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甲醇洗》PPT课件.ppt
《《低温甲醇洗》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温甲醇洗》PPT课件.ppt(1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低温甲醇洗,王斌,一 概述,、净化工序的目的与要求粗没气中根据所用原料的不同,二氧化碳含量一般在18%_35%,在以煤为原料时,粗煤气中除含二氧化碳外,尚含有硫化氢、硫氧化碳及其他杂质。含氧化物与含硫化物是甲醇合成触媒的毒物,而且二氧化碳和水以及甲醇是深冷甲烷分离工号的有害气体,因此气体进入后序工号时上述气体 必须脱除干净,同时二氧化碳与硫化氢又是后续工号原料气,必须加以回收。因此气净化部分费用占投资和生产成本占很大,的比重,必须采用合适的净化方法。物理吸收与化学吸收的基本特点:粗煤气中含量最大的杂质是二氧化碳,根据原料与生产方法的不同,气体又会含有硫化氢等硫化物和萘 等,它们都呈酸性反应,
2、故一般成酸性气体。从气体脱除硫化氢等硫化物和大量二氧化碳的方法,主要采用吸收方法。吸收方法的种类很多,其基本特点都是利用气体中各种一般都采用吸收剂循环的过程,吸收时使过程按有关组分在吸收剂中溶解度增加的方向进行,而吸收剂再生时向有关组分的溶解度减小的方向转变。,1.化学吸收法:化学吸收是利用气体有关组分能与吸收剂中的活性组份起化学反应 生成化合物,而再生时所生成的化合物又被分解释放出活性组份及气体这一性质。常用的乙醇胺法(MEA法),热钾碱法等。化学吸收时,气体的溶解度与气体的物理溶解度、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反应时化学计量数以及其他一些因数有关。化学吸收剂 中溶解度的特点是在压力升高时溶解度不
3、是均匀增大,压力愈高,溶解度提高得愈慢,溶液通常靠减压,加热才能再生,及一般必须采用“热法再生”。,ch,化学吸收示意图,P1,S1,S2,P2,物理吸收示意图,2.物理吸收法:物理吸收是利用气体中有关组分能溶解与水或有机溶液这一性质将其分离,而按照工艺冷法和热法。热法以Selexol工艺为代表,而国内以南风集团设计研究院开发的NHD(多聚乙二醇二甲醚)为代表,冷法以低温甲醇洗工艺代表。物理吸收的特点:(1)压力和溶解度基本呈直线关系,如上图所示。系统总压一定时,某组分的含量增加,则该组分的分压亦随之增加,从而使起溶解度相应增加。因此我们为了提高吸收能力,采用加压措施。而在再生时,则采用减压法
4、。(2)系统温度升高,则溶解度下降。反之,溶解度上升。所以应在低温条件下吸收,高温条件下解析。,(3)吸收能力小,循环量大。3.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的对比:有图所示:(1).当PPc时,物理吸收的吸收能力大,反之则化学吸收能力大。(2).当采取减压再生时,如果P2降至P1时,则,Sph Sch,即说明物理吸收易采取减压再生,而相对化学吸收减压再生则不可以。(3).当进料的溶解度很小时,物理吸收能力不及化学吸收彻底。4.物理吸收法吸收剂的选择原则:(1).吸收剂的吸收能力。气体中代脱除的组分在吸收剂中的溶解度以及吸收剂的饱和整齐压和吸收温度的关系。吸收剂的循环量以及再生时所需的能量消耗、所需条件等
5、等。(2).吸收剂的选择性。吸收剂的选择性是指,溶解度与气体中溶在同一温度、分压下,气体中被脱出组分的解度之比。吸收过程中不需要脱出组分的损耗,混合气体完全分离的可能性以及工艺流程中的很多特点及消耗指标都和吸收剂的选择性又很大关系。一种良好的吸收剂对脱出的组分具有较高的选择性。(3).吸收剂的饱和蒸汽压在操作温度下低,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其损耗。(4).吸收剂的沸点不能太高否则时能耗高,对整个工艺极为不利。,(5).吸收剂的比热要大。因为气体溶于溶剂中是放热过程,所以为防止温升过快就需要采取采用比热较大的溶剂作吸收剂。(6).吸收剂的粘度要小。因为吸收剂的粘度影响溶剂传热和传质以及传动速率。溶解度
6、与气体中溶在同一温度、分压下,气体中被脱出组分的解度之比。吸收过程中不需要脱出组分的损耗,混合气体完全分离的可能性以及工艺(7).吸收剂的化学稳定性要好。因为吸收,剂在系统中的停留时间长,所以对吸收剂的热化学稳定性要求要高,这样其副反应进行就很慢。(8).吸收剂的凝固点要低。在选择吸收剂的吸收温度与吸收剂存储条件时,必须加以考虑,良好的吸收剂其凝固点不易太高。(9).吸收剂的价廉、可燃性小、毒性小、对设备腐蚀小、同时吸收剂气泡性低。5.几种吸收方法的对比:,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如果二氧化碳的分压为10大气压时,-30时甲醇的吸收能力要比水大50倍.同时还可以清楚的看出,低温甲醇洗简单闪蒸到常压时
7、,所溶解的二氧化碳90以上可以解析,同时由于硫化氢的沸点比二氧化碳高很多,硫化氢的溶解度一般比二氧化碳大,而且从上表可以看出甲醇对硫化氢的择性比二氧化碳的选择性要好,而在实际操作中,实际选择性稍低,但是任何条件下可以吸收将硫化氢吸收干净,而二氧化碳还可以留在气体中,因此即使气体中硫化氢的浓度很低,而再生出口气体硫化氢的浓,度还可以保持的比较高。通过对化学吸收分析来说:由于硫化氢和二氧化碳在进行化学吸收时互相影响,溶液中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的平衡比例很难确定,一般化学吸收剂在脱除所有二氧化碳后,才能将硫化氢脱除干净.二.低温甲醇洗的吸收机理和原理.软硬酸碱理论:首先:甲醇对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的吸收是物
8、理吸收的一种.即利用甲醇对硫化氢和二氧化碳选择性吸收的特性来脱除硫化氢和二氧化碳.,软硬酸碱的基本概念:软酸:具有较大电子对接受体的分子.硬酸:具有较小电子对接受体的分子.硬碱:具有较小电子对给予体的分子.软碱:具有较大电子对给予体的分子.酸:具有电子对接受体的分子.碱:具有电子对给予体的分子.酸碱反应的基本原则:硬亲硬,软亲软,软硬交界不分亲近.,甲醇:分子式:CH3OH,是由CH3-和-OH组成.CH3-软酸官能团,-OH是硬碱官能团,而硫化氢属于软酸软碱类,二氧化碳属于硬酸类.具体如下:CH3OH+H2S+CO2=CH3-OH|H-HS CO2 即:甲醇吸收了二氧化碳以后,不影响对硫化氢
9、的吸收,这就是甲醇装置吸收了二氧化碳的甲醇仍能用来吸收硫化氢的理论依据.,.甲醇脱气原理:甲醇是一种极性溶剂,由于其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这样便有静电力存在,此时如果被一极性气体分子和其相遇,则该分子在静电力作用下,气体分子产生定向排列,分子相互靠拢,促使部分分子液体化,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1.不同气体在甲醇的溶解度:Scs2SH2SSCOSSCO2SCH4 SCOSN2SH2,2.温度对吸收的影响:除H2和N2外,其余组分在甲醇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提高.3.关于甲醇的用量Smin:甲醇用量是指气体中某一组分从原料气中全部脱除所需的甲醇最小用量.Smin=V/P V:气体流量 P:总压:溶解
10、度系数,指分压1atm的溶解度,4.压力的影响:定性的讲:压力升高,溶解度增大。5.溶解热:物理吸收中,气体分子进入溶剂中,相当于气体变成液体。这样一来便有热量放出。所以物理吸收过程伴随溶解热产生。从而使溶液温度升高,对溶剂的吸收效果明显不利,因此对易溶气体来说:温度升高,分子活动加剧,溶解度降低。只有选择比热容大的作吸收剂,才能将其减至最低。而对难溶气体则相反。,溶解热数气体据表,(1)H2S甲醇中的溶解度:H2S和甲醇都是极性分子,从而溶解能力大。A:当P H2S0.1MPa且在甲醇中溶解度的关系如下:S=1020/T-D S:溶解度 T:温度 K D:压力系数,B.当甲醇中溶解有二氧化碳
11、时,H2S的溶解度关系如下:S H2S=S0 H2S/1+K Sn CO2,DH2S的数据表,S H2S 二氧化碳存在时硫化氢的溶解度 S0 H2S同条件下纯甲醇的溶解度 K温度系数 S CO2甲醇中二氧化碳含量n指数2.4 温度系数表,C.小结:.温度降低,溶解度增大,也就是讲溶剂对其的吸收能力愈强。.当甲醇中有二氧化碳时,硫化氢在甲醇中的溶解度下降。.在加压条件下,压力系数D降低,所以甲醇对其的吸收能力增强。.在同样条件下,硫化氢的吸收速率是二氧化碳的十倍。(2).二氧化碳在甲醇中的溶解度:A.当PCO2800mmHg时,可以用亨利定律计算。PCO2=KSCO2,PCO2CO2分压 K温度
12、系数 SCO2CO2溶解度 温度系数表,而在低温甲醇洗工艺中系统压力P=2.65MPaYco2=0.377 PCO2=2.650.377=1MPa,所以亨利定律不能适用。只能做定性分析。,-40,如右图所示:温度越低,其溶解度越大。:加压时,溶解度显著增加。:既加压的同时,又在低温条件下,溶解度增大。当温度一定,,压力加至一定时,溶解度曲线呈水平线。即相当于该温度下的纯CO2的饱和蒸汽压。,CO2溶解度曲线,(3).COS在甲醇中的溶解度:A:温度降低,同时压力升高则其在甲醇中的溶解度增大。B:在相同条件下,SH2S(1.5-2)SCOS(4).CS2在甲醇中的溶解度:当温度-25时,亨利定律
13、可以加以计算。而当温度再低时,则不可以使用。否则偏差太大。(5).氢气在甲醇中的溶解度:A:温度降低,则氢气在甲醇中的溶解度降低。B:当甲醇中有CO2存在时,随CO2量的增,加,氢气的溶解度升高。二.低温甲醇洗的吸收基础理论:,1.拉乌尔定律、亨利定律、道尔顿分压定律:(1).拉乌尔定律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一条重要规律。即:在一定温度下,汽液相平衡时,溶液上方气相中任意组分所具有的分压,等于在相同温度下该组分饱和蒸气压乘以改组分在液相中的的分子分数。数学表达式为:PAP*AXA,(2).道尔顿定律:道尔顿定律是表示理想气体混合物的总压和分压的关系的定律。总压气体混合物的分子对器壁施加的总和。分
14、压混合气体中某一组分对器壁所施加压力。,PA气相中A组分的分压 P*A纯组分A在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汽 XA液相中A组分的分子分数,其数学表达式为:P总=Pi P总混合气体总压 Pi 各组分的分压 根据道尔顿定律可以推出:混合气体中每个组分气体的分压等于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乘以该气体在混合气体中所占的分子分数。其数学表达式:Pi=P总Yi,(3).亨利定律:在一定温度和平衡状态下,一种气体在液体里溶解度和该气体的平衡分压成正比。其数学表达式:P2=KX2 X2平衡时气体在液体中的摩尔分数 P2二相平衡时液面上该气体的分压 K 为一常数,其数值与温度、总压气体和溶剂的性质有关。总压对K的影响在压力不大时
15、可忽略不计。K值需要测定.,亨利定律和拉乌尔定律是化工吸收的重要依据.而道尔顿定律是分析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分压,从而判定压力对吸收的影响,为日后的操作提供依据.吸收分离就是利用溶剂对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溶解度的不同选择性地把溶解性大的气体吸收,从而达到气体分离的目的.从亨利定律的定义式可以看出:当溶质和溶剂一定时,在一定温度下,K为定值.气体的分压越大,则其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越大.所以增加气体的分压有利于该气体 的吸收,同时从上式还可以看出:如果在相同 的气体分压下进行比较,K值越小则其溶解度越,大,所以也可以讲:K值的大小可作为选择吸收剂的依据.因为亨利定律和拉乌尔定律以及道尔顿分压定律都是理
16、想状态情况,并且是在稀浓度条件下通过实验取得,所以在应用时就有一定的局限性.具体注意如下:A:应用亨利定律时,P是指气体的分压而不是液面上的总压.B: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只适用于稀溶液,对浓溶液应用存在较大偏差.而当温度较高且压力较低时应用其可以得到较为正确的结果.,C:对混合气体而言,当压力不大时,亨利定律对每一种气体都适用,彼此不影响,当浓度超过任何一种气体适用范围后,分子间力就不可忽略.D:应用时必须注意溶质在气相和溶液中的分子状态,只有在分子状态相同时,才可应用亨利定律.但对于低温甲醇洗工艺而言:必须采用修正了的亨利定律.但是可以作定性分析.,三、低温甲醇洗的主要特点 低温甲醇洗是鲁奇
17、公司和林德公司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联合开发的,并于1954年在南非SAUOL工厂的煤气净化工艺,我国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引进,通过近二十年的消化吸收,对其设计以逐步国产化,目前化二院、大连理工、环球化工设计院都可以设计.尤其是近年来的装置逐步大型化,低温甲醇洗的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低温甲醇洗的发展与它具有的以下优点分不开:,(1).低温甲醇洗工艺可以脱除气体中的多种杂质,在-30-70 的条件下,甲醇能同时脱除气体中的硫化氢、硫氧化碳、二硫化碳、RSH、C4H4S、CO2、HCN、NH3、NO、以及石蜡烃、方香烃、粗汽油杂质、同时还可以对气体进行干燥.(2).低温甲醇洗工艺对气体的净化程度非常
18、高,净化气中总硫可以将低到0.1PPm以下,同时二氧化碳可以降低到10PPm.(3).低甲醇洗工艺由于采取硫化氢和二氧化碳分别在硫化氢吸收塔和二氧化碳吸收塔内吸收。,所以就可以有选择性的分别加以回收,为后序工号提供原料气.例如:我们装置的后序工号WSA要求硫化氢浓度为30,同时在甲醇合成工艺里要求的二氧化碳浓度为97.5.而低温甲醇洗恰能满足此要求.(4).低温甲醇洗对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的溶解度都很低,同时低温下甲醇的蒸气压低,所以有用气体和甲醇的损失小.(5).甲醇具有很高的热化学稳定性,不降解,不起泡,同时对设备的腐蚀性小且由于粘度小所以动能损耗低.,(6).低温甲醇洗与深冷工号搭配更
19、合理.2.低温甲醇洗工艺的主要原理:(1).低温甲醇洗的气提原理:首先:气提是物理过程.是破坏原来的汽液平衡,而从新建立新的汽液平衡状态达到 分离物质的目的.例如:有图所示:A是 液体,B是气体,C是 气提气,而B溶解于 A液体中.达到一个平衡状态.而此时的气,相主要是B气体.即P=PB.而当加入气提气C时,气相中PB=P-PC,从而破坏了原先的平衡,导致B物质的扩散速度加快,达到分离A物质和B物质的目的.而通过调节气提的量就可以控制两种的分离效果.而通过多年的消化吸收,在低温甲醇洗工艺中,二氧化碳闪蒸塔和硫化氢浓缩塔都采取气提工艺.一来减少了解析动力,二来氮气便宜且易得.具体讲:一方面,在二
20、氧化碳闪蒸塔的三段通入低压氮气,降低气相中二氧化碳的分压,使其从甲醇中解析,甲醇得以再生.另一方面,在硫化氢浓缩塔二段通入低压氮气,使溶解于甲醇中的二氧化碳得以解析.,同时硫化氢也解析,为了达到硫化氢的富聚,加入甲醇使硫化氢溶与其中,而后进入热再生塔使其彻底解析,保证硫化氢浓度大于30%,进而确保WSA的正常运行.第三.为了确保低温甲醇洗的冷量平衡,保证甲醇贫液的温度,就要求低压氮气在进入硫化氢浓缩塔和二氧化碳闪蒸塔之前,必须对其进行冷却降温,尽最大可能减少冷损.第四,从气提介质的选择来看:一般首选溶剂的气相,其次,选择和被分离的组分都不相溶的介质作为气提介质.意思就是解释在热再生塔通入甲醇蒸
21、汽原因.,(2).低温甲醇洗的精馏原理:A:蒸馏是利用溶液中各组分蒸气压的差异(沸点的差异)使各组分得到分离的单元操作.按操作方式分有简单蒸馏、精馏、特殊精馏等.下面将连续精馏流程图作简单介绍:其主要设备有精馏塔、塔顶冷凝器、回流槽、回流泵、塔釜再沸器.其运用的主要理论有:拉乌尔定律、道尔顿分压定律.具体流程如下图:,连续精馏图:,冷凝液,B:精馏原理:.精馏:是汽液两相在塔中逆流接触,在同时多次进行多次部分汽化和部分冷凝的过程中,发生传热和传质,使混合液得到分离的操作过程.被称为精馏.实现精馏操作的必要条件:通过特定的装置,经过传热和传质的作用将混合液进行分离,其中在塔内维持双传作用尤为关键
22、,为此要求:对每一块塔板,下边必须有蒸汽上升,上边必须有液相流下.也就讲:“回流液逐板下降和蒸汽逐板上升”是实现精馏的必要条件.,C:精馏塔的分段 一般以进料板为界将精馏塔分二段:进料板以上部分称精馏段(或称增浓段);进料板本身和进料板以下部分称为提馏段.精馏的操作线方程:A:恒摩尔流假设:恒摩尔汽化假设:精馏段内,由每层塔板上升的蒸汽摩尔流皆相等;提馏段内也一样,即:V1=定值 V1=Vn=定值 式中:V_精馏段上升的蒸汽摩尔流率,V_提馏段上升蒸汽的摩尔流率 下标1、2、3、n表示塔板的序号.恒摩尔溢流假设:精馏段内,每层板溢流液体的摩尔流率皆相等;提馏段内也是一样,即:L1=L2=Ln=
23、定值 L1=L2=Ln=定值 式中:L-精馏段内液体的摩尔流率 L-提馏段内液体的摩尔流率 B:精馏塔内操作线方程:,C.精馏段操作线方程:由右图知:,Vyn+1LXn+DXD,D.提馏段操作线方程:,E.进料状况对操作线方程的影响:q值含义:代表1Kmol原料中液相所占的比例。,从图中可以看出:,进料情况不同时的。q值情况。,饱和液体进料时:q=1 L=L+F;V=V饱和蒸汽进料时:q=0 L=L V=V+F 汽液混合物进料时:0q1过冷液体进料时:q1 L=L+F+Q/rc过热蒸汽进料时:q0据此:,q=,每千摩尔进料变成饱和蒸汽所需的热量,原料的千摩尔潜热,q线方程(进料方程):,F.精
24、馏塔理论板数求法:(1)理论板:在塔板上离开该板的蒸汽和和液体互成平衡,将该塔板称为理论板。(2)理论板数图解法步骤:a.在直角坐标上绘出待分离组分的x-y平衡曲线,并作出对角y=x.b.作垂线x=xD与对角线交与一点a,通过a点作精馏操作线:,c.作垂线:X=XF与对角线交于e点,通过e点作q线方程:即线段ac于ac交与d点。d.作垂线:X=XW与对角线交于b点,连接。bd得到提馏操作线bd e.从 a点开始,在平衡线adb折线间画梯级、,梯线个数便是理论板数。G.回流比的影响及其选择依据:精馏操作当进料的组成和热状况确定时,q线位置便确定,工艺要求:XD和XW固定后,精馏段和提馏段的操作线
25、位置便取决于回流比R的大小,R增大,精馏操作线截距减小,操作线便远离平衡线,从而理论板数就会减少,但是,随着R的增大,L和V都会增大,使得冷凝器和再沸器的负荷都加大,故选择合适的回流比R十分重要。R的选择原则:总费用最小。即要使操作费和设备折旧费最小。,精馏与吸收的区别:,精馏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液泛:当降液管排液能力不足时,液体仍 不断加入,导致降液管内液位上升至上层塔板溢流堰顶,影响上层塔板的排液,导致塔板上积液增加直至淹塔。现象:发生液泛时气体通过塔板的压降急剧上升,出塔气体大量带液,塔顶产品急剧恶化,正常操作受到破坏。原因:(1).气流量过大或者液流量过大。(2).气体中夹带过量的液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低温甲醇洗 低温 甲醇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62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