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虫七年制》PPT课件.ppt
《《原虫七年制》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虫七年制》PPT课件.ppt(2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医学原虫概论(Introduction of Protozoa),陈 琳,一、形态,呈球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由胞膜、胞质和胞核组成,原虫是单细胞的真核生物,具有独立完成生命活动所需的全部生理功能,细胞膜(单位膜的结构)保护自身稳定 参与与宿主相互作用 参与虫体的感觉、运动、侵袭、摄食、营养、排泄等生理功能细胞质 基质 外质(运动、摄食、呼吸等)和内质(营养存储、代谢)细胞器 膜质细胞器,如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等;营养细胞器,如胞口、胞咽等;运动细胞器,如伪足、鞭毛、纤毛等 内含物 如食物泡、糖原泡等细胞核 由核膜、核质、核仁、染色质组成 泡状核(多见)、实质核,二、生理,运动 运动方式:伪
2、足运动(阿米巴)、鞭毛运动、纤毛运动 滋养体(trophozoite)能运动的原虫生活史阶段 包囊(cyst)滋养体可分泌外壁,由运动转为静止 摄食 表膜吸收小分子营养;吞噬、吞饮、胞口摄取食物 代谢 能量代谢与合成代谢大体符合寄生虫代谢特征 生殖 无性生殖、有性生殖或两者兼有 无性生殖 二分裂;多分裂;出芽生殖 有性生殖 接合生殖;配子生殖,三、生活史类型,人际传播型 生活史只需一个宿主,完成生活史只需一个宿主,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由感染者传播至易感者 生活史只有滋养体阶段 阴道毛滴虫 生活史有滋养体和包囊两个阶段 多数肠道寄生阿米巴、鞭毛虫、纤毛虫循环传播型 完成生活史需要一种或一种以上脊椎
3、动物,进行有性和无性生殖的世代交替,如刚地弓形虫虫媒传播型 通过媒介昆虫传播的原虫,此类原虫需在媒介昆虫体内发育、繁殖至感染阶段再进行传播,如人疟原虫、利什曼原虫,四、致病特点,增殖 虫血症 破裂 如弓形虫寄生的有核细胞,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压迫 如弓形虫的包囊阻塞 如疟原虫扩散 原位扩散、血行播散等机会性致病 有些原虫对健康人不表现出明显的致病性,但在一些极度营养不良、晚期肿瘤、长期使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以及艾滋病等免疫功能受累宿主(immune compromised host),常引起急性感染或严重病症,这些寄生虫称为机会性致病原虫(opportunistic protozoa),如肺孢
4、子虫、隐孢子虫、弓形虫等.,Classification of protozoa,Amoebae,Flagellates,Sporozoa,陈 琳,叶足虫 溶组织内阿米巴 鞭毛虫 杜氏利什曼原虫 阴道毛滴虫 蓝氏贾第鞭毛虫孢子虫 疟原虫 刚地弓形虫 隐孢子虫 卡氏肺孢子虫,形态生活史致病诊断流行与防治,阿米巴感染,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Amoebic Infections,叶足虫纲(Class Lobosea),Contaminated water is a source of infection.,Infection is common in deve
5、loping countries where sanitation is poor.,内阿米巴(Entamoeba)溶组织内阿米巴(E.histolytica)结肠内阿米巴(E.coli)哈门氏内阿米巴(E.hartmani)齿龈内阿米巴(E.gingivalis)(口腔)微小内蜒阿米巴(Endolimax nana)布氏嗜碘阿米巴(Iodamoeba butschlii),致病,消化道阿米巴,形态,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圆形或椭圆形虫体,内质颗粒小而均匀,含有染成蓝黑色的红细胞,细胞核1个,核膜内缘有一层排列整齐的染色质粒(核周染粒),核中央有一小而圆的核仁。,铁苏木素染色,碘染,溶组织内阿米
6、巴滋养体,吞入的红细胞,细胞核:核仁位于中央,核周染色质粒分布均匀,伪足,E.histolytica trophozoite,These photographs taken at an interval of 4 seconds illustrate stepwise the process of phagocytosis(starch granule)in Entamoeba.Phase contrast 1000,Phagocytosis and motivation,Micrograph of a trophozoite ingesting a red blood cell derive
7、d from its host.,一核包囊,二核包囊,拟染色体为黑色棒状未成熟包囊可见糖原泡(空泡状),四核包囊-成熟包囊,各种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铁苏木素染色),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溶组织内阿米巴成熟包囊,Mature E.histolytica Cyst,1-4 个圆形核,核周染粒分布均匀,包囊呈圆形壁厚,滋养体去向:侵入肠黏膜肠溃疡 血行播散异位寄生排出体外脓血或稀便 形成包囊(仅肠腔内),生活史,1个四核包囊口小肠脱囊成4核囊后滋养体8个滋养体(二分裂繁殖)定居于结肠黏膜皱褶或肠腺窝处滋养体侵入肠壁或转变成包囊排出体外,生活史,感染期:成熟的四核包囊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感染,成熟包囊污
8、染食物、水与手寄生部位:结肠,可移行于肝、肺与脑等(异位寄生)致病阶段:滋养体诊断阶段:滋养体与包囊基本过程:包囊滋养体包囊1个四核包囊口小肠脱囊成4核囊后滋养体8个滋养体(二分裂繁殖)定居于结肠黏膜皱褶或肠腺窝处滋养体侵入肠壁或转变成包囊排出体外。滋养体去向:侵入肠黏膜肠溃疡;血行播散异位寄生;排出体外脓血或稀便;形成包囊(组织中滋养体不能形成包囊),致病,寄生虫方面:毒力 凝集素介导吸附于宿主细胞、溶细胞作用 穿孔素破坏靶细胞 蛋白酶溶解靶细胞、破坏补体宿主方面:全身抵抗力下降局部:共生菌群的协同作用 提供食物、厌氧等理化环境与合适的pH值 削弱宿主抵抗力,直接损伤肠粘膜,以利于阿米巴的侵
9、入宿主细胞协同作用 中性粒细胞被趋附触杀放出有毒氧化物破坏组织,致病机理,致 病,滋养体 吸附于黏膜上皮细胞(MEC)裂解MEC,引起肠壁溃疡,入侵黏膜,引起痢疾(腹泻+blood)通过血行播散到其它器官,形成肠外阿米巴性脓肿,阿米巴的临床分型(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无症状型(肠道)“带虫者”(“cyst passer”)有症状感染:肠阿米巴病:肠外阿米巴病:,症状:血性粘液便,RBCs and WBCs in stools腹痛、胃肠胀气、里急后重、厌食、恶心呕吐等体重减轻,急性阿米巴性结肠炎(Amoebic Dysentery,阿米巴痢疾),体征:发热(33%
10、)弥漫性的腹部触痛 肝肿大、触痛 大便中滋养体阳性,常见白细胞,稀便中无包囊,慢性阿米巴性结肠炎(Chronic amoebic colitis),症状和体征:长期、间歇性腹泻,37可持续5年或无明显症状 腹痛、胃肠胀气 体重下降 大便中有包囊,少数可见滋养体 血清阿米巴抗体阳性 病理活检见特征性溃疡,阿米巴痢疾患者的降结肠所见,阿米巴性痢疾病人排出的草莓酱状脓血便,肠外阿米巴病,阿米巴肝脓肿Amoebic Liver Abscess(ALA)最常见阿米巴肺脓肿其它部位的阿米巴病脑、皮肤、泌尿生殖道,阿米巴肝脓肿(Amoebic Liver Abscess),症状有痢疾病史(多为至少1 年)体
11、重下降,右上腹痛,向右肩放射体征 发热、肝脏肿大 肝穿刺可见“巧克力酱”状脓液 肝脓肿破溃处的皮肤呈炎症反应,肝穿刺可见“巧克力酱”样脓液,并可检出大滋养体,Ulcers caused by invasion of E.histolytica into the liver.,一、病原学检查 生理盐水涂片法(查滋养体):粪便、脓肿穿刺 稀便或脓血便碘液涂片法(查包囊):甲醛乙醚法沉淀包囊提高检出率 慢性腹泻铁苏木素染色法查滋养体和包囊体外培养法核酸诊断:提取DNA,PCR诊断(高丰度、非保守区域);用于虫种鉴别,实验诊断,实验诊断,二、血清学诊断ELISAIHAIFA琼脂糖扩散法(AGD)检测血
12、清中的抗体;尤其在无症状的“带虫者”;用重组抗原检测,敏感性、特异性更高,实验诊断,三、影像学检查结肠镜检超声波X线CT,肝脓肿CT检查,流行病学,世界性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最常见传染源:包囊携带者(包括病人和带虫者)传播途径:经口感染高危(易感)人群:旅游者、弱智低能人群、男性同性恋者,治疗,预 防,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治疗目标:1 治愈肠内外病变,2 清除肠腔中包囊查治病人:首选药物:灭滴灵(甲硝咪唑)查治带虫者应选:巴龙霉素、喹碘方粪便管理:无害化处理以保护水源个人卫生,防止病从口入,感染阶段:四核包囊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食物,水与手)寄生部位:结肠,可移行于肝、肺与
13、脑等致病阶段:滋养体诊断阶段:滋养体与包囊化疗首选:灭滴灵,溶组织内阿米巴要点,?,How will one get amoebiasis?What are the consequences?,其它的消化道阿米巴,内阿米巴(Entamoeba)溶组织内阿米巴(E.histolytica)10-20 m;10-40 m结肠内阿米巴(E.coli)10-35 m;15-50 m哈门氏内阿米巴(E.hartmani)4-10 m;4-12 m,致病,结肠内阿米巴滋养体,较Eh滋养体稍大,长圆形或圆形内外质界限不清核的特征:核周染粒粗细不匀、排列不整齐,核仁稍大、常偏位内质中无吞噬的红细胞,结肠内阿米
14、巴包囊,碘染色,铁苏木素染色,比Eh包囊大,圆球形18个核,核周染粒粗细不匀、排列不整齐,核仁稍大、常偏位拟染色体呈草束状,两端常尖细而不整齐。,Classification of protozoa,Amoebae,Flagellates,Sporozoa,杜氏利什曼原虫 Leishmania donovani,鞭毛虫纲(Class Zoomastigophorea),简 介,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spp.)属于动鞭纲。生活史有前鞭毛体和无鞭毛体两期。前者寄生于节肢动物(白蛉)的消化道内,后者寄生于脊椎动物的单核吞噬细胞内,通过白蛉传播。利什曼原虫引起人与动物的利什曼病,是一种人兽
15、共患寄生虫病。,利什曼病及病原种类,内脏利什曼病:杜氏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donovani)引起;在印度,患者皮肤上常有暗的色素沉着,并有发热,故称Kala-azar,即黑热病。皮肤利什曼病:多由热带利什曼原虫(L.tropica)和墨西哥利什曼原虫(L.mexicana)引起。黏膜皮肤利什曼病:多由巴西利什曼原虫(L.braziliensis)引起。我国黑热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黑热病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形 态,卵圆形虫体很小,2-3m有一较大圆形核动基体位于核旁细小杆状高倍镜下可见基体和根丝体,1.无鞭毛体又称利杜体(amastigote),无鞭毛体(amastig
16、ote),骨髓液涂片 Giemsa stain(吉氏染色)细胞质呈淡蓝色,核呈红色或紫红色,动基体紫红色,A macrophage filled with Leishmania amastigotes,无鞭毛体寄生于人和其它哺乳动物单核吞噬细胞内细胞内充满大量的利杜体,巨噬细胞破裂,无鞭毛体游离又进入其它巨噬细胞,重复增殖,无鞭毛体(amastigote),虫体呈梭形大小为1020m1.54m核位于虫体中部动基体在前部基体发出一鞭毛,长与虫体相近,弯曲,2.前鞭毛体(promastigote),在培养基内常以虫体前端聚集成团,排列成菊花状,前鞭毛体(promastigote),细胞质呈蓝色,核
17、呈紫红色前鞭毛体运动活泼,鞭毛不停地摆动,前鞭毛体(promastigote),白蛉吸血,前鞭毛体注入人体,前鞭毛体被巨噬细胞吞噬,前鞭毛体在巨噬细胞内转化为无鞭毛体,无鞭毛体大量增殖、破裂,白蛉吸血,吸入感染的巨噬细胞,无鞭毛体在中肠转化为前鞭毛体,摄取寄生的细胞,前鞭毛体在中肠分裂,移行至喙,生活史,生活史,寄生部位与致病虫期:无鞭毛体(利杜体)寄生于肝、脾、骨髓和淋巴结等(巨噬细胞内)传播媒介:白蛉 感染期:前鞭毛体,寄生于白蛉消化道内感染方式:雌性白蛉吸血,前鞭毛体随唾液注入人体,白蛉(Phlebotomus,sand fly),体小,3mm,约为蚊子1/3,驼背状,全身密生细毛,灰黄
18、色,白蛉,前鞭毛体寄生于白蛉消化道,二分裂法繁殖,致 病,潜伏期:35个月或更长症状: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贫血,鼻衄等,脾肿大出现率在95以上;全血(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易继发感染;有的患者有蛋白尿、血尿。患者经特效药物治疗后,痊愈率较高,可获终生免疫。,机 理,1.细胞增生是肝、脾、淋巴结肿大的基本原因。2.浆细胞增生导致血浆内白蛋白量减少、球蛋白量增加,出现白/球蛋白比例倒置3.脾功能亢进造成全血细胞破坏是贫血、出血的主要原因,免疫溶血也参与贫血的形成4.肾小球淀粉样变性以及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是蛋白尿、血尿的原因,Two children with visceral leis
19、hmaniasis,黑热病病人-肝脾肿大,黑热病病人,脾肿大贫血严重消瘦,我国黑热病特殊临床表现,1.皮肤型:多数为结节型。结节呈大小不等的肉芽肿,或呈暗色丘疹状,常见于面部及颈部,在结节内可查到无鞭毛体。2.淋巴结型:无黑热病病史,局部淋巴结肿大,大小不一,较表浅,无压痛,无红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活检可查到无鞭毛体。,利什曼病皮肤型,诊 断,1病原检查 穿刺检查:1)涂片法:骨髓穿刺,最为常用,检出率8090;淋巴结穿刺应选取表浅、肿大者,检出率4687。2)培养法:穿刺物接种于NNN培养基,置2225培养一周,有活动的前鞭毛体长出为阳性。,3)动物接种法,穿刺物接种于易感动物(如地鼠、B
20、ALBc小鼠等),12个月后取肝、脾作印片或涂片,瑞氏染液染色,镜检。,感染肝脏切片,Leishmania(Leishman-Donovan bodies or LD bodies).Lying in macrophage cells from liver.Giemsa.12000.,皮肤活组织检查或淋巴结活检,在皮肤结节处用消毒针头刺破皮肤,取少许组织液,或手术刀刮取少许组织作涂片,染色,镜检,2免疫诊断法 查抗体 查循环抗原3分子生物学方法 PCR DNA探针,全球利什曼病状况,2003 年WHO统计全球利什曼病分布于80多 个国家和地区。杜氏利什曼原虫病主要流行于中国、印度及地中海沿岸国
21、家。2003 年在我国新疆、甘肃、四川、山西、贵州、内蒙古6 个省(区)进行了黑热病患病率调查,共调查了16 295 人,发现病人96 例,患病率为0.59%。,治 疗,1.注射低毒高效的葡萄糖酸锑钠(国产药斯锑黑克),疗效可达97.4。2.抗锑病人采用戊脘脒、二脒替。3.经多种药物治疗无效而脾高度肿大且有脾功能亢进者,可考虑脾切除。预后:治疗不及时常因并发症死亡,治愈后可获得终生免疫力,一般不会再感染。,预 防,1.控制家犬 捕杀病犬。2.灭蛉、防蛉杀虫剂室内和畜舍滞留喷洒,涂驱避剂。加强个人防护。,Classification of protozoa,Amoebae,Flagellates
22、,Sporozoa,蓝氏贾第鞭毛虫 Giardia lamblia,鞭毛虫纲(Class Zoomastigophorea),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简称贾第虫。寄生人体小肠、胆囊,主要在十二指肠,可引起腹痛、腹泻和吸收不良等症状,致贾第虫病(giardiasis)。本病世界性分布,由于在旅游者中发病率较高,故又称旅游者腹泻。,简 介,形 态,有两个不同发育阶段:1 滋养体2 包囊,1.滋养体,呈半个倒置梨形,(921)m(515)m(24)m两侧对称,背凸腹平,腹面前半部向内凹陷成吸盘有4对鞭毛,分为前、后侧、腹、尾鞭毛各1对有1对并列细胞核在吸盘底部有1对轴柱,纵贯
23、虫体中部,不伸出体外1对半月形中体与轴柱1/2相交,滋养体-铁苏木素染色,滋养体-瑞氏染色,滋养体,特殊染色,the striated disc in the electron microscope,Dark field.1000.DNA binding dye Hoechst,滋养体,2.包囊(Cysts),椭圆形大小为(1014)(710)m囊壁较厚,囊壁与虫体间有明显空隙未成熟包囊2个核,成熟包囊4个核,多偏于一端可见鞭毛、丝状物、轴柱,铁苏木素染色,包囊,碘染色,粪便内的包囊碘染色后呈黄绿色,包囊-铁苏木素染色,未成熟的包囊,有2个核囊内可见到鞭毛、丝状物、轴柱等。,包囊,具有感染性的
24、包囊污染水、食物或手等,包囊在小肠上部变为滋养体,在回肠或结肠内形成包囊,排出体外,滋养体也可随粪便排出,但不能在体外存活,生活史,生活史,致病阶段:滋养体,二分裂法繁殖传播阶段:包囊,在外界抵抗力较强寄生部位:寄生于人体小肠、胆囊,主要在十二指肠,借吸盘吸附肠壁感染期:成熟四核包囊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包囊随粪便排出,污染食物或饮水,肠壁上的滋养体,滋养体附着于小肠柱状细胞表面(透射电镜),肠壁上的滋养体,病理切片,患贾第虫病6岁男孩因严重吸收不良死亡尸体解剖小肠病理切片(HE 400),致 病,2.主要症状:腹痛、腹泻、腹胀、呕吐、发热和厌食等。典型表现:以腹泻为主的吸收不良综合征,腹泻呈
25、水样粪便,量大、恶臭、无脓血。若不及时治疗,多发展为慢性,表现为周期性稀便,反复发作,大便甚臭,病程可长达数年。儿童患者可由于腹泻、脂肪泻,引起贫血等营养不良,导致生长迟缓。虫体寄生在胆道系统,可能引起胆囊炎或胆管炎。,诊 断,1病原诊断 粪便检查水样稀便:生理盐水涂片法查滋养体。成形粪便:碘液染色涂片检查包囊。铁苏木素染色法检查滋养体和包囊。由于包囊形成有间歇的特点,故检查时以隔天粪检并连续3次以上为为宜。,十二指肠液或胆汁检查粪便多次阴性者可用此法,以提高阳性检出率。肠内实验法让患者吞下装有棉线的胶囊,线一端留于口外,胶囊溶解后,棉线松开伸展,34小时后到达十二指肠和空肠,滋养体粘附于棉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原虫七年制 原虫 七年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76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