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水肿》PPT课件.ppt
《《发热水肿》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热水肿》PPT课件.ppt(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临床三系诊断学教研室 魏祎,症状学,几个概念1.症状:患者主观感受到的不适。2.体征:能被医生或其他人客观检查到的机体解剖结构或生理功能上的异常改变。3.广义症状:包括症状和体征。4.症状学:研究症状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特点及其在诊断疾病中的作用的一门学科。,发热(fever),一.定义 在体温中枢调节下产热和散热动态的相对平衡,使正常人的体温保持在3637。在致热原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产热过程、散热过程这三者之一出现障碍,体温将超过正常,即称为发热。,正常成人体温,腋温:3637 口温:36.337.2(比腋温高0.2 0.3)肛温:36.537.7(比腋温高0.50.7)正常体温在24
2、小时内一般波动范围不超过1C。在运动、劳动、餐后、下午、妇女月经前及妊娠期,体温均稍高于正常。,二.发热的临床分度,低 热:37.338中 热:38.139高 热:39.141超 高 热:41以上急性发热:14天长期发热:14天,三、发热机制 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目前以“体温调定点”理论来解释。体温调节中枢 大脑皮质;下丘脑:后部为产热中枢;前区为散热中枢;前区具有体温调定点作用。,(一)致热源所致的发热 外源性 致热源 内源性 1、外源性致热源.各种微生物病原体及产物;.炎性渗出物及无菌性坏死组织;.抗原抗体复合物等。外源性致热原多为大分子,不能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是通过激活
3、血中的白细胞并释放内源性致热源而起作用。,2、内源性致热原(白细胞致热原)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及干扰素等。内源性致热原,分子量小,可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升,引起发热。,2.非致热源性发热:(1)中枢性发热 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如颅脑外伤、出血、炎症等;(2)产热过多:癫痫持续状态、甲状腺功能亢进等;(3)散热减少:如广泛性皮肤病、心力衰竭等。,四、病因与分类 发热通常不是独立疾病,而是发热性疾病的重要病理过程和临床表现。许多疾病常是由于早期出现发热而被察觉的,因而它是疾病的重要信号,甚至是潜在恶性病灶(肿瘤)的信号。,一”328例发热病因探讨”论文,病因分析
4、结果:感染性疾病:183例(55.8%)结核病49例;伤寒22例;泌尿系感染14例;败血症13例;呼吸道感染12例;肝炎、胆系感染等.肿瘤性疾病:66例(20.1%)恶性组织细胞病21例;恶性淋巴瘤13例;多发性骨髓瘤8例;白血病4例,另有肝癌、肺癌等 血液系肿瘤:其他肿瘤12:5,风湿性疾病:59例(18.0%)SLE;风湿热:皮肌炎;白塞氏病等.血管炎 药物热:7例(2.1%)功能性发热:3例(0.9%)原因不明发热:10例(3%),(一)感染性发热 由各种病原体侵入机体均可引起发热称为感染性发热。占发热病因的5060%,其中细菌占43%,病毒占6%。常为临床考虑的第一发热原因。,(二)非
5、感染性发热,除病原体以外的的物质引起的发热均属于非感染性发热。风湿性疾病:常为临床考虑的第二发热原因.肿瘤性疾病:临床第三发热原因,尤其是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药物热内分泌疾病中枢性发热吸收热功能性发热:如原发性低热;感染后低热;夏季低热、生理性低热等。,功能性低热的特点:1.体温较正常升高0.30.5左右,一般不超过38,晨间午前较下午略高,体力活动反而下降。2.多伴心悸、多汗、手震颤、皮肤划痕征、呼吸不整脉、怕冷、失眠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3.血沉不快,血象呈相对淋巴细胞增多(常达40%左右)。4.长期不影响健康。5.多见于青年女性。,五.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1、体温上升期 骤升型:体
6、温在几小时内达高温(39 40)以上,常伴寒战,小儿伴惊厥。见于 疟疾、大叶肺炎、败血症、流感、急性肾盂肾炎、输液或药物反应等.缓升型:体温在数日内达高峰,多不伴 寒战。见于伤寒、结核、布鲁菌病等。,体温上升期,临床表现:疲乏无力、肌肉酸痛、皮肤苍白、畏寒或寒战等现象。,2、高热期 体温上升达高峰后的一段时间。此期体温已达 到体温调定点,中枢不再发放寒战冲动,临床表现:皮肤发红发热、呼吸急促、出汗增多.,3、体温下降期 病因消除致热源减弱体温中枢调定逐渐降至正常,产热减少,散热增多体温降至正常。临床表现:骤降:数小时降至正常。出汗多,皮肤潮湿。渐降:数天降至正常。,出汗是一种速效的散热反应,但
7、大量出汗可造成脱水,甚至循环衰竭,应注意监护,补充水和电解质,尤其是在心肌劳损患者及小儿或老年人,更应密切注意。,六、热型及临床意义,1、稽留热:体温在39以上,24h波动1,达数天或数周。见于大叶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2、弛张热:体温多在39以上,24h波动 2,但均在正常水平以上。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3、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持续数小时后,迅速降至正常,间歇期持续1天 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4、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达39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 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见于布鲁菌病。,5、回归热:体
8、温急骤上升至39以上,持续数 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交替一次,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等。6、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规律.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热型有助于发热原因的诊断,但是,需注意:1.药物的影响:抗生素、NSAID、激素;2.个体发应的强弱。3.体温升高的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没有必然的联系。,七.伴随症状,1.寒战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败血症,急性胆囊炎,急性肾盂肾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疟疾,钩端螺旋体病,药物热,急性溶血或输血反应等。2.结膜充血 多见于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斑疹伤寒,钩端螺旋体病等。,3.单纯疱疹 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发热水肿 发热 水肿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77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