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电源系统》PPT课件.ppt
《《储能电源系统》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储能电源系统》PPT课件.ppt(1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0-10,全国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培训蓄电池储能电源系统,第五讲,新型蓄电池储能电源系统,要 点 本讲将重点讨论蓄电池储能电源系统的组成;蓄电池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组成和充电和放电系统;和铅酸体系、锂离子和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储能电源系统对充电设备的要求。,锂离子等新型蓄电池越来越引起产业界和用户的关注。锂离子等新型蓄电池已经成为支撑智能电网、风能发电、光伏发电,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低碳产业的发展的技术关键。,在节能与新能源产业的驱动下,我国锂离子等新型蓄电池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其中大容量能量型锂离子蓄电池产业发展,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当前,大容量锂离子蓄电池的性能已经基本能够满
2、足设计要求;虽然制造成本仍高于阀控铅蓄电池,但从全生命周期内经济性考虑,锂离子蓄电池已经显著优于阀控铅蓄电池。,从单体蓄电池的性能、经济性和产业化基础考虑,大容量能量型锂离子蓄电池规模化推广应用和产业化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锂离子等新型蓄电池对过充电、过放电、过电流、超温等十分敏感。充电和放电过程中,若发生单体电池过充电、过放电、过流和超温,将造成使用寿命缩短,甚至发生蓄电池燃烧、爆炸等恶性事故。锂离子等新型蓄电池,对成组应用技术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当前,锂离子等新型蓄电池成组应用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和蓄电池储能电源系统研究严重滞后于锂离子等新型蓄电池产业的发展。,蓄电池成组后,安全性大幅下降、
3、使用寿命大幅缩短,甚至发生电池燃烧爆炸等恶性事故。蓄电池成组应用技术,仍是制约蓄电池储能电源系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首要技术瓶颈。,新型蓄电池成组应用技术和蓄电池储能电源系统研究及产业发展,已经成为低碳产业竞争的热点和焦点。,掌握了锂离子等新型蓄电池电源系统技术和产业主动权,就掌握了节能与新能源产业的主导权。,蓄电池储能电源系统,是涉及蓄电池、电力电子、自动控制、计算技术、现场通讯等多个高新技术的技术密集型系统工程。,衡量储能电源系统技术成熟的主要指标是:储能电源系统中的蓄电池不会发生:过充电、过放电、过电流、无超温。,3.1 蓄电池储能电源系统的组成,手持电子设备锂离子蓄电池储能电源系
4、统,图3-1 蓄电池储能电源系统的组成,蓄电池储能电源系统,主要由蓄电池监测系统、蓄电池系统和充电设备中的充电控制系统、蓄电池系统和放电设备中的放电控制系统,组成了蓄电池管理系统。,3.2 蓄电池管理系统(BMS),蓄电池管理系统(BMS)是储能蓄电池电源系统的技术核心和关键。蓄电池管理系统是国内外在储能蓄电池电源系统产业竟争的焦点。,从“十五”计划开始,我国即开展了以电动汽车储能蓄电池电源系统用蓄电池管理系统为重点的关键技术和产品研究,并取得了重要进展。其中一些技术研究成果已经处于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但这些技术都分散掌握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高技术企业手中。在市场环境下,企业间的经济利益、
5、技术利益和知识产权,对企业间的合作形成了难以克服的障碍。,技术路线、技术方案和产品性能各不相同。总体情况看,BMS的研究仍处于无序和混乱的状态。因BMS技术仍与规模化推广应用存在较大差距,锂离子等新型蓄电池储能电源系统距规模化推广应用和产业化仍有较大差距。,BMS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目的和目标认识不一 BMS的基本目的是:根据蓄电池对充放电的基本要求,对充电和放电进行有效管理,保证蓄电池组安全、高效运行。,BMS的基本目标是:保证蓄电池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不发生单体蓄电池:过充电、过放电、过电流 和超温。,当前:大多数BMS并不具备充电管理和放电管理功能,重点集中在电压、电流、温度采样和
6、荷电状态估计方面。对BMS的基本目标和目的认识,仍处于混乱状态。,2、混淆“单体蓄电池”和“蓄电池组”概念问题突出;混淆了“蓄电池应用技术”和“蓄电池成组应用技术”“单体蓄电池”和“蓄电池组”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单体蓄电池 特指安装在一个机械容器内的正极、负极和电解质的组合。其显著特征是正负电极在同一电解质内。其电气特性表现为唯一性。蓄电池应用技术研究研究内容主要是:单体蓄电池充电特性和充电方法、放电特性和放电方法、失效机理和防止失效的方法等研究。,蓄电池组 特指“由电路相联的若干个锂离子蓄电池单体的组合”。其特点是:(1)由电路连接的正负电极,不在同一电解质内。(2)各单体蓄电池的电气特
7、性具有不同的特性。,蓄电池成组应用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满足组成蓄电池组的单体蓄电池应用技术要求的方法和技术措施。,3、对蓄电池管理系统定义混乱,蓄电池管理系统的定义,直接关系到其功能要求、技术要求和技术指标及总体技术方案。对定义的不同理解,必然会导致功能要求、技术要求和技术指标和总体技术方案的差异。正确定义蓄电池管理系统的定义,是蓄电池管理系统研究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美国电动运输协会试验规程ETA-HTP012 2001电动汽车车载电池能源管理系统中对蓄电池管理系统性能规定的描述如下:,5 电池能量管理系统(BEMS)性能检测 车辆应装备电池管理系统(BMS)。该系统能控制动力电池包和模块
8、的电压,温度和充电状态。而且,BMS能自动限制电池的放电不会低于预定的最低值。充电系统应包括维持电池包中所有模块在每个充电-放电循环中温度相同并在允许的温度范围内的装置。,上述文件中明确蓄电池管理系统(BMS)应具有充电电压、温度、充电状态和防止电池过放电的控制性能。上述表述明确了蓄电池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充电和放电管理。,根据蓄电池管理系统的基本目的和目标,蓄电池管理系统特指:安装在蓄电池模块、蓄电池总成和充电设备、放电设备内,用于组成蓄电池充电管理和放电管理的电路集合。其中主要包括充电控制电路、放电控制电路和蓄电池状态监测电路等。,充电设备,放电设备,电压监测,电流监测,通讯接口,蓄电池,
9、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蓄电池储能电源系统和蓄电池管理系统,GB/T 19596-2004 电动汽车术语关于蓄电池管理系统定义如下:“3.3.2.1.4 蓄电池管理系统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可以控制蓄电池输入和输出功率,监视蓄电池的状态(温度、电压、荷电状态),为蓄电池提供通讯接口的系统”,GB/T 19596与ETA-HTP012 在蓄电池管理系统定义上存在实质的差别在于:ETA-HTP012ZH中的描述是:“能控制动力电池包和模块的电压,温度和充电状态。而且,BMS能自动限制电池的放电不会低于预定的最低值”。GB/T 19596的描述是:“可以控制蓄电池输入和输出
10、功率,监视蓄电池的状态(温度、电压、荷电状态),为蓄电池提供通讯接口的系统”,当前“蓄电池管理系统”,仅为蓄电池管理系统中的蓄电池状态监测电路。上述定义上的差别,是造成当前将“监视蓄电池的状态(温度、电压、荷电状态)”的装置定义为管理系统的主要原因。,4、过度强调荷电状态(SOC)的作用 当前,蓄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的技术重点都集中在荷电状态(SOC)估计技术上。,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蓄电池允许充放电电流与SOC相关。只要准确估计到蓄电池的SOC值,就可以计算出最优充电电流和放电电流值。就可以防止发生蓄电池的过充电、过放电、超温和过流。将防止蓄电池过充电、过放电、过电流的希望都寄托在准确的荷电状态
11、(SOC)估计。,在基于端电压的成组应用技术条件下,基于SOC能量管理技术一度在铅蓄电池管理方面发挥过一定的作用。,铅蓄电池的开路电压与电解液的密度和荷电状态符合简单的线性关系,可以比较准确测量出SOC。,在铅酸蓄电池使用维护过程中,一直以电解液密度变化0.04,荷电状态变化25%;开路电压上升或下降0.04V,蓄电池荷电状态变化25%;作为判断蓄电池贺电状态的依据。,铅蓄电池具有良好的自动均衡特性,充电电流无需十分精确。由于技术的局限,和阀控铅蓄电池有:较大残存荷电;过放电对电池伤害程度;过放电的可恢复性;采用基于端电压的情况下,采用基于容量的 SOC 进行能量管理,是基本可用得权宜之计。,
12、锂离子蓄电池基本没有自动均衡性能,要求精确控制充电电流。要求完全放电;过放电对电池会造成严重伤害;一些电池过放电将造成容量丧失;采用基于端电压的情况下,采用基于容量的 SOC 不能防止过充电、过放电和过电流。,正常的锂离子蓄电池组;不均衡性主要标准在极端单体蓄电池的充放电后期。,锂离子蓄电池的电压与荷电状态不具备图3-3的特性。根据蓄电池电压、难以准确估计蓄电池的SOC。锂离子蓄电池不具备铅蓄电池的自动均衡特性,对充电电流的准确度要求很高,否则,将造成过充电、过放电,对蓄电池造成严重伤害。,从蓄电池充放电管理需求考虑,关键是可靠性,过高的采样精度要求,除增加成本外,对提高蓄电池充放电管理的质量
13、没有实质作用。当前,过度强调荷电状态(SOC)估计的作用,过度强调电压采样、温度采样和电流采样的高精度,是没有正确定位 BMS 的功能和目标,将重点放在蓄电池监测方面,对BMS的基本功能充电和放电管理忽略所致。,蓄电池,特别是高功率型蓄电池的内阻与蓄电池的荷电状态没有明确的关系。相同荷电状态,而不同厂牌,同一厂牌蓄电池的不同技术状态,内阻相差悬殊,允许最大充电电流和放电电流差别很大。,依据荷电状态进行能量管理,只能适用于特定蓄电池的特定时间内,不具有一般性荷普遍性。不可能建立具有一般性和普遍适用性的基于荷电状态的数学模型。,蓄电池管理目的,蓄电池管理系统的基本目的是:通过对蓄电池组充电过程和放
14、电过程进行有效管理,以防止蓄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超过允许工作,保证蓄电池安全、高效、经济运行。,3.2.2 蓄电池管理的目标,蓄电池管理系统的目标是:确保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不发生:过充电、过放电、过电流 超温。,3.2.3 管理系统的组成,为了实现上述管理目标,蓄电池管理系统的组成如图3-5。,充电控制电路包括:蓄电池系统中的充电控制电路,和充电设备内与蓄电池系统充电控制电路连接的充电控制电路。,主要功能是:在蓄电池监控电路的支撑下,依据蓄电池组所有蓄电池的实际状态,对充电过程进行实时控制,以防止在充电过程中蓄电池发生过充电、过电流和超温。,放电控制电路包括:蓄电池系统中的充电控制电路,和充电设
15、备内与蓄电池系统充电控制电路连接的充电控制电路。,主要功能是:在蓄电池监控电路的支撑下,依据蓄电池组所有蓄电池的实际状态,对放电过程进行实施控制,以防止在放电过程中蓄电池发生过充电、过电流和超温。,蓄电池监测电路:是蓄电池管理系统的控制决策用信息支撑。,在一个蓄电池储能电源系统中,蓄电池管理系统是抽象地存在于蓄电池储能电源中,难以准确划分。因为,组成蓄电池管理系统的电路分散在蓄电池模块和蓄电池,用电设备和充电设备中,不能形成独立的产品。,锂离子蓄电池总成通用要求(报批稿)规定了四种配置的蓄电池管理系统:(1)标准配置;(2)均衡配置;(3)基本配置;(4)I/O配置。,标准配置蓄电池管理系统:
16、配置有互为安全冗余的数字蓄系统和模拟系统。数字系统包括:单体电池、电池组端电压,充放电电流和温度数字采样和数字数据交换系统。数锯传输采用CAN通讯。,模拟系统包括:单体蓄电池电压监测电路、充电和放电控制电路、充电控制导引电路组成。两套电路是完全独立工作,组成了可靠性很高的冗余系统。,电动汽车用蓄电池电源系统、兆瓦级蓄电池储能系统等要求较高的,应选用标准配置的蓄电池管理系统。,均衡型蓄电池管理系统:在标准配置的基础上,增加了蓄电池自动均衡电路。适用于连续浮充电模式(如通信电源、UPS等)的蓄电池电源系统。工作于循环充电模式和非连续浮充电模式的蓄电池储能电源系统,不宜采用均衡配置的蓄电池模块。,基
17、本型蓄电池管理系统:除没有数字系统外,其余与标准配置的蓄电池管理系统相同。其特点是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接口简便,成本低廉。,基本配制BMS的显著优势是:可以充分利用基于端电压控制方法的充放电设备,实现基于极端单体电池高精度充放电控制。是通讯电源等产品采用锂离子蓄电池替代铅酸蓄电池的最佳方案。对于不需要数字数据的蓄电池储能电源系统,可以采用基本配置的蓄电池管理系统。,I/O配置蓄电池管理系统:是适应对成本要求严格的小电流充电和放电设备用蓄电池储能电源提供的一个低成本解决方案。其中,内置式I/O配置蓄电池管理系统,适用于在能源,交通,通讯等行业直接替代低压(如12V、24V、36V、48V)铅蓄电
18、池组。,具体规定见:锂离子蓄电池总成通用要求(报批稿),锂离子蓄电池总成接口和通讯协议(报批稿)锰酸锂蓄电池模块通用要求(报批稿)磷酸亚铁锂蓄电池模块用要求(报批稿),3.2.4 蓄电池监测设备,蓄电池监测电路 是对蓄电池工作状态进行实时检测的电路。基本功能是为充电管理和放电管理电路管理系统提供控制源数据。是蓄电池管理系统基本组成部分。,蓄电池充电和放电控制对信息采样的分辨率和精度要求相对较低。从实际需求和最优性价比考虑,锂离子蓄电池电源系统行业基础标准中规定电压采样分辨率为0.01V,电流采样分辨率为0.1V。,在大功率蓄电池储能电源设备中,电磁骚扰十分严重,工作环境十分恶劣,对电路的抗电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储能电源系统 电源 系统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65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