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贵鱼类养殖》PPT课件.ppt
《《名贵鱼类养殖》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贵鱼类养殖》PPT课件.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名 贵 鱼 类 养 殖,黄 鳝,一概述 黄鳝又名长鱼,鳝鱼。在分类学上属于合鳃目,合鳃科。在我国分布很广,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食用价值:黄鳝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据测定每100克黄鳝肉中,蛋白质含量为17.2%,脂肪1.2%,糖类0.6%,钙40毫克,磷62毫克,铁0.7毫克,尼克酸(B5)2.5毫克,硫胺素(B1)0.06毫克,核黄素(B2)0.04毫克,维生素A428国际单位。黄鳝的烹调方法很多,有红烧黄鳝,咸肉烧黄鳝,爆炒黄鳝卷,黄鳝丝汤。药用价值:黄鳝肉甘,温,补中益血治虚损。黄鳝血治口眼歪斜。黄鳝头可止痢,食物不消。黄鳝皮可治疗妇人乳核硬痛。主治:1虚劳咳嗽,身体消瘦:黄鳝配冬虫夏草
2、炖汤服(四川民方)。2湿热身痒;黄鳝配一支箭,蒲公英炖汤服(四川民方)。3肠风痔漏:黄鳝配葛菌,土苓,老君须炖猪大肠头服(四川民方)。4耳聋:大黄鳝一条,放入酒内炖服。,黄 鳝,5口眼歪斜,面部神经麻痹:取黄鳝血加麝香少许,左歪涂右,右歪涂左,或涂听宫,地仓,太阳三穴,右歪涂左,左歪鱼右,有显著疗效。或黄鳝血和白面(置以白豆蔻1钱,朱砂1钱,蓖麻仁去油1两为配伍),调成膏状,日敷一次(东北,河北,江西民方)。6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用3%的双氧水洗患耳,擦干脓掖,黄鳝鲜血滴入耳内,侧卧2040分钟,轻者一次,重者两次即愈。根据贵州某医院实践,治疗63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效果较好。2痢疾,消化不良:
3、黄鳝头煅灰服用。3妇女乳核硬痛:黄鳝皮煅灰,空腹温酒服用。二黄鳝的生物学习性1黄鳝的形态特征黄鳝体细长,前端管状,后端渐侧扁,尾部尖细,体表光滑,无鳞,全长为体高的25倍左右,体色呈黄褐色,并有黑色的小斑点,头大,口大,端位,上颌稍突出,唇颇发达,上下颌都有细小的颌齿。,黄 鳝,视觉不发达。喜趋荫避光。嗅觉和皮肤的触觉很灵敏,是摄食的主要感觉器官。黄鳝鳃退化,鳃丝很短,鳃盖在头下部合二为一,呈一横裂。在水中不能单靠鳃呼吸,需要咽腔和皮肤进行辅助呼吸,特别是咽腔有皱褶的上皮,充满微血管,可以直接呼吸空气。夏天黄鳝常将头伸出水面呼吸,并将空气暂贮在咽腔中,因此黄鳝的喉部显得特别膨大。黄鳝能利用咽腔
4、和皮肤呼吸,所以离水后可较长时间不死。鳃3对,无鳃耙,鳃丝羽毛状,鳃丝数为2125条。鳃孔较小,左右鳃孔在腹面合并为一。有鼻孔两对,前鼻孔位于吻端,后鼻孔位于眼前缘上方。脊椎数多,肛前椎数一般为8497节,常见数为93节,尾椎数为75节左右。肠短,无盘曲,伸缩性大,肠中段有一结节,将肠分为前后两部分,肠长度一般等于头后体长。鳔已退化。心脏离头部较远,在鳃裂后约5厘米处。体光滑无鳞,侧线发达,稍向内凹。无胸鳍和腹鳍。背鳍和臀鳍退化成低皮褶,与尾鳍相连,尾鳍小。常见个体3040厘米,大的可达7080厘米,体重1.5公斤以上。,黄 鳝,黄 鳝,2.生活习性 天然生长的黄鳝为底栖生活的鱼类。栖于稻田、
5、水库、池沼及河沟中,常在田埂、堤岸和乱石缝中钻洞穴居,亦喜栖于腐殖质多的水底泥窟中,在偏酸性水体中能很好地生活。喜集群穴居。夏出冬蛰,冬季栖息处干涸时,能潜入土深3040厘米处越冬达数月之久。白天静卧洞内,晚间外出活动,夜间常守候在洞口捕食。气温、水温较高时,白天也出洞呼吸与捕食。摄食方式为噬食及吞食,食物不经咀嚼就咽下,食物大时,咬住食物后用旋转身体的方式来咬断食物,捕食后即缩回洞内。喜食活食,耐饥饿。对光和味的刺激不大敏感。黄鳝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325,当水温降到10时,吃食明显减少,降低到10以下时完全停止摄食,钻入土下2030厘米处隐居。冬季黄鳝栖息处干固时,能潜入土层深处。每年3月后
6、,水温回升后移至地表洞穴。开始摄食生长,夏季,水温达30以上时,黄鳝出现不适宜的反应,严重时,白天浮出水面,,黄 鳝,停止摄食,有死亡的危险,应采取降温措施。10月以后逐渐停止摄食,并钻入泥中过冬。黄鳝善于用头穿穴,洞穴约为体长的3倍,结构复杂,弯曲而多叉,有的黄鳝洞穴有3个,其中一个洞口留在近水面处,以便呼吸空气。稻田内的90%的黄鳝沿埂做穴,栖息在稻田中的很少,池塘里的黄鳝也多在浅水区活动。3黄鳝的食性 黄鳝为肉食性凶猛鱼类,喜欢吃新鲜的活动物,由于视力减退,又多在夜间活动,故主要靠嗅觉和触觉摄食,当食物接近嘴边时,张口猛力一吸,将食物吸进口中。所以黄鳝吃食物时总时发出“咂咂”的响声。在自
7、然条件下,主要摄食蚯蚓,蝌蚪,小鱼,小虾,幼蛙,落水的蚱蜢,蝇蛆以及其他各种水生,陆生昆虫,也摄食大型枝角类,桡足类等大型浮游生物。此外,也摄食有机碎宵及丝状藻类。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还吃人工投喂的河蚌肉,螺蛳肉,蚕蛹,熟猪血,配合饲料等。在饵料不足的情况下,黄鳝还有自相残杀的习性。,黄 鳝,4,黄鳝的繁殖生物学特性人工繁殖黄鳝,必须了解黄鳝的繁殖特性,尤其要了解黄鳝独特的性逆转现象。(1)黄鳝的性逆转现象和雌雄外形特征。黄鳝不像多数脊椎动物那样终生属于一个性别,而是前半生为雌性,后半生为雄性,其中间转变阶段叫雌雄间体,这种由雌到雄的转变叫性逆转现象。在达到性成熟的黄鳝群体中,较小的个体是雌性
8、,较大的个体主要是雄性,两者间的个体被称为雌雄间体,而这种呈雌雄间体的性腺组织实际上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个生理变化过程中,有功能的雌性转变为有功能的雄性。黄鳝的幼体性腺逐步从原始生殖母细胞到分化成卵母细胞,黄鳝从幼体进入成体,性腺发育成典型的具有卵母细胞和卵细胞的卵巢,以后又逐渐发展到变成成熟卵,这就决定第一次进入性腺发育成熟的个体都是雌鳝。雌鳝产卵后,可以明显地发现性腺中的卵巢部分开始退化,起源于细胞索中的精巢组织开始发生,并逐步分枝和增大,即性腺向着雄性化方向发展,这一阶段的黄鳝即处于雌雄间体状态。,黄 鳝,这以后卵巢完全退化消失,而精巢组织充分发育,并产生发育良好的精原细胞,直到形成成熟
9、的精子,这时的黄鳝个体已转化为典型的雄性。四川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赵云芳、柯薰陶观察了市购黄鳝亲鱼2000条,详细研究了自然生长的黄鳝的性腺发育变化,得到一些新认识:黄鳝性腺是一根管状器官,位于腹腔右侧。开始均为雌性,其发生发展、性逆转过程如下:雌性时期:卵巢外有一层结缔组织形成的被膜,膜内为卵巢腔,充满形状各异、大小悬殊、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母细胞,卵径0.083.7毫米。I期:卵巢白色,透明细长。肉眼看不见卵粒。解剖镜下可见透明细小的卵母细胞,核大,胞质少,卵径0.080.12毫米。体长5.9厘米、体重0.4克的仔鳝,解剖后可找到细小而透明的卵巢;体长8.2厘米的幼鳝卵巢内充满细小而透明的卵母
10、细胞。,黄 鳝,II期:此期的卵巢比I期稍粗,卵巢呈白色、透明。肉眼看不见卵粒,解剖镜下可见卵巢内充满透明细小的卵母细胞,卵径为0.130.17毫米,全长15厘米以下幼鳝的卵巢多为II期。III期:卵巢已由白色透明转变为淡黄色、肉眼可见卵巢内有很多细小的卵粒解剖镜下可清晰地看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卵母细胞。细胞内已沉积较多的卵黄颗粒。卵径为0.152.2毫米。同时,卵巢内存在着少数I、II期的卵母细胞,一般处在III期性腺的幼鳝全长为1526厘米。IV期:卵巢明显粗大,卵母细胞亦明显增大,卵粒大小较一致,颜色也由淡黄色变为橘黄色。解剖镜下可见卵颗粒充满整个卵母细胞,核也逐渐边移。卵径2.23.4毫
11、米,此期的黄鳝全长1030厘米,极少数可达40厘米以上。发育到IV期末的卵巢长占鳝体长的44.659.2%,平均为53.2%(从生殖孔到头部为止)。V期:卵巢粗大,内充满了橘黄色的卵粒,呈圆球形。卵径3.33.7毫米。卵母细胞内充满了排列致密的卵黄球,细胞核边移到卵的一端,卵在卵巢内已成游离状。,黄 鳝,(2)雌雄间体阶段:多数黄鳝在2龄后,全长24.537厘米时开始转入这一时期,个别全长可达45厘米以上,此阶段性腺被膜加厚,卵巢逐渐退化,精巢逐渐形成。间体初倾向于雌性,后期倾向于雄性。显微镜下可见少数残留的细小卵粒,这些小卵粒不会再发育成熟,而是逐渐退化吸收,以及分解成橘黄色的絮状物,同时也
12、可看到刚形成不完整的曲精小管。(3)雄性阶段:多数黄鳝在3龄以上为雄鳝,也有2龄就逆变为雄鳝的。未成熟的精巢细长、灰白色,表面分布有色素斑点。显微镜下可见曲精小管及不活动的精子,性成熟的精巢较原先粗大,表面分布有形状不一的黑色素斑纹,显微镜下可见数量多而小的活动精子。综合国内外学者对黄鳝性逆转的调查研究,可以概述如下:体长200毫米以下的成体黄鳝均为雌性;体长220毫米左右的成体开始性逆转;体长360380毫米时,雌雄个体数几乎相等;380毫米以上时,雄性占多数;530毫米以上时,则全部是雄性。,黄 鳝,近期根据江苏省宝应县子英河特种水产站在当地的调查,对上述结论有一些新的修正。该站在当地湖荡
13、、池塘中捕获的黄鳝,体长达600650毫米时,仍发现有雌性个体,且能正常产卵孵化,这说明性逆转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很可能在生物饵料丰富的状况下,黄鳝的生长加速,在同样的生长期却出现了超乎寻常的体长。5.繁殖习性(1)繁殖季节及环境条件:黄鳝每年只繁殖1次,而且产卵周期较长。在四川宜宾地区,一般每年58月是黄鳝的繁殖季节,繁殖盛期在67月,而且随气温的高低而波动,可以提前也可推迟。繁殖季节到来之前,亲鳝先打洞,称为繁殖洞,繁殖洞与居住洞有区别:繁殖洞一般在田埂边,洞口通常开于田埂的隐蔽处,洞口下缘2/3浸于水中,繁殖洞分前洞和后洞,前洞产卵,后洞较细长,洞口进去约10厘米处比较宽广,洞的上下距离
14、约5厘米,左右距离约10厘米。,黄 鳝,刚繁殖出的黄鳝苗长13毫米,出生后一周年,体长达25厘米左右时即可达到性成熟,怀卵量依个体大小有差异,一般200800粒,个体大的可达1000粒。从重量上看,黄鳝体重在2550克的卵量较多,颗粒较小,每条年产卵在200400粒,最多产1000粒左右。体重在75克左右的,不仅卵量多,颗粒也大,且饱满发亮,金黄色,有弹性,体重100克左右的卵巢较小,体重在125克以上的无卵。,黄 鳝,(2)性比与配偶构成:根据四川地区全年解剖的黄鳝看,黄鳝生殖群体在整个生殖时期是雌多于雄。7月份之前雌鳝占多数,其中2月份雌鳝最多占91.3%,8月份雌鳝逐渐减少到38.3%,
15、雌雄比例0.6:1,因为8月份之后多数雌鳝产过卵后性腺逐渐逆转,912月雌雄鳝约各占50%。自然界中黄鳝的繁殖,多数是属于子代与亲代的配对,也不排除与前两代雄鳝配对的可能性,但在没有雄黄鳝存在的情况下,同批黄鳝中就会有少部分雌鳝先逆转为雄鳝后,再与同批雌鳝繁殖后代,这是黄鳝有别于其他鱼类的特殊之处。(3)产卵与孵化:性成熟的雌鳝腹部膨大,体橘红色(个别呈灰黄色),并有一条红色横线。产卵前,雌雄亲鳝吐泡沫筑巢,然后将卵产于洞顶部掉下的草根上面,受精卵和泡沫一起漂浮在洞内。受精卵黄或橘黄色,半透明,卵径(吸水后)一般为24毫米。雄亲鳝有护卵的习性,一般要守护到鳝苗的卵黄囊消失为止。,黄 鳝,这时即
16、使雄鳝受到惊动也不会远离,而雌亲鳝一般产过卵后就离开繁殖洞(有的学者经观察认定雌鳝也参加护卵、护仔)。亲鳝吐泡沫作巢估计有两个作用,一是使受精卵不易被敌害发觉,一是使受精卵托浮于水面,而水面则一般溶氧高、水温高(鳝卵孵化的适宜水温为2128),这就有利于提高孵化率。黄鳝卵从受精到孵出仔鳝一般在30左右(2838)水温中需要57天,长者达911天,并要求水温稳定,自然界中黄鳝的受精率和孵化率为95100%。黄鳝的胚胎发育与一般淡水鱼类,特别与鲤科鱼类有所不同,其特点表现在:其一,卵径大,卵黄多,胚胎发育时间长,仔鱼出膜时个体大,对环境的耐受能力强。在室内玻璃缸里的仔鱼不投食能活两个月之久,只是鱼
17、体极度消瘦。其二,同一条亲鳝产的同一批卵,在相同条件下孵化,仔鱼出膜时间也不一致,相差48小时左右。其三,神经板出现在原肠早期动物极细胞下包至卵的1/31/2时,与鳟鱼类似而与鲤科鱼类明显不同。,黄 鳝,其四,胸鳍在胚胎期形成并不断扇动,出膜后逐渐退化消失。从黄鳝的系统演化过程所见,说明黄鳝的祖先是有胸鳍的,因长期适应穴居生活,胸鳍才逐渐退化消失。5黄鳝的生长黄鳝的生长速度和食物的多少和质量有关,同龄个体差异较大,一般一冬龄全长2744厘米,体重1996克。二冬龄4566厘米,体重74270克。最长个体70厘米,最重达1.5公斤。三黄鳝的繁殖黄鳝的人工繁殖较为麻烦,目前黄鳝的养殖主要依靠自然繁
18、殖和采捕黄鳝的受精卵进行人工孵化。但由于怀卵量不大(200600粒尾),所以需要的亲鱼数量较多。1.亲鳝的选择 亲鳝来源可由亲鳝培育池获得,或从市场选购,只要亲鳝选择得好,人工繁殖均能获得成功。雌鳝选择体长30厘米左右、体重150250克的为好。,黄 鳝,成熟雌鳝腹部膨大呈纺锤形,个体较小的成熟雌鳝,腹部有一明显的透明带,体外可见卵粒轮廓,用手触摸腹部可感到柔软而有弹性,生殖孔红肿。雄鳝以选体重200500克的为好。雄鳝腹部较小,腹面有血丝状斑纹,生殖孔红肿。用手挤压腹部,能挤出少量透明状精液。在高倍显微镜下可见活动的精子。2.催产和催产剂可采用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绒毛膜
19、促性腺激素(HCG)、鲤鱼垂体(PG)催产。其中一次注射LRH-A效果较好。注射剂量视亲鱼大小而定,1550克的雌鳝,每尾注射LRH-A510微克,50250克的雌鳝,每尾注射1030微克。将选好的亲鳝用干毛巾或纱布包好,防止滑动,然后在胸腔注射,注射深度不超过0.5厘米,注射LRH-A量不超过1毫升。雌鳝注射24小时后,再给雄鳝注射,每尾注射LRH-A1020微克。注射后的亲鳝放在水族箱或网箱中暂养。,黄 鳝,箱中水不宜过深,一般2030厘米即可,每天换水1次。水温在25以下时,注射40小时后每隔3小时检查1次同批注射的亲鱼,效应时间往往不一致,故应检查到注射后75小时左右。检查的方法是,捉
20、住亲鳝,用手触摸其腹部,并由前向后移动,如感到鳝卵已经游离,则表明开始排卵,应立即进行人工授精。3.人工授精将开始排卵的雌鳝取出,一手垫干毛巾握住前部,另一手由前向后挤压腹部,部分亲鳝即可顺利挤出卵,但多数亲鳝会出现泄殖腔堵塞现象,此时可用小剪刀在泄殖腔处向里剪开0.51厘米,然后再将卵挤出,连续35次,挤空为止。放卵容器可用玻璃缸或瓷盆,将卵挤入容器后,立即把雄鳝杀死,取出精巢,取一小部分放在400倍以上的显微镜下观察,如精子活动正常,即可用剪刀把精巢剪碎,放入挤出的卵中,充分搅拌(人工授精时的雌雄配比,视卵量而定,一般为35:1),然后加入任氏溶液200毫升,放置5分钟,再加清水洗去精巢碎
21、片和血污,放入孵化器中静水孵化。,黄 鳝,4.人工孵化孵化器可根据产卵数量选用玻璃缸、瓷盆、水族箱、小型网箱等,只要管理得当,均能孵出鳝苗。鳝卵比重大于水,在自然繁殖的情况下,鳝卵靠亲鳝吐出的泡沫浮于水面孵化出苗,人工繁殖时,无法得到这种漂浮鳝卵的泡沫,鳝卵会沉入水底。因此,水不宜太深,一般控制在10厘米左右。人工繁殖受精率较低,未受精卵崩解后很易恶化水质,应及时清除。在封闭型容器中孵化时,要注意经常换水,换水时水温差不要超过5。鳝卵孵化时,胚胎发育的不同阶段耗氧量不同。在水温24条件下测定每100粒鳝卵每小时的耗氧量,细胞分裂期为0.29毫克,囊胚期为0.46毫克,原肠期为0.53毫克。胚胎
22、发育过程中,越向后期,耗氧量越大,因此,在缸、盆中静水孵化时,要增加换水次数。,黄 鳝,5.黄鳝卵成熟度及受精情况的鉴别刚产出的鳝卵呈淡黄色和橘红色,比重大于水,无粘性。卵吸水膨胀后,直径3.85.2毫米,重35毫克左右。成熟较好的卵吸水后呈圆形,形成明显的卵间隙,卵黄与卵膜界线清楚,卵黄集中于底部,吸水40分钟后,胚盘清晰可见。成熟不好的卵,吸水后卵不呈圆形,卵黄和卵膜界线不清,卵内可见不透明雾状物,这只能作为卵成熟度的指标,不能作为鉴定受精卵的指标。成熟好而未受精的卵,形成假胚盘,进行细胞分裂。因此,卵是否受精,要观察到原肠期。由于鳝卵卵黄丰富,未经处理的卵用肉眼和镜检很难看清楚,须用鉴别
23、液透明后再做镜检。鉴别液配方是:福尔马林5毫升,甘油6毫升,冰醋酸4毫升,蒸馏水85毫升。孵化水温25左右,人工授精后1822小时,观察卵受精情况。此时取出鳝卵,在鉴别液中浸3分钟再在镜下观察,如囊胚向下延伸,原肠形成,可判断卵已受精。,黄 鳝,在同样条件下,神经板的形成在受精后约60小时。卵出膜时间通常在受精后57天。出膜时大部分头部先出膜,少数尾部先出膜。刚出膜的仔鱼,卵黄囊较大。出膜鱼苗的体长依卵的大小而异,一般为1.22厘米。出膜鱼苗在孵化箱中再经过47天,卵黄囊基本消失,幼鳝体长一般达33.1厘米,即可放入幼苗培育池培育。近年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柯薰陶、赵云芳等进行黄鳝人工
24、繁殖的试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主要技术经验如下:(1)亲鳝来源及选择:亲鳝是从农贸市场上选购的。雌雄搭配比例为23:1。在生殖季节,成熟的雌亲鳝下腹部膨大柔软,卵巢轮廓明显,腹部呈浅橘红色、稍透明,生殖孔红肿。雄亲鳝体长均在50厘米以上。(2)催产时间、方法及产卵方式:催产时间是6月2日至7月16日,水温为2327。共催产6批亲鳝。催产药物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黄 鳝,经催产的雌亲鳝腹部明显变软,生殖孔红肿,并逐渐开启。在相同条件下,未经催产的雌亲鳝无上述变化,不能自产,也挤不出卵粒。催产的亲鳝经4750小时,能自产或挤出卵粒。一般用人工采卵(挤卵或剖腹取卵),少数黄鳝可自产。雄鳝是剖
25、腹取精液,进行干法授精,受精率约为43%。(3)孵化:受精卵呈橘红色,比重大于水,无粘性,吸水膨胀后的卵径为4.5毫米左右。卵膜半透明。采用静水孵化法。水温为2730,孵化时间为911天,孵化率为57.2%。(三)受精卵的胚胎发育1.卵黄鳝卵径3.33.7毫米,卵粒重35毫克左右。卵黄均匀,卵膜无色半透明(见图1之1)。卵子受精后1220分钟,受精膜举起,形成明显的卵间隙,此时卵径增大到3.85.2毫米,并开始有原生质流动。受精后4060分钟,可见到明显的胚盘(见图1之2),从卵子受精直到原肠早期,卵的动物极均朝上。,黄 鳝,2.卵裂期在25左右的水温下,鳝卵受精后120分钟左右,发生第一次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名贵鱼类养殖 名贵 鱼类 养殖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81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