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关于四古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整理版).docx
《【精品文档】关于四古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整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文档】关于四古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整理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四古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为促进我县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挖掘我县“四古”文化(古村落、古祠堂古戏台、古矿冶、古寨堡)资源,进一步推进我县旅游产业发展,根据县委批转的政协*县委员会2018年工作要点的安排,在县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县政协副处级干部邓启昆的带领下,7至9月,县政协文史委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和有关人士,对我县“四古”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实地走访了“四古”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乡镇和现场察看了部分“四古”文化遗址现场,听取县文物管理和旅游等部门有关情况介绍,多次召集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士进行座谈,并外出学习考察。通过调
2、研,深入了解我县“四古”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认真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县“四古”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现状(一)我县“四古”文化基本情况1、古村落文化内涵丰富。我县古村落形成年代主要为三类,一是指元代以前建成,至今尚保留较为完整的村落建筑;二是指明代的建筑;三是指清、民国时期的村落建筑。2012年5月,我县组织住建、文物等部门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关于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的通知要求,对保护比较完整、富有特色的一些传统村落进行调查摸底,选择性登记了20余个,其中符合文件标准的村落12个,分别是*等,这些村落整体性保存良
3、好,且富有地域特色。其中我县*等村落已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其他村落的申报也在有条不紊地开展中。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新发现古文化遗址13处,古建筑77处,近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4处,特别是*的发现,均为震惊全国的重大发现。我县古村落历史源远流长,古村落布局星罗棋布,村落风格多姿多彩,村落文化底蕴深厚,见证了元、明、清、民国的建筑发展脉络,传承了古朴的风俗风情。近年来,我县以“综合保护、合理开发、科学利用”为原则,把*等古村落纳入旅游规划。通过对村庄整治,古村落的古民居和生态景观得到了有效保护和利用,既改善了村容村貌,又保护了特色文化资源,而且与古村一体的古书院等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4、。如*镇*村的*书院,通过整修恢复了教育功能。目前全县有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村1个即正和阳山村,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古村落)2个,分别是*。古村吸引众多游客参观。阳山古村还获得“全国十大古村”“3a景区”“全国美德在农村示范点”“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等多项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2、古祠堂(古戏台)文化韵味十足。我县深受楚文化的濡染,重祭祀礼仪,尊儒重教。在明代,全国人口一次大迁徙,江西填*,全县境内多处居民,是外来定居的。随着人口增多,形成同姓家族分立村庄。及至清代,往往一个始祖的后裔,发展成几个村落。为了祭祀祖先,各村兴起建造宗祠的热潮,其最大特点是吸取外来宗祠文化与当地文化相互融合,用在建筑
5、业上,使宗祠形成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据中国文物报报道,1950年以前“全国遗存的古公祠戏台约10万余座”。*县统计481座,占全国戏台总数0.5%。而今,“全国仅存1万座”。*尚存300余座,占全国总数的2.5%。我县宗祠的建筑工艺非常讲究,整体布局分两类形制。一类为四合院式,这类结构,用于祭祀、议事、教学、集会之用,祠内无戏台,犹如一座古代书院。另一类宗祠,前有庭院,穿庭院而入宗祠,宗祠第一进是戏台,第二进是天井,第三进是中堂,第四进为神堂。宗祠山墙砌马头墙,整体布局充满儒教礼俗和道教天地人合的思想理念。我县古戏台有6种形式。宗祠戏台、墟场戏台、庵庙戏台、草坪戏台、临时戏台和会馆戏台。从20
6、02年起,我县公祠戏台列入省文物保护单位的有6座,市保单位的14座,县保单位的15座。3、古矿冶文化得天独厚。我县古称八宝之地,是我国古代重要的采矿冶炼重地,全县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达11类103种,为全国同级政区无出其右,堪称“天然矿产博物馆”。我县冶炼历史悠久,西汉*郡设置金官,唐代设*监,成为中国重要的金属矿产和铸币重镇,清朝时期*仍然为铸币原料主要产区。我县矿冶遗址数量多、规模大,冶炼金属类型多样,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冶金技术、资源与社会发展关系具有重要价值。2016年7月至12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单位对我县境内14处大型炼锌遗址开展了专项调查,
7、对明清时期的桐木岭遗址进行了主动性考古发掘。桐木岭矿冶遗址成功入选“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现在我县对宝山古矿业遗址加大保护开发与旅游融合力度,2011年*省人民政府公布该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辟为国家矿山公园和优秀旅游景点。4、古寨堡文化名声远播。我县古时,人民为抵御外侵,抗击内乱,各地以险山、河流、要道、隘口处,占山为寨。历朝以来,城乡筑建寨堡之风,长期不息。至清朝末年,全县建有150座寨堡。清同治元年,从全县百余座寨堡中挑其最紧要的寨堡24座,全部去其土墙改为石墙筑砌,增添寨内工事设备、武器弹药,使寨堡名声远播,外寇闻声,不敢贸然来犯。全国著名的大文学家王闿运来*察看后,大为
8、称赞:“*州县奉檄建寨堡,无过*。虽天下州县寨堡,亦无过*也。全县有名称的*,等等。这些寨堡尚遗存当年的战痕和城建物。现存的诸多处城堡遗址,充分体现我县寨堡文化十分丰富。*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二)“四古”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情况。近年来,我县以“全年、全域、精品、经典”为旅游发展理念,实施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行“互联网+旅游”“旅游+文化”等模式,并加大“四古”文化保护开发力度,加快以“四古”为依托的旅游景区产品开发建设。阳山古村以其经典民居建筑、浓郁民俗风情及厚重的和谐文化,借力2006年中国*生态(民俗民居)旅游节,实现了高位起跳发展,一举成功跻身“全国十大古村”行列,被评为“百姓喜爱
9、的*百景”,创建为国家3a景区;宝山工矿旅游是以体验工矿文化为主题的时尚特色旅游项目,打造成展示“*有色金属之乡”“*八宝之地”的有效载体,被评为*省工业旅游示范点,列入全省旅游重点项目建设“251”工程,2013年9月创建为国家矿山公园和国家4a景区正式对外开园,有效填补了*工矿旅游的空白,成功走出了资源枯竭矿山转型发展的有力探索,初步树立起“千年矿都”品牌形象,2017年,宝山景区收费景点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2万余人次。我县还立足“千年古郡”文化历史,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投资3亿元建设*文化园。园内建有*文庙、昆曲馆、博物馆、古戏台及民俗文化商业街等仿古建筑,集中展示*2000多年的牌楼文化
10、、寨堡文化、亭台楼阁古建文化、乡贤文化以及*名胜古迹文化。2017年*文化园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同时,利用古村落、古祠堂古戏台等,把游山水、赏乡村、品民俗、尝美食等旅游方式有机结合。目前,全县已有国家级农业休闲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家、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3家、四星级乡村旅游区(点)6家,是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XX县区。2017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380.6万人次,同比增长17.2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2亿元,同比增长17.62%。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四古”文化长期处于自然状态,保护难度大,融合领域不广。虽然在古矿冶保护利用中有宝山工矿旅游,古村中有阳山古村、庙下古村
11、等整体保护,也只是在点上做了些文章,而“四古”文化分布散,点多面广,许多古村落古祠堂古戏台古矿冶古寨堡还处于自然状态,保护难度较大。以古宗祠戏台为例,其建筑都是以木结构为主,大部分为明清建筑,因年代久远,建筑用料的剥落、松动、蚁虫等现象比较普遍。由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对古戏台破坏严重。1950年以前,*县统计古戏台有481座,而今保存完好的古戏台310余座,许多古戏台甚而成为危房,乡村戏剧表演空间逐步消失,更谈不上旅游融合了。在古寨堡中,除*等被列入省市文物保护单位外,其它古寨堡已断壁残垣、消声遗迹。古村落自然损毁与消亡速度在加快。据调查,我县22个乡镇(街道),共371个村(居)
12、委会,有农户20.7万户,农业人口75万,65%行政村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空心村”现象,这其中农村建新房不拆旧房的比例高达70%,形成“空心村”的村庄达50%以上,在经济相对较好的乡镇比例甚至高达60-70%o许多古村落的古民居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本身采光和通风性能较差,长期空关加之遭受雨水、白蚁、黄蜂等侵蚀,自然损毁和老化现象十分严重,火灾、倒塌等安全隐患不容忽视,古村落保护已刻不容缓。二是“四古”文化开发程度低,与旅游融合程度不高。我县旅游资源开发总体上还停留在观光旅游和浅层次休闲度假功能上,对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地域文化价值发挥和创新不够,一些景区文化主体不鲜明,无法满足游客体验参与、感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文档 精品 文档 关于 古文化 旅游 融合 发展 调研 报告 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77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