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消防培训》PPT课件.ppt
《《单位消防培训》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位消防培训》PPT课件.ppt(9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消防安全管理,引言:用火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但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火可以为人类造福,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灾难。合理地、安全地用火是人类共同的愿望。消防工作就是预防和消除火灾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消防工作虽然不是直接的生产活动,但却是为生产保驾护航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保障。,主要内容,一、我国消防安全现状二、消防法规知识三、火灾防控理念与四个能力建设四、消防安全常识五、单位消防组织机构和安全职责六、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七、初期火灾扑救八、火场逃生,(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火灾走向,2001-20101991-20001981-19901971-19801961-19701951-1960
2、,20亿10亿,0.6,1.2,2.4,3.6,11.6,13.9,一、我国消防安全现状,19512010年火灾损失,结论:火灾起数及损失与经济发展成正相关关系。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试图让火灾逐年下降是不切合实际的,但通过努力可以使火灾上升速度低于经济发展速度。火灾上升速度超过经济发展速度显然也是无法接受的。,(二)消防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消防安全状况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2)消防安全水平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3)消防安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4)消防安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5)消防安全影响企业的商誉,(三)对当前火灾形势的认识,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继续高
3、速发展,经济总量与社会财富大幅度增加,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相应地这十年间,我国消防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快,消防监管措施进一步加大,城乡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有所加强,消防经费投入有所增加,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大大加快,这些措施使得火灾上升趋势以及群死群伤火灾得到有效遏制。这十年中,火灾起数总量、死伤人数呈下降趋势,但直接财产损失呈高位徘徊。(见下表)但从近两年看,重特大火灾和死群伤火灾有所抬头。总之,当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火灾总量持续增长的压力和群死群伤火灾多发的高风险依然存在,火灾形势相当严峻,消防管理任务十分艰巨。,近十年来的火灾情况,不含央视新址园区火灾损失(1.6亿元),(
4、四)当前我国社会单位消防管理现状,自消防法与公安部61号令的颁布的近十年来,尤其是推进四个能力建设以来,我国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在消防安全意识、职工消防安全素质、消防教育培训、消防管理组织与制度建设、消防经济投入等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我国的社会单位整体消防管理水平普遍偏低,还存在许多问题。,(四)当前我国社会单位消防管理现状,我国社会单位消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部分企业领导对消防安全认识不足。依然存在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在认识上还存在以下误区:(1)消防工作是消防部门的事,对消防部门的检查采取应付态度
5、。(2)消防投入是没有经济效益的,不愿意在消防安全上进行投资。(3)消防教育培训是可有可无的,不重视消防培训。(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防安全是企业自己的事,政府不该干预,也没有必要进行检查。,(四)当前我国社会单位消防管理现状,我国社会单位消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部分企业领导对消防安全认识不足。依然存在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员工消防安全意识与素质较低,消防安全文化建设落后。,消防安全文化,(1)概念 消防安全文化是指人们对消防安全的认识与态度,是消防安全在意识形态领域和人们思想观念上的综合反映,包括消防价值观、消防安全判断标准和消防安全能力、消防安全行为方式等。消防安全
6、文化是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消防安全文化的构成 消防安全观念文化 消防安全行为文化 消防安全制度文化 消防安全物态文化(3)消防安全文化的功能与作用 影响力、激励力、导向力,(四)当前我国社会单位消防管理现状,我国社会单位消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部分企业领导对消防安全认识不足。依然存在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员工消防安全意识与素质较低,消防安全文化建设落后。消防安全制度与责任不落实。普遍缺乏消防专业人才。消防技术服务不完善、组织不发达。,二、消防法规,(一)消防法规的概念法规又称法律规范,是指包括宪法在内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机关制定的具
7、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消防法规是指消防法律、消防行政法规、消防行政规章和地方性法规和国家机关制定的具有约束力的涉及消防的规范性文件(包括消防技术法规)的总称。,(二)常用消防法规,1.消防法 消防法,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由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修订,于2008年10月28日公布,自2009年5月1日起实施。首次颁布为1998年4月29日,自1998年9月1日起实施。该法是我国消防工作的专门性法律,是我国消防监督管理的基本法律依据。消防法共七章七十四条,分为总则、火灾预防、消防组织、灭火救援、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对消防工作的各个方面都作了全面、明确的规定。,
8、(1)消防法的立法宗旨,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加强应急救援工作,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消防法 第一条,(2)消防工作的方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3)消防工作原则,消防工作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 消防法第二条政府统一领导: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加强对消防工作的领导,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部门依法监管:政府有关部门对消防工作齐抓共管,这是由消防工作的社会化属性决定的。各级公安、建设、工商、质监、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依法履行相应的消防安全监管职责。,
9、(3)消防工作原则,单位全面负责:单位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消防安全管理的核心主体。公民积极参与:公民是消防工作的基础,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消防工作就不会发展进步,全社会抗御火灾的基础就不会牢固。“政府”、“部门”、“单位”、“公民”四者都是消防工作的主体,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共同构筑消防安全工作格局,任何一方都不能少,缺一不可。,2.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简称安全生产法),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2年6月29日通过,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安全生产法共7章97条,分别规定了总则、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从业人
10、员的权利和义务、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法律责任、附则。单位消防安全是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除消防法有特别规定外,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适用安全生产法。,3.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493号令),2007年4月9日国务院第493号令公布了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条例对生产安全事故的等级、报告、调查、处理和法律责任等进行了明确。条例所称生产安全事故包括火灾事故。火灾事故分级、报告与处理依据该条例。,主要处罚条款,第三十五条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上一年年收入40%至80%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
11、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的;(二)迟报或者漏报事故的;(三)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的。第三十六条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事故发生单位处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上一年年收入60%至100%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二)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三)转移、隐匿资金、财产,或者销毁有关证据、资料的;(四)拒绝接受调查或者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
12、资料的;(五)在事故调查中作伪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六)事故发生后逃匿的。,主要处罚条款,第三十七条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一)发生一般事故的,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二)发生较大事故的,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三)发生重大事故的,处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四)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2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第三十八条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未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事故发生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发生一般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30%
13、的罚款;(二)发生较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40%的罚款;(三)发生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60%的罚款;(四)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80%的罚款。,5.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 管理规定61号令,(1)消防安全责任(2)单位消防管理(3)防火检查(4)火灾隐患整改(5)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6)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和演练(7)消防档案,6.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 109号令,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公安部、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旅游局 联合发布,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该规
14、定共6章,37条。主要规定了社会各单位、有关部门开展消防宣传教育与培训的内容、职责及相关条件等。主要内容:,第一章总则(14)第二章管理职责(513)第三章消防安全教育培训(1426)第四章消防安全培训机构(2731)第五章奖惩(3236)第六章附则(3 7),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109号令,2011年6月27日,中宣部、公安部、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卫生部、广电总局、安全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20112015)2011年7月11日,公安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制定印发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大纲(试行),与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 相配套的两个重要文件:,三
15、、火灾防控理念与四个能力建设,(一)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模型,遗 传 环 境,人 的 缺 陷,事 故,伤 亡,不安全行为与状态,二、火灾防控理念与四个能力建设,(一)火灾成灾演化机理模型,疏散逃生成功,疏散逃生失败,失败,成功,灭火成功,预警成功,预警失败,着 火,预 防,火灾初步蔓延,着火事件,无火灾,火灾扩大,一般火灾,无伤亡较、重、特大火灾,人员伤亡火灾,灭火失败,根据火灾成灾演化机理模型,防控火灾的几道防线,(1)预防。这是第一道防线。(2)预警。这是第二道防线。(3)初期火灾扑救。这是第三道防线。(4)逃生疏散第四道防线。,消防四个能力:1.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的能力2.组织扑救初起火灾
16、的能力3.组织疏散逃生的能力4.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的能力。,火灾是燃烧的结果,就是燃烧失去控制造成的危害。燃烧需要下列条件:1.可燃物 2.氧气(氧化剂)3.着火源,(一)燃烧发生的条件,三、消防安全常识,(二)基本的防火方法和灭火方法 1.基本的防火方法,(1)控制可燃物(2)隔绝空气(3)控制和消除着火源(4)限制火势蔓延,曲突徙薪,2.基本的灭火方法(1)隔离法灭火(2)窒息法灭火(3)冷却法灭火(4)抑制法灭火,(1)隔离灭火法,就是将火源处或其周围的可燃物质隔离或移开,燃烧会因缺少可燃物而停止。如将火源附近的可燃、易燃、易爆和助燃物品搬走;关闭可燃气体、液体管路的阀门,以减少和阻止可燃
17、物质进入燃烧区;设法阻拦流散的液体;拆除与火源毗连的易燃建筑物等。,(2)窒息灭火法,就是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物质冲淡空气,使燃烧物质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如用不燃或难燃物捂盖燃烧物;将水蒸气或情性气体灌注容器设备;封闭起火的建筑、设备的孔洞等。,(3)冷却灭火法,就是将灭火剂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上,以增加散热量,降低燃烧物的温度于燃点以下,使燃烧停止;或者将灭火剂喷洒在火源附近的物体上,使其不受火焰辐射热的威胁,避免被引着。,(4)抑制灭火法(化学灭火法),就是使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过程中去,使燃烧过程中产生游离基消失,从而抑制燃烧反应的进行,使燃烧停止。,五、社会单位消防组织机构和安全
18、职责,(一)单位消防组织机构,1.消防(防火)安全委员会(领导小组)2.消防安全责任人与消防安全管理人 3.消防安全归口管理部门4.专职消防队5.义务(志愿)消防队,消防安全归口管理部门应当配备专职或兼职消防管理人员,(二)单位的消防安全的职责,1.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2.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3.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4.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保证防火防烟分区、防火间距符
19、合消防技术标准;5.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6.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消防演练;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职责。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严禁下列行为:1.占用疏散通道;2.在安全出口或者疏散通道上安装栅栏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3.在营业、生产、教学、工作等期间将安全出口上锁、遮挡或者将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遮挡、覆盖;4.其他影响安全疏散的行为。,消防法第16条,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还应当履行:,(一)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组织实施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二)建立消防档案,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三)实行每日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四)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单位消防培训 单位 消防 培训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75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