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遗传绪论》PPT课件.ppt
《《动物遗传绪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遗传绪论》PPT课件.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二、遗传学的发展简史,(一)人们对遗传变异的早期认识(二)近代遗传学的奠基1.拉马克:器官用进废退与获得性状遗传2.达尔文:泛生假说3.魏斯曼:种质连续论4.高尔顿:融合遗传假说5.孟德尔:遗传因子假说(三)遗传学的建立和发展1.初创时期(1900-1910)2.全面发展时期(1910-1952)3.分子遗传学时期(1953-),我国劳动人民在早期的农业生产和家畜饲养过程中就已经认识到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存在。早期人们对其有各种离奇的解释如: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遗传是通过血液进行的;随着精子的发现,荷兰学者斯瓦默丹(1637-1680)认为遗传是通过精子实现的。17世纪以后,随
2、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把遗传现象同生物的有性过程结合起来,才以科学的理论解释了遗传现象。,(一)人们对遗传变异的早期认识,(二)近代遗传学的奠基,19世纪是生物科学的兴盛时期,这一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中有两个是生物科学方面的。一个是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另一个是细胞学说。在近代遗传学的发展中,有几个代表性人物,1.拉马克:用进废退和获得性状遗传,拉马克认为:生物物种是可变的;遗传变异遵循“用进废退和获得性状遗传”规律拉马克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生物物种进化。,器官用进废退和获得性状遗传假说用进废退:生物变异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条件的改变获得性状遗传:所有生物变异(获得性状)都是可遗传的,并
3、在生物世代间积累,拉马克,长颈鹿是因为长期吃树叶,所以颈越来越长;,人的盲肠退化了;,家鸡上圈不会飞。,认为各种器官都存在微小的泛生粒,它们能分裂、生殖,并能在体内流动,最后汇集到生殖器官里,形成生殖细胞,当受精卵发育成成体时,各种泛生粒又进入到各器官发生作用,从而表现出遗传现象。如果亲代的泛生粒发生改变,子代则表现变异。他的理论推翻了神创论,但对遗传变异的本质未能真正了解。,2.达尔文:泛生假说(hypothesis of pangensis),3.魏斯曼:种质连续论,新达尔文主义在生物进化方面支持达尔文的选择理论,但在遗传上否定获得性状遗传和泛生说,魏斯曼是其首创者。种质连续论(theor
4、y of continuity of germplasm)多细胞生物由种质和体质组成:种质指生殖细胞,种质是独立的、连续的、能够产生后代的种质和体质;体质指体细胞,是不连续的,遗传性的变异由种质引起,环境引起的体质变异是不遗传的。种质就是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种质连续论为遗传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4.高尔顿:融合遗传假说,融合遗传认为:双亲的遗传成分在子代中发生融合,而后表现根据是,子女的许多特性均表现为双亲的中间类型。因此高尔顿及其学生毕尔生致力于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研究亲代与子代间性状表现的关系.所创建的一系列生物数学分析方法,为数量遗传、群体遗传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5.孟德尔:遗传因子假
5、说,遗传因子假说认为:生物性状受细胞内遗传因子(hereditary factor)控制遗传因子在生物世代间传递遵循分离和独立分配两个基本规律这两个规律是近现代遗传学最主要的、不可动摇的基础,18561864,与达尔文同时 代人,孟德尔 做了豌豆杂交 试验,于1866年发表了植物杂交实验论文。真正揭开了遗传规律的秘密。,(三)遗传学的建立和发展,2.全面发展时期(1910-1952),形成了近代遗传学的主要内容与研究领域,也是本课程的主要内容(1)细胞遗传学/经典遗传学(1910-1940)1910,摩尔根等:性状连锁遗传规律(2)数量遗传学与群体遗传学基础(1920-)费希尔等:数理统计方法
6、在遗传分析中的应用,1910年前后,摩尔根以果蝇为材料,发现了性状的连锁和交换,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从而发展了细胞遗传学。证实和完善了经典遗传学的基本定律。摩尔根于1933年获诺贝尔科学奖。,细胞遗传学奠基人摩尔根(Morgan,T.H),Morgan,T.H,摩尔根研究的材料果蝇,2.全面发展时期(1910-1952),(3)微生物遗传学及生化遗传学(1940-1953)1941,比德尔等:等用红色面包霉为材料,研究基因的生理和生化功能、分子结构及诱发突变等问题,提出一个基因一个酶 1944,阿委瑞(Q.T.Avery)和麦克劳德(C.M.Macleod)根据格里费斯的肺炎双球菌
7、转化 首次直接证明了DNA是真正的遗传物质。1952,赫尔歇和蔡斯做了噬菌体浸染实验 证实了DNA的遗传传递作用。但是,DNA的结构是怎样的哪?1953,美学者沃森、英学者克里克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4)其它研究方向1927年,Muller HJ(穆勒)和Stadler LJ(斯特德勒):人工诱变,几乎同时采用射线,分别诱发果蝇和玉米突变成功。1937,布莱克斯里等:利用秋水仙素诱导植物多倍体成功。杂种优势的遗传理论。,3.分子遗传学时期(1953-),1953年Watson和 Crick提出DNA分子双螺旋(double helix)模型,是分子遗传学及以之为核心的分子生物学建立的
8、标志;20世纪70年代以来,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及其实验技术得到飞速发展。,3.分子遗传学时期(1953-),建立了以DNA重组技术为核心的遗传工程,为生物遗传定向操作奠定了基础;取得了人类、多种农业和实验生物基因组的DNA序列信息(结构基因组学);开创了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后基因组学)。,新研究领域开创与分支学科形成的要素:代表性人物;新的研究技术与方法体系:物理学、化学、数学等学科的新理论与技术;开创性的研究成果(代表性的试验)。,20世纪60年代蛋白质和核酸的人工合成、遗传“中心法则”的确立,三联体密码的确定、调节基因作用原理的发现,传递细菌对抗生素抗性的质粒的发现等,已使遗传学的发展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动物遗传绪论 动物 遗传 绪论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73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