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时间研究》PPT课件.ppt
《《作业时间研究》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业时间研究》PPT课件.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Page1of59,深圳市德先电子有限公司時 間 研 究,培训大綱:1.時間研究定義 2.馬表時間研究 3.評比與寬放 4.標準工時的應用 5.預定動作時間標準 6.生產線平衡方法,前言.引導在制造工廠,人工是一項重要的生產成本,經營者決不能忽視此項成本。人工成本的高低往往代表工廠管理的良好與否,因此,提高生產效率,如何降低人工成本,已成為今日管理者重要的課題之一.誘導人們工作的最佳方法,不外乎各種獎懲制度,實施獎懲制度,必須要有一套客觀的“標準”,不論是何種衡量標準,皆源自於“標準工時”也就是時間研究的產物.除了獎懲制度之外,人工成本的計算,工作效率之追蹤考核,人力資源之分配調度,計劃之安排
2、等等,都離不開標準工時,因此,成功的科學管理,除了程序分析,動作研究外,必須要作“時間研究”.,一、時間研究的意義,1.時間研究的意義:在某種標準狀態下,決定由人員操作的工作需要多少時間,這套方法,稱 為時間研究.標準工時是在正常的操作條件下以標準的作業方法及合理的勞動強度 完成符合質量要求的工作所需的時間.它具有五種要素:(1)合格適當的操作人.(2)良好的訓練.(3)必須在標準狀態下.(4)勞動強度與速度(5)質量標準2.時間研究的目的:1.作業系統的改善.2.作業系統的設計.3.作業系統的運用.,3.時間包括兩個方面:a.基本操作時間含義:指完全依照設計規格之指示,以最佳之制造方法,無任
3、何正規範圍外的休息等異常原因,所能制出該產品的最小時間值.b.無效時間大約分為:a),因產品設計而發生的無效時間.b),因制程計劃及操作方法所發生的無效時間.c),因制程管理而發生的無效時間.d),因作業員理由的無效時間.4.時間研究的應用:1.決定人工和設備的需要.2.發展有效的工作方法.3.管制人力資源之使用.4.決定成本與售價.,一、時間研究的意義,一、時間研究的意義,5.時間研究的階次:第一階次:動作 第二階次:單元 第三階次:作業 第四階次:制程 第五階次:活動 第六階次:機能 第七階次:產品,6.標準工時之結構:,標,準,時,間,作,業,時,間,準,備,時,間,凈作業時間,寬放時間
4、,凈準備時間,寬放時間,主體作業時間,附帶作業時間,一般寬放,特殊寬放,個人寬放,疲勞寬放,遲延寬放,學習寬放,機器干擾寬放,一、時間研究的意義,7.標準工時的意義與用途:制定合理的標準時間是科學管理重要的工作,標準工時就用可準確的計 劃,實施並評價結果.標準時間的應用具有以下幾個方面:(1)制定生產計劃之基礎(2)發展有效的工作方法(3)管制人力資源之使用(4)評價(相同工程次不同的作業者的工作表現等)(5)用於制造產品的人工成本控制與管理(計件工資的基準及流水線生 產之平衡等)(6)決定成本與售價(7)設備及人工的需要(8)革新與改善的成績評價,一、時間研究的意義,8.標準工時的建立方式:
5、1.馬表測量法(stop watch time study)工程程序設定完成,正式生產時,選定適當的作業員去執行工作,派有 經驗之人員利用馬表測時,得一觀測時間值,乘上評比,加上寬放時間,即得標準時間.標準時間=(馬表測時x評比)x(1+寬放率)=正常時間x(1+寬放率)2.工作抽查法(work sampling)採隨機抽樣方法,調查空閒時間與工作時間決定寬放時間率,照規定之作業標準,以測定完成該工作所需之時間.3.預定動作時間標準(predetermined motion-time standard)PTS 由工作分析而預定其工作所需之正常時間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方法時間衡量,工作因素,另
6、外還有動作時間分析,基本動作時間分析,動作時間標準,尺寸動作時間,一、時間研究的意義,9.工時消耗的分類:1.作業時間:指實現工作事務所消耗的操作時間.2.準備與結束時間:指加工前了解圖紙和工藝要求,領取工夾具,調整機器等時間.3.工作的服務時間:指用於正確布置工作,保證工作的良好狀態,以及對工作的照管供應所消耗的時間.4.休息與生理需要時間:為了消除疲勞,保證工人精力充沛而進行的必要休息以及生理上的自然需要消耗的時間 5.非生產作業時間:工人做了本身工作以外的工作消耗的時間,如零件加工本來由輔助工人完成的,但現在交由直接工作作業 6.停工時間:分非工人停工時間與工人造成的停工時間兩種 非工人
7、造成:等待分配工作,待料,停電等 工人造成:遲到,早退擅自離崗等,一、時間研究的意義,10.時間定額的構成:在大量生產條件下,由於產量大,分攤到一件產品上的準備結束時間很 小,可忽略不計,故標準工時中沒有準備與結束時間,只包括作業時間,工作地服務時間和休息自然需要的時間.T單=T作+T取+T休 在西方國家和日本企業中標準時間中還包括一項現場寬放或不可避 免的寬放時間,它包括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小組長因材料問題或其關他 有關問題找操作者商談,短時間的機械故障的排除。,一、時間研究的意義,二、馬表時間研究,一、馬表時間研究至少須具備下列三種設備:馬表 a,十進分計馬表 b,十進時計馬表 c,電子馬
8、表 2.時間觀測板 3.時間研究表格二、時間研究之實施步驟:(一).選擇作業員與接近作業員 1.選擇正常作業員,操作具有一致性與系統性.2.選擇作業員之條件(a)受過完備訓練,有意願做好工作(b)熟練操作程序(c)具有信心與合作精神,3.與現場主管及被觀測者充分溝通,取得現場主管及被觀測者之合作.4.接近作業員之要點:(a)采取友誼的態度(b)給予發問的機會(c)鼓勵其提供建議(d)對其實施操作表示具有興趣(二).搜集及記錄待研究工作之一切有關資料 標準工時隨工作情況與工作方法之異同,對標準工時之設定影響甚巨,所 以須將有關資料詳加記錄,供日後參考與查證.1.產品名稱,圖樣,規格,零件.2.製
9、造程序與操作方法,進刀速度,深度,轉速等.3.設備機器性能及工具,夾具,治具,量具等.4.材料規格.5.作業員之等級,能力,姓名,性格等.6.工作環境,如溫度,濕度,亮度,噪音等.7.工作現場布置.,二、馬表時間研究,(三).將工作劃分為單元 1.劃分單元之原則(A)每一單元在不影響進行精確觀測記錄之前提下,愈短愈好(B)使人力操作時間和機械操作時間分開(C)應將機器時間內的手作業時間,與機器時間外的手作業時間予以區分(D)務使單元與單元之間段落分清,尤其是每一個單元之起終點須易於 辨別,使每一單元得以準確測定(E)不變單元與可變單元須明確區分(F)規則單元與間歇性單元須劃分清楚(G)物料搬運
10、時間應與其它單位分開.,二、馬表時間研究,(三).將工作劃分為單元 2.劃分單元之目的(A)便於確切之記述(B)作業方法及作業條件改變時,僅再測該單元即可,不必耗時從頭重做(C)劃分單元可得各單元之標準時間,而此各單元之時間標準可以直接 用於新產品工作衡量之基礎(D)劃分單元可以將各單元個別賦予評比,可補救速度不平均之弊(E)可易於查出操作單元實際工時之過長或過短(F)將有效時間與無效時間分開(G)為與其他作業共同單元的比較與標準化,二、馬表時間研究,(四).初步決定觀測次數 觀測之樣本數,右代表全體之觀測時間值,決定觀測次數的方法,依該工作之性質或公司政策之不同,由於工具材料零件等放置並非完
11、全相同及馬表讀取之誤差,物料品質之差異,所以需作若干次之觀測,其方法有以下幾種。1.奇異公司法:,二、馬表時間研究,依工作周程 時間決定:,(四).初步決定觀測次數:2.西屋公司法-依工作周程時間與數量決定,二、馬表時間研究,(四).初步決定觀測次數3.統計法-需考慮到信賴水準與精確度,即誤差等二因素.,n:應觀測次數N:現行觀測次數Xi:各觀測時間值,一般言之,觀測次數之決定,受下列因素之影響:A 觀測人員之技術 B 操作本身之安定性 C 經濟觀點 D 觀測工人之人數,二、馬表時間研究,(五).觀測及記錄作業員實施每一單元之時間 1.記錄單元之時間方法(A)連續測時法 馬表在第一觀測周期第一
12、操作單元開始時,立即按行馬表,此後終此整 個過程,均不再按停歸零。(B)歸零測時法 當測定之單元終了時,觀察馬表讀數同時立即將馬表歸零,第二單元測 時又由零開始。2.兩種測時法之比較,二、馬表時間研究,(五).觀測及記錄作業員實施每一單元之時間 3.時值錄法 說明以連續法為例(a)T為單元時間,R為錶面讀數(b)到最後一個周程止,不必歸零(c)漏記“M”(d)操作員漏掉“”,二、馬表時間研究,(五).觀測及記錄作業員實施每一單元之時間(e)操作員先後次序錯失,R欄中“結束”,“開始”(f)外來單元在T欄中記下A,B,C,在外在單元說明(g)短暫之外來單元,T欄中畫O,二、馬表時間研究,(六).
13、摒除異常值:1.在測時工作進行時,往往由於某些不正常之突發狀況或測時人員之疏失,導致某些數據異常,若將這些數據納入運算將導致這些數據平均值誤差增加,因此我們需利用品管上的統計模式,取99.7%之可信賴度,將這此異常值摒除 2.異常位之發生原因(A)不按標準化之操作單元操作,多加動作(B)將某一操作單元遺漏,核對是否可從整個操作程序中刪去(C)測時人員錯誤或疏忽(D)外來因素之干擾,譬如標準狀態改變,材料零件不合.,二、馬表時間研究,1.平均值=,2.標準值=,3.根據品質管制學而論,管制上限為:管制下限為:,(六).摒除異常值:計算公式:,二、馬表時間研究,(六).摒除異常值:案例:某一操作單
14、元,經觀測20次,其中一次漏記,餘19次實測數值如下:20.20.21.22.20.19.24.20.22.19.21.20.28.21.20.22.M.20.哪一個數據被摒棄?,二、馬表時間研究,三、寬放與評比,1.寬放之意義:在生產作業中發生一些沒有創造附加價值之時間,不由作業者意志所控制,也是實際上所需要的時間.2.寬放之型態:寬放時間之決定,依不同工廠與不同工作性質而有很大的差異,一般可以分 成下列幾項:a.私事寬放:(工作中途擦汗,上洗手間,喝水,洗手,更衣等)私事寬放的最大決定因素是工作環境和工作等級.一般工作環境因素在標準狀態下一天八小時工作時間之私事寬放時間 率約為5%,即24
15、分鍾.,2.寬放之型態:b,疲勞寬放(心理與生理)(1)主要影響疲勞寬放因素:工作環境(照明,溫度,濕度,空氣清新度,噪 音)、精神疲勞(精神緊張,單調無謂)、勞動強度及靜態肌肉疲勞、工作者之健康情況(生理,食物,休息程度,情緒之穩定,家庭狀況)(2)減少心理疲勞之方法除去改進工作環境之外,一般可采用:使適人適事 實施中間休息制度.c,遲延寬放:(1)主要分為三類:操作寬放時間:工作搬運原料,零件、由倉庫領取零件及供應 品、更換工具,設備,挑剔不良品,工具,設備之檢查與調整.偶發寬放時間:現場偶發寬放時間、管理寬放時間 機器幹擾,三、寬放與評比,3.寬放值之賦予:寬放率之多少,因各工廠性質而很
16、大的差異,很難有一致的標準寬放值之 定義,通常有兩種方法:(1)內乘法(以1天為100,即在1天的時間中,要給多少寬放率)寬放率(%)=寬放時間/凈時間 標準時間=正常時間*(1+寬放率/100)(2)外乘法(以正常作業時間為100,即在正常作業時間要乘以多少寬入率)4.評比的定義:是一種判斷或評價的技術,其目的在使實際的操作時間調整到“平均工作”之“正常速度”的基準上.正常時間=觀測時間*評比系數5.評比的方法:平準化法(所謂西屋法)速度評比 合成平準化法,三、寬放與評比,六.對各工作單元加以評定 各項評比因素系數如下:,三、寬放與評比,六.對各工作單元加以評定 因為一致性與熟練非常近似相關
17、,可並入熟練因素中考慮,而工作環境在評比時一般視為平均,其調整比較則並在寬放中。因各因素評價如下:*熟練的評價 熟練程度的評價基準有(1)猶豫程度;(2)動作的正確性;(3)失敗;(4)因不 適當的動作或作業的中斷;(5)信心的程度;(6)對工作的熟練程度等。*比較性質(A)欠佳(Poor)不能隨心應手對作顯得笨手笨腳對工作未能熟習未具有工作的適應性,工作中有猶豫常常失敗沒有信心,三、寬放與評比,六.對各工作單元加以評定:(B)可(Fair)對機器設備用法相當熟練大致可以事先計劃工作對工作未具有完全的信心,不適於長時間的工作偶爾發生失敗,浪費時間通常不會有所猶豫,(C)平均(Average)對
18、工作具有信心動作速度稍微緩慢對工作熟練,能夠隨心應手工作成果十分良好,(D)良(Good)能夠擔任高度品質的工作可以指導訓練低熟練度 的作業員非常熟練,幾乎不需要受督導完全不猶豫以相當穩定的速度工作動作相當迅速,三、寬放與評比,六.對各工作單元加以評定(E)優(Excellent)對所擔任的工作有高度的適應性能夠正確的工作而毋需檢核工作順序相當正確(F)超佳(Super skill)有高度的技術動作极為迅速圓滑,十分有效地使用機器設備動作很快且正確動作有韻律,動作有如機器作業其熟練顯然為全體作業員之冠,*努力的評價(A)欠佳 時間的浪費頗多 對工作缺乏興趣 工作顯得遲緩懶散 有多餘的動作,工作
19、場所紊亂使用不適當的工具太過份地仔細工作,三、寬放與評比,六.對各工作單元加以評定(B)可勉強接受建議工作顯得注意力不太集中受到生活不正常的影響(C)平均顯得有些保守顯然接受建議,但不實施工作上有良好的安排(D)良工作有韻律甚少有時間的浪費對工作有興趣且負責,工作方法顯得不太適當有些過份地仔細工作,由自己擬定計劃根據良好的工作方法進行工作,工作場所整理得井然有序使用適當的工具,三、寬放與評比,六.對各工作單元加以評定(E)優顯然地動作很快工作方法很系統(F)超佳幾乎忽略健康而很賣力工作這種工作速度不能持續一整天*工作環境的評價 工作環境的評價基準依各廠而異,通常在時間研究時如發現有惡劣的工作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作业时间研究 作业 时间 研究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62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