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小组工作》PPT课件.ppt
《《儿童小组工作》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小组工作》PPT课件.ppt(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十二章 儿童小组工作,2,儿童社会工作,3,一、儿童社会工作,(一)儿童概述1.什么是儿童?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儿童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除非对其适用法律规定成年年龄低于18岁”。皮亚杰:015岁我国:014岁,4,2、儿童的需要生活照顾:基本生活、养育(第一需要)生存权健康照顾:医疗、预防保健、健康照顾(基本条件)家庭生活:亲子关系、管教(身心健康精神、情感、兴趣、个性社会化基础)满足学习:主导活动(学习、游戏、劳动)发展心理、形成个性休闲娱乐:社会化的重要手段(天性)社会生活:道德能力(人际交往、生活技能、适应能力、价值观)心理发展:性别角色(性心理)、社会角色(成人感)免被伤害:
2、人身安全、个人权益,5,3、儿童的问题(1)环境伤害(网搜图片)贫穷:实现权利的最大障碍(生存权)污染:疾病营养:趋势:营养不良(贫困地区、贫困家庭)、营养过剩(发达地区)后果:营养不良影响身心发展;营养过剩人际交往困难、自卑、融入群体障碍童工:贫困地区多见,6,(2)发展障碍学习压力:A、社会原因(文化传统、社会竞争、家庭结构、教育理念);B、策略(自主学习、创造精神)无法彻底解决的问题代际冲突:A、定义(两代人因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差异导致矛盾);B、类型(差异和冲突、无差异和无冲突)同伴交往:A、练习社会交往、提高交往技能;B、完善个性、发展行为、健康身心道德发展:内化社会规则:社会公德
3、(责任感、尊重他人)低龄犯罪:成长环境(家庭、学校、社会综合治理)特殊境况:性侵害、流浪乞讨、吸毒及艾滋病影响和感染,7,(二)儿童社工概述,1、定义以儿童为工作对象的社工(王思斌)儿童社会工作就是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成长、发展的需要,以专业的价值为指导和科学的理论为基础,充分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对儿童开展的助人服务活动(范明林),8,2、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宏观儿童社会工作(改善成长环境)(2)微观儿童社会工作(提供具体服务),9,宏观儿童社会工作(一)推动立法:推动立法、增加投入、提出建议(二)促进养育:保证营养、保证居住(三)发展教育:宣传落实法律、帮助重返课堂、
4、普及科学知识、宣传教育思想、掌握学习方法、协调长幼关系、指导同辈相处、学习生存本领(四)快乐成长:游戏与娱乐(五)卫生保健:女婴保健、学校卫生工作(六)家庭服务:保护家庭儿童权益、普及儿童教育知识、服务个别“问题”儿童(七)权益保护:基本权利保障、社会环境改善、自保能力增强(八)信息资讯:开展问题调研、评估服务质量、提供决策建议,10,微观儿童社会工作A.特殊儿童救助1、对象类型:生活困难、反社会、反常2、服务类型:支持性(提高家庭功能)、保护性(改变生存环境)、补充性(改善基本生活)、替代性(替代原生环境),11,B.孤儿弃儿救助1、机构养护:儿童福利院(院内救助)2、家庭寄养:模拟家庭3、
5、家庭收养:法律收养,12,C.残疾康复教育:进行身体康复、开展特殊教育D.偏差行为矫治:行为脱轨、违法犯罪(社会化辅导、心理辅导、环境建设)E.青春前期辅导:儿童末期、青春发育期(心理问题为主),13,3、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1)一般意义上的方法(通用方法)(2)特殊整合方法,14,一般意义上的方法(通用方法)(一)个案方法(二)小组方法(三)社区方法,15,个案方法1、目标:解决具体问题、应对眼前困难、增进健康成长、有利儿童发展(根本目标)2、特点:(1)方式的艺术化与多样化;(2)方法的科学性与技术性;(3)本质上强调助人自助;(4)过程的系统性(多方原因、多途解决);(5)工作的扩
6、展性(利害关系人)。3、常用方法:(1)直接启迪儿童;(2)提供社会资源。4、主要形式:(1)个别谈话;(2)咨询服务。,16,小组方法1、定义:2、功能:(1)增强归属感和责任感;(2)满足多种需要;(3)促进个性发展3、要素与特点:(1)服务对象;(2)目标:全面发展;(3)专业技能和方法;(4)社会工作者4、重视非正式儿童团体:自发小组(同辈群体),17,社区方法1、定义:调动社区参与、服务社区儿童2、内涵:(1)一种工作模式:社区工作模式;(2)一种综合社会建设方式:发动社区居民、创建生存环境(3)一种理念:自助、互助、自决的精神,及儿童权利观念。3、介入手段:(1)物质性建设;(2)
7、教育性服务;(3)突发事件介入;(4)综合服务;(5)社会舆论;(6)社会资源。,18,特殊整合方法(一)家庭支持与寄养、收养(二)儿童福利机构建设(三)对儿童生理、心理、社会性发展的辅导,19,家庭支持与寄养、收养1、家庭支持性服务:(1)家庭补助。A、内容:提供经济救助;B、优点:亲生家庭、健全发展。(2)其他辅助性服务。优点:增进父母亲职功能。,20,2、家庭寄养:(1)特点:家内照顾、非机构照顾、一定时限;(2)类型(了解即可);(3)筛选过程(了解即可);(4)安置过程(接案、安置、探视、再安置、结案)及渠道(父母申请、法院判决);(5)考虑因素:了解原生家庭、适应寄养生活、了解儿童
8、资料;(6)再安置(尽量避免);(7)结案:返回原生家庭、接受领养、长大独立。,21,3、收养:(1)类型:亲属收养;非亲属收养(A、机构安置亲生父母放弃抚养权,委托收养机构寻找养父母;B、独立安置不经社会服务机构介入)。(2)收养家庭条件:我国:无子女;年满30岁;有抚养能力;无法定疾病。(3)放宽条件:考虑传统、稳定关系(4)收养程序:,22,4、中国儿童服务组织,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宋庆龄基金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23,中国儿童救助项目,希望工程“春蕾计划”“五保户制度”(吃穿住医教)1952(1963),香港的扶幼会1935(1951),香港小童群益
9、会(40所儿童中心,36所图书馆,2所儿童及青年中心)1963,香港协康会,伤残、弱能弱智澳门、台湾,24,国际儿童救助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SOS 儿童村组织国际计划(Plan International)国际救助儿童联盟(Save the Children)美国儿童支持协会英国救助儿童会英国儿童法律中心,25,5、儿童社会工作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颁布至19世纪,可以称之为以救济为主的儿童社会工作时期。特点是:服务的手段主要是领养、寄养等被动、消极的救济方法,工作对象集中于孤儿、弃儿和部分贫困儿童。,26,第二阶段:自发表了儿童权利宣言起至以后,可以称之为以积极
10、的儿童福利为目标的儿童社会工作时期。3项原则:18岁原则无歧视原则儿童权利最高原则4项权利:生存、发展、受保护、参与,27,宣言强调:儿童应该受到关怀、爱护和了解;儿童应该有足够的营养和医疗照顾;儿童应该有法定的免费教育;儿童应该有全面的康乐和游戏的权利;儿童应该有自己的姓名和国籍;如果遇到伤残和灾难,儿童应该受到妥善的照顾和获得优先救济;儿童应该有发展潜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材的权利;儿童应该有建立友爱与和平精神的权利;无论种族、肤色、性别、国家和地区,儿童都应该同等享有上述的权利(王思斌,1999)。儿童权利宣言成为现代儿童社会工作极其重要的思想基础,28,29,他没有国籍,30,他也没有国籍
11、,31,超生的孩子的户口问题,32,(三)儿童社会工作的介入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荷妮的新精神分析学说皮尔伯格的儿童发展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系理论,33,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Freud是心理分析理论的创始人,他的理论包括人格结构、意识层次、焦虑和自我防卫、俄狄普斯情结等多个方面,其中,个体自我发展理论或个体心理性发展阶段理论对儿童社会工作及其开展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佛洛依德的自我发展理论包含五个主要阶段:,34,1、口腔期:出生-1岁。在婴儿及幼儿时期,嘴巴是获取满足的主要器官,吸吮和啃咬占据儿童的大多数时间。如果个体在口腔期的需求未得到满足,或过度满足都会导致固着,产生口唇期-依赖型
12、人格或攻击型人格。2、肛门期:2岁-3岁。肛门成为注意的焦点,由对大便的保持和排泄会引起儿童的愉快的推迟或者满足。在任意排泄与被迫等待两端形成排泄性人格(不讲规则/破坏性)和滞留型人格(强迫性)。,35,3、性器期:从3岁到-5岁。在此阶段生殖器官变得重要起来,儿童开始对自己的生殖器感兴趣,开始喜欢异性家长这个阶段的行为对未来异性的态度至关重要。滞留或失败导致男性粗鲁、自夸、占有欲强、爱出风头;女性表现为天真、轻浮。4、潜伏期:从6岁-12岁。在此阶段儿童持续对同性别父母认同,个体的超我也透过父母的价值而被增强。基本上,在此时期儿童学习新技巧并发展较好的自我价值感。5、生殖期:12岁-20。这
13、个时期成熟的外生殖器是个体满足的主要来源,孩子发展出利他精神,摆脱父母依赖。但之前的性能量被激活导致许多内心矛盾。,36,总的来说,生理成熟过程引起快乐的重点从身体的一个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从口腔到肛门到生殖器官),发展阶段中的经历影响着不同个性的最终结果。在社会化过程中,不同的个体的基本需要和渴望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满足或受到挫折会影响到未来成年的人格表现。,37,佛洛依德强调,为了成功地度过上述心理性发展阶段,在每一个阶段中都要求有最佳程度的满足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如果在一个阶段中得到的满足太多,就会不愿意继续前进;如果得到的满足太少,挫折和焦虑会伤害未来发展。比如,在生命的第一年得口腔满
14、足会引起对这一阶段的固结。“固结”的意思是部分性能量分配给了对前一个心理性阶段的注意,没有转移到后一个发展阶段的状况。,38,2、荷妮:新精神分析的发展,从本能到环境,人类的精神冲突也来自外部,反对人格的幼年决定论来自幼年的基本焦虑,非性,而是人际关系(溺爱导致依赖,忽略导致恐惧)对恐惧的四种态度:(1)总是顺从,不计任何代价的寻求爱与认同;依从性格(2)寻求超越他人的权力和优越感;攻击性格(3)回避与人接触。离群性格,39,3、皮亚杰的心理发展阶段说,(1)感知运动阶段(02岁):(1)主要凭借感知和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形成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吮吸图示、抓握、观看),以此来适应外部环
15、境。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索世界的主要手段。(2)没有语言、思想、没有客观现实,只有此时此地的世界。(3)客体永久性的发展,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大约在912个月。,40,(2)前运算阶段(27岁):,开始能够运用语言或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的事物,但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具体表现为:(1)泛灵论,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2)自我中心,认为所有的人与自己都有相同的感受,不能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3)思维的不可逆性,只知道AB,不知道BA。(4)未掌握守恒。掌握守恒是指不论事物的形态如何变化,儿童都知道其本质是不变的。(5)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童小组工作 儿童 小组 工作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65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