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觉醒的先驱.ppt
《亚洲觉醒的先驱.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亚洲觉醒的先驱.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亚洲觉醒的先驱复习,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促发帝国主义对世界市场(殖民地)的瓜分,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世界成为一个整体。二、亚洲一些国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开始谋求独立与民主政治。三、三个国家、三位伟人、三大事件。,专题时代脉络,第一课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基本要求概述孙中山为中国的民主共和而斗争的主要史实: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辛亥革命、颁布临时约法、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促成国共合作。,“概述”:除了说出史实外,还要理解几个阶段,几次转变。,建议:浏览课文,注意标题,列大事年表。,第一课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基本要求感受孙中山百折不挠寻求
2、救国之路的探索精神、开天辟地的革命勇气和坚持民主共和的坚定立场。,“感受”:情感、态度价值观。,建议:宏观上梳理革命历程(跨度、转变);微观上精选史实与材料(如护法运动、遗嘱),第一课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发展要求评价孙中山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评价”:应用层次。“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是评价的立足点。,建议:对“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有个总体把握;多角度评价(反帝反封建角度;民主政治角度);多方面评价(思想、实践、精神);要结合史实,复习视角:,1.兴中会的性质?为什么说标志孙中山开始踏上革命道路?2.同盟会的纲领是什么?历史意义?是如何指导实践的?3.孙中山为了推
3、翻清政府做了哪些准备?结果如何?4.辛亥革命为什么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变革?对中国近代化起到什么作用?5.临时约法的性质?意义和地位?6.孙中山为了捍卫共和做了哪些努力?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问题?7.国共合作的条件?标志?意义?,1.孙中山一生的三大重大贡献,促成国共首次合作,发展三民主义,推动国民革命兴起,建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进行捍卫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的斗争,1、孙中山为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怎样的斗争?,1894年在美国檀香山创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1895-1911年策划或参与多起反清的武装起
4、义,如广州黄花岗起义 1905年在日本东京创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将同盟会16字纲领在民报发刊词上阐发为三民主义 1912年1月1日成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2、为巩固民主共和制度,孙中山进行了那些斗争?,(1)二次革命(1913年)原因、结果(2)护国运动(1915年)原因、结果(3)两次护法运动-(1917年、1920年)原因、结果、认识,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维护民主共和,反对段祺瑞独裁专制拒绝恢复临时约法破坏民主共和,3、孙中山晚年又如何进行民主革命?,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
5、提出新三民主义,开创新三民主义时代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推翻清政府(1894-1912),创办兴中会(1894年),创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成立中华民国,,主持颁布临时约法,清帝退位,让位给袁世凯,维护民主共和(19131922),领导“二次革命”,反袁,参加“护国运动”,反袁,领导两次“护法运动”,反段,伟大的转变(1923-去世),召开国民党“一大”,开始国共合作;并建立黄埔军校。,北上,在京去世(1925年),举行武装起义,为中国革命敢于开天辟地的革命精神,为捍卫民主共和坚定不移,越挫越勇的斗争精神,为追寻救国之路百折不挠、与时俱进的探索精神,孙中山知识提纲,知识运用,能力提升,
6、1.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局面,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变局”和“创举”是指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王朝的推翻 C.中华民国的成立 D.临时约法的颁布2.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其核心目标是 A.反对袁世凯独裁复辟帝制 B.反对段祺瑞的独裁统治C.传播民族、科学思想 D.维护共和体制和临时约法3.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A.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和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4.孙中山遗嘱中有:“积四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亚洲 觉醒 先驱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81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