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PPT课件.ppt
《《原子吸收》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子吸收》PPT课件.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1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11-1 概述 11-2 原子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 11-3 原子吸收光谱仪 11-4 定量分析方法 11-5 干扰及其抑制 11-6 测定条件的选择 11-7 灵敏度、检测限及方法特点和应用 11-8 原子发射光谱法简介,原子光谱法-根据原子外层电子跃迁所产生的光谱进行分析的方法。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子发射光谱法 原子荧光光谱法,第一节 概述,一、历史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基于待测基态原子对特征谱线的吸收而建立的一种分析方法。这一方法的发展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1、原子吸收现象的发现-1802年Wollaston发现太阳光谱的暗线;,暗线是由于大气层中的钠原子对太阳光选择性
2、吸收的结果:,1859年Kirchhoff等研究碱金属火焰光谱时发现火焰中 Na原子发出的光会被低温下的Na蒸气吸收,据此解释 暗线产生的原因;,Na=589 nm,由于原子蒸气吸收同种类元素原子的辐射后所产生的暗线光谱,称为原子吸收光谱。,-1955年澳大利亚物理学家A.Walsh发表论文,首次提出:“原子吸收光谱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原子吸收光谱开始成为一种实用的分析方法。,依据物质的原子蒸气对特定谱线的吸收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称为原子吸收光谱法。,2、空心阴极灯的发明1955年Walsh发表的论文“Application of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
3、y to analytical chemistry”,解决了原子吸收光谱的光源问题;50年代末 PE 和 Varian公司推出了原子吸收商品仪器。,3、电热原子化技术的提出1959年里沃夫提出电热原子化技术,极大提高了原子吸收法的灵敏度,促进其方法向前发展。,二、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特点1、灵敏度高(火焰法:1 ng/ml,石墨炉100-0.01 pg);2、准确度好(火焰法:RSD 1%,石墨炉 3-5%)3、选择性高(可测元素达70个,相互干扰很小)缺点:不能多元素同时分析;多数非金属元素不能直接测定,第二节 原子吸收光谱的原理,一、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 当辐射光通过原子蒸汽时,若入射辐射的频率
4、等于原子中的电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的能量,就可能被基态原子所吸收。原子吸收光的波长通常在紫外和可见区。,h,共振吸收,当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热平衡后,处在激发态和基态的原子数的比值遵循Boltzman分布:,Ni,N0 激发态和基态原子数gi,g0 激发态和基态统计权重K Boltzman常数T 热力学温度Ei 激发能,当一定时,g0、gi、E0、Ei 均为常数,Ni/N0仅与温度T有关,当T升高,则Ni增大.,一般原子化温度 T 3000K,即有:NN0,二、原子吸收线的轮廓 原子吸收线指强度随频率变化的曲线,从理论上讲原子吸收线应是一条无限窄的线,但实际上它有一定宽度。自然宽度 由于激发寿命原
5、因,原子吸收线 有一定自然宽度,约为10-5 nm,1.原子光谱线(吸收线)的宽度,原子吸收光谱线轮廓图,谱线半宽度(10-2),谱线中心频率,最大吸收系数,0,Kv,K0,K0/2,2.原子光谱线变宽的因素,吸收线能量与波长关系,=hc/E,不产生能级变宽,产生能级变宽,式中:M-原子量;T-绝对温度;0-谱线中心频率,即使在较低的温度,也比自然宽度N来得严重,是谱线变宽的主要因素.一般情况:D=10-2.,压力变宽(碰撞变宽),原子与等离子体中的其他粒子(原子、离子、电子)相互碰撞而使谱线变宽,等离子体蒸气压力愈大,谱线愈宽。,同种粒子碰撞称赫尔兹马克(Holtzmank)变宽 异种粒子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原子吸收 原子 吸收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76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