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行为学》PPT课件.ppt
《《信息行为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行为学》PPT课件.ppt(2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读者行为学(1),乔 欢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2010/06/22 Email:,2,引言:从一张图画说起,3,4,Lascaux Cave Painting,France,法国的Lascaux岩洞,其中有 13,000多年前原始人的绘画。这些岩洞绘画被人类学家称为“石器时代教堂里的珍珠”洞窟壁画被誉为“史前的卢佛宫”。,5,Lascaux 壁画是人类艺术和意识发展进化的象征。洞穴有1500件雕刻和600幅壁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目前世界上共有660处文化遗产,有30处被列入濒危名单,Lascaux也是其中之一。,6,7,著名的人类古老场景:一头野牛正冲向一个鸟人,鸟人附
2、近有一只鸟站立在枝头,野牛身上已被一枝矛剌穿,但还在挣扎向人冲去,图中的人物形态被图案化了。,8,岩洞艺术和信息行为,在艺术、信息、人类行为和人类进化方面有着某种联系的纽带。By Stephen Kaplan(1992)Department of Psychology,University of Michigan,9,人类信息行为的进化途径,从岩洞艺术中,我们可以推断原始人类如何捕获猎物;通过动物踪迹分析可以推断当时人收集、使用和存储信息的行为。古代的岩洞绘画构成存储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岩洞绘画相当于当时的百科全书,传递着绘画者对生活经验的理解。,10,岩洞壁画中的三个信息现象,信息收集发现
3、动物痕迹和标志,发现动物后进行细致的观察,用动物作为潜在动物源的线索。信息组织绘画过程是把相关信息有效组织起来的过程。信息存储采用一定的载体和工具把信息存贮起来。信息使用 通过岩洞壁画教育年轻一代,传递生活知识和常识;岩洞壁画可以起到存储、传递和检索信息的功能,11,1.“读者”概说,藏书楼的“读者”概念及行为特征,12,1.1 藏书楼中的“读者”,关注“用户”是近代图书馆学的重要标志早期藏书楼以收藏保存图书馆为主要职能,没有“读者”问题的出现。,13,古代藏书楼,泛指官方、私人和各机构收藏图书文献的地方,明清以来普遍冠以“阁”“楼”等名称,具有占有性、私密性特点,体现着室藏珍典籍密不示人的心
4、理。,14,汉至清,古代藏书楼形成四种类型:官府藏书书院藏书寺观藏书私家藏书,15,官府藏书,兴于商周时期,汉代形成规模,隋、唐、宋持续发展,明、清两代达到鼎盛时期。清政府的藏书楼,都以“文”字为首,第二个字为“水”字旁,象征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16,清代著名官府藏书:四库全书共抄写七部,分别收藏在:北四阁:故宫紫禁城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沈阳的“文溯阁”南三阁:扬州“文汇阁”镇江金山寺的“文宗阁”杭州的“文澜阁”,17,文渊阁,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建成,四十七年(1728年)四库全书告成,入藏文渊阁。清宫规定,大臣官员之中如有嗜好古书,勤于学习者,经
5、允许可以到阁中阅览书籍,但不得损害书籍,更不许携带书籍出阁。四库全书编成后,用六年时间抄录正本四部,分别藏于文源阁、文津阁、文溯阁(“北四阁”);后又抄三部藏于文宗阁、文汇阁、文澜阁(“南三阁”)。文渊阁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18,文津阁,文津阁位于热河行宫(今河北省承德市)的避暑山庄,建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1915年,文津阁本四库全书由国民政府内务部运归北京,藏于古物保存所,后交给京师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前身)保存,成为国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19,文溯阁,位于辽宁沈阳故宫内。文溯阁本四库全书于1914年运京,存于故宫保和殿。1925年,奉天教育人士拟办图书馆,要求索回此书,内阁讨论
6、后,同意东北地方政府的请求。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文溯阁的四库全书落入日本人手中。1922年,清室曾以经济困难为名,欲将文溯阁四库全书卖给日本人,价已议定为120万元。消息传出,国人群起反对,清室只好作罢。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文溯阁本四库全书回到人民手中。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北方地区因为与前苏联的关系日益紧张,中央下令将文溯阁本四库全书从沈阳调出,运至甘肃兰州市附近的榆中县的战备书库,2005年兰州北山九州台藏书馆竣工开馆。,20,南三阁,乾隆四十九年,乾隆考虑到文人学子读书的方便,命令增抄三部四库全书,在江浙新建三座藏书楼,对外借阅四库全书。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攻陷镇江,
7、火烧文宗阁,四库全书损失惨重。太平天国起义中,镇江文宗阁与扬州文汇阁的四库全书毁于兵火,荡然无存。浙江杭州文澜阁藏本也有散失,后来补抄配全,移至浙江省图书馆。,21,官府藏书是为朝廷服务的藏书,为当朝官员提供前朝典籍服务,图书馆兼有档案馆职能。图书馆员的任务包括整理图书、著书立说、撰写当代历史的任务。官府藏书的读者主要是官员及学者。,22,书院藏书,书院源于唐、盛于宋、亡于清末,历时千载。藏书、供祭和讲学是书院的“三大事业”,书院藏书成为我国古代藏书的重要类型。宋代四大书院:江西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嵩山的嵩阳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23,白鹿洞书院 岳麓书院藏书楼,嵩阳书院 应天
8、书院,24,书院藏书注重藏书利用,藏书以经、史、子、集为主体。书院提倡自学,学术争鸣气氛活跃,藏书为生徒和学者提供阅读、研究的基础。,25,私人藏书西汉惠帝废除禁止私人藏书的“挟书律”,民间藏书开始合法化。我国保存到现在的最早的私家藏书楼宁波的“天一阁”,已经有四百年历史。,26,天一阁制度,范钦制定族规:书不借人,书不出阁,代不分书。藏书楼阁橱钥匙分房掌管,严禁将书取下阁楼,非各房子孙齐整,不开锁。子孙无故开门入阁者,罚不得参与祭祀三次;有将书典当贩卖者,逐出族籍,永远不得参与祭祀。,27,历代藏书楼为后人保留下大批珍贵的文献典籍。藏书楼成为藏书家、文人学者研读和校勘图书的场所。官府藏书是古
9、代图书馆事业的主要支柱,在国家动乱之时,私人藏书成为官府藏书的重要补充。藏书楼养成大批学者,历代藏书家多为大学问家,藏书和学问密不可分。,28,私家“藏书楼”秘不示人,古代藏书家不轻易将书示人,如有人借阅常附加苛刻条件:索取礼物:“不持两鸱酒,肯假一车书”(黄山谷)鸱:古代盛酒器,29,必须互借:清初藏书家曹溶流通古书约规定:凡借人家书,必先带上自己的藏书目,交给书主过目。书主看过发现有想看的书,就约定日期,各人到对方家中去抄录,所抄书的数量必须对等。抄完后将抄本带回,原书不准带出门,以防遗失。,30,清末民初湖南藏书家叶德辉在藏书十约:“非有书互抄之友,不轻借抄;非其同志著书之人,不轻借阅。
10、远客来观,一主一宾,一书童相随,仆人不得从入藏书之室。”,清代文学家袁枚的黄生借书说:“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书非借不能读也。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32,藏书家故事:有四把书柜钥匙:第一把开启刚出版的新书,第二把开启解放后的书籍,第三把开启民国时期的版本,第四把开启珍品善本。,33,藏书楼以文献保存为中心,藏书体系建立在个人爱好基础上,藏书建设代表着藏书家个人的兴趣,与社会需求无关,与读者无关。1840年鸦片战争后,封建政治制度和自然经济瓦解,旧式藏书楼衰落。,34,1.2 近代图书馆的有限开放,推动近代图书馆产生的两个因素:西方传教
11、士的图书馆;变法维新中建立的公共藏书楼。知识分子成为藏书楼的主要读者。20世纪初,中国近代图书馆逐渐确立。,35,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图书馆最著名的是北堂图书馆。清康熙十九年(1700)创建于北京西什库北天主教堂。,36,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维新变法运动兴起,强学会成立。强学会主张:办报纸和图书馆。通过图书馆为一般民众服务,目的是启迪民智。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一文中,将“开办图书馆”作为强学会的五件大事之一。,37,此会所办之事情为五大端:一译东西文书籍,二刊布新报,三开大图书馆,四设博物仪器馆,五建立政治学校。我国之有协会、有学社,自此始也。”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38,189
12、6年至1898年,全国共成立近百个学会,大多建有“书楼”,目的是宣传维新,推行改革。藏书内容以新学、西学为主,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只供会员阅览。读者对象扩大到一般知识分子和部分市民。学会书楼打破封建藏书楼的封闭性,吸收并采用西方近代图书馆的管理技术和管理制度。学会书楼是由旧式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转变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是近代图书馆的先声。,39,古越藏书楼,徐树兰(1837-1902)1902年捐资白银32,960余两,在绍兴建起中国第一所“公共图书馆”古越藏书楼。蔡元培曾于1886-1900年在藏书楼校勘图书。,40,山东聊城海源阁,清代江南河道总督、著名藏书家、聊城人杨以增创建于道光二十年(公元
13、1840年)。海源阁兴盛时总计珍藏宋元明清木刻印刷古籍4000余种、220000余卷,金石书画不胜枚举。中国历史博物馆将海源阁与江苏常熟瞿绍基的“铁琴铜剑楼”、浙江杭州丁申、丁丙的“八千卷楼”、浙江吴兴陆心源的“百百宋楼”并称为清代四大私人藏书楼。杨氏藏书始于杨以增之父杨兆煜,后经杨以增、杨绍和、杨保彝、杨承训四代人的努力,上百年的积累,使藏书逐渐丰富起来。明清私家藏书,素以江浙为中心。咸丰年间,当时江南一带太平军、捻军在此与清军作战,江南旧家藏书多不能守,大量散失,流入市场,给杨以增大批收购珍贵善本提供了机会。,41,聊城海源阁于20世纪30年代后,屡受战乱之苦,楼舍损毁,珍藏流散,大部分辗
14、转收入国家图书馆和山东省图书馆。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海源阁。早在1947年1月解放聊城时,八路军某部曾发布入城三项命令,第二条就是“保护中国四大藏书家之一海源阁”。1956年12月山东省人民政府把海源阁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图书馆”一词于1896年从日文翻译成中文,首先出现在上海时务报的“古巴岛述略”一文中。1914年,全国有省级公共图书馆18所,1936年,全国图书馆、民众教育馆2520所。,43,1.3 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我国图书馆事业的三次发展高潮:20-30年代55-65年间80年代以后,44,1920年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成立。20年代一批在美国学习图书馆学的人学成
15、回国。30年代在我国兴起新图书馆运动。这时的研究重点是如何将“新知”与“旧学”相互对接,例如,古代四部分类法的改造问题,建立适应中国需要的分类、编目体系问题。,45,1949-1957年: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稳步前进阶段图书馆数量增涨,图书馆学研究活跃。研究特点:学习苏联、批判欧美。1949-1959翻译出版30余种苏联的图书馆学著作,大学教材主要取自苏联。,46,1980年后,图书馆事业进入第三个高潮。图书馆数量迅速增加,图书馆学教育迅速发展,70多所办学单位,形成正规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低层教育与高层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体系。80年代末,图书馆情报学刊物达上百种。,47,1.4 读者研究,发
16、展阶段:第一阶段:1956年开始,读者研究工作出现,目的是提高和改进读者工作;第二阶段:1980年代后,形成综合性研究成果,研究内容从读者借阅过程,扩展到读者需求、信息搜寻、信息使用研究;第三阶段:1990年代后,读者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强,读者研究逐渐转变为“用户研究”,读者行为逐渐扩展到“信息行为”。,48,用户概念:用户(user)是信息的生产者、传递者、查询者、接受者或使用者只有具备三方面条件才能成为用户:信息需求利用信息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抽象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判断与推理能力等)有接受信息服务的行动只具备信息需求和信息能力而未形成实际行动的个体,是潜在用户
17、。,49,用户类型:每个用户都是个别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征、理解力和偏好。根据不同标准将用户分为不同的“类”,同“类”用户有相似的信息需求和要求。,50,根据信息使用情况,可以将用户分为潜在用户期望用户现实用户受益用户其他分类标准人口统计学特征,例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专业,51,图书情报部门用户分类标准,按照学科或研究领域:社会科学用户自然科学用户工程技术用户其它用户;按照使用信息情况:过去用户现在用户未来用户当前用户潜在用户 按照用户的职称:初级用户中级用户高级用户 按照信息保证级别:一般用户重要用户特殊用户,52,图书馆用户还可以分为企业用户科研用户政府用户商业用户新闻用户其他用
18、户,53,用户研究层面,微观层面用户研究是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分析个体在信息查询或使用过程中的思维规律和行为方式;宏观层面用户研究是对用户群体构成及职业、专业、人口统计学等方面的因素进行调查统计,以便分析不同社会因素对用户信息行为的影响,并对用户信息需求发展趋势做出预测。,54,“用户”与“读者”,在不同的语境中,信息行为主体有不同称谓。读者:文献学、档案学、图书情报学受众:大众传播学广播听众电视、电影观众“用户”(user):可用于概括所有使用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的个人或组织。,55,“读者行为”与“信息行为”,联系和区别联系:都与信息需求、信息查询、获取、利用行为相关区别:读者行为:重点是到
19、图书馆来的人信息行为:扩大到更广泛的人群,56,1.5 用户研究发展趋势,(1)从“学术用户”到“普通用户”在信息时代,信息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信息传播渠道:从图书馆扩展到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信息载体:从印刷文本发展到多种媒介形式;信息查询:从单一主题发展到百科全书式查询;信息服务对象:从学术型扩展到非传统型用户。,57,(2)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区别:(1)概念的同一性和多样性自然科学概念是一致和不变的,例如,“铁”永远是铁,化学元素全世界只有一套称呼;社会科学对同一种现象,使用概念因地因时因人不同,例如,“运输业”,现在叫“物流业”。(2)因果关系自然科学在一定程
20、度上是决定论的,对条件的容忍度很高,一台电脑在零下5度至零上35度均可正常工作,即具有“可重复性”。社会科学因果关系对条件非常敏感,所谓“此一时、彼一时”,(3)测度自然科学研究可以量化,评估标准客观一致社会科学评估评估标准因人因地而异,大多是主观判断。,58,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用户差异:自然科学用户多为专家群体;社科专业用户范围广泛。社会科学问题,如民主、人口、就业、民族等问题,一般公众也感兴趣。,59,文献信息类型不同自然科学用户对文献信息类型需求单一化、专业化,信息需求多属于数据型文献。社会科学用户需要史实性文献;课题立项尚无“查新”手段;研究课题在内容上存在重叠和重复因素。,60,文献
21、时效性不同自然科学文献老化速度快,基本维持十年,蒸汽机车、电子管计算机技术很少有人查阅社会科学文献例如,历史、哲学、文学等,文献信息基本没有老化问题,新兴、应用型学科,如社会学、经济学等,文献信息老化速度与科技文献相同科技咨询求新、求快,需要最新数据和科研成果;社会科学要区分学科属性,提供全面、周到的文献信息。,61,(3)从学术研究到应用开发6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第一次对技术人员的信息需求与信息使用情况展开调查,应用型用户研究与社会实践有着紧密的联系。,62,2.人的行为解析,信息行为是人类交流行为的一部分信息行为的核心是用户和交流渠道,63,2.1 人的行为表现形式,姿势:使人的身体保
22、持在一定空间位置上,例如,站立,握拳;行动:行动是人的身体的位置移动,例如,跑,跳;面部表情:表达人的情感,喜怒哀乐;感受刺激:由于刺激而引起反应。,64,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通过眼部肌肉、颜部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的。例如用“咬牙切齿”表示憎恨等。,65,人脸的不同部位可以表达不同的表情:眼睛:表达忧伤,口部:表达快乐和厌恶,真笑时,面颊上升,眼周围肌肉堆起,大脑左半球电活动增加;假笑时仅嘴唇肌肉活动,左半球的电活动没有明显变化。,66,人的动作有些是先天的:例如,表示“不”的摇头动作,最初是一种拒绝动作,是对事物的否定。大量动作是后天学习的: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动作存在同化现象,人会在无
23、意识中模仿同伴的动作。,67,人的行为公式人在受到外部刺激时,会产生一系列反应过程,例如,手被针刺后,人的反应包括:喊叫-拔刺-止疼。人的行为公式:S O B A(刺激)(人的有机体)(行为反应)(行为目的完成),68,2.2 人的行为特点,(1)目的性:人和动物行为的重要区动物只能适应环境,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图改造环境(2)受心理活动调节:根据需要调节行为(3)差异性:受环境和心理特征影响行为有较大差异性(4)可塑性:教育和环境熏陶可以改变人的行为,69,2.3 影响行为的主要因素,(1)生理因素遗传:先天生理特点,行为的物质基础外部环境:人的行为都是反射性的(2)心理因素心理过程:认识过程
24、、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例如,气质(3)社会心理因素对个人的知觉第一印象(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光环效应、设防心理(4)社会因素社会舆论,风俗,时尚,70,印象,印象是个体对所获得的关于某个人信息的动态整合(S.Asch,1946)。印象形成(impression formation)是一个复杂的社会互动过程,指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属性作出判断或对其总体特征形成印象的过程。,71,认知过程中的信息加工:对信息的选择性注意遇到一个陌生人时,人们并不是对这个人的所有信息都给予同等关注,而是注意那些他们认为最有用的信息。对信息的编码和提取编码是为以后的信息再认信息提取过程
25、就是回忆的过程,72,首先注意与信念、价值观和品质有关的信息,然后才注意与能力有关的信息。例如,她是一名教师印象形成动机研究发现,当个体发现自己处于一个比别人权力低的情境时,便要花费更多努力去形成关于他人的准确印象。,73,首因效应,即第一印象。在首因效应的影响下,对他人认知的第一印象多为外部特征,如衣着、仪表、身材、面容、表情、谈吐等。这些印象尽管是初步的、外在的,有时是不全面不正确的,但它对一个人的认知和交往常常产生先入为主的作用。,74,在三国演义中有张松献图的故事。张松原来想把西川地图献给曹操。在拜见时,曹操见张松“其貌不扬”,不但没有给以嘉奖,反而给与侮辱和责难。结果使张松改变了主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行为学 信息 行为学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64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