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平衡.ppt
《儒道平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道平衡.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7/9,1,是什么?,儒道平衡,2023/7/9,2,动力,1两种动力观 弗洛伊德:求乐论 勒温:稳态论,2023/7/9,3,中道动力,性质:矛盾事物间产生的一种位差能量,这种能量推动矛盾体系在“不平衡平衡”之间循环的且是变异的运动。,2023/7/9,4,对中道动力的相关描述,弗洛伊德:我们认为在心理中不管在自我还是在本我中好像存在着一个可转换的能量,这能量本身是中性的,他能被加在一个在性质上有区别的性冲动或破坏冲动上,增加它的整个精力贯注。(自我与本我,第四章)格式塔荣格的利比多,2023/7/9,5,对中道动力的描述2,方迪的虚空中性动力:由基本能量经过自我催化凝聚成的微粒,
2、基本能量是中性的、松弛的、弥散新的能量网,它在虚空的连续中,越南官员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2023/7/9,6,人格的结构,本我无用弗洛伊德主义的左派 本我与文化不能截然分开Self最重要,2023/7/9,7,self,概念:自体,自身,自我?治疗性概念:人际交流中可以通过符号加于影响的人格的各部分的总和。主要包括认知、行为、情感及意志的一部分。此三者并不是彼此独立,互不联系的。他们组成了一个互动系统,只要对其中一个施加影响,其他两个方面也必然发生变化。,2023/7/9,8,中国人的self,经验描述科学研究,2023/7/9,9,中国人的描述,林语堂总结中国人的15项特征为:(1)稳健、
3、(2)淳朴、(3)爱好自然、(4)忍耐、(5)无可无不可、(6)老滑俏皮、(7)生殖力高、(8)勤勉、(9)俭约、(10)爱好家庭生活、(11)和平、(12)知足、(13)幽默、(14)保守、(15)好色。,2023/7/9,10,经验描述:日本人,三十年代,大谷孝太郎提出:“斯把中国人的精神结 构叫做多重结构,矛盾结构。这 不 是 说 中 国 人的精 神 结 构 中 有 二 个 或 二 个 以 上 的自我来统一,是 二 个 或 二 个 以 上 的 结 构 交 叉,不 是 说,病理现象起支配作用。自 我 是一 个;这 个 自 我 经 常 由 一 种 精 神 作 用 转 向 另 一 种 精 神
4、作 用、由 一 个 部 分 结 构 转 向 另 一 个 部 分 结 构,转 转 飘 飘 乎 移 动。也 不 是 说,结 构 内 部 有 诸 种 方 向 之 间 的 角 逐、从 属 关 系 之 间 的 动 摇,而 是 在 结 构 外 部 即 行 为 和 表 现 出 的 态 度,到 处 有 矛 盾,包 含 着 生 活 观 相互 矛 盾。中 国 人 精 神 的 矛 盾 结 构 是 外 部矛盾结构,缺 少 来 自 内 心的 能 够 施 加 控 制 的 统 一。”,2023/7/9,11,实验,杨、李研究的主要结论是:第一,中国人的“个人”对整个环境的存在是采取协调、和谐的态度,个人在社会中是不重要的,
5、重要的是整个群体的存在。具体有三项的性格特征表现出来。(1)表达感情时趋向于间接、含蓄、内控的表达方式;而表达出来时,也尽量不损害别人。(2)中国人行为的表现是谦虚、谨慎、抑制,甚而是稍有退缩。在群体中尽量采取顺从团体的态度,不愿在团体中把自己的地位显露出来,对社会的压力表示顺从。(3)个人在整个团体中,时常表现出中庸、折衷、妥协、世故,而不走极端的性格。,第二,在人际关系上,中国人的性格特征也可分三项来说明。(1)中国社会是一个“他人取向的社会”(other oriented society),“他人”的意见对个人的行为规范有很重要的意义,个人对他人的意见非常敏感,因此成为一种“耻感”的社会
6、或文化(shame oriented society or culture)。因此中国人特别“好面子”。(2)中国社会又是一个以家庭为中心的社会,家庭人伦关系是一切人际关系的典型模型,这使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和谐、有序、亲切、温暖而产生安全感、稳定感以及持久、延续的态度。但家庭模型人际关系过分扩大时,则又产生“唯情”,凡是与自己有关系的人都是好的,尽可能给予好处,与自己无关的人都是可疑的,最好不去理他。(3)中国人具有较强的权威性格,表现为对于权威经常是没有条件地接受,趋向于重视权势,易于延续惯例、因循旧习,谴责破坏成规者,不乐于太快变迁,倾向于相信命运,爱用两分法来作判断。,2023/7/9,1
7、2,第三,在对自然的态度上,中国人表现为“乐天知命”。认为整个宇宙是存在于一种均衡、和谐、协调的状态,人要顺乎宇宙自然运行的法则,以便维持整体的均衡与和谐,做人要尽其本分、刻苦、耐劳、勤俭,做到这样的地步则是“尽了人事”。“天人合一”的观念是中国人宇宙观最高境界。在时间观念上,中国人一向是采取延续的想法,不仅是直线的延续、而是有周律的延续。,2023/7/9,13,沙莲香,沙莲香等的主要结论是:中国人的14项人格特质(“仁爱”、“气节”、“侠义”、“忠孝”、“理智”、“中庸”、“私德”、“功利”、“勤俭”、“进取”、“实用”、“嫉妒”、“欺瞒”)可概括为“忠恕”、“中庸”、“务实”三个主要人格
8、特质。沙莲香等认为中国人的性格具有双重性、趋中性的特点,这与“中国文化的儒道之间的园满结合密切相关”。,2023/7/9,14,Here it comes!,人格中必有无数对矛盾,而人的社会性和生物性是一对主要的矛盾。因此,在人格中必然也存在于一对根本矛盾,分别体现人的社会性一面与生物性一面。在中国人,这对矛盾分别由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所熏陶和塑造。,2023/7/9,15,Damn!,根本矛盾是社会生物。重要矛盾是儒道体系。他们是以文化的方式对社会生物矛盾进行调适的产物。在中国人,这对矛盾分别由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所熏陶和塑造。,2023/7/9,16,儒体系,关系模式 等级制度,伦理规范 仁(
9、情感)义(认知)礼(行为)智(认知、行为)信(认知),2023/7/9,17,儒体系下的自我,儒体系表现了中国人高度社会化的一面,在情感模式上表现为对情感爆发的抑制,间接、含蓄、内控的表达,以间接含蓄的方法表现感情,认知模式表现为异体中心模式。在人际认知中,以家庭为中心,“个人”对环境的存在是采取协调、和谐的态度,折衷、妥协、世故,具有较强的权威性格,趋向于重视权势,易于延续惯例、因循旧习,倾向于相信命运,爱用两分法来作判断,系统逻辑为非此即彼。中国人行为模式是谦虚、谨慎、抑制,甚而是稍有退缩。,2023/7/9,18,道体系,追求个人主体性的凸现,向往纯真无染的心灵境界,逍遥自在的生活方式,
10、这是通过“弃知绝学”、顺应自然等无为的手段,达到“真人”的境界,即人的自然本性(道)的显露。这形成了人格中的道体系。道体系表现在认知模式上自我中心模式,表现为“乐天知命”。在人际认知中,绝仁弃义,崇尚自由,反对虚诈,系统逻辑为“既又”。情感模式上反对儒家似的以礼为由的情感,讲究率性、求真;行为模式上倡导顺其自然、保全自身。,2023/7/9,19,一大破绽,文化优先论文化对人格有重大影响治疗改变的是对文化的认知文化渗入人格的途径 组织:家庭方式:符号主要是语言教育,2023/7/9,20,指令文化的语言,儒体系和道体系通过符号系统在人的认知系统中形成一系列的指令,指令类似于计算机的程序,他们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儒道 平衡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63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