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对称与旅游柠檬市场.ppt
《信息不对称与旅游柠檬市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不对称与旅游柠檬市场.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信息不对称与旅游柠檬市场,东南大学旅游学系 王金池,大纲,一、“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提出二、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原因 三、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四、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旅游者行为 五、信息不对称下的企业行为:零负团费六、海南零负团费的由来与发展七、旅游“零负团费”现象的形成机理八、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不良影响九、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应对措施,一、“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提出,“信息不对称”是现代信息经济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早在70年代,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经济系的乔治阿克尔洛夫(GeorgeAkerlof),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史宾斯(MichaelSpence梁启超是其妻子的外曾祖父)和哥伦
2、比亚大学经济系、商学院和国际关系学院的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Stiglitz他的教材经济在中国卖了十多万册)分别从不同的领域对“信息不对称”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1年10月10日,诺贝尔委员会宣布将2001年的经济学奖授予这三位经济学家,以表彰他们对信息经济学做出的突出贡献。,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市场机制及其贡献,使经济学家对市场经济的实际运行机制的理解有了根本上的改进,这表现在以下两个层次。首先,经济学的传统理论认为,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通过价格的调整使得供给等于需求,这在通常情况下可以达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但是,三位获奖人的研究发现,在买卖双方信息不
3、对称时,仅仅通过价格的调整有时无法达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其次,他们的研究进一步发现,在这种情况下,买方和卖方会做出各种经济决策的调整,以增进市场效率,从而使双方受益。然而这些调整是有成本的。经济学界早就认为他们三人会一起获奖,因为他们的研究紧密相连,相互补充。,乔治阿克洛夫:“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阿克尔洛夫在1970年发表的这篇论文看上去毫不起眼,在完成该文后向经济学期刊投稿,连续被四五家杂志拒绝,包括美国经济学会的美国经济评论、芝加哥大学的政治经济学期刊、欧洲的经济研究评论等一流经济学杂志。最后,几经周折终于在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季刊上发表,立刻引起巨大反响。此事后,美国经济评论
4、的编辑部专门指定一名编辑评审那些看上去平凡或奇异、但有可能是开创性的论文。,旧车买卖模型,阿克尔洛夫的论文通过对一个简单模型的分析,表达了一个有普遍意义的、深刻的想法。在旧车市场上,卖方往往比买方更清楚车子的质量(新车的质量比较划一,因此不是合适的例子)。假如买方无法通过其它办法检查旧车的质量,那么市场的运行就会出现问题。设想有两种车:好车和次车。卖主知道其质量而买主只知市场上有一定比例的好车和次车。好车车主只愿意以较高价成交,而次车车主却愿意以较低价出手。买主知道有一定的概率会买到次车,因此愿意出的价格就要打折扣。如果市场上的次车比例大到一定程度,这种折扣就足够大,使得好车车主不再愿意把车投
5、入市场。结果,市场上只剩下了次车。,模型解释,假设市场上有很多企业,这些企业提供不同质量的供应,它们的商品质量Q在2000,6000上均匀分布,买卖双方有相同的偏好且对商品效用的评价等于商品的质量。在没有交易的情况下,双方的效用都为0。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交易,其价格P将对应服务质量Q。而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买方不知道某一个企业的具体服务质量,只知Q2000,6000上均匀分布,因此其预期的质量为4000,愿意支付的价格也是4000(见图1)。但此时,只有Q4000的企业愿意出售其商品,所有Q4000的供应将退出市场。结果,市场上旅游服务的平均质量由4000下降到3000。而当买方给出3000
6、的价格时,只有Q3000的企业愿意出售其服务,所有Q3000的企业都将退出市场,留在市场上的商品的平均质量进一步降低至2500,如此类推,直到P=2000为止。也就是说在该市场上惟一的均衡价格是2000,所有Q2000的企业都将退出市场。市场完全为劣质供应所占据。,两个结论,第一,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的运行可能是无效率的,因为在上述模型中,有买主愿出高价购买好车,但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并没有把好车从卖主手里转移到买主手中。而按照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市场调节下供给和需求是总能在一定价位上满足买卖双方的意愿的。第二,这种“市场失灵”具有“不利选择”或“逆向选择”的特征,即市场上只剩下次品,这
7、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劣币驱逐良币”。,贡 献,阿克尔洛夫的理论让我们理解这一结果的根源是信息不对称。这一结果很重要,因为按照我们通常的思路,市场的竞争机制应导出相反的结论,即“良币驱逐劣币”。可见,引入信息不对称会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分析问题的角度并改变很多“常识性”的结论。由于信息不对称在市场中是普遍存在的,阿克尔洛夫的以上分析具有普遍意义。,劣币驱逐良币,劣币驱逐良币为16世纪英国伊丽莎白造铸局长提出,也称“格雷欣法则,他观察:消费者保留储存成色高的货币(贵金属含量高),使用成色低的货币进行市场交易、流通。最后,良币将被驱逐,市场上流通的就只剩下劣币了。当事人的信息不对称是“劣币驱逐良币”现
8、象存在的基础。因为如果交易双方对货币的成色或者真伪都十分了解,劣币持有者就很难将手中的劣币用出去,或者,即使能够用出去也只能按照劣币的“实际”而非“法定”价值与对方进行交易。,史宾斯1972年在哈佛大学博士论文,该论文考察了工作市场中的信息问题,而他的创新之处是研究了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具备信息的一方会采取某种行动以克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困惑的问题。研究用教育投资的程度作为一种可信的传递信息的工具的问题。解释:为什么一些人愿意花重资上名牌大学或念高学位,其成本远远超出教育本身所带来的生产力的提高。,用史宾斯理论分析过度分红问题,在很多国家,政府对红利征税的税率比资本增值的税率要高(通常政府对红
9、利征收两次税,一次对公司,一次对个人,而对资本增值只对个人征收一次税)。如果没有信息问题,利润再投资比分红更符合股东利益,但很多公司仍然热衷于分红。根据史宾斯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公司的管理层当然比股民更清楚地知道公司的真实业绩。在这种情况下,业绩好的公司就采取多发红利的办法来向股民发出信号,以区别于业绩不好的公司,后者发不出红利。证券市场对分红这一信号的回应是股价上升,从而补偿了股民因为分红交纳较高的税而蒙受的损失。,斯蒂格利茨的研究,他的研究从保险市场和农业土地租赁市场开始。在保险市场中,保险公司不清楚投保人的风险状况。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提供一系列的保险合同(即不同的保险费率和免赔额的组合
10、)让投保人选择,从而达到区分不同风险类别的投保人的目的。,信息不对称与信贷市场,即使在没有政府干预的自由的信贷市场中,市场贷款利率总是低于使供需平衡的利率。结果,许多愿意以市场利率借贷的人贷不到款,也就是说,信贷市场是配给的。这非常令人费解,因为这里并没有政府计划。斯蒂格利茨和他的合作者在一个信贷市场的模型中引入了信息不对称,即借款人有高风险和低风险之区别,但这一信息只有借款人自己知道而信贷人并不知。,在这种情况下,一种可能的结果是,当利率升高时,低风险的借款人不愿意借贷了,而高风险的借款人却积极依旧。原因是后者在好景时盈利很高,因此付得起较高的利息;若时运不济亏损,就宣告破产。这种利率高低的
11、变化对吸引不同风险类别的借款人的不同效应,意味着利率在信息不对称时起到了筛选不同类型的借款人的作用。这样一来,降低利率,使需求大于供给,反而有可能使信贷人的利润上升,因为借款人群中低风险类型的比例会上升,从而缓解了信贷人面临的逆向选择。,非自愿性失业,非自愿性失业是市场经济中常见的现象,但也是颇为费解。市场调节的基本原理是说,如果劳动力的供给大于需求而产生失业的话,工资就会自动下降,直到供给等于需求、失业消失。这一理论显然与现实不符,斯蒂格利茨及其合作者的研究有助于理解这一问题。他们假定雇主不能完全清楚地知道雇员工作的努力状况,这也是一种信息不对称。设想雇主只能偶尔抽查雇员的工作,若没有发现雇
12、员“偷懒”的话,就发工资;一旦发现雇员“偷懒”,雇主对他最大的惩罚就是开除他,将他投入失业大军。如果市场工资使得供求平衡,没有失业,雇员就会缺乏努力工作的动机,因为即使被发现偷懒而遭开除,他也可以立即找到新工作。如果市场工资上升到并非所有失业者都能在短时期内找到类似的工作,雇员就会有激励努力工作,以保饭碗。这种高于使供给和需求平衡的工资被称为“效率工资”,意思是提升工资可以提高效率。,事前非对称与事后非对称,信息不对称理论通常根据非对称信息发生的时间进行划分,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前的称为事前非对称,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后的称为事后非对称。研究事前信息不对称的理论称为逆向选择模型,其表现为签约之前由
13、于卖方隐蔽信息,而导致买方真假难辨,只能以较低的价格来降低购买风险。此时,优质产品因为价格过低难以盈利而退出市场,劣质产品却有利可图而充斥市场。导致“劣货驱逐良货”,制假造假泛滥。研究事后信息不对称的理论称为道德风险模型。其表现为签约之后占据信息优势的一方违背合同、不守诺言、造假、偷懒、偷工减料等,损害交易另一方的利益,这就是道德风险效应。而道德风险又分为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和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二、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原因,1专业分工现代化专业分工使旅游者越来越从事相对固定的职业与工作,从而使其消费决策受到专业知识的局限,形成信息不对称。其次,专业化分工的发展使社会商品和服务的种类迅速增长,
14、在使旅游者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的同时,分散了他们为了作出各种商品的消费决策而进行的搜集信息的努力,这不同于旅游企业只在一定的专业领域内搜集信息。第三,专业分工使现代旅游企业内部形成多层次复杂的分工体系。从最初的旅游产品生产者到最终的消费者旅游者之间可能包含着旅游经营商、旅游批发商、旅游零售商等多个环节,而旅游者可能搞不清谁是交易责任人。,2 地域上的差异和组织力量上的差异,地域上的差异和组织力量上的差异。即大多数旅游提供者是本地居民或长期在当地居住,对于本土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非常熟悉,所掌握的各方面的信息资料全面、详实。此外,供给者往往是规模较大、实力较雄厚、组织结构严谨的旅游企业或企业集团
15、,拥有自己的旅游景点、饭店、交通工具和旅行社等,对提供全面的服务、协调各方面出现的问题有着绝对的优势。,3旅游产品的特征,旅游产品主要以服务形态为主,而旅游服务所具有的无形性和差异性等特征使旅游者在评价旅游服务质量时难以获取有关质量信息,使得消费者在购买之前只有少量信息用于判断服务质量,很难评估,信息不对称现象更严重。体验品的特征决定了他们一般是无法事先完全知道所购买的产品质量的好坏,也无法采用先看再买、先试再买的方式实现交易。同时,旅游者的常住地与目的地之间有一定的空间距离,甚至相隔千山万水,增大了直接获得产品使用经验的复杂性和困难程度。,三、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表现,旅游活动的多样性决定着
16、旅游需求的多样性,因而其信息不对称的表现也是多方面的。,旅行社与导游、旅游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旅行社和旅游者之间、导游与旅游者之间、旅行社和导游之间都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旅游购物的信息不对称,在旅游商品市场中,表现为:(1)旅游商品与普通消费品不同,一般的消费品主要体现的是使用价值,而旅游商品除了实用性之外,更主要的是体现它的纪念、收藏价值以及艺术价值等。因此旅游商品的产品结构、制作繁易程度与其价格之间不存在完整的对等关系。使信息不对称程度加剧,这就造成了旅游商品市场中的欺诈现象的产生。(2)旅游者由于不太了解各种旅游商品之间的差异,特别是极其相似的旅游商品,因此,在购买旅游商品时,由于得不到所
17、需的必要信息,缺乏辨别真伪的能力。而卖方在缺乏诚实的基础上,最有可能以次充好欺骗旅游商品消费者,造成了旅游商品市场中的假冒伪劣现象的产生。(3)旅游者由于来自异国他乡,卖方不必为后来的经营活动付出“道德成本”和“声誉成本”,极容易利用旅游商品市场信息不对称获取暴利,造成了暴力宰客现象。,四、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旅游者行为,1、信息搜寻及搜寻成本旅游者决定出去旅游后会在其长期记忆的相关信息中寻找令他满意的方案即内部信息搜寻这些内部信息搜寻包括某次信息搜寻时主动获得的,通过低度介人的学习获得暴露于营销环境中无意问习得的还有先前的有关目的地或服务的经历也为旅游者提供很多信息。当旅游者通过内部搜寻所获得
18、的信息不足以做出购买决定时他会进行外部信息搜寻。,一般来讲外部信息来源可分为三个基本类型社交获得营销刺激、以往的旅游经验。在进行信息搜寻过程中,旅游者是要付出精力、时间、金钱等成本的。我们称之为搜寻成本。那么旅游者愿意付出多少什么搜寻成本去获得多少决策信息呢,根据古典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作为一名理性的经济人,旅游消费并不会去强求获得最佳信息,因为这样是要付出很大的搜寻成本而是在可以承受的搜寻成本的基础上获得可做出满意的决策的信息即可。而且过多的选择项会令旅游者无所适从导致信息超负荷,从而做出不恰当的决定。因此,旅游者会限制信息处理的时间和精力等。,2、逆向选择,我国旅游市场正处于“一次性”消费阶
19、段旅游者一般只会一个目的地去一次之前对目的地的情况不会熟悉。这样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价格就在交易中扮演了信息传递的角色。旅游者普遍认为价格高的旅游产品,意味着其投入的生产要素成本比较高所以其会具有高品质。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旅游产品价格高未必质量高。旅游商家会利用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无知而欺骗他们。,由于旅游者进行信息搜寻是要付出搜寻成本的。这样多数情况下他并不能真正了解旅游产品。而旅游产品本身又具有生产服务同时性、异域性等特点,使得旅游商家能够将旅游产品的真实情况故意隐瞒夸大其质量都说自己的商品是好的,从而抬高价格。但是当旅游者被劝诱以至有了这次旅游经历后会发现所谓的好商品未必就真的好。于是降低
20、估计水平从而降低愿意支付的价格。此时旅游供应商、中间商为在市场上能够占有一定的份额就简单地迎合旅游者大打低价牌导致市场上充斥着低质低价的旅游产品。价格过低,又迫使拥有高质量且价格较高的商品退出市场。最终旅游者与旅游商家只会两败俱伤。,五、信息不对称下的企业行为:零负团费,旅游“零团费”、“负团费”是指旅行社在销售旅游产品时,只收取旅游者的往返交通费、景点门票费(境外旅游还包括签证费用)等费用,旅游产品价格等于或低于旅游产品成本,旅游者在旅行目的地的吃、住、行等费用以及旅行社的利润,都从导游对旅游者的购物及推荐的各种旅游自费活动中收取的一种旅游现象。旅游“零团费”、“负团费”实际上是以降低旅游产
21、品的直观价格来吸引客源,通过降低潜在游客的心理“门槛”从而谋取利润的一种价格策略,它也是市场经济下旅游产品供大于求的必然表现。,华东线一般为南京、无锡、苏州、杭州、上海五日游,游览的景点有中山陵、玄武湖、鼋头渚、狮子林、寒山寺、西湖、城隍庙等,服务标准为空调旅游车、三星或同级酒店、景点门票、用餐及导游服务,按成本核算,成本价约为536元/人(已考虑旅行社的优惠折扣),而市场报价仅为450元/人。港澳四晚五日游。港澳游也是深受游客喜欢的旅游线路,全程除第三天为自由活动外,其余均由旅行社安排,主要游览浅水湾、黄大仙祠、海洋公园、妈阁庙、大三巴等景点,服务标准为飞机往返、空调旅游巴士、三星级客房、中
22、餐、中文导游服务及签证费等,成本价为4000元/人,而市场报价仅为1580元/人。,泰国五夜七天游。泰国游是出境旅游热线,一般曼谷住三晚,芭堤雅住两晚,参观的景点有大皇宫、玉佛寺、五世皇柚木行宫、东芭文化村、“人妖”表演等,服务标准为飞机往返、空调旅游巴士、中文导游、三星级客房、团队餐(中餐)、旅游意外险及签证费等,按成本核算(包括旅行社折扣),成本价为2660元/人,而市场报价仅为1680元/人欧洲五国游成本价为11000元,市场价仅为7000元。,六、海南零负团费的由来与发展,1起点全民办旅游和“登记制”改革使逆向选择机制具备了社会基础1993年的“全民办旅游”改革将原本非常严格的旅行社资
23、格“审批制”改为“登记制”,人为地降低了旅游产业的进入壁垒,事实上也降低了企业的固定成本和转换成本,进而使得企业的退出和移动壁垒形同虚设,市场上不具备旅游经营实力的劣质旅行社和经营个体大大增多,产业集中度急剧下降,以省旅游总公司、省中旅等为代表的优质社的竞争环境也随之恶化,市场竞争由此在少数优质社和大量劣质社之间展开,这就为逆向选择机制提供了社会基础。,2初始阶段,劣质旅行社开始抢占市场份额,逆向选择机制初露端倪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海南旅游市场交易日趋活跃,劣质社开始成规模地抢占优质社的市场份额,市场竞争总体属于“优劣竞争”,逆向选择现象开始显现。此时国内旅游业刚刚起步,游客普及率较低,
24、可供游客选择的大型成熟旅游目的地也较少,媒体相应的报道也不多,游客(买方)处于较显著的信息劣势,对旅游服务产品的评价高于旅行社(卖方),由此引发了“买方弱势”下的旅行社业间的逆向选择,尽管劣质旅行社集团的产量决策过程并不明显,但不断增加的劣质社及经营个体的数量客观上造成了劣质集团不断提升产量并拉低价格的事实,进一步打压了优质集团的生存空间。,3、继发阶段,劣质旅行社全面驱逐优质旅行社,市场逐步演变为“劣劣竞争”。随着优质旅行社集团的节节败退,劣质旅行社集团逐步确立了其市场优势,并且开始通过自费景点和分成购物等形式寻求价格不断拉低后的利润补偿,优质旅行社的生存空间进一步遭到打压。此时游客(买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 不对称 旅游 柠檬 市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80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