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基因遗传病二》PPT课件.ppt
《《单基因遗传病二》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基因遗传病二》PPT课件.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1单基因遗传病(二),Single gene disorders,单基因遗传病先天性代谢缺陷,前言先天性代谢缺陷的共同规律糖代谢疾病氨基酸代谢疾病核酸代谢疾病,前言,先天性代谢缺陷(inborn errors of metabolism)基因突变所引起的酶的结构改变或合成障碍,都有可能引起某种代谢过程的中断或紊乱。如果这种基因突变恰好发生在生殖细胞或受精卵中,就有可能传递给后代,从而使后代产生相应的先天性代谢缺陷(或遗传性酶病(hereditary enzymopathy)。,首先提出“先天性代谢缺陷”概念的Garrod,先天性代谢缺陷的共同规律,酶缺陷与酶活性 底物堆积和产物缺乏 底物分子
2、的大小与性质 临床表型与酶缺陷,先天性代谢缺陷疾病的类型 糖代谢遗传病 氨基酸代谢遗传病 核酸代谢遗传病 脂类代谢遗传病 维生素代谢遗传病 金属代谢遗传病 药物代谢遗传病,糖代谢障碍,半乳糖血症(galactosemia)遗传学 半乳糖-1-磷酸尿苷酰转移酶(GPUT)缺陷,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致病基因定位于9p13,发病率约为1/50000。,发病机制 半乳糖和1-磷酸半乳糖在血中累积,部分随尿排出。1-磷酸半乳糖在脑、肾中累积可分别导致智力障碍、肝损伤甚至肝硬化及肾功能损伤等。,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患儿对乳糖不耐受,婴儿哺乳后呕吐、腹泻,继而出现白内障、肝硬化、黄疸、腹水、智力发育不全
3、等。,半乳糖血症,诊断实验室检查测定酶活性血和尿中半乳糖浓度红细胞中半乳糖-1-磷酸的含量,预防及治疗 确诊后应立即停乳,代之豆浆。严重者应逐日监测尿内半乳糖水平。新生儿筛查可早期诊断。可用羊水细胞或绒毛细胞培养物的酶学分析行产前诊断。,蚕豆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遗传学 X连锁不完全显性,基因定位于Xq28,G6PD缺陷。分布具有世界性,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尤其是广东。,发病机制 G6PD6-p-glucose GSH,G6PD缺陷,导致GSH生成减少,细胞抗氧化损伤能力下降,引起红细胞膜损伤;血红蛋白链93位半胱氨酸巯基氧化,四聚体解离,形成Heinz小体,红细胞变形能力下
4、降,破坏出现溶血。蚕豆、伯氨喹啉等富含氧化物,服用后可加重该病。,临床表现,常见于10岁以下小儿,15岁为发病高峰。进食蚕豆后,蚕豆中的物质可使患儿体内的葡萄糖六磷酸脱氢酶被分解,导致大量红细胞破裂溶血,使患儿出现溶血性贫血。发病轻重则与吃蚕豆多少无关,一般在进食蚕豆后12天内发病,早期病人常出现全身不适、胃口不佳、发热、头昏等酷似肝炎的症状。重症病人会由于大量红细胞被破坏而释放出胆红素,导致黄疸、浓茶样的血红蛋白尿、肝脾肿大,并有恶心呕吐、腹痛等临床症状,若不及时抢救治疗,发病后12天内就会死亡。,糖原贮积症(glycogen storage disease,GSD),遗传学 糖原贮积症是一
5、类较罕见的遗传代谢病。由于酶的缺陷,使糖原在肝脏及肌肉中的代谢缺陷所致。根据所缺的酶不同,可将糖原贮积症分为型,多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以型为最常见。,糖原贮积症的几种类型,型糖原贮积症:发病机制 葡萄糖-6-磷酸酶的基因缺陷,使肝、肾、及肠粘膜等组织中糖原蓄积。临床表现 患者易出现低血糖,并有肝、肾肿大等症状,严重时会发生酸中毒。,型糖原贮积症:发病机制 基因定位于17q25.2,溶酶体内-葡萄糖苷酶的缺乏,使糖原处理障碍,造成溶酶体内糖原堆积,病变累及全身肌肉。临床表现 一般在儿童期即发病,患者因心肌无力、心脏扩大而最终死于心力衰竭。,型糖原贮积症引起心脏扩大,粘多糖贮积症(mucopol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单基因遗传病二 基因 遗传病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75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