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的性质说》PPT课件.ppt
《《分子的性质说》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子的性质说》PPT课件.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二章第三节,分子的性质,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节知识包含了六个方面的内容,是在前面分子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子的重要性质。通过本节的学习,既让学生复习了分子结构的基础知识,又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化学观念。同时能让学生用本节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体现“化学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的实际意义。,本课时完成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溶解度三个内容的教学。,2、本节课内容分析,本节课的重点-分子结构与分子极性关系的学习,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要求较高。,而课本是从正负电荷中心是否重合和化学键的向量和两个角
2、度简单分析分子的极性,内容比较简单,所以要进行一些知识的补充与扩展。,本节课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已学的电子式和分子空间结构,即利用分子结构判断判断正负电荷中心来判断分子极性。并可探究如何通过分子式判断分子极性,之后再升华到常见的ABn型分子极性的判断规律。,2、本节课内容分析,分子的极性会影响物质的溶解度,所以将溶解度的知识分散了一部分到本节课,但知识难度较低,所以由学生自主学习解决知识点,引导学生对课本资料卡片的分析得出“相似相溶”的规律,在此过程中给学生点明此规律是从分子结构的角度出发,强调分析问题要注意前提条件。,另一方面利用物理的电学知识和力学知识,结合球棍模型和电脑动画等多媒体辅助教学
3、手段,将分子极性的判断转化为物理模型,即将极性的判断转化为判断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的向量和是否等于零,做力的分析,使知识变得直观,降低正负电荷中心是否重合这个判断方法的难度,便于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与技能】1了解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极性分子和非极性 分子的概念;2了解化学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的关系;3结合常见物质分子立体结构,判断分子的极性。4掌握“相似相溶”原理。,3、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进行研究、探讨,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建立模型和进行抽象思维;学会从现象到本质,加强实验和理论的结合,协同揭示化学中的“因果”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求实、合作、进取的优
4、良品质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3、教学目标,4、教学重难点,重点:共价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的关系。分子极性对 物质溶解度的影响。难点:多原子分子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判断。,知识上,学生已经学习了共价键和分子立体结构的基础知识,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二、学情分析,能力上,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已初步建立,但需要进一步加强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情感上,学生学习了共价键后,必然要考虑成键原子对共用电子对吸引力的大小和共用电子对在成键原子间的位置,有继续学习的兴趣,但对这种理论知识的学习也会感到害怕。,本节课将通过实验,并以问题为索引,引导学生通过复习已学的知识和多媒体展示的素材,建立起化学
5、和物理模型来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并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知识的汇总和整理。最后以练习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反馈。整堂课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三、教法设计,以老师的问题和实验事实为基础进行猜想与假设,再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的形式解决问题,总结知识。让学生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四、学法设计,1.创设情境,设疑引入,五、教学程序,目的:通过实验引入,设置疑问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引导学生从结构出发去解决问题。,【实验】在酸式滴定管中,注入30 mL蒸馏水,夹在滴定管夹上,并在滴定管下方放一个大烧杯。打开活塞,让水缓慢下流如线状。把摩擦带电的玻璃棒或塑料棒接近水流,观察
6、水流的方向有无变化;用CCl4代替水,重复上述实验,观察有无变化。,【思考】水分子是电中性的,为什么会被带电的塑料棒吸引?,【现象】水流方向有变化,而CCl4流的方向没有变化。,(1)组织学生书写H2O、CCl4、O2、HCl、CO2的电子式和结构式,(2)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周围出现的机会是否相同?即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2.回顾旧知,以旧带新,知识回顾,练习:H2O、CCl4、O2、HCl、CO2、的电子式和结构式,思考: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周围出现的机会是否相同?即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1)组织学生书写H2O、CCl4、O2、HCl、CO2的电子式和结构式,(2)组织学生
7、思考并讨论: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周围出现的机会是否相同?即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2.回顾旧知,以旧带新,(3)引导学生通过电子式,元素的电负性知识了解共价键有极性和非极性之分。并形成相应的概念。,极性共价键 非极性共价键,一、键的极性,HCl,Cl2,1.0,3.0,3.0,3.0,+,-,非极性共价键:共用电子对无偏向(电荷分布均匀),极性共价键:共用电子对有偏向(电荷分布不均匀),(1)组织学生书写H2O、CCl4、O2、HCl、CO2的电子式和结构式,(2)组织学生思考并讨论: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周围出现的机会是否相同?即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2.回顾旧知,以旧带新,(3)引导学生通过电子式
8、,元素的电负性知识了解共价键有极性和非极性之分,并形成相应的概念。,(4)通过设置思考题和相应的练习,进一步了解键的极性产生的原因和判断的方法。,1、共用电子对是否有偏向或偏离是由什么因素引起的呢?,这是由于原子对共用电子对的吸引力不同造成的。即键合原子的电负性不同造成的。,2、键的极性的判断依据是什么?,思 考,(1)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2)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是极性键。,练习:指出下列微粒中的共价键类型,1、O22、CH43、CO24、H2O25、O22-6、OH-,非极性键,极性键,极性键,(H-O-O-H),极性键 非极性键,非极性键,极性键
9、,(1)组织学生书写H2O、CCl4、O2、HCl、CO2的电子式和结构式,(2)组织学生思考并讨论: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周围出现的机会是否相同?即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2.回顾旧知,以旧带新,(3)引导学生通过电子式,元素的电负性知识了解共价键有极性和非极性之分,并形成相应的概念。,(4)通过设置思考题和相应的练习,进一步了解键的极性产生的原因和判断的方法。,目的:通过旧知识的回顾,引导学生从结构上进行分析,形成新的知识和新的概念,使知识衔接自然,减少学生学习的障碍,并以思考题和练习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1)引导学生尝试用已学的键的极性的知识去分析实验出现的现象,以发现矛盾,进行过渡。,
10、3.呼应开头,自然过渡,进入新知,思考:为什么实验中水流方向有变化,而CCl4流的方向没有变化?,+,-,+,+,-,-,-,-,(1)引导学生尝试用已学的键的极性的知识去分析实验出现的现象,以发现矛盾,进行过渡。,(2)指导学生结合分子的空间构型去解决矛盾,通过分析分子的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从而引出分子的极性的知识。,3.呼应开头,自然过渡,进入新知,思考:为什么实验中水流方向有变化,而CCl4流的方向没有变化?,H2O分子受静电作用,CCl4分子不受静电作用,说明虽然它们都是极性共价键,但H2O分子与CCl4分子不同。,+,-,+,+,-,-,-,-,+,-,-,-,-,-,+,+,它
11、们的不同体现在空间结构上,H2O分子的V形结构使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不重合,而CCl4分子的正四面体结构使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重合。,(1)引导学生尝试用已学的键的极性的知识去分析实验出现的现象,以发现矛盾,进行过渡。,(2)指导学生结合分子的空间构型去解决矛盾,通过分析分子的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从而引出分子的极性的知识。,3.呼应开头,自然过渡,进入新知,目的:在解决学生疑问的同时,通过创造矛盾,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以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1)引导学生建立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概念,并从概念出发找寻分子极性的判断方法。,4.建立概念,层层深入。,极性分子: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不重
12、合的分子,非极性分子: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的分子,看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是否重合,2、判断方法:,1、概念,二、分子的极性,(1)引导学生建立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概念,并从概念出发找寻分子极性的判断方法。,4.建立概念,层层深入。,(2)由于从正负电荷中心是否重合去分析分子极性的比较困难,所以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从力学的角度分析,即看分子中各键的极性向量和 是否为零,作为新的判断手段,降低学习难度。,在ABn分子中,A-B键看作AB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根据中心原子A所受合力是否为零来判断,F合=0,为非极性分子(极性抵消),F合0,为极性分子(极性不抵消),思考,从力学的角度分析:分子中各键的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分子的性质说 分子 性质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70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