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与健康》PPT课件.ppt
《《变态与健康》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态与健康》PPT课件.ppt(1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考试的复习,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思维 E言语 F想象 G意识 H注意 I需要 J动机 K情绪 L情感 M意志 N能力 O气质 P性格 R人格1、以上属于认知部分的是:2、属于人格部分的是:3、属于心理过程的是:4、属于人格的倾向性的是:5、属于人格的特征的是:6、人格通过()表现出来(填空题),答案1、ABCDEF2、IJNOP3、ABCKEFKLM4、IJ5、NOP6、心理过程注意:意识和注意是心理过程的一种状态,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态度1、体现人格的生物性特点的是:2、体现人格的社会性特点的是:3、人与人之间的人格差异的核心是:4、人与人之间的性格差异的核心是:,答案1、B
2、2、C3、C4、D,A态度特征 B意志特征 C情绪特征 D理智特征1、性格的()是性格的核心2、最为重要的态度是对 和 的态度,答案:1、A2、社会 集体,这是谁的概念,1、个体对他人、群体、自己的知觉2、社会属性和时会需要引起的动机3、个体对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4、个体头脑中对客体的形象5、社交中是否满足的主观体验6、人们在心理、行为方面的交流、交往7、在非对抗的情况下对他人的心理行为发生影响,8、对特定对象的评价和稳定型的反应倾向9、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亲密状态10、在群体压力下个体在认知判断、信念和行为等方面自愿与群体中的大多数保持一致11、较大范围内的信息与情绪的传递过程,引起众人相
3、同的情绪和行为12、个体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13、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14、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和相应的心理状态15、根据有关信息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16、人与人之间的直接心理联系17、在没有外在压力的情况下,个体受他人影响仿照他人,18、由个体的社会地位和处境地位决定的自我认同19、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使之符合自我角色期待20、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21、群体一起完成任务时个人努力少于单独完成,答案1、社会知觉 2、社会动机 3、自尊4、印象 5、社交情绪 6、人际互动7、暗示 8、态度 9、人际吸引10、从众 11、社会感染
4、 12、社会化13、自我 14、社会角色 15、归因16、人际关系 17、模仿 18、身份19、印象管理 20、沟通 21、社会堕化,A婴儿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D青春期 E青年期 F中年期 G老年期1、第一反抗期在:2、第二反抗期在:3、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次飞跃在:4、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次飞跃在:5、获得母语句法的关键期在:6、言语关键期在:7、埃里克森认为建立亲密感是其主要任务是:,答案B D A D A B E,变态与健康心理学,心理的正反两面,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同时存在并有互相转化的可能有精神障碍的群体在增加精神障碍的人的心理活动有正常成分,在社交场合紧张在社交场合异常紧张,承
5、受巨大的压力和痛苦,只想赶快回家(一般和确实压力巨大两种情况),注意:有相对标准,没有绝对标准 结论也是相对的!,对象,变态心理学的对象心理与行为异常 侧重于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以正常心理为基础和精神病学对象区分-着重治疗、转归、预后心理咨询的内容:区分异常和正常,确定工作范围,学科简史,早期关注:公元前400年17世纪中叶开始,神经科学和医学的发展,才促使人们用唯物的思维对待心理问题,几种理论观点,注意:理论观点是各种不同的思考而已!对心理机制的猜想,精神分析两个基本命题: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性的冲动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推断: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力必多的发展阶段及影响;
6、本我、自我、超我的活动原则;对焦虑的防御机制,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性心理的发展是否正常;自我的调节作用;防御的结果弗洛伊德早期代表个案:德拉的畸形恋情,德拉的歇斯底里症状 K先生对德拉的性侵犯父亲和K太太的暧昧关系德拉的恋父情节结论:错综复杂的关系导致性心理发展异常以及情绪遭到极度困扰,引发歇斯底里症状(从现实生活逃入病中)治疗:分析揭示本质,重新回到现实,行为主义实验神经症模型说明心理冲突的神经机制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来说明异常心理现象沃尔普的系统脱敏疗法案例:C女士的十字路口恐惧,一次意外的交通事故不可思议的交通恐惧症系统脱敏治疗放松训练、建构恐惧事件等级、神经质测试、想象中的情境再现、现
7、实中的脱敏尝试总共进行了57次面接,只有第一次对过去的经历进行探索和分析,存在人本主义潜能具有趋向自我完善的性质和特点趋向受到阻碍,自我无法实现存在焦虑罗杰斯的来访者中心疗法案例:奥克夫人我是谁?,年近40的家庭主妇,婚姻家庭关系不满意,内心挫败烦躁和绝望从面具后面走出来充分体验情感,在体验中发现自己按照“我想”而不是“我应该”来生活找到新的自我,相信和喜欢自己,以上三种理论想说明的是心理如何会变得异常,所处理的也是正常心理但不健康的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概念,三大功能上看:生存发展人际交往创造性改造世界异常是正常的反面正常和异常很难区分,只是比较而言,区分,常识性区分(根据日常经验)、离奇怪异的
8、言谈、思想、行为、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只能区分特别明显异常,且“误诊”率极高,受判断主体的经验和情绪影响,非标准化区分(根据人们看问题角度不同)、统计学角度偏离常模、文化人类学角度文化习俗的偏离、社会学角度社会准则的破坏、精神医学角度古怪无效的观念、行为、认知心理学角度主观上的不适,标准化区分(理论上的划分)、医学标准、统计学标准、内省经验标准(自己、他人的内省)、社会适应标准,区分正常和异常其他因素,家属的复杂动机医院的运作邹宜均案戴维罗森汉:12次有11次成功入院 医护人员从不怀疑,真病人发现真相 做记录是强迫行为,注意,正常和异常没有绝对分界线至今
9、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公认的判别标准考试中区分正常和异常是有标准的,心理学区分原则(重要),主、客观统一心理活动内在协调人格相对稳定性,求助者信鬼神,身体不适就请算命先生看,前些时候因相信算命先生的话险些耽误了母亲的心脏病,终于醒悟迷信害人害己,发誓再也不去算命。可近两个月来入睡困难,很烦躁,经常为小事和家人发生争执,觉得家人不理解他,又想去算命,自己也觉得没用还是忍不住,十分矛盾,自责,十分痛苦前来咨询,求助者信鬼神,身体不适就请算命先生看,前些时候因相信算命先生的话险些耽误了母亲的心脏病,说有神仙对他讲心不诚不灵。可近两个月来入睡困难,总是听到神仙指示,时而兴奋时而又很害怕,脾气捉摸不定,经常
10、为小事和家人发生争执,家人劝其和医生商谈做些检查,反而暴怒,常见异常心理症状,目的:1、区别精神病和非精神障碍,确定工作范围2、配合精神病医生做辅助性咨询(三个条件),精神障碍症状,1、认知 感知、思维、注意、记忆和智能、自知力2、情感 程度变化、性质改变、脑器质性损害3、意志行为 了解异常的基础是理解正常,感觉,正常感觉(感受性和感受阈限、差别阈限的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感受现象:适应、后像、对比、联觉,各种感觉的特点)感觉障碍:感觉过敏(感受性增强)、感觉减退(感受性减小)和内感性不适(定位、性质不明确),知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物体的整体反映基本特性:整体、选择、恒常、理解性种类:空间
11、(大小、形状、方位、距离)、时间、运动、错觉知觉障碍:错觉和幻觉区分真假幻觉,功能性、思维鸣响、心因性幻觉,感知综合障碍:视物变形症、非真实感、窥镜症,思维,对客观事物的本质或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特征:间接性、概括性智力操作过程: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按形态分动作、形象、抽象思维按探索问题方向分:辐合、发散是否具有创造性:再造性和创造性,思维形式障碍(联想障碍、逻辑障碍)联想兴奋思维奔逸抑制思维迟缓内容空虚思维贫乏联想松弛内容散漫思维松弛(散漫)联想过程破裂,主题间无逻辑性破裂性思维严重破裂性思维,语句无逻辑性思维不连贯思维过程突然中断思维中断突然出现不自主的意外联想思维插入(剥夺)大量思潮
12、强制性涌入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不能简单直接回答问题-病理性赘述特殊性无法理解的象征意义-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自创符号赋予特殊意义-词语新作推理过程荒谬-逻辑倒错性思维,语速是否减慢,思维内容障碍妄想脱离现实(乱想)区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强迫观念明知不必要还反复出现和强制思维鉴别超价观念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注意,心理活动的指向和集中无意、有意、有意后注意特征:广度、稳定性、转移、分配注意障碍:减弱-兴奋性减弱易疲劳不集中 狭窄-注意减弱范围减小意识障碍总是伴随有注意障碍,记忆,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种类、过程、遗忘及其规律记忆障碍:增强(病理性)减退(最早出现近记忆力减退)遗忘(顺行、逆行、心因性
13、)错构虚构,智能,能力、智力,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能力的分类、结构理论,个体发展差异,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智能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大脑发育不良或受阻 痴呆-后天获得的记忆、智能受损 心理应激引起假性痴呆,自知力,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和批判能力判断是否有精神障碍及其严重程度、疗效的手段自知力完整-意识到不适,主动求治神经症的自知力精神病患者的自知力,情感,定义:主观的态度和体验情绪情感的区别和联系、功能四个情绪理论两极性、变化维度、种类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情感障碍,程度变化为主 高涨:心情好、精力充沛、自我评价高 思维奔逸、情感高涨、动作增多躁狂 低落:愁苦、警力不足、自我评价低 思维迟缓、情感低落
14、、动作减少-抑郁 焦虑:无客观依据忧虑(指向未来)惊恐发作:失控感伴自主神经紊乱 恐怖:非正常的特定情境或事物引起的恐怖,性质改变为主 情感迟钝:缺乏鲜明的情感反应 情感淡漠:缺乏一般的情感反应 情感倒错:情感反应和现实刺激不符,器质损害导致 情感脆弱:为细小无关的事而伤心或激动(易受伤)易激惹:小事引起强烈情绪反应(易爆发)强制性哭笑:无内心体验的不可控制的哭笑 欣快:痴呆基础上的情感高涨,意志行为,定义:有意识确定目的调节支配行为实现目的的过程两个基本阶段(准备、执行)和准备阶段的四种冲突意志的四个品质,意志障碍 增强:意志活动增多,无效或不客观 缺乏: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减退:程度较轻的
15、意识缺乏或抑郁状态的情绪影响 精神运动性兴奋:动作和行为增加 协调性和不协调性两种 精神运动性抑制,精神运动性抑制 木僵:言语、动作行为完全抑制状态 违拗:不执行(主动和被动性违拗)蜡样屈曲:木僵,肢体任人摆布 缄默:不语 被动性服从:绝对服从 刻板动作:反复重复单调动作 模仿动作:无目的模仿 意向倒错:意向活动违背常情 作态:愚蠢古怪的姿势动作 强迫动作:违反本人意愿反复出现,可见于强迫症,以上是各种症状,各种症状组成了不同的异常状况,即精神障碍,常见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心境障碍(情感性异常)神经症(非精神病性功能性障碍)应激相关障碍人格障碍及性心理障碍心理生理障碍癔症,常见
16、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多方面障碍,以精神活动不协调或脱离现实为特征四类:青春型、偏执型、紧张型、单纯型偏执性精神障碍:系统妄想为突出表现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 两周内起病,精神病性症状为主,有相应的心因,2-3个月痊愈,心境障碍,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分类:躁狂发作:情绪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抑郁发作:情绪低落、思维缓慢、动作减少或缓慢双相障碍:情感高涨和低落交替持续心境障碍:持续性并常有起伏的心境障碍,神经症,特征:是一组心因性障碍,人格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是主要致病因素,为非应激障碍是一组机能障碍,属功能性而非器质性,具有精神和躯体两方面障碍具有一定的人格基础但非人格障碍有特征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变态与健康 变态 健康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78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