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灸法总论耳针》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刺灸法总论耳针》PPT课件.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耳 针 法,定义耳针分类耳郭表面解剖耳穴分布耳穴辅助诊断方法选穴处方原则操作步骤与要求耳穴压丸贴压片的制备耳针法适应范围注意事项禁忌,定义,用一定方法刺激耳穴以防治疾病的一类方法。,耳针分类,耳穴毫针法-使用毫针刺入耳穴;耳穴压丸法-使用一定丸状物(常用如王不留行籽)贴压耳;耳穴埋针法-使用揿针埋入耳穴;耳穴刺血法-使用一定针具点刺耳穴出血;,针刺法,耳压法,埋针法,耳郭表面解剖,1耳轮:耳廓最外圈的卷曲部分。2耳轮脚:耳廓深入到耳腔内的横行突起部分。3耳轮结节:耳轮后上方稍突起处。4耳轮尾:耳轮末端与耳垂的交界处。5对耳轮:在耳轮内侧,与耳轮相对的隆起部。其上方有两分叉,向上分叉的一支称对
2、耳轮上脚;向下分叉的一支称对耳轮下角。,6三角窝:对耳轮上、下角之间的三角形凹窝。7耳舟:对耳轮上、下角之间的三角形凹窝。8耳屏:耳廓前面的瓣状突起,又称耳珠。,9屏上切迹:耳屏上缘与耳轮脚之间的凹陷。10对耳屏:对耳轮下方与耳屏相对的隆起部。11屏间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12屏轮切迹:对耳屏与对耳轮之间的稍凹陷处。,13耳垂:耳部下部无软骨之皮垂。14耳甲艇:耳轮脚以上的耳腔部分,又称耳甲窝。15耳甲腔:耳轮脚以上的耳腔部分,又称耳甲窝。16外耳道开口:在耳甲腔内,为耳屏所遮盖处。,耳穴分布,耳穴在耳部的分布有一定规律,与身体各部相应的穴位在耳廓的分布象一个倒置的胎儿。与头面部相应的
3、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和对耳轮上下、脚;与内脏相应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艇和耳甲腔(图)。,耳穴辅助诊断方法,人体有病时,往往会在耳郭上的一定部位出现各种阳性反应,相关部位的耳穴电阻值下降、痛阈值降低、皮肤色泽、形态改变等。耳郭上耳穴部位的阳性反应,既是辅助诊断的依据,也是治疗疾病的刺激点,因而探查阳性反应点是正确使用耳穴诊治的重要操作内容。,耳穴探查常用方法:望诊法用肉眼在自然光线下,直接观察耳郭皮肤有无变色变形等征象压痛法用弹簧探棒等在与疾病相应的部位由周围向中心,以均匀的压力仔细探查,皮肤电阻测定法用耳穴电子探测仪器,测定皮肤电阻、电位、电容等变化
4、,如电阻值降低,导电量增加。临床应用时,应互相参照,有机结合,才能全面了解阳性反应点的位置与变化,为耳针诊治提供依据。,腰痛:在耳穴上呈现毛细血管扩张,支气管哮喘:在耳穴上压后留有压痕,哮喘:在耳穴上触压后留有压痕,腰5骨质增生:在耳穴上程现条状软骨,选穴处方原则,1、根据病变部位选穴:如胃痛选胃穴;肠泻选大肠、小肠穴;肩痛选肩穴等。2、根据中医理论选穴:皮肤病选肺穴是根据“肺主皮毛”的理论;心律不齐用小肠穴,因“心与小肠相表里”;目赤肿痛选肝穴,是因“肝开窍于目”等。,3、根据现代医学知识选穴:如月经不调选内分泌穴;输液反应选肾上腺穴等。4、根据临床经验选穴:如高血压病用高血压点;目赤肿痛用
5、耳尖穴等。以上方法可单独使用,亦可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配合使用,力求少而精,一般每次应用23穴左右,多用同侧,亦可取对侧或双侧。,操作步骤与要求,一、施术前准备1、针具:针身光滑无锈蚀、针尖锐利无倒钩的针具。压丸应大小适宜、无毒、不易碎。2、耳穴选择:根据疾病需要确定处方。3、体位: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体位。4、环境要求:清洁卫生、无污染。,5、消毒:(1)针具:应选择高压消毒法。宜选择一次性针具;(2)部位:应用75%乙醇或碘伏在施术部位擦拭即可;(3)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再用75%乙醇擦拭。,6、施术方法:(1)耳穴毫针法:医者一手固定耳郭,另一手拇、食、中指持针刺入耳穴。针刺
6、方向视耳穴所在部位灵活掌握,针刺深度宜0.1cm0.3cm,以不穿透对侧皮肤为度。,针刺手法与留针时间应视患者病情、体质及耐受度综合考虑。宜留针15min30min,留针期间宜间断行针12次。出针时一手固定耳郭,另一手将针拔出,用无菌干棉球或棉签按压针孔。,针刺法,(2)耳穴压丸法:医者一手固定耳郭,另一手用镊子夹取耳穴压丸贴压片贴压耳穴并适度按揉。根据病情嘱患者定时按揉。宜留置2-4d。,耳穴压丸贴压片的制备,将医用脱敏胶布制成约0.6cm x 0.6cm大小,上置压丸制成耳穴压丸贴压片。压丸直径约0.2cm。应清洗消毒,宜选用植物种籽,如王不留行、白芥子、急性子、莱菔子、油菜籽等;或选用聚
7、苯珠、磁珠等。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是王不留行和磁珠。,(3)耳穴埋针法:医者一手固定耳郭,另一手用镊子或止血钳夹住揿针针柄刺入耳穴,用医用胶布固定并适度按压。根据病情嘱患者定时按压。宜留置13d后取出揿针,并消毒埋针部位。,埋针法,(4)耳穴刺血法:刺血前宜按摩耳郭使所刺部位充血。医者一手固定耳郭,另一手持针点刺耳穴,挤压使之适量出血。施术后以无菌干棉球或棉签压迫止血并消毒刺血部位。,耳针法适应范围,各种疼痛性病症各种炎症性病症功能紊乱性病症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疾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注意事项,(1)施术部位防止感染。(2)紧张、疲劳、虚弱患者宜卧位针刺以防晕针。(3)湿热天气,耳穴压丸、耳穴埋针留置时间不宜过长,压丸宜23d,埋针宜12d。,(4)耳穴压丸、耳穴埋针留置期间应防止胶布脱落或污染。对普通胶布过敏者宜改用脱敏胶布。(5)耳穴刺血施术时,医者避免接触患者血液。(6)妊娠期间慎用耳针。,禁忌:脓肿、溃破、冻疮局部的耳穴禁用耳针;凝血机制障碍患者禁用耳穴刺血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71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