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管理》PPT课件.ppt
《《保健食品管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健食品管理》PPT课件.ppt(10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保健食品相关知识概要,第三军医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中心,内容提示,保健食品概述 保健食品相关法律法规 常见功能因子例举 保健食品存在的问题 保健食品研发步骤,一、保健食品概述,1.保健食品定义,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为目的,且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安全性: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二是功能性:对特定人群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与药品有严格的区分,不能治疗疾病,不能取代药物的治疗作用。,保健食品,功能性食品:系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
2、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营养素补充剂:单纯以一种或数种经化学合成或从天然动植物中提取的营养素为原料加工制成的食品,即营养素补充剂。,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其它国家,美国:健康食品(healthy food)膳食补充剂(dietary supplement)日本:特定保健用食品(FOSHU)欧盟:功能食品(functional food)加拿大:功能食品,药物食品 台湾地区:健康食品,保健食品是食品而不是药品或其他物品;保健食品与其他食品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有特定保健功能,这种保健功能不是治疗疾病,而是保护人体健康,从而类同于人们所理解的营养作用;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来源于其
3、中所含的功效物质(功效成分或功效因子)。,各国对保健食品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基本看法是相同的和明确的,主要包括:,2.保健食品功能分类,3.保健食品存在的必然,“七分食疗,三分药治”.古代就有“药食同源”的理论。中医中药作为传统的医药和养生文化,是保健食品开发研制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有效的物质来源,同时也是发展保健食品的独特优势。我国保健食品在八十年代中后期迅速发展,形成了一个新兴产业。我国政府已制订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保健食品的主要特点就是预防和辅助治疗,中医、中药养生理论 现代营养科学研究成果 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我国发展保健食品的理论基础,
4、商家炒作 推波助澜?,花钱买健康成为时尚!,保健食品浪潮风气云涌!,现代“文明病”(五大综合征)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1)生活方式改变,膳食不平衡导致慢性疾病发病快速增加,超重、肥胖:近3亿人群;血脂异常:近2亿人群;高血压:近2亿人群;糖尿病及易感人群:9200万;骨质疏松:7000万,2.1 亿人存在低骨量;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7200万,约35的肝功能异常是因NAFLD引起;35岁以上的人群中,有2500万人同时患有高血压和高脂血症,(2)肥胖带来的健康问题,鸭梨型肥胖:肚子不大,臀部和大腿粗,脂肪在外周,所以叫外周型肥胖,多见于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糖
5、尿病的风险小于苹果型肥胖。,防患于未然选择?,(3)2009年心血管病报告(NCCD),来源: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2004-2005),4.保健食品与食品、药品的区别,食品,保健食品,药品,与保健食品易混淆的概念,“特种营养食品”国家轻工业部制定,“特殊营养食品”国家技术监督局制定,“营养强化食品”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指在加工过程中,改变食品的营养成分,或改变营养成分的含量,制成能适应不同特殊人群营养需要的食品(如:儿童食品、老年人食品、孕产妇食品、病人食品、运动员食品、航天食品以及其他特殊营养工程化食品。,中药保健药品指对人体有一定程度的滋补营养、保健康复作用,长期服用对人体无害的药
6、品。1987年起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审批和管理中药保健药品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批准的中药保健药品多达4600多个,涉及2100多个生产企业、20多种剂型(口服、外用)。一些中药保健药品对辅助治疗疾病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部分产品命名不规范,组方不合理有的将治疗药品或食品审批为保健药品有的保健药品毒副作用明显,给消费者造成危害 1996年3月停止审批,中药保健药品2000年对中药保健药品进行整顿,2004年1月1日起不得在市场上流通符合药品规定的,重新审批为药品(1064个)不符合药品规定的,撤销批准文号(3000多个)有部分产品申报为保健食品,新资源食品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
7、1990年颁布,2007年修订)(2007年12月1日实施)新资源食品的定义及管理思路有较大变化 新资源食品包括:(一)在我国无食用习惯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二)从动物、植物、微生物中分离的在我国无食用习惯的食品原料;(三)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微生物新品种;(四)因采用新工艺生产导致原有成分或者结构发生改变的食品原料。新资源食品只对产品的食用安全性进行评价和审查,不对产品的保健功能作评价。新资源食品不得宣称保健功能,新资源食品由卫生部审查批准,并以名单形式公告。已公告45个新资源食品(至2010年6月30日)根据不同新资源食品的特点,公告内容一般包括名称(包括拉丁名)、种属、来源、生物学特
8、征、采用工艺、主要成分、食用部位、使用量、使用范围、食用人群、食用量和质量标准等内容;对微生物类,同时公告其菌株号。新资源食品生产企业在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并与卫生部公告的内容进行核实,保证该产品为卫生部公告的新资源食品或者与卫生部公告的新资源食品具有实质等同性方可生产新资源食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5号,关于批准蔗糖聚酯、玉米低聚太粉、磷脂酰丝氨酸等3种物品为新资源食品的公告。,5.保健食品发展历程,加强监管是有效预防问题出现的关键,国家FDA监管,技术水平提高,规范要求更严,卫生部颁布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形成技术标准、监管等体系,无监管,产品类型源于:中药保
9、健药品新资源食品,我国保健食品的发展,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到1996年 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保健产品的需求量增加,出现了传统的“食补”及加中药食品及强化食品、营养补品等与传统食品相比,其形态、使用的原料有差异,并声称有一定保健作用的产品。在满足需求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食用安全性问题,要求对这类产品加强监管的呼声不断。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中药保健药品:以滋补营养、保健康复作用为主,治疗作用不明显或无治疗作用。一些中药保健药品对辅助治疗疾病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出现了不少安全性问题,1996年3月停止审批中药保健药品。一类是新资源食品:只对新资源食品的食用安全性进
10、行评价和审查,不对产品的保健功能作评价。一方面对确实具有保健作用的新资源品不能进行合法的功能声称,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夸大产品保健功能宣传和欺骗消费者的状况越来越严重。,第二阶段:1996年到2003年1995年颁布的食品卫生法确立保健食品法律地位,加强保健食品监管。1996年3月15日卫生部颁布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并制订了一系列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和规范性文件,加强和规范了保健食品监督管理工作。规范行政审批行为,调整和规定保健功能;加强保健食品原料的管理,确保食用安全和界定与药品的区分;加强生产环节监督管理,逐步推行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良好生产规范;加强市场监督,进行市场抽检和广告管理。至2003年
11、6月,卫生部批准的保健食品有5076个,生产企业2193家,年产值达300多亿元。第三阶段:2003年至今 保健食品的监管职能进行了调整,实行多部门分段管理。各部门分工负责,互相协作,保健食品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强,有关的政策保持了相对稳定。,近年来,我国保健食品的研究开发工作大致围绕以下几个方面:(1)保健食品功能因子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2)保健食品功能性基础材料(配料)的研究与开发;(3)保健食品功能因子分析技术的研究;(4)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的研究;(5)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在保健食品生产上的应用研究;(6)保健食品产品及其原料的安全性研究;(7)保健食品的产品开发和市场
12、开拓研究;(8)保健食品的管理体制及各项政策法规的研究。,中国保健食品的发展现状,二、保健食品法律法规,1.保健食品的专用法 律(法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技术标准 技术规范,(1)专用 法 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1995年10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9号)第22条、23条和45条对保健食品审批和监管作出了明确规定,确立了保健食品的法律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09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号,同年6月1日起施行)第五十一条:国家对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实行严格监管。有关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履职,承担责任。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保
13、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正在起草中,(2)规章,保健食品管理办法(1996年3月15日卫生部令第46号,7月1日实施)对保健食品的定义、审批、生产经营、标签、说明书及广告宣传、监督管理等作出了具体规定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2005年4月30日SFDA局长令第19号颁布,7月1日实施)对保健食品的申请与审批、原料与辅料、标签与说明书、试验与检验、再注册、复审、法律责任等作出了具体规定。,(3)规范性文件,保健食品注册申报资料项目要求(试行)(国食药监注2005第203号,2005年7月1日实施)关于印发保健食品注册申请表式样等三种式样的通告(国食药监注2005204号,2005年7月1日起实施
14、)保健食品样品试制和试验现场核查规定(试行)(国食药监注2005261号,2005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以及很多适时根据研究水平及出现的问题制定的通知,诸如:“关于含辅酶Q10保健食品产品注册申报与审评有关规定的通知”、“关于做好保健食品广告审查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营养素补充剂申报与审评规定(试行)等8个相关规定的通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食药监注2005202号 本规定自二五年七月一日起实施,营养素补充剂申报与审评规定(试行)真菌类保健食品申报与审评规定(试行)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申报与审评规定(试行)核酸类保健食品申报与审评规定(试行)野生动植物类保健食品申报与审评规定(试行),(4)技术
15、规范、技术标准,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版)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与检验方法规范保健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规范保健食品功效成份及卫生指标检验规范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GB16740-1997)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B17405-1998)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食品营养强化剂卫生标准(GB14880)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推荐摄入量(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10月发布)标准化工作导则(GB/T1.1-2000)相关的食品安全标准,受 理,技 术 审 评,行 政 审 查,确定检验机构,国产:省局进口:国家局,保健食品审评中心,国家局,试 验,申 请,申
16、请人,2.保健食品的行政审批和专家评审,申请保健食品注册前及注册过程中应对样品进行试验和检验 试验:注册申请前按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进行试验,并在SFDA确定的保健食品检验机构进行试验机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机构(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49家功能学评价机构(由卫生部认定):31家功效成分、卫生学、稳定性试验机构(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34家试验项目:卫生学检测、稳定性试验、功效成份检测、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功能学评价(含人体试食试验)检验:注册审评时进行抽样,对产品质量标准中规定的项目进行检测注册检验机构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检验机构副省级以上药检机构,(1)试验和检验,保健食品评审充分强
17、调专业性,保健食品审评委员会 专家库,共541人,分配方、功能、毒理、工艺标准和卫生检验5个专业,每个专业又分A、B两部分每月审评委员会专家从专家库中由计算机随机选取由配方、功能、毒理、工艺和卫生检验专业专家组成,各专业不少于3人设主任委员一名和副主任委员若干名,由审评中心指定 根据审评产品数量,评委会可分若干审评组,每组的审评专家不少于15人,由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兼任组长 主要从A部分专家中选取。选取同时选出候补专家,在选取的专家不能参会时,按专业顺序递补,技术审评程序,申报资料接收,大会审评,补充资料,审评中心审核,审核上报,专家审评,技术审评的重点,重点:对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
18、控性以及标签说明书等内容进行系统的评价和审查。主要内容:配方及依据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功能学评价生产工艺质量标准,以评审“配方”为例,一、配方的技术审查要点:(一)配方书写是否规范1.是否列全所有原辅料:所有原料是否按功效作用的主次顺序列出。辅料包括赋形剂、填充剂、成型机、甜味剂、着色剂及包衣剂、胶囊皮等;2.原(辅)料的名称是否规范:如何首乌应标明生首乌还是制首乌,营养素的原料应使用其化学名。以提取物为原料的,配方中原料名以“XXX提取物”标示,并审查其品种、来源、质量标准、制备工艺是否齐全;如系申报单位自行提取,则以原始的原料名标示。3.配方量标示是否正确:原(辅)料的用量以制成1000个制剂
19、单位的量作为配方量,并标明制剂单位的装量或重量。营养素补充剂还应标出产品中每种营养素的每日食用量,并与RNI规定的相应营养素每日推荐用量对应列表表示。,(二)所用原(辅)料是否合法1.目前主要依据: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和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14880)、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辅)料管理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51号附件1和附件2,中国食物成分表。2.其它注意点:(1)真菌类、益生菌、核酸类、野生动植物等为原料的,应审查是否符合有关文件规定。如甘草等需提供原料来源、产地、购销合同、收购许可证等证明文件。(2)使用红景天、芦荟、花粉、螺旋藻、蚂蚁等为原料的,应审
20、查是否提供品种鉴定证明,其品种是否为可用于保健食品的品种。(3)以化学合成品为原(辅)料的,应该审查是否提供了可食用的依据、食用量及安全性评价。,(4)原(辅)料不在规定范围内的新研制、新发现、新引进的无食用习惯或仅在个别地区有食用习惯的,是否按照新资源食品的要求,进行了安全毒理学评价,并提供了相关资料。(5)使用动植物原料的,其原料个数是否符合【2002】51号文件的规定。即一个产品中使用的动植物物品(原料)不得超过14个。其中,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外的动植物物品(原料)不得超过4个。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和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外的动植物物品(原料)不得超过1个。,二、配方依据
21、的技术审查要点:主要审查配方依据是否充分,配伍是否合理,食用量是否安全、有效,是否有充足的实验性研究文献支持。(一)配方依据及配伍的合理性、科学性按传统中医养生理论研制的,是否提供配方的依据及配方中所用原料及多种配合的依据,并尽可能提供现代医学理论的支持;按现代医学理论研制的,提供相关科学文献资料;配伍依据:首先应该审查原料间有无配伍禁忌,对人体安全性是否产生影响;其次审查配伍后具有申报功能的依据。(二)食用量的安全性、有效性 如大豆异黄酮每日用量(见后),营养素补充剂审查,原料名单是否在规定的名单之中;补充的依据?尤其是同时补充多种维生素、多种矿物元 素时的依据。配方中有无其他具有功效作用的
22、成分。原料来源、纯度?补充剂量设计是否科学?孕妇、乳母及18岁以下人群使用剂量应在1/3-2/3 RNIs之间。营养素补充剂规定的最低、最高限量,低于或超过均不能宣称有补充XXX营养素的功能。,1)保健食品的原料,判定某个原料是否可用于保健食品 一是看是否为可用于保健食品的原料或是从可用于保健食品的原料提取的;二是看提取、加工工艺是否符合食品生产的要求。可用于保健食品的原料或是从可用于保健食品的原料提取的,其提取、加工工艺又是符合食品生产的要求,则可用于保健食品,否则不能用于保健食品。如:原花青素:从葡萄籽中提取,用符合要求的工艺提取加工;从葡萄籽中提取,但提取工艺使用了三氯甲烷萃取又如:银杏
23、叶提取后加皂化生成一种新的物质,提取加合成的生产工艺,不符合食品生产的要求不能用于保健食品。,a)可用于保健食品的原料,普通食品的原料。食用广泛、安全,来源有保证,是保健食品中常用的原料有争议时认定依据:食物成分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证明天然动植物物品,即通常说的传统中药材。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共87个。主要是中国传统上有食用习惯、民间广泛食用,但又在中医临床中使用的物品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共114个。这些物品只可以在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保健食品中使用,但不能在普通食品中使用,b)可用于保健食品的原料,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和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14880
24、)的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 食品添加剂概念: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21类1400余种,规定了包括使用范围、使用量 如防腐剂、甜味剂、抗氧化剂、酶制剂、着色剂、乳化剂、香料、营养强化剂、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漂白剂、膨松剂、增味剂、被膜剂、水分保持剂、增稠剂等保健食品中使用的添加剂应符合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品种、等级)保健食品生产中使用的加工助剂品种应在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的品种内用于保健食品生产的酶制剂要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规定。包括品种、质量、等级、使用量,c)可用于保健食品的原料,保健食品涉及的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保健食品管理 保健食品 管理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63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