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的性能》PPT课件.ppt
《《发动机的性能》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动机的性能》PPT课件.ppt(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发 动 机 原 理,徐阳 副教授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绪论第一章 发动机的性能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第三章 燃料与燃烧第四章 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第五章 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第六章 发动机的特性第八章 排气污染与控制,绪论,一、发动机的分类1、按所用燃料分汽油机、柴油机、天然气(CNG、LNG)、液化石油气(LPG)、酒精(甲醇、乙醇)、氢等2、按缸内着火方式分压燃式(柴)、点燃式(汽)3、按冲程数分四冲程、二冲程4、按活塞运动方式分往复活塞式、旋转活塞式,5、按气缸冷却方式分液体冷却(水冷)、空气冷却(风冷)6、按气缸数目分单缸、多缸(2、3、4、5、6、8)7、按转速分低速(
2、n300rpm)、中速(300rpm n1000rpm)、高速(1000rpm n)8、按增压程度分增压比b:空气经过一个专用的压气机(增压器)压缩后的压力Pk与压缩前的压力P0之比。非增压(自然吸气式)、低增压(b1.8)、中增压(1.8 b2.5)、高增压(2.5 b3.6)、超高增压(3.6 b),9、按气缸排列方式分立式、卧式、直列式、V型、W型对置气缸或对置活塞式H型、王字型、X型、星型10、按混合气形成方式分进气管或进气道喷射(0.20.35MPa)、缸内直接喷射(3.012MPa)、分层充量、化油器式11、按燃烧室设计分开式燃烧室(浴盆形、楔形、半球形、碗形、形分隔式燃烧室(涡流
3、室、预燃室),12、按进、排气门凸轮轴设计和布置分二气门、三气门、四气门(多气门)顶置(上置)或侧置(下置)气门顶置或侧置凸轮轴13、按用途分农用、船用、汽车用、工程机械用、拖拉机用、发电用、内燃机车用,三、发动机总体构造1、汽油机两大机构: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五大系:燃料供给系、点火系、冷却系、润滑系、起动系2、柴油机两大机构: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四大系:燃料供给系、冷却系、润滑系、起动系,第一章 发动机的性能,性能:动力性、经济性、可靠耐久性、排放、振动、噪声、使用维修性、加工工艺性等以性能为研究对象,深入到工作过程的各个阶段,分析影响这些性能的各种因素,从中找出提高性能的一般规律,本
4、章主要内容,发动机的理论循环和实际循环评定发动机性能的参数发动机的热平衡,第一节 发动机理论循环,定义:发动机的理论循环是将非常复杂的实际工作过程加以抽象简化,忽略一些因素,所得出的简化循环。意义:通过对理论循环的研究,可以清楚地确定影响性能的某些重要因素,从而找到提高发动机性能的基本途径,一、三种基本循环最简单的理论循环空气标准循环,其简化条件为:l)假设工质是理想气体,其物理常数与标准状态下的空气物理常数相同2)假设工质是在闭口系统中作封闭循环3)假设工质的压缩及膨胀是绝热等熵过程 4)假设燃烧是外界无数数个高温热源定容或定压向工质加热。工质放热为定容放热,根据加热方式不同,发动机有三种基
5、本空气标准循环:定容加热循环(汽油机,混合气燃烧迅速)定压加热循环(高增压和低速大型柴油机,受燃烧最高压力的限制)混合加热循环(高速柴油机),评定理论循环的指标:循环热效率t定义:工质所做循环功W(J)与循环加热量Q1(J)之比意义:评定循环经济性循环平均压力pt 定义:单位气缸容积所做的循环功,用来评定循环的做功能力意义:评定循环动力性(做功能力),二、循环热效率t按工程热力学公式,混合加热循环热效率为一压缩比,=VaVc=(Vs+Vc)Vc=1+Vs/Vc,其中,Va为气缸总容积,Vc为气缸压缩容积,Vs为气缸工作容积;(汽油机7-10,柴油机14-22,增压柴油机12-15)一压力升高比
6、,=pz/pc;一预膨胀比,=Vz/Vz=/;后膨胀比,=Vb/Vz;K一绝热指数,定容加热循环(=1)热效率为 定压加热循环(=1)热效率为,影响t的因素 l.压缩比提高,可以提高循环平均吸热温度,降低循环平均放热温度,扩大循环温差,增大膨胀比,三种循环的t都提高。图1-3表示定容加热循环热效率随压缩比变化的情况。,2.绝热指数K:随K值增大,t将提高。3.压力升高比:定压加热循环=1,定容加热循环不影响t,混合加热循环随 增大t将提高。4.预膨胀比:定容加热循环=1,定压加热循环和混合加热循环随增大t将下降。,三种循环热效率的比较,循环总加热量相同时 定容加热循环热效率混合加热循环热效率定
7、压加热循环热效率最高压力相同时 定压加热循环热效率混合加热循环热效率定容加热循环热效率,三、循环平均压力pt pt(kPa)是单位气缸容积所做的循环功,用来评定循环的做功能力 按工程热力学公式,混合加热循环的平均压力,定容加热循环(=1)的平均压力为定压加热循环(=1)的平均压力为 可见,pt是随压缩始点压力pa、压缩比、压力升高比、预膨胀比、绝热指数K和热效率t的增加而增加。,第二节 四行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实际循环通常用气缸内的工质压力p随气缸工作容积V(或曲轴转角)而变化的图形表示,即示功图pV图,p图称为展开示功图。pV图上曲线所包围的面积(积分)表示工质完成一个实际循环所做的有用功。
8、发动机实际循环是由进气、压缩、燃烧、膨胀和排气五个过程所组成。,柴油机因压缩比高,燃烧的最高爆发压力pZ很高,但因相对于燃油的空气量大,所以最高燃烧温度TZ值反而比汽油机低。所以各个过程的温度均比汽油机低,唯独压缩过程终点时高于汽油机;压缩比高,所以柴油机膨胀比也大,转化为有用功的热量多,热效率高,所以膨胀终了的温度和压力均比汽油机小。而其他过程的压力均高于汽油机。,二、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比较 通过上述实际循环的五个过程分析,可以看出发动机的实际循环与理想循环有很大差别。研究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的差异,就可找出热量损失所在。分析差异的原因,可探求提高热量有效利用的途径。,其差别由以下几项损失引起
9、。1换气损失(Wr)换气损失:为更换工质,而消耗的功,图中的Wr所示。其中因工质流动需要克服进、排气系统阻力所消耗的功称为泵气损失,即图中曲线rabr包围的面积。和因排气门在下止点前提前开启而形成的损失称为提前排气损失,图中面积W所示。,2燃烧损失(W z+不完燃烧损失+高温热分解损失)(1)实际循环中燃料燃烧需要一定时间,因此点火或喷油必须上止点之前,并且燃烧还延续到膨胀行程初期,由此产生的损失分别称为非瞬时燃烧损失和补燃损失,如图中W z所示。,(2)实际循环中会有部分燃料由于缺氧产生不完全燃烧损失。(3)在高温下部分燃烧产物热分解引起的损失,即 2CO2热2CO+O2 2H2O热2H2+
10、O2,3实际工质影响引起损失(Wk)理论循环中假定工质的比热为定值,而实际气体的比热是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的。并且在整个工作循环中存在泄漏,使工质的数量减少。因此,使实际循环的指示热效率it和指示功率pi要比理想循环小,其损失功为Wk。,4.传热、流动损失(Wb)在实际循环中,工质与燃烧室壁、气缸壁面之间,始终存在着热交换,其压缩与膨胀过程不是绝热的,由此而产生的损失称传热损失,如图中Wb所示。,由上述讨论可知,理想循环是把发动机的实际工作过程简化成工质的基本热力过程组成的循环,是最简单的空气标准循环。而实际 循环由于存在着各种损失,其中最重要的是传热损失和燃烧损失,因此实际循环的指示功比理想循
11、环的指示功要小。实际循环的热效率也小于理想循环的热效率。,第三节 实际循环的评定指示指标,指示指标用来评定实际循环质量的好坏,以工质在气缸内对活塞做功为基础。循环的动力性(做功能力)平均指示压力pmi指示功率Pi循环的经济性指示热效率i指示燃料消耗率bi,一、平均指示压力pmi 平均指示压力pmi(MPa)是发动机单位气缸工作容积的指示功 pmi是衡量实际循环动力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以一个假想的、大小不变的压力作用在活塞上,使活塞移动一个行程,其所做的功等于循环功,则此假想的压力即为平均指示压力 pmi,二、指示功率Pi 发动机单位时间所做的指示功。,三、指示热效率i和指示燃料消耗率bi 指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发动机的性能 发动机 性能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77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