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名师工作室名师课堂.ppt
《青岛市名师工作室名师课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市名师工作室名师课堂.ppt(9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青岛市名师工作室 名师课堂,分析2014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卷试题内容特点、命题趋势201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策略措施 青岛一中 李芳 2014年10月,2014年新课标高考历史试题特点及趋势,一、2014年山东文综历史试题特点:,1、稳定性与基础性。因分值增加,相应试题的数量也有所增加,但选择题难度较往年并没有增加。尤其是注重考查历史知识的基础性,如今年高考试题涉及的中央集权制度、古代商品经济发展、鸦片战争的影响、甲午战争、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冷战、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抗日战争、工业革命等都是考生所熟悉的高中课程主干知识,试题不偏不怪。,2、历史时空意识,2
2、014年高考山东卷很多试题都要求考生能以时空意识为基础,建立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进而考查考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例如,第16题通过中国文物保护单位的空间分布特征,考查了考生对中国近现代史上重大历史现象的整体性认知。,第23题设置的四个选项“亚太地区”、“资本主义世界”、“重心转移”、“世界多极化”等概念都包含了时间和空间的内涵,通过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考查了美国二战后对外政策的实质。,第39题的“史实”部分和第(1)(3)小题是基于时序来进行设计的,而“史论”部分及第(2)(4)小题则是基于空间维度来设置历史情境。试题将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即从时间的维度出发历史的考查了奴
3、隶贸易在英国兴衰的历程,又从空间维度让考生探讨了奴隶贸易对英国、亚非拉地区以及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第48题的材料为两幅不同时期的德国局势示意图,反映了历史现象发展的时空关联性。,3、注重考查学生的历史综合素质,历史理解是历史学习的一般性能力要求。它主要是指抓住历史事物的特征,从本质上把握历史知识,即透过历史表象去探讨历史事物的本质。在试题中,考生进行历史理解的客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客观史实,二是人们对历史现象的解释,如历史叙述和历史结论等(主观)。,例如,第14题孔子兴办私学,第15题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茶户、桑户等大量新称谓,即属于前者,这些历史现象是具体、明确的,这一类历史理解具有
4、确定性和客观性等特点。而第20题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大跃进”词条,第39题的“史论”等则属于后者,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不仅要理解其表层含义和显性特征,还要从历史叙述者所处立场、态度等出发,去探究分析历史现象背后所隐含的本质特征,更具复杂性。,由于历史知识积累、历史思维运用、历史方法选择的不同,不同的考生对相同的历史现象的理解在全面性、准确性和深刻性上会存在较大差异。例如第18题提到的“洋务”,在中国近代史上它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历史概念,而且随着时代发展呈现一种动态的变化。如果考生仅仅将其理解为洋务运动时期的一个历史现象,就会出现错选。我们平时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历史概念、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历史评价等
5、史学研究内容。,再如第39题第(2)小题,奴隶贸易导致了欧洲经济的发展和亚非拉地区的落后,这只是奴隶贸易和世界经济发展之间最为直接的一种联系,一定程度上说它只是一种历史表象。由于奴隶贸易,导致世界各地区间经济的长期不平衡发展,这才是奴隶贸易对世界经济最为深远的影响,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两种不同的认识,体现了考生对同一历史问题理解深刻性的差别。,4、突出历史学习方法的考查,方法类试题涌现,在考试大纲中关于“考核目标与要求”的规定中有“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客观叙述历史事物”“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6、等内容。其中,判断、比较、归纳、批判、借鉴、引用等都是基本的探讨历史问题的方法。,例如如第38题第(4)小题,要求考生“据材料丙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对结论加以阐述(客观)”,第39题第(4)小题要求考生“对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观点加以评述”。一个是阐述,侧重于对历史结论的论证,一个是评述(主观),侧重于对历史观点的评论,解答时所用方法就存在较大的差异。试题要求考生运用不同的历史方法去分析、解决历史问题,大大丰富了学科能力考查的内容和方式。,二、高考试题的命题趋势:,1、强化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通过历年的山东或者全国新课标高考试题我们已经明显发现,高考命题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不
7、超课程标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山东历年历史高考题主要考查的都是主干知识:如必修一注重考查中国古代,必修三 之前多次考查古代主流思想儒家思想,2014年又考了。我们可以看出高考命题规律都是建立在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上的。让学生把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理解、领会历史概念,不论考什么形式的题型,什么内容,学生进入考场都会得心应手,淡定答题。,2、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考查。历史高考命题的原则之一就是克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死记硬背,怎样做到这点。最好的办法是通过新情境试题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可以看出历年高考试题都是通过多种途径如新材料、图片、连环画、表格等形式来呈现试题。只有让
8、学生透彻的理解了基础知识,培养了学生分析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进入考场,才会游刃有余地面对命题人的“陷阱,胸有成竹正确答题。,如2014年选择题18题,如果学生 机械的想象是洋务运动,正好落入出题人的“圈套”。所以在一轮复习、训练中我们要少做题、精做题,教师在选题、讲题上下功夫,切实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上下功夫,这才是应对能力立意的制胜法宝。,3、继续强化并加大对历史思维的考查,每年备考,每年高考结束后总觉得备考复习离高考有一段距离。尤其是面对新情境、新形式的试题,学生总觉得力不从心,而这恰恰反映了我们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欠缺。说到底,高考考查的是学生的思维,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9、力。如今年山东38题第一问,自然地切入对学生历史比较能力的考查。而第四问,据材料丙并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对结论 加以阐述。(8分)进一步通过所有材料的综合、分析,最终让学生深刻的认识“社会进步是妇女解放的重要前提”这一观点。,如上所述,看似一道很简单的小题,但考查学生的思维含量却不低。然而学生本题的得分不高,差距不小。甚至有些学生表述的相当混乱,而这一切都反映我们教学中对思维训练的忽视与欠缺。反过来也体现了高考测试中越来越重视对历史表述能力的考查。,4、借鉴全国新课标卷命题及其他省份命题,今年山东高考历史试题的考点有不少跟全国新课标历史高考试题知识点相重合,如西方近代科学、抗日战争等
10、。这不是巧合,而是体现了命题人对这些知识同时“感冒”,当然不排除山东命题对其他试题的借鉴。第38题更有对广东2007年26题的浓厚的借鉴味道。,内涵更加丰富而高远。总之,近几年的高考历史题越来越灵活,所选的材料更加广泛和新颖,这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既要重视历史教材又要跳出历史教材,加强历史意识的培养与教育,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出发,总结人类发展规律,进一步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这将是高考命题的趋势。,5、全国新课标卷的引领作用,通过2014年山东高考文综历史38、39题可见全国新课标卷的引领作用,凸显学科性,注重历史思维能力考查 突出研究性,注重对历史理论和历史方法的考查 注重思想性,情感、
11、态度和价值观与能力考查有机 融合 注重基础性,考查主干知识,试题所考查的是课程知识而非单纯的教材知识,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历史思维方式的养成,避免历史学习的碎化。,6、由注重史观到多元史学,以主干知识为载体,以学科能力与素养为导向,将史识、史观、史法、史料、史学研究巧妙结合在一起的试题,会持续出现在今后的高考试题中。,山东卷创新命题思路:(1)立足学科主干,注重知识的基础性;(2)围绕经典问题,突显视角的新颖性;(3)创新试题形式,彰显题型的多样性。,立足基础和主干内容,考查学科核心知识,科学备考,高考考什么,高考复习就应指向什么高考怎样考,高考复习就应怎样教学生应首先弄清考什么,怎样考,才能
12、明确学什么,怎样学 高考复习必须毫不留恋地从死记硬背教材和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201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策略措施,一、立足课程标准、考试说明、考纲1、解析2014年山东高考文综历史试题与课标之间的关系,2014山东文综历史高考题,13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课标: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A,2014山东高考题,14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
13、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课标: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B,2014山东高考题,15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反映出当时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课标: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C,2014山东高考题,16以下中国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特征示意图中,能准确反映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空间分布特征的是,课标:中国近代新民主主义革命,B,2014山东高考题,1
14、7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课标: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2014山东高考题,18“合议即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即成”是指签订了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课标: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
15、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D,2014山东高考题,19“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它描绘的是A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B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C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课标: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C,2014山东高考题,20图6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B“拨乱反正”工作取
16、得了重大进展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课标: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C,2014山东高考题,21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A城邦公民的平等 B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C共同的宗教信仰 D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课标: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A,2014山东高考题,22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
17、论。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B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C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D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课标: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C,2014山东高考题,23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其目的是A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B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C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D适应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需要,课标: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A,2014山东高考题,38(24分)某历史兴趣小组以“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女性解放”
18、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结论: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新旧交炽,保守和进步共存。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1)研究该课题时,兴趣小组为什么要搜集、研究材料甲?(4分)(2)根据材料乙、丙,概括指出兴趣小组得出结论的依据(举一例说明即可)。(6分)(3)使用材料乙、丙进行课题研究时,兴趣小组应该优先选择哪则材料?说明理由。(6分)(4)据材料丙并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对结论加以阐述。(8分),2014山东高考题,38参考答案:(1)研究该课题时,兴趣小组为什么要搜集、研究材料甲?(4分)原因:材料甲反映出历代统治者特别是明清统治者都重视对节妇烈
19、女的宣传褒扬,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中国妇女受礼教压迫的状况;研究材料甲能够了解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及其成因,为探讨20世纪初中国妇女地位的变化提供比较研究的视角。(2)根据材料乙、丙,概括指出兴趣小组得出结论的依据(举一例说明即可)。(6分)考生作答时应结合具体事实进行概括归纳,准确说明事实与结论的关系,举一例说明即可。如:觉慧反对鸣凤叫自己少爷,希望娶鸣凤为妻等,反映出当时出现了自由平等的新思想,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李欣淑的父母包办其婚姻等,说明当时封建礼教根深蒂固,反映出人们的守旧和社会的保守。,2014山东高考题,38参考答案:(4)据材料丙并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对结论加以阐述。(
20、8分)阐述:李欣淑接受新式教育、反对包办婚姻及与封建家庭的斗争等行为是20世纪初中国女性解放的缩影。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变化。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反封建斗争和社会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让更多妇女可以走出家庭并实现经济独立。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新观念、新思想,促进了女性解放。文化上,新式教育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对民主、科学的弘扬,为女性解放提供了思想动力。上述史实表明,反对专制制度,追求民主、自由和进步成为时代主题,这一切为女性解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前提条件。,2014山东高
21、考题,38参考答案:(3)使用材料乙、丙进行课题研究时,兴趣小组应该优先选择哪则材料?说明理由。(6分)材料:丙理由:材料丙是当时的新闻报道,相对较为真实,史料价值较高;材料乙是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但有艺术加工成分,使用时应与其他史料印证。提示:一手史料、二手史料,2014山东高考题,39(22分)(1)指出英国在世界奴隶贸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国内因素。(4分)(2)说明奴隶贸易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6分)(3)分析指出英国废除奴隶贸易的经济原因。(4分)(4)对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观点加以评述。(8分),2014山东高考题,39(22分)参考答案:(1)指出英国
22、在世界奴隶贸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国内因素。(4分)国际:西班牙、葡萄牙等老牌殖民国家衰落,英国在海外殖民争夺中逐渐取得优势地位;国内: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经济迅速发展。,2014山东高考题,39(22分)参考答案:(2)说明奴隶贸易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6分)影响: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交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2014山东高考题,39(22分)参考答案:(3)分析指出英国废除奴隶贸易的经济原因。(4分)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需要更广阔的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商品输出成为英国
23、对外侵略的主要目的和手段。,2014山东高考题,39(22分)参考答案:(4)对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观点加以评述。(8分)评述: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站在欧洲的立场上,过分强调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无视亚非拉等地区对世界发展做出的贡献,其观点具有片面性。近代欧洲的制度创新、经济发展和思想进步对世界历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奴隶贸易等史实表明,欧洲的“中心”地位及其对世界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剥削和血腥掠夺基础之上的。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地区、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联系和交流不断加强,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201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岛市 名师 工作室 课堂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69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