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学派》PPT课件.ppt
《《古典学派》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学派》PPT课件.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古典经济学,第一节 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特色,一、基本假设 古典经济学的宏观结构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前提之上的。这些假设前提主要有:1所有的经济当事人(厂商与居民户)都是理性的,目标是最大化他们的利润或效用,且没有货币幻觉。2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因此,经济当事人在一组给定的具有完全灵活性的价格下决定买或卖的多少。3所有经济当事人在进行交易前,都拥有关于市场条件和价格的完全信息。4.交易只有在所有市场都建立了市场出清价格时才能达成,这一点由一个虚构的瓦尔拉斯“拍卖者”保证,他的存在避免了错误交易。5经济当事人有稳定的预期。,这些假设保证了在古典模型中,市场(包括劳动力市场)总是出清的
2、。要弄明白古典模型怎样解释关键的宏观变量的决定问题,我们就要沿着其思路将经济分为两个部门:一个真实部门,一个货币部门。为简便起见,我们假设一个封闭经济,即没有外贸部门。,在考察真实部门和货币部门的行为时,我们需要考虑模型的以下三个组成部分:(1)关于就业和产出决定的古典理论;(2)萨伊的市场定律;(3)货币数量论。前两个部分显示了模型中真实变量的均衡值是如何在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上被排他地决定的,第三部分解释了体系中的名义变量是如何被决定的。因此,在古典模型中存在着两分法。真实部门和货币部门是分离的,所以,模型中货币数量的变化不会影响真实变量的均衡值。由于真实变量对货币数量的变化不起反应,古典
3、经济学家认为货币数量是中性的。,二、特色 古典学派都信奉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斯密在他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认为,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的结果会增进社会利益,这种社会利益的增进是出乎“经济人”个人本意之外的,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更大。斯密写道:“每个人都力图利用好他的资本,使其产出有最大的价值。确实,一般说来,他既不打算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他促进的公共利益是多少。他所追求的只是他自己的利益,而他在这样做的时候,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去实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实现的目的。通过追求他自己的利益,他通常会促进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
4、要促进的社会利益更大。”既然市场机制具有这种神奇的功效,那么其逻辑结论必然是充分发挥和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因此,古典学派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活动,主张政府的作用只是充当私有财产和个人经济活动的“守夜人”或“保护神”。,第二节 就业与产量决定理论,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就业与产量决定理论,古典经济学的宏观模型也主要讨论就业量与产量由哪些因素决定。,1.生产函数 Y=AF(K,L)(1)其中:Y代表每一时期的真实产出,K代表该时期投入使用的资本数量,L代表该时期投入使用的劳动数量,A代表全要素生产力指数,F代表投入(K和L)与真实产出的函数关系。符号A代表自动增长因素,它体现技术进步的影响以及其他提高
5、整个经济对其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因素的影响。方程(1)简单地告诉我们给定现有的资本存量、技术和投入的组织形式,总产出将取决于劳动投入量,这一关系可由图11(a)表示出来。,短期总生产函数具有一些特性。有三点值得注意。第一,对给定的A值和K值,就业量(L)与产出(Y)有正向关系,正如沿生产函数从a至b的运动。第二,生产函数显示了可变投入劳动的收益是递减的。这可由生产函数的斜率(YL)表现。随着就业增加,斜率递减,即随着投入劳动量的持续增加,产出的增加越来越少。因为yL表示的是劳动的边际产量(MPL),我们可以通过生产函数的斜率看出,就业的增加是与递减的劳动边际产量联系在一起的。这表现在图1.1(b
6、)中,其中DL。表明MPL是正的而且是递减的(当就业从L0增至L1,MPL减少;即MPLaMPLb)。,第三,如果资本投入增加,而且或者投入的生产力提高了,即A值增大(例如,技术进步),生产函数将向上移动。这种变动显示在图1.1(a)中:当A提高至A*时,生产函数由Y移至Y*。在图1.1(b)中,生产函数上移导致了MPL从DL上移至DL*。随着这一变化,劳动生产力也提高了(L0的就业量可得产出Y1而非Y0)。我们将在后面看到,这种生产函数的移动在最近的新古典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中起着重要作用。,二、均衡就业量的决定 既然在技术和资本存量一定的条件下,实际的总产出由就业量决定。那么,就业量又由什么决
7、定呢?古典学派认为,经济中的总就业量决定于劳动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工资率是劳动市场上的价格,它是调节劳动市场上供求平衡的机制。在古典学派看来,工人的劳动供给和雇主对劳动的需求都是实际工资的函数,劳动的供给随着实际工资率的上升而增加,对,劳动的需求取决于劳动的边际产量。雇主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总是把雇用的劳动量确定在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于实际工资率那一点,这就使得对劳动的需求随着实际工资率的上升而减少。均衡就业量由劳动的供求均衡决定。因为根据理性人假定,生产者是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MRMC),来决定他雇用的劳动量。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者总是按照边际成本定价,即PMC。,劳动的
8、需求:假定一单位劳动的货币工资(即货币工资率)为W,雇主每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增加的成本支出为dNW,增加一单位劳动给雇主带来的收益增加量为dyP。利润最大化条件要求:dyPdNW或者dy/dN=W/P 即从劳动需求一方来看,雇主按照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于实际工资率来决定雇用多少劳动量。所以,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就是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曲线。,由于存在劳动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劳动的需求是实际工资率的减函数。把单个厂商的劳动需求函数加总起来,就得到整个经济的总劳动需求函数:现在这里的W和P分别是经济中的平均货币工资水平和平均价格水平。,劳动的供给:根据理性人假说,劳动者的目标是追求效用最大化。劳动给劳动者带来
9、负效用(劳动过程中付出的辛苦和麻烦),同时劳动又会给劳动者带来工资收人,工资越多劳动者可以消费的消费品就会越多,消费越多劳动者获得的效用就越多。所以,劳动的供给是实际工资率的增函数。实际工资提高会使休闲的机会成本(用放弃的工资收入来衡量)提高,因此劳动者将更多地工作而减少对休闲的消费,这将提高劳动的供给量(替代效应)。当然,实际工资提高会使劳动者的生活水平提高,这将使劳动者可以消费得起更多的休闲(收入效应)。但是,古典学派假定,实际工资提高所产生的替代效应大于其收入效应,由此导致实际工资提高带来劳动供给量的增加。,把单个居民户的劳动供给函数加总起来,就得到整个经济的总劳动供给函数:,由于假定劳
10、动市场是完全竞争型的,货币工资率(劳动市场的价格)有完全弹性,当物价不变时,调整货币工资就成为调整实际工资、从而成为调节劳动供求的有效手段。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使劳动市场供过于求,货币工资率会自动下降,这将吸引雇主雇用更多的工人;这种工资下降将一直持续到劳动市场完全出清为止。因此,古典学派所说的均衡就业量就是充分就业的就业水平。,在古典经济学的世界里,只有“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所谓摩擦失业是指由于劳动市场上供求比例暂时失调所造成的失业,如由于机器设备出现故障、工作岗位更换、工作的季节性等所造成的暂时失业。所谓自愿失业是指劳动者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和劳动条件而造成的失业。这两类失业的存在与
11、充分就业并不矛盾。因为这两类失业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所必需的。经济中存在一定的失业量是建立新企业和现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的必要条件。当劳动市场上决定了一个均衡就业量时,经济中的总产出就决定了。如图14。,在图14中,(a)部分表示总量生产函数)yAf(N,K);(b)部分表示劳动市场上的供求函数;(c)部分表示货币工资;(d)部分表示总供给曲线。当价格水平为P2、货币工资为W2时,实际工资为(W/P)f;对应于这个实际工资水平,劳动市场上的均衡就业量为Nf,这是充分就业量;由这个就业量决定的国民收入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yf,通过做A,C部分的延长线在D部分得到Q点,Q点的坐标
12、为(yf,P2).当价格水平下降到P1,如果货币工资仍然为W2,则W2/P1大于W2/P2;由于劳动的供给和劳动的需求都是实际工资的函数,实际工资提高导致劳动供给大于对劳动的需求,NsNd;由于劳动市场上供给过剩,就业竞争造成实际工资下降的压力;因为货,币工资有完全弹性,所以货币工资会不断下降,一直下降到Wl,这时的实际工资为W1/P1,W1/P1=W2/P2,劳动市场再度在充分就业水平上达到均衡;均衡的国民收入仍为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yf;由此得到只点,只点的坐标为(yf,PI)。,当价格水平上升到P3,如果货币工资仍为W2,则实际工资降低,W2/P3小于W2/P2;实际工资下降导致NsNd;
13、由于劳动市场上供给不足,雇主之间的竞争造成实际工资上升的压力;因为货币工资有完全弹性,所以货币工资会不断提高,一直提高到W3,这时的实际工资为W3/P3,W3/P3=W2/P2,劳动市场再度在充分就业水平上达到均衡;均衡的国民收入仍为yf,由此得到J点,J点的坐标为(yf,p3)。用类似的方法我们可以得到K点。把R、Q、J、X点连接起来,得到一条垂直于yf的总供给曲线。这是一条完全无弹性的总供给曲线。在古典经济学的宏观理论结构中,经济的总供给是高度无弹性,总供给并不随着总需求的增加而增加。,第三节 储蓄、投资理论与萨伊定律,古典学派显然认识到,消费者的现期收入一般不会全部用于现期消费,收入中的
14、一部分将被储蓄起来,用于未来消费。那么,这样会不会造成总需求不足呢?古典学派的回答是:不会。其理由是:利息率是一种有效机制,它可以保证计划(或意愿)储蓄与计划(或意愿)投资相等。,一、储蓄、投资与利息理论 古典经济学认为,利息是储蓄的报酬,是投资和资本形成的成本,利息率是资本市场上的价格,它可以保证经济社会的资源实现充分就业。古典学派把储蓄流量看作资本市场上的借贷资金的供给,把资本品的投资支出看作资本市场上的借贷资金的需求;储蓄和投资都是利息率的函数,储蓄随着利息率的提高而增加,投资则随着利息率的提高而减少。ss(r)ii(r)其中,s,i和r分别是储蓄、投资数量和利息率水平。,古典经济学家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典学派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79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