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离过程》PPT课件.ppt
《《其他分离过程》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其他分离过程》PPT课件.ppt(1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章 其他分离过程,第十章 其他分离过程,第一节 离子交换第二节 萃取第三节 膜分离,本章主要内容,一、离子交换剂概述二、离子交换基本原理三、离子交换速度,本节的主要内容,第一节 离子交换,(一)离子交换剂的分类 一般将具有离子交换功能的物质称为离子交换剂。离子交换剂可以是任何物质,包括有机离子交换剂(天然的和合成的)和无机离子交换剂(如沸石等)。,一、离子交换剂概述,第一节 离子交换,离子交换树脂分类方法多种:(1)按物理结构:可分为凝胶型、大孔型和等孔型。(2)按合成单体:可分为苯乙烯系、酚醛系和丙烯系等。(3)按活性基团性质:阳离子交换树脂、阴离子交换树脂等。,(二)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
2、 离子交换树脂是具有特殊网状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由空间网状结构骨架(即母体)和附着在骨架上的许多活性基团所构成。,第一节 离子交换,活性基团遇水电离,分成: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三)离子交换树脂的物理化学性质,第一节 离子交换,(1)交联度 交联度是指交联剂的用量(用质量分数表示)(2)粒度 离子交换树脂通常为球形(3)密度 真密度和视密度(4)溶胀性(5)交换容量 全交换容量:指单位质量(或体积)的树脂中可以交换的化学基团的总数,亦称理论交换容量。工作交换容量:指树脂在给定工作条件下实际可利用的交换能力。,第一节 离子交换,(6)选择性 树脂选择性是指离子交换树脂对不同离子亲和力强弱的反应。
3、影响离子交换树脂选择性的因素:离子的水化半径:离子在水溶液中通常发生水化作用,离子在水溶液中的实际大小以水化半径来表征。水化半径越小的离子越易被交换。离子的化合价:离子的化合价越高,其与树脂的亲和力越强,越易被树脂交换。,(一)离子交换反应,二、离子交换基本原理,第一节 离子交换,1.可逆反应固态树脂和溶液接触的界面发生可逆离子交换。含Ca2的硬水通过RNa型树脂:食盐水使树脂再生:反应式可写为:,(),(),(),第一节 离子交换,2.强型树脂的交换反应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和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1)中性盐分解反应,(),(),(2)中和反应,第一节 离子交换,3.弱型树脂的交
4、换反应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和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3)复分解反应,(),(),(1)非中性盐的分解反应,第一节 离子交换,(),(),(2)强酸或弱碱的中和反应,(),(),(3)复分解反应,(二)离子交换平衡和选择性系数,二、离子交换基本原理,第一节 离子交换,1.一价离子之间的交换,离子交换平衡是在一定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离子交换体系中固态的树脂相和溶液相之间的离子交换反应达到的平衡。,一价离子对一价离子的交换反应通式:,(),第一节 离子交换,当离子交换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为,式中:,树脂相中的离子浓度,kmol/m3;,(),,溶液中的离子浓度,kmol/m3;,平衡常
5、数亦称为离子交换树脂的选择性系数,表示离子交换树脂对溶液中B+的亲和程度和离子交换反应的进行方向。如果选择性系数大于1,说明树脂对B+的亲和力大于对A+的亲和力,离子交换反应向右进行。,第一节 离子交换,选择性系数亦可用离子摩尔分数来表示。,式中:c0溶液中两种交换离子的总浓度,kmol/m3;cB 溶液中B+离子的总浓度,kmol/m3;q0树脂全交换容量,kmol/m3;qB 树脂中B+离子浓度,kmol/m3。,(),则:xBcB/c0,yBqB/q0,第一节 离子交换,式()变为,(),如果,则B+优先交换到树脂相,并且随 的增加,yB增加显著。反之,如果,则A+优先交换到树脂相。,第
6、一节 离子交换,1.二价离子对一价离子的交换,二价离子对一价离子的交换反应通式:,(),其离子交换的选择性系数为,(),:表观选择性系数,无量纲。,第一节 离子交换,可以看出,该系数随 和q0 值的增大或c0值的减小而增大,该系数大于1时,有利于B+优先交换到树脂相;反之,则有利于再生反应。,(一)离子交换速度的控制步骤,三、离子交换速度,第一节 离子交换,边界水膜内的迁移交联网孔内的扩散离子交换交联网内的扩散边界水膜内的迁移,其中 称为液膜扩散步骤,或称为外扩散;和树脂颗粒内扩散,或称为孔道扩散步骤;称为交换反应步骤。,离子交换速度实际上是由液膜扩散或者孔道扩散步骤控制。,判断离子交换过程是
7、由液膜扩散还是颗粒内扩散控制,可采用Helfferich准数(He)或Vermeulen准数(Ve)进行确定。,第一节 离子交换,1.Helfferich准数(He),He1,表示液膜扩散与颗粒内扩散两种控制因素同时存在,且作用相等;He1,表示液膜扩散所需要之半交换周期远远大于颗粒内扩散时之半交换周期,故为液膜扩散控制;He1,表示为颗粒内扩散控制。,(),根据液膜扩散控制与颗粒内扩散控制两种模型得到的半交换周期,即交换率达到一半时所需要的时间之比,得到:,第一节 离子交换,1.Vermeulen准数(Ve),Ve3.0,为液膜扩散控制;0.3Ve3.0,为两种因素皆起作用的中间状态。,()
8、,Pe皮克来准数,定义式为,(),(二)离子交换速度的表达式,第一节 离子交换,(),单位时间单位体积树脂的离子交换量,kmol/m3;总的扩散系数,m2/s;与粒度均匀程度有关的系数;分别表示同一种离子在溶液相和树脂相中的浓度,kmol/m3;树脂颗粒的孔隙率;树脂颗粒的粒径,m扩散距离,m,(三)离子交换速度的影响因素,第一节 离子交换,(1)离子性质:化合价越高,其孔道扩散速度越慢;水合半径越大,扩散速度越慢。(2)树脂的交联度:交联度大,离子在树脂网孔内的扩散慢(3)树脂的粒径:粒径小整体交换速度快,但颗粒太小,会增加树脂层阻力,且反洗树脂容易流失。(4)水中离子浓度:浓度高,其在水膜
9、中的扩散很快,离子交换速度受孔道扩散控制。反之,为液膜扩散控制。(5)溶液温度:温度升高有利于提高离子交换速度。(6)流速或搅拌速度:增加树脂表面水流流速或增加搅拌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液膜扩散速度,但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其影响变小。,(1)离子交换在环境工程领域有哪些应用。(2)离子交换剂的分类有哪些。(3)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特点是什么。(4)影响离子交换树脂选择性的因素有哪些。(5)离子交换反应有哪些主要类型。,本节思考题,第一节 离子交换,(6)离子交换过程有哪些主要步骤,可能的控制步骤是什么。(7)如何判断离子交换速度的控制步骤。(8)哪些主要因素影响离子交换速度。,本节思考题,第一
10、节 离子交换,第二节 萃取,一、萃取分离的特点二、萃取过程的热力学基础三、萃取剂的选择四、萃取过程的流程与计算,本节的主要内容,一、萃取分离的特点,利用混合液中被分离组分A在两相中分配差异的性质,使该组分从混合液中分离。该过程称为液-液萃取,或溶剂萃取,或液体萃取。萃取过程是物质由一相转到另一相的传质过程。,溶剂B称为稀释剂,第二节 萃取,可在常温下操作,无相变;萃取剂选择适当可以获得较高分离效率;对于沸点非常相近的物质可以进行有效分离;利用萃取的方法分离混合液时,混合液中的溶质既可是挥发性物质,也可以是非挥发性物质,如无机盐类等。,萃取分离的特点,第二节 萃取,萃取法主要用于水处理,通常用于
11、萃取工业废水中有回收价值的溶解性物质;从染料废水中提取有用染料;从洗毛废水中提取羊毛脂;含酚废水的萃取处理等。,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第二节 萃取,在萃取操作中至少涉及三个组分:待分离混合液中的溶质A、稀释剂B和加入的萃取剂S达到平衡时的两个相均为液相:萃取相和萃余相当萃取剂和稀释剂部分互溶时,萃取相和萃余相均含有三个组分,因此表示平衡关系时要用三角相图。,二、萃取过程的热力学基础,第二节 萃取,三角形任何一个边上的任一点均代表一个二元混合物,如E点。三角形内的任一点代表一个三元混合物,如M点。,纯溶质,纯稀释剂,纯溶剂相,xmA=0.4 xmB=0.3 xmS=0.3,第二节 萃取,(一)三角
12、形相图,在萃取操作中,根据组分间互溶度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溶质A可溶于稀释剂B和萃取剂S中,但稀释剂B和萃取剂S之间不互溶。溶质A可溶于稀释剂B和萃取剂S中,但B和S之间部分互溶。组分A、B完全互溶,但B、S及A、S之间部分互溶。第I类物系:第(1)和第(2)情况(以下主要讨论)第II类物系:第(3)情况,(二)溶解度曲线与联结线,第二节 萃取,萃取相E及萃余相R:达到平衡时的共轭液相。联结线:连线RE,都互不平行P点:临界混溶点,溶液为均相,在含有溶质A和稀释剂B的原混合液中加入适量的萃取剂S,经充分混合,达到平衡。如果改变萃取剂的用量,将会建立新的平衡。溶解度曲线把三角形分为两个区
13、,曲线以内为两相区,以外为均相区。,萃取相,萃余相,第二节 萃取,辅助曲线:连接F、G、H,得辅助曲线。利用辅助曲线,可以求任一平衡液相的共轭相,如从R点求E点。,溶解度实测数据少时,如何处理?,第二节 萃取,(三)杠杆规则,混合物M分成任意两个相,或由任意两个相E和R混合成一个相M,则表示组成的点M、E和R在一直线上。,式中,E、R、M混合液E、R及M的质量,E+RM。,杠杆规则,M:点E和R的“和点”;E(或R):点M与R(或E)的“差点”由其中的任意二点求得第三点。表示了混合物M和两个相E和R之间的质量与组成间的关系。,第二节 萃取,(),若在原料液F中加入纯溶剂S,则表示混合液组成的点
14、M视溶剂加入量的多少沿FS线变化,根据杠杆规则:,萃取过程在三角相图中的表示,由联结线和溶解度曲线可得萃取相E和萃取相R的组成。,第二节 萃取,(),1.分配曲线将三角形相图上各组相对应的共扼平衡液层中溶质A的组成转移到xm-ym直角坐标上,所得的曲线称为分配曲线。分配曲线表达了溶质A在相互平衡R相与E相中的分配关系。,(四)分配曲线与分配系数,第二节 萃取,2.分配系数溶质A在两相中的平衡关系可以用相平衡常数k来表示。,ymA溶质A在萃取剂中的质量分数xmA溶质A在萃余相中的质量分数k通常称为分配系数。该值随温度与溶质的组成而异。当溶质浓度较低时,k接近常数,分配曲线接近直线。,第二节 萃取
15、,(),(一)萃取剂的选择性系数萃取剂的选择性是指萃取剂对原料混合液中两个组分的溶解能力的大小,可以用选择性系数来表示:,ymA,ymB分别为组分A和B在萃取相中的质量分数 xmA,xmB分别为组分A和B在萃余相中的质量分数,若1,表示溶质A在萃取相中的相对含量比萃余相中高。愈大,组分A与B的分离愈容易。若1,则组分A与B在两相中的组成比例相同,该溶液不能用萃取方法分离。,三、萃取剂的选择,第二节 萃取,(),1.萃取剂的选择性2.萃取剂的物理性质:密度、界面张力、黏度3.萃取剂的化学性质 4.萃取剂回收的难易:一般常用的回收方法是蒸馏,如果不宜用蒸馏,可以考虑采用其它方法,如反萃取、结晶分离
16、等。5.废水常用的萃取剂:苯及焦油类、酯类(醋酸丁酯、三甲酚磷酸酯等)、醇类,(二)萃取剂的选择,第二节 萃取,(一)单级萃取单级萃取是液-液萃取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操作方式。,四、萃取过程的流程和计算,第二节 萃取,单级萃取可以间隙操作,也可以连续操作。理论级:萃取相和萃余相之间达到平衡。级效率:单级操作实际的级数和理论级的差距,单级萃取过程的计算:已知:待处理的原料液量和组成、萃取剂组成、萃余相组成、相平衡数据 计算:所需的萃取剂量、萃取相和萃余相量和组成,第二节 萃取,以溶质A为对象建立物料平衡关系式:,或,S、B萃取剂用量、原料液中稀释剂量;kg或kg/s XmF原料液溶质A质量比A
17、/B YmE溶质A在萃取相中的质量比=A/S XmR溶质A在萃余相中的质量比=A/B,1.萃取剂与稀释剂不互溶的体系,第二节 萃取,(),联立分配曲线方程和物料平衡方程,即可得到萃取剂用量和溶质在萃取相中的组成。,溶质在两液相间的分配曲线如下:,第二节 萃取,2.萃取剂与稀释剂部分互溶的体系,如何计算?,则:,由萃取剂量求组成xmR?,第二节 萃取,(二)多级错流萃取,萃余相,原料液,萃取剂,萃取剂和稀释剂之间不互溶体系,第二节 萃取,对于第1级,作溶质A的物料衡算:,由上式得:第1级操作线,任意一个萃取级n的操作线方程:,物料平衡,第二节 萃取,(),(),(),直到萃余相的组成Xmn等于或
18、小于所要求的XmR为止。重复操作线的次数即为理论级数。,理论级数如何求?,已知原料液组成:XmF萃取剂量:S萃取剂组成:Ym0,第二节 萃取,(三)多级逆流萃取,原料液,萃取剂,萃取相中溶质含量高,接近与原料液相平衡的程度,萃余相中溶质含量低,接近与新鲜萃取剂相平衡的程度,第二节 萃取,第1级至i级的物料衡算方程为:,操作线,1.理论级数的计算,第二节 萃取,(),(),图解法求多级逆流萃取所需的理论级数,第二节 萃取,萃取剂用量的确定影响萃取效果和设备费用。萃取剂用量少,所需理论级数多,设备费用大;反之,萃取剂用量大,所需的理论级数少,萃取设备费用低,但萃取剂回收设备大,相应的回收萃取剂的费
19、用高。在多级逆流操作中对于一定的萃取要求存在着一个最小萃取剂比和最小萃取剂用量Smin。当萃取剂用量减少到Smin时,所需的理论级数为无穷大。,2.最小萃取剂用量的计算,第二节 萃取,萃取剂用量S值越小,理论级数越多。萃取剂的最小用量:,图解法求最小萃取剂用量,第二节 萃取,(),连续萃取多用塔式装置,种类很多,包括:填料塔、筛板塔、往复振动筛板塔、离心萃取机等。,(四)连续逆流萃取,第二节 萃取,第二节 萃取,往复振荡筛板塔,在连续逆流萃取计算中,主要是要确定塔径和塔高。塔径取决于两液相的流量与塔中两相适宜的流速。塔高的计算有两种方法:1.理论级当量高度法理论级当量高度He:指相当于一个理论
20、级萃取效果的塔段高度。由实验研究或根据实际装置的数据求得。理论级数:NT 塔高H=NTHe,第二节 萃取,2.传质单元法,将萃取塔分隔成无数个微元段,对微元段中溶质从料液到萃取相中的传质过程进行分析。,第二节 萃取,溶质从萃余相进入萃取相的量等于萃取相中溶质的增量:,E萃取相流量,kg/h ab单位塔体积中两相界面积,m2/m3 塔截面面积,m2 Ky总传质系数,kg/(m2 s)Ym*与组成为xm的萃余相呈平衡的萃取相组成的质量分数。,第二节 萃取,(),当萃取相中溶质浓度较低,且萃取相和稀释剂不互溶时,E可认为不变,Ky也可以取平均值作为常数。,HOE稀溶液时萃取相总传质单元高度,m;NO
21、E稀溶液时萃取相总传质单元数;ym0原始萃取剂中溶质组成的质量分数;ymE最终萃取剂中溶质组成的质量分数。,第二节 萃取,(),本节总结,萃取平衡的概念分配曲线与分配系数的概念萃取过程的操作线萃取工艺的计算单级、多级错流、多级逆流,第二节 萃取,(1)萃取分离的原理和特点是什么。(2)萃取分离在环境工程领域有哪些应用。(3)说明三角形相图中各区域点(三角形顶点、三条边上的点以及三角形内的点)的物理意义。(4)说明三角形相图中溶解性曲线和联结线是如何得到的。哪些区域是均相,哪些是多相,相的组成如何计算(稀释剂和萃取剂完全不互溶)。(5)说明单级萃取过程在三角形相图上如何表示。,本节思考题,第二节
22、 萃取,(6)说明如何从三角形相图的溶解度曲线得到分配曲线,分配系数的物理意义。(7)萃取剂的选择原则是什么。(8)画图说明单级萃取、多级错流萃取和多级逆流萃取分配曲线和操作线的不同关系。(9)多级逆流萃取的理论级数如何确定。(10)萃取剂用量的确定有哪些考虑。,本节思考题,第二节 萃取,一、膜分离概述二、膜分离过程中的传递过程三、反渗透和纳滤四、超滤和微滤五、电渗析六、其他膜分离,本节的主要内容,第三节 膜分离,(一)膜分离过程的分类根据推动力的不同:压力差:微滤、超滤、反渗透、气体分离、渗透蒸发浓度差:渗析电位差:电渗析、膜电解温度差:膜蒸馏,一、膜分离概述,第三节 膜分离,(二)膜分离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其他分离过程 其他 分离 过程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67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