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工艺》PPT课件.ppt
《《制造工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造工艺》PPT课件.ppt(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项目2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与制定,知识点:了解工艺规程制定的原则与步骤了解并掌握工件定位基准的选择及其定位 熟悉并掌握工序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的确定方法 掌握典型工艺尺寸链的解算方法技能点:能够进行工件定位基准的选择及其定位能够进行工序余量与工序尺寸的确定能够进行 典型工艺尺寸链的解算,任务1 工艺规程制定的基本原则和步骤,1制定工艺规程的原则总体原则是优质、高产、低消耗。2制定工艺规程的原始资料 产品装配图和零件图以及产品验收的质量标准。零件的生产纲领及投产批量、生产类型。毛坯和半成品的资料、毛坯制造方法、生产能力及供货状态等。现场的生产条件,包括工艺装备及专用设备的制造能力、规格性能、工人
2、技术水平及各种工艺资料和相应标准等。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有关工艺资料等。,3制定工艺规程的步骤制定工艺规程的主要步骤如下。计算零件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图样分析,主要进行零件技术要求分析和结构工艺性分析。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制造方法。拟定工艺路线,选择表面加工方法,划分加工阶段,安排加工顺序等。确定各工序所用机床及工艺装备。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确定各工序的切削用量和工时定额。填写工艺文件,即填写工艺过程卡、工艺卡、工序卡等。,任务2 机械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评价,2.1 概念1零件表面组成:基本表面和特形表面。2零件表面组合情况分析零件大体上分为轴类、箱体类、盘体类等。3零件的结构工艺
3、性分析零件结构工艺性是指零件的结构在保证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是否能以较高的生产率和最低的成本而方便地制造出来的特性。,典型实例,1从零件方便装夹方面进行分析零件的结构设计要考虑加工时的装夹,装夹次数尽量少而且方便。A中零件只能用双顶尖加拨盘装夹,拨盘夹紧不方便,b可以方便地选择夹盘和顶尖。,2从零件加工方面进行分析设计时采用标准化数值,方便选择刀、量具。考虑进退刀、加工难易度等,考虑一次装夹就能加工大部分工作表面。分析加工时间和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加工。,减少加工面积,3要考虑生产类型与加工方法车床进给箱,在单件小批生产时,其同轴孔的直径应设计成单向递减的,a在镗床上一次安装加工出所有孔。大批生产
4、用双面联动组合机床加工,采用双向递减的孔径设计,用左、右两镗杆各镗两端孔,如b所示。,图 生产类型对零件结构工艺性的影响,4尽量统一零件轮廓内圆弧的有关尺寸,使数控编程更方便零件的内腔和外形最好采用统一的几何类型和尺寸,可减少刀具规格和换刀次数。轮廓内圆弧半径R决定刀具直径大小,内圆弧半径不应过小。如图,零件工艺性好坏与被加工轮廓的高低、转接圆弧半径的大小等有关。图b与图a相比,转接圆弧半径大,可采用较大直径铣刀来加工。通常R0.2H时,可判定零件该部位工艺性差。,5装配和维修对零件结构工艺性的要求便于装配和维修时的拆装。图a左图无透气口,空气难于排出,故销钉不易装入。图b中为保证轴肩与支承面
5、紧贴,轴肩处切槽或孔口处倒角。图c为两个零件配合,同一方向只能有一个定位基面。图d,左图所示螺钉装配空间太小,螺钉装不进。,减少机床调整次数,提高工件加工时的刚度,任务3 零件毛坯的选择与确定 毛坯类型,毛坯的选择主要是确定毛坯的种类、制造方法和制造精度等级。毛坯是根据零件所要求的形状、工艺尺寸等而制成的供进一步加工用的生产对象。1铸件2锻件3型材4焊接件5冲压件6粉末冶金件,木模砂型手工造型,金属模砂型机器造型,金属型浇铸法,离心浇铸法熔模铸造,压力铸造,锻件,模锻,型材,组合毛坯,冲压挤压件,各类毛坯的特点及适用范围,3.2 毛坯选择的方法,1零件材料的工艺性。2零件的结构与外形尺寸。3生
6、产类型。4生产条件。5充分考虑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3.3 毛坯选择实例,为使工件安装稳定,有些铸件毛坯需要铸出工艺搭子。为提高机械加工生产率,对于一些须经锻造的小零件,常将若干零件先锻造成一件毛坯,经加工之后再切割分离成单个零件。,图2-1 滑键的零件图及毛坯图,对于一些垫圈类较小零件,应将多件合成一个毛坯,先加工外圆和切槽,然后再钻孔切割成若干个零件,如图2-2所示。,图2-2 垫圈的整体毛坯及加工,例 铸件毛坯的选择方法。图4-10所示的支座,材料为HT200,年产量3000件。,毛坯的选择实例,2.4 工件的定位基准与定位,2.4.1 定位基准的选择工件在装夹时必须依据基准。1
7、基准的概念:在零件的设计与制造过程中,确定生产对象上的某些点、线、面的位置时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就是基准。基准可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2大类。(1)设计基准:设计工作图上所采用的基准。如齿轮的内孔、外圆与分度圆的设计基准是齿轮的轴线,两端面可以互为基准。(2)工艺基准。就是加工或装配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它又分为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工序基准:工序图上用来确定本工序所加工表面加工后的尺寸、形状和位置的基准。定位基准:就是在加工中用作定位的基准。测量基准:就是测量时所采用的基准。装配基准:装配时确定零件或部件间相互位置所选用的基准。本节仅重点介绍定位基准。,选择定位基准,2定位
8、基准的选择定位基准分为精基准和粗基准。(1)粗基准选择。在起始工序中,只能选用未加工过的毛坯表面为定位基准,称为粗基准。在同一方向只允许使用一次。粗基准选择,保证加工面与不加工面间位置和尺寸要求,加工表面加工余量是否均匀和足够,以及减少装夹次数等。选择粗基准时应坚持如下原则。零件上有一个不需要加工的表面,在该表面能够被利用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该表面作为粗基准。零件上有几个不需要加工的表面,选择其中与加工表面有较高位置精度要求的不加工表面作为第1次装夹的粗基准。零件上所有表面都需要机械加工,选择加工余量最小的毛坯表面作为粗基准。同一尺寸方向上,粗基准只能使用一次。粗基准要选择平整、面积大的表面。
9、,如图2-3所示,内孔和端面需要加工,外圆表面不需要加工。铸造时内孔B与外圆A之间有偏心。为保证加工后零件的壁厚均匀,即内、外圆同心度好,应以不加工表面A作为粗基准来加工内孔B(采用三爪卡盘夹持外圆)。,图2-3 粗基准选择示例,如图2-4所示的机床床身,要求导轨面应有较好的耐磨性,以保持其导向精度。应选择导轨面作为粗基准。,图2-4 机床床身加工的粗基准选择,如图2-5所示,以表面B为粗基准加工表面A之后,若仍以表面B为粗基准来加工表面C,两次装夹会出现较大误差。,图2-5 粗基准重复使用示例,(2)精基准的选择。用加工过的表面作为定位基准,便称为精基准。选择精基准时应坚持以下5个原则。基准
10、重合原则。基准统一原则。自为基准原则。互为基准原则。保证工件定位准确,夹紧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省力的原则。,选择精基准从保证工件位置精度和装夹方便两方面考虑。精基准的选择原则如下。1基准重合原则应尽量选择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可避免基准不重合产生的定位误差。如图a、b、c,用调整法铣C面,则工序尺寸c的加工误差TC包含本工序的加工误差j,还包含基准不重合带来的误差Ta。若采用d方式安装,可消除基准不重合误差。,2基准统一原则采用同一定位基准加工工件各表面。保证位置精度,避免或减少因基准转换而带来的加工误差。简化夹具设计和制造。例如:活塞以止口和端面定位;轴类加工工序以中心孔定位;箱体
11、一面两孔定位;齿轮内孔及一端面定位。3自为基准原则加工面余量小而均匀的精加工选加工面本身为定位基准。如磨削车床导轨面用可调支承定位床身,在导轨磨床上用百分表找正导轨表面为定位基准,然后磨削导轨,还有浮动镗刀镗孔、珩磨孔、拉孔、无心磨外圆等,也都是自为基准定位。,4互为基准原则工件有两个相互位置精度很高的表面,两表面互相作为定位基准,反复加工。互为基准可使两表面间获得高的相互位置精度,且加工余量小而均匀。如加工精密齿轮中的磨齿工序,先以齿面为基准定位磨孔,再以内孔定位,磨齿面。5准确可靠,便于装夹的原则所选精基准应保证工件定位准确,安装可靠,装夹方便,夹具简单适用、操作方便。,图 互为基准定位的
12、磨齿轮孔 1推销 2钢球 3齿轮,轴座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如表。,定位基准选择实例,注:粗基准可以用划线基准体现。表中在10工序前安排划线工序,以40轴线为基准,划出底面加工线,在10工序中按线加工底面,则可以认为划线基准(40外圆的轴线)是粗基准。,2.4.2工件的定位,1六点定位原理自由物体,它在空间坐标系中,有六个活动可能性,三种移动,三种转动。这种活动的可能性称为自由度,如图所示,物体的六个自由度分别为:,(1)沿X轴移动,用 表示;(2)沿Y轴移动,用 表示;(3)沿Z轴移动,用 表示;(4)绕X轴转动,用 表示;(5)绕Y轴转动,用 表示;(6)绕Z轴转动,用 表示。,用正确分布的六个
13、支承点来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使工件在夹具中得到正确位置的规律,称为六点定位原理。,支承钉1、2、3限制工件的了自由度,、,支承钉4、5限制工件自由度,,、,支承钉6限制工件自由度,注意:底面上三个支承点不能在一条直线,且形成的三角形面积越大越好。侧面上两支承点所形成的连线不能垂直于三点所形成的平面,且两点的连线越长越好。,2工件自由度的限制,影响加工精度要求的自由度必须限制,不影响加工精度要求的可限制也可不限制。完全定位:六个自由度都需要限制的定位方法。不完全定位:没有完全限制六个自由度而仍然保证有关工序尺寸的定位方法。例如:在长轴上铣两头不通的键槽,除绕工件轴线转动的自由度不需限制外,其余
14、5个自由度均需限制。过定位:当两种定位元件均能限制工件的同一个方向自由度时称为过定位。欠定位:若定位支承点少于所应消除的自由度数时,则工件定位不足,称为欠定位。欠定位是不能保证加工要求的。,图2-8 连杆的定位分析1短圆柱销;2挡销;3支承面,图2-9 跟刀架过定位图,过定位会使工件无法装入夹具中;即使工件装在夹具上,夹紧时也会引起工件或夹具定位元件的变形,以致无法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加工工艺路线是指零件从毛坯到成品工序的先后顺序。是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其主要工作是选择各加工表面的加工方法,确定工序数目和内容,选择加工方案、定位和夹紧方法等。,2.5 工艺路线的拟定,2.5.1
15、 表面加工方法选择,1经济加工精度在正常生产条件下采用某种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加工精度。各种加工方法都有一个经济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范围。选择表面加工方法时,应使工件的加工要求与之相适应。,2典型表面的加工路线(外圆),2选择表面加工方法应考虑的主要因素,(1)工件材料的性质。(2)工件的形状和尺寸。(3)生产类型。(4)具体生产条件。,3各种表面的典型加工路线外圆表面加工路线,(2)孔加工路线。,(3)平面加工路线,2.5.2 加工阶段的划分,粗加工阶段:应尽量提高生产率。半精加工阶段:完成次要表面的终加工,并为主要表面的精加工作准备。精加工阶段:保证各主要表面达到图样的全部技术要求,此阶段
16、的主要问题是保证加工质量。超精加工阶段:当零件上有要求特别高的表面时,需在精加工之后再用精密磨削、金刚石车削、金刚镗、研磨、珩磨、抛光或无屑加工等达到图样要求的精度。,2.5.3 加工顺序的确定,1一般原则 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先面后孔。基面先行。此外,除用作基准的表面外,精度越高、粗糙度Ra值越小的表面应放在后面加工,以防铁屑等划伤。,2热处理工序的安排(1)预备热处理。退火、正火和调质。退火和正火在机加工之前;调质在粗、半精加工之间。调质也可作为最终热处理。(2)时效处理。为消除毛坯制造和机械加工中产生的内应力,一般安排在粗加工之后。精度高的零件,在半精加工后安排第二次甚至多次时效。(3)
17、最终热处理。淬火、渗碳淬火、渗氮等。安排在半精加工之后、磨削加工之前。,3辅助工序的安排不直接加工也不改变工件尺寸和性能的工序。去毛刺、倒棱、清洗、防锈、检验等工序。(1)检验工序。(2)去毛刺及清洗。(3)特殊需要的工序。去磁工序。平衡试验、检查渗漏等工序应安排在精加工之后进行。其他特殊要求应根据设计图样上的规定,安排在相应的位置。,1工序的集中与分散原则工序集中原则将加工集中在少数几道工序内完成。分为:采用技术措施的机械集中,如采用多刀、多刃、多轴或数控机床加工等;采用人为组织措施的组织集中,如卧式车床的顺序加工。工序分散原则是将工件的加工分散在较多的工序内完成。每道工序的加工内容很少,有
18、时甚至每道工序只有一个工步。2工序集中与工序分散的特点(1)工序集中的特点:采用专用设备,效率高。减少了装夹次数。可减少机床数量和占地面积。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投资大,调整、维修较困难,生产准备工作量大,产品更新换代较麻烦。,2.5.4 工序的组合(集中与分散),(2)工艺分散的特点: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简单、调整方便、工人便掌握,容易适应产品的转换。可以采用最合理的切削用量,减少基本时间。对操作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较低。设备和工艺装备数量多、操作人多、占地面积大。3工序的集中与分散的应用一个零件的加工是由多个工序组成的,每个工序又分为一个或多个工步。怎样把这些工步组合在一起,主要取决于生产类型、机
19、床设备、零件结构和技术要求等。究竟如何组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生产类型。单件小批生产时采用工序集中。大批生产按工序分散的原则。若使用多刀多轴的自动机床、加工中心,可按工序集中组织生产。(2)零件的结构、大小和质量。质量较大、形状复杂零件采用工序集中原则。(3)零件技术要求及现场条件。零件上有技术要求高的表面采用工序分散的原则。数控加工的零件,尽量在一次定位装夹中加工出全部待加工表面,应采用工序集中的原则。现代生产的发展多趋向于工序集中。,2.6 工序内容的拟定2.6.1 机床工艺装备的选择,1机床的选择原则 机床加工规格范围应与零件的形状、尺寸相适应。机床的加工精度必须与被加工零
20、件的精度等级相适应。机床的生产率应与工件的生产类型相适应。机床的选择应与现有生产条件相适应。在多品种小批量且工件精度要求高的生产中,应优先选用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这样一方面精度容易保证;另一方面会减少大量工艺装备的设计。,2工艺装备的选择,夹具、刀具和量具的选择原则:(1)夹具。单件小批选用通用或组合夹具。成批使用专用夹具。(2)刀具:单件小批选标准刀具;大批选用专用刀具和复合刀具。根据工艺方案,选用不同类型的刀具。根据工件材料和加工性质确定刀具材料。车削脆性材料选YG类硬质合金;加工钢料时,选用YT类硬质合金。(3)量具。根据检验工件的精度。量具取决于生产类型。单件小批生产采用通用量具。大批
21、大量生产采用专用量具,例如极限量规等,有时也采用自动检验量具。,2.6.2 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的确定,加工余量:机械加工过程中从加工表面上切除的金属层厚度。1总加工余量和工序余量(1)为获得零件上某一表面所要求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从毛坯相应表面上切去的全部多余金属层,为该表面的总加工余量。在完成一道工序时,从某一表面上所切去的金属层即为工序余量。,加工余量与工序余量关系,(1)工序余量。图(、)为单边余量。对于外表面:b=AB 对于内表面:b=BA式中:b单边加工余量;A上工序工序尺寸;B本工序工序尺寸。回转体表面的工序尺寸以直径计算,图(c、d)所示回转体表面的加工余量称为双边余量:轴:2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制造工艺 制造 工艺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71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