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抵押以后》PPT课件.ppt
《《共同抵押以后》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共同抵押以后》PPT课件.ppt(7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物权法,主讲:孙重秀电话:13176999001Email:,案 例,甲自建房屋一幢(有土地使用权)。甲为将该房出售给乙,与乙签定房屋买卖合同并至房产管理部门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和过户手续。此后,乙复将该房出售给丙和丁(系夫妻关系),并办理过户登记。但因登记机关工作失误,房产登记簿上仅记载丙的姓名。不久,乙与丙丁签订的买卖合同被法院撤销。而此时丙已将房屋出售给戊,戊支付购房款并入住。问:此时房屋所有权归谁?,甲,乙,丁,丙,戊,建房,买卖并交付,登记,买卖并过户,夫妻关系,登记,买卖并交付,付款,占有,图示一,民法体系图,物,能为人所支配 能满足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 须有价值,能以金钱衡量须
2、具有法律上的可辨别性,物的种类,动产、不动产;流通物、限制流通物、禁止流通物;主物与从物;原物与孳息;消费物与非消费物;特定物与种类物;代替物与不可代替物关于动物的问题关于物与财产的问题关于物的“可特定化问题”,第一节 物权法的概念 第二节 物权法的调整对象和功能 第三节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 物权法的发展趋势 第五节 中国物权法的制定,第一章 绪 论,第一节 物权法的概念,一、物权法的概念,物权法是调整民事主体对物的归属和利用所生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简言之,是调整人对物的支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通俗地说,物权法要回答三个问题:第一,物属谁?第二,对该物享有何种权利(他人有何种义务
3、)?第三,怎样保护物权?,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实质意义和形式意义)。,二、物权法的性质,(一)物权法 在总体上是私法(二)物权法为财产法(三)物权法是强行法(四)物权法是实体法(五)物权法具有本土性,(一)物权法是私法,民法是私法的基本法,物权法作为民法的一部分,当然也属于私法。物权法之作为私法,贯穿着私法自治原则,认为每一个人都可以而且应该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决定私法方面的一切关系。,注 意,但有两点值得说明:物权法规范常涉及社会之公共利益。物权法中含有不少经济行政法律规范。,(二)物权法是财产法,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和财产关系。人身关系是人们基于彼此的人格和身份而形成的相互关系。
4、财产关系是当事人基于财产而形成的相互关系。物权法是以人对财产的归属和利用关系为调整对象,所以作为私法的物权法,具体而言属于财产法。,物权与财产权关系图,(三)物权法主要是强行法,强行法是绝对适用的,不以当事人的意思为转移,当事人必须遵循。而物权法由于实行物权法定原则,物权的种类和内容、公示方法都是由法律明确规定,当事人不得以其约定任意变通,只能按照法律规定设定、取得物权,因此,物权法的规范绝大多数是强行性规范。,(四)物权法是实体法,但也包含一些程序性的规定。,(五)物权法具有本土性,物权法是固有法,具有本土性。所谓本土性,是指各国物权法由于经济体制、民族习惯、历史传统乃至地理特征、资源状况及
5、国民性的差异而具有鲜明的本国特色。这也是物权法与债权法的一个重要区别。,第二节 物权法的调整对象和功能,一、物权法的调整对象,关于物权法的调整对象,在学理上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观点:1、支配关系说;物权法主要调整人对物的支配关系。2、静态财产关系说;3、占有、利用和归属关系说。,物权法规定,物权法第2条第1款规定:“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适用本法。,物权法的调整对象物的归属与利用关系(一)物的归属关系,1、归属可以是指特定民事主体优越于其他一切民事主体的,对物质资料的支配地位.2、可以是指物质资料被他人直接占有利用时,物主人可以依据间接占有继续支配物质资料,并在利用关系解除以后,恢复到
6、完全支配者的地位的法律上的能力。3、归属关系的广泛存在,还代表一个社会对个人财产支配能力的高度信任,故而归属关系没有期限性.4、归属关系可以作为一切财产关系的逻辑起点。,(二)物的利用关系,使物尽其用,才是物权法最终服务的目的。相比之下,追求“物尽其有”的归属关系,反倒是为了达成更有效的物的利用的一种手段。物的利用的两种主要形式A、自主利用B、他主利用 在大陆法建立完备的所有权制度的背景下,我们反倒更应当注意他主利用的社会效率。,(二)物权法的功能,1.明确物的归属,定纷止争;2.实现物尽其用;3.保护物权交易安全。,一兔走街,百人追之,贪人具存,人莫之非者,以兔为未定分也。积兔满 市,过而不
7、顾,非不欲兔也,分定之后,虽鄙不争。商鞅,第三节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一、物权法上的意思自治二、物权法的社会政治原则三、物权法的结构原则四、物权法的效率原则五、物权法的和谐原则,何谓“物权法的基本原则”?,A、它仅仅是贯穿于物权法内部的行为准则;B、它是在物权法律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性、技术性原则,而非伦理性原则。C、它仅仅适用于大陆法系的物权法。,一、物权法上的意思自治,(1)所有权自由(2)物权内容自由(3)法定物权变动中的意思自治(4)物权的公示方式自由(5)物权行使上的自由,二、物权法的社会政治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原则 物权平等原则(平等保护原则),三、物权法的结构原则,(1)物权
8、法定主义;(2)一物一权主义;(3)物权的优先效力;(4)物权的公示公信原则,四、物权法的效率原则,效率是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取得同样多的效果,或以同样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效果。物权法的效率原则,更能使物尽其用。,五、物权法的和谐原则,1、和谐原则要求各类物权之间的协调一致。2、和谐原则要求物权从产生、变更、消灭都有明确的界限和变动的要件,且各种变动之间都必须衔接配合得当。3、和谐原则要求物权人与义务人之间的关系明确清晰。,第四节 物权法的发展趋势,一、物权的社会化趋势二、物权的价值化趋势三、物权的扩张趋势四、物权法的国际化趋势五、物权和债权的相对化。,第五节 中国物权法立法背景及体系,一、物权立
9、法的目的,实践依法治国方略的需要;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的需要;形成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目标的需要。,二、物权立法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定了不少调整物权关系的法律、法规,如民法通则,担保法,土地管理法,房地产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水法,矿业法等。物权法起草工作始于1993年。从2002年12月起,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进行了6次审议,其间向社会全文公布征求意见,并召开了100多次座谈会、立法论证会听取各方意见。至2007年3月16日十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一部法律经历如此多审议是空前的。,归纳:,多次审议所涉及问题:既有宏观方面的争论如物权立法是否违宪,又有微观方面
10、的讨论如物权具体制度取舍、基本概念的界定等;既有各种利益的分配协调之争,又有具体内容如何规范、能否落实和操作之辩。立法过程:反映了立法者的重视,体现了立法的科学和民主。意义:物权立法因与广大人民利益息息相关,与我国经济发展密不可分,故中国最大、最深刻的变革之一就是逐步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权制度。,三、基本体例,所有权;国家、集体、个人 所有权 土地承包经营权 物权 用益 建设用地使用权 关系 物权 宅基地使用权 地役权物权法的 他物权调整对象 抵押权 担保 质权(动产质、物权 权利质)占有 留置权 关系,具体说明:,物权法分五编加附则,共247条。第一编总则:第一章基本原则。第二章物权的设
11、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第一节不动产登记,第二节动产交付,第三节其他规定。第三章物权的保护。第二编所有权:第四章一般规定。第五章国家和集体、私人所有权。第六章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第七章相邻关系。第八章共有。第九章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第三编用益物权:第十章一般规定。第十一章土地承包经营权。第十二章建设用地使用权。第十三章宅基地使用权。第十四章地役权。第四编担保物权:第十五章一般规定。第十六章抵押权:第一节一般抵押权;第二节最高额抵押权。第十七章质权:第一节动产质权;第二节权利质权。第十八章留置权。第五编占有:第十九章占有。附则。,与宪法的关系,确保个人财产领域的自由空间关乎个人人格尊严和自由
12、,宪法应保障。物权法对此具体化,以明确支配范围,防止公权力不当干预,维护正常社会秩序。,与其他财产权法的关系与民法各编的关系,与总则关系:总则中主体、客体,权利行使的原则等规定都与物权法有关。与家庭婚姻和继承法的关系:家庭和夫妻财产制度的形成,家属成员死亡后财产如何移转等与物权法关系密切。与知识产权法的关系:可采用物权保护方法,另其载体即体现为实物所有权的归属。,与债法编的关系,二者构成财产法的主要内容,关系密切。一是关联互补关系,即二者关系密切功能互补。如债权通常是物权产生的前提或原因;债的赔偿制度是保护物权的主要手段,拾得遗失物者可请求本人给付必要的管理费用等;许多债权请求权可类推适用于物
13、上请求权等。二是互换关系,有的债权可经登记产生物权效力如对土地的使用,未经登记就是租赁合同,是债权范畴,而一经登记就是物权。三是担保关系。即在担保物权中,均是以主债存在为前提。,与其他财产权法的关系与财产特别法的关系,对某些物权关系由特别法规定也是常见现象,如海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适用规则:特别法有规定的,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特别法未规定的,适用普通法。,四、立法特点及适用,立法技术:由抽象到具体,由一般到特殊,这种通则化的立法技术系制定法法典化的特色,有助于体系构成和精简条文。体系构成:以区别不动产和动产物权为主要架构基础,辅助于区分国家、集体和私人所有权的中国特色,将内容分为物权和占有关
14、系,并由所有权、他物权(用益和担保物权)和占有三方面组成。适用:基本规范统一于物权法,特殊问题通过单行法或司法解释解决。,第二章 物权通论,第一节 物权的概念第二节 物权的类型第三节 物权的客体第四节 物权的效力第五节 物权请求权,第二章 物权通论,案 例,甲公司于2010年3月向银行贷款100万元,并承诺以公司所有的房产作抵押。贷款合同签订后,甲公司与银行到有关部门办理了抵押登记手续。2011年1月,甲公司将抵押的房产转让给了乙公司,并且将转让的情况通知了银行。2011年3月,银行发现有人破坏该房屋,但因乙公司正在更换董事,没有人顾及到房屋破坏的问题,银行便出面阻止,保住了该房屋。2011年
15、6月,银行债权到期,甲公司无力还债,银行申请拍卖该房屋。但遭到乙公司的拒绝,由此双方发生纠纷。,问 题,1银行享有的是何种类型的权利?2银行是否有权拍卖该房屋?3银行是否有权阻止他人损害该房屋?,第一节 物权概述,一、物权的概念1.物权的概念滥觞于罗马法:21811年奥地利民法典率先在立法上采用了“物权”的概念。3.1896年德国民法典确立了最早的现代意义的物权概念。,对人之诉与对物之诉,3概念物权是指物权人依法对特定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简而言之,物权就是对特定物的排他支配权。,物权法第2条第3款规定:“本法所称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
16、权和担保物权。”,二、物权的特征,物权是主体可直接支配标的物的权利 物权原则上是排他性的权利 物权的客体具有特定性 物权人是特定的,义务人是不特定的,表现为:,第二节 物权的类型一、物权法定主义(一)物权法定主义的界定,(1)物权的种类法定;(2)物权的内容法定,(二)物权法定主义的原因,1.物权的绝对性;2.物尽其用的效益原则;3.交易安全与便捷;4.整理旧物权,适应社会需要。,(三)物权法定主义中“法”含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颁布的法律。,案例1:甲和乙签订了一份书面合同,约定甲将其房屋的使用权长期转让给乙,该长期使用权具有物权性质,作为对价,乙必须支付给甲16万元。合同签订后
17、,乙将16万元付给了甲。后来,乙由于急需用钱,就将该房屋的长期使用权转让给了丙。甲知道后,就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解除其与乙签订的合同,并要求丙返还该房屋。,解 析,在这个案子当中,甲和乙约定的对房屋的长期使用权具有物权性质,而根据物权法定原则,物权的种类只能由法律规定,而不能由当事人随意创设,由于我国现有物权中并不存在房屋的长期使用权这一类型,所以甲和乙的约定由于违反了物权法定原则,不能产生物权效力。在实践当中,当事人自行约定的“终身居住权”、“优先购买权”等物权类型,由于缺乏法律依据,如果当事人以其约定诉讼到法院,要求保护他们所谓的物权时,法院都可以根据物权法第5条的规定,驳回他们的诉讼请求
18、,因为他们的约定违反了物权法定原则。,“物权内容法定”案例:甲有一套房子,乙租赁了该房屋,乙为了能够长期使用该房屋,就和甲商定由其永久租赁,甲永远不能收回该房屋,也不能将该房屋抵押或出卖,那么乙和甲之间的这种约定是否合法?不合法。因为他们约定永久性地限制房屋所有人甲对该房子的处分权,实际上是取消了所有权中的处分权能,这显然与物权法规定的所有权的权能不符,这种约定也违反了物权法定原则,其约定是无效的。,例题甲对乙负有50万元的债务,甲所提供的下列担保方式中哪些是合法有效的?()A.甲将自己的一幢价值50万元的房屋不转移占有质押给乙 B.甲将自己的一幢价值50万元的房屋抵押给乙 C.甲的朋友丙将自
19、己的一幢价值50万元的房屋抵押给乙担保甲债务的履行 D.甲乙约定若甲到时不能清偿债务,则甲的房屋归乙所有 答案BC,(07年卷三第11题)甲将其父去世时留下的毕业纪念册赠与其父之母校,赠与合同中约定该纪念册只能用于收藏和陈列,不得转让。但该大学在接受乙的捐款时,将该纪念册馈赠给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该大学对乙的赠与无效,乙不能取得纪念册的所有权B.该大学对乙的赠与无效,但乙已取得纪念册的所有权C.只有经甲同意后,乙才能取得纪念册的所有权D.该大学对乙的赠与有效,乙已取得纪念册的所有权答案:D,解析:物权法第39条规定:“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
20、利。”物权法第5条规定:“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本题中,甲在赠与合同中约定学校不得处分(转让)该纪念册违反了物权法定原则,仅具有债的效力,不具有物权效力。因此D项正确。,(四)违反物权法定的后果,违反物权法定原则的,物权的设立应属无效,不能发生物权法上的效果;部分违反物权法定原则,但不影响其它部分效力的,其它部分仍可有效;物权法上无明确规定的事项,应推定为禁止;物权虽然归于无效,但当事人的行为若符合其他法律行为(如合同行为)的生效要件的,仍可产生该法律行为的效力,(五)物权法定行为的缓和,二、物权的种类,物权的法定种类 我国法律上规定的物权种类包括,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
21、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海域使用权、探矿权、取水权、养殖权、捕捞权、抵押权、质权、留置权。,三、物权的分类,(一)所有权与定限物权(二)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三)不动产物权、动产物权与权利物权(四)主物权与从物权(五)登记物权与不登记物权(六)意定物权与法定物权(七)民法上的物权与特别法上的物权(八)本权与占有,(一)所有权与定限物权,1、划分标准:物的支配范围,所有权:即完全物权,指所有人对于标的物为全面支配的物权,是阶位最高,权能最完整的物权。定限物权:即他物权、限制或不完全物权,指仅能于特定限度内对标的物为支配的物权。“他”字的意思:一是所有人外的他人有物权;二是对他人之物享有权利;三
22、是所有权外的物权。,3、分类的法律意义,(1)权利行使的范围不同;(2)所有权是定限物权产生的根据;(3)定限物权具有优先效力。,(二)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1、划分标准:定限物权所支配的内容,用益物权:支配标的物使用价值的物权,以使用收益为目的。如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地役权等。担保物权:支配标的物的交换价值的物权,以担保主债为目的。如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3、分类的法律意义,(1)用益物权人可以使用标的物,担保物权人仅能支配标的物的交换价值;(2)一个标的物上只存在一个用益物权,但可以并存数个担保物权;(3)同一个标的物上可以并存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三)动产物权、不动产物
23、权与权利物权,1、划分标准:标的物的种类,不动产物权:以不动产为标的物的物权。动产物权:以动产为标的物的物权。权利物权:以特定财产权利为标的物的物权。,3、分类的法律意义,(1)物权变动的要件不同;(2)权利的公示方式不同;,(四)登记物权与不登记物权,1、划分标准:物权变动是否需要登记,登记物权:不动产主要为登记产生,物权变动非经登记不生效力,或不得再为处分的物权。不登记物权:物权变动只需交付,不需登记即可生效的物权,动产无须登记产生效力。,3、分类的法律意义,登记在物权变动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五)意定物权与法定物权,1、划分标准:物权的发生是否基于当事人的意思,意定物权:指基于当事人的意思
24、而发生的物权,如质权、抵押权等。法定物权:指不问当事人的意思,直接由法律规定而发生的物权,留置权等。,3、分类的法律意义,物权成立要件和适用法律不同,(六)有期限物权与无期限物权,1、划分标准:物权的存续有无期限限制,无期限物权:指没有一定存续期间得以永久存续的物权,如所有权。有期限物权:仅能在一定期限内存续的物权。他物权通常为有期限物权如土地使用权、抵押权等。,3、分类的法律意义,明确物权存续期间,分清其消灭原因。,(七)主物权与从物权,1、划分标准:物权是否具有独立性,主物权:不需要从属其他权利,能独立自存的物权。从物权:须从属于他权利而存在的物权。,3、分类的法律意义,主物权可以独立存在
25、,从物权原则上随主权利转移而转移。,(八)既得权与期待权,1、划分标准:物权是否已经取得,既得权:权利主体已经取得了并且能够实现的物权。期待权:取得物权的某些要件已经实现,而剩下的条件若实现即可取得物权的期待状态。,3、分类的法律意义,有助于人们认识并区分物权的生成过程,丰富物权的类型和体系及其理论,针对两种不同的权利,运用不同的法律保护方法。,(九)完全物权与不完全物权,1、划分标准:物权的效力是否完全,完全物权:法律效力齐备的物权。不完全物权:欠缺某些法律效力的物权。,3、分类的法律意义,物权的效力不同,物权人能够实现的利益有别,法律对物权转让设置的限定条件也有差异。,(十)本权与占有,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共同抵押以后 共同 抵押 以后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67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