是要以法为准则来学习来训练发心,否则就
4、是愚痴了,所谓一切善法皆为佛法,所以佛法并不狭隘。心中有花业果一旦成熟就能见花,获得的这种快乐是内在的,花的存在与否不重要,花是妄相,是心的印射,快乐的源泉是心中有花即能见花,此时的快乐是真实的,因为她不依赖任何外在条件而存在,我们要尝试着学会欣赏万物,这样心会慢慢远离嗔恨变得细腻柔软,慈悲宽容,这就是离苦得乐的开端,并不虚幻,人生的各种际遇不过如此。现在的社会,像我这样被现代忙碌生活而蒙蔽了心智的还大有人在。所以学佛讲起心动念,缘起是在心里,外在的条件不过是助因。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修法就是要让自己有一颗纯善的心,无时不刻都能心存善念,我给世间以至善,世间还我以至美,这是基本的因
5、果,禅曰明心见性,拥有一颗明心就能散发出无穷的力量,不会被错误的导向,更不会迷惑,才能让我们的生活自在圆满,体会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既然万物皆本虚妄,那何必要执着一个个根本不存在的外相,我们此生为人甚是难得,因为人最容易开启自性的大门,在六道中人离佛最近,每个人心中都有纯正的佛性,佛就在那一念之间,但人的身体终究也只是妄相,必将逝去,所以要懂得珍惜。所谓佛就是彻底的觉悟者,因没有执着,分别和妄想,所以每一念都是快乐的,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快乐都不曾增减,其曰极乐。其实快乐已经在我们心中,就等着我们去觉悟,等着缘分去触发,但无明遮蔽了我们的智慧,让快乐渐行渐远,更多的人只能在痛苦中轮回。世间的人们
6、对外在的事物太过关注,要学习怎样把焦点从外部转移到内部来,正本清源,灭去无明,追求真实的自我,让我们随缘的同时更加惜缘,让我们更加精进努力,净土在我心中,红尘就是净土,善念在我心中,当下就是极乐世界,我在我心中,此岸即是彼岸,那是多么美妙的境界呀。关于金刚经的个人观后感范文2“万法本空”第一次接触这四个字的时间在初中。那是绽开在莲花之上的,由上慧下律法师所提的悟道之法。百般思索,终不能解。“万法本空”。既空,何来法?无法,怎传道?若万般佛法缘本是空,那诵经为何?持咒为何?诵经,持咒皆无表意,那学佛为何?相传, 有一次大梵天王在灵鹫山上请佛祖释迦摩尼 说法。 大梵天王 率众人把一朵金婆罗花献给佛
7、祖,隆礼之后大家退坐一旁。佛祖拈起金婆罗花,意态安详,却 不发一语 。大家面面相觑, 不解其意。 唯有摩诃迦叶破颜一笑。佛祖当即宣布:“ 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然后把平素所用的金缕袈裟和钵盂授与迦叶。这就是禅宗“拈花一笑”和“衣钵真传”的典故。中国禅宗把摩诃迦叶列为西天第一代祖师。“ 涅盘妙心,实相无相 。”禅宗作为佛教中最重要的一支流派。以顿悟为特色,用以心传心为法门,不立文字,无迹可寻。故万法本空,非空,非非空。这是一种境界。空,非空,非空亦空。如何理解?“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万法因缘生因缘灭,究其本质,当体即空,无所有。但
8、法就是法,真空不碍妙有。孤明历历,如镜中幻影。事求则应,事去则灭。谓之真空。不是不知道,而是不贪执。如禅宗公案所说,铜镜执与此相,那此镜是不空彼相,铜镜也就失去了能照的本性。究其本相,为不空之空。世人贪执我慢,故佛陀告诫大众要万般放下,破除我执我慢,又因其人身有六根,六尘。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应色身香味触法六尘。六尘是外境,六根是内境。外境加内境产生身心现象,心为外境所转,也就是被六尘所动,就会以六根造作善恶,好坏等行为,即造业。故金刚经把六根、六尘形容为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宣称若人能够彻悟六尘世界的虚幻不实,当下就是解脱自在。与“万法本空”相对的还有另外一句话,叫做“诸法无我”。 “诸法
9、无我是佛教对主体的独特意识,本义为轨持,即轨生物解,任持自性。诸法无我认为一切存在都没有独立不变的主体或主宰者,一切事物都没有起着主宰作用的自我或灵魂,世界上没有单一独立、自我存在的、自我决定的永恒事物,一切事物都是因缘而生,都是相对的、暂时的。”简单地说,就是指一切事物 , 都是特定条件的因缘和合,是可分的,是多体的。任何一个物质,有其组成成分,每个组成成分又有其组成,可以无限推演下去,这样找不到一个不可分的实体存在,一切是缘起性空,是没有不可分粒子的大空性,没有固定不变的实体从过去到现在到未来,人是这样,其他一切事物也是这样,是无基无根的空,这就是诸法无我!与“诸法无我”相对应的也有一句话
10、,叫做“诸行无常”。 涅盘经偈云:“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所有事物的运行都是无常变化的,有生就有死,有死就有生。而只有有了生与死的概念,才会感到所有事物的无常生灭;如果没有生与死的分别,就不会感到诸行无常了。 运动是绝对的,一切事物都是瞬间变化,没有丝毫静止。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看见种种的物质和东西都一刹那不停的流逝着,迁流变化。世界的一切事物没有一样是永恒的。任何东西都有它形成的时候,形成过后会保持一定的相貌。过了一个时期,它慢慢的坏掉,最后消失的无影无踪。故而称之为“空”。我们所认识的这个世间,世界上的物质,我们的身体和生命,以及心念。没有一物不是生灭变化的。故说“无
11、常”众生的身心是众多因缘聚合的结果,即是我们过去有种种的业因缘,它们凑合形成我们现在的身心,所以它是一个聚合体,以佛法来说,即是五蕴。五蕴就是因缘和合的结果。当中并没有一个实体是“我”。我是谁?是我们把这副皮囊叫做“我”。是“假名我”。我们众生给每样东西名称后,就认为它是实在的。但佛陀说不是,是假的,是一个名称而已,“假名我”亦复如是。在这个名称里面,并没有一个实体存在。但是我们凡夫将这些假名我执著以为真,佛教称之为“我执”。而金刚经破的就是我执。故而: 万法本空,非空,非非空。是则为解。关于金刚经的个人观后感范文3还是要把自己读经的感受随手记录下来,这是对自己的时间一个交代。佛陀的思想有一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刚经 关于 个人 观后感 范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8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