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食俗文化》PPT课件.ppt
《《传统食俗文化》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食俗文化》PPT课件.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传统食俗文化,知识目标1.理解中国的传统饮食习俗。2.熟悉我国主要的年节文化食俗。3.了解我国各少数民族的主要食俗。4.掌握我国宗教食俗的禁忌。技能目标1.了解中国民间食俗和禁忌,继承和传播中国饮食文化。2.工作中能运用中国饮食习俗等知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案例引入,粗心触犯了客人禁忌 某饭店中餐厅,饭店总经理宴请西藏一位高僧。中午11点,一群人簇拥着西藏高僧步入厅堂,两名服务员上前迎接,引领客人入席,并麻利地做好了餐前服务工作。菜点是预订好的,按照程序依次上菜,一切服务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食之过半,宾客要求上主食,三鲜
2、水饺很快端上了桌面。在大家的建议下,高僧用筷子夹起一个水饺放入口中品尝,但很快就吐了出来,面色温和地问:“这是什么馅的?”服务员马上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事先忘了确认是否是素食。三鲜水饺虽是清真的,但仍有虾仁等原料,高僧是不能食用的。忙向高僧道歉:“实在对不起,这是我们工作的失误,马上给您换一盘素食水饺。”服务员马上通知厨房上一盘素食的三鲜水饺。由于是重要客人,部门经理也赶来道歉。高僧说:“没关系,不知者不为怪。”这次失误虽然很严重,但由于高僧的宽容大度,最终得以顺利解决,但留给服务员的是一个深刻的教训。餐厅服务与管理授课案例,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第一节 民俗与饮食习俗一、民俗与饮
3、食习俗的概念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的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饮食习俗也称为饮食风俗、食俗,是指人们在选取食物原料,加工、烹制和食用食物的过程中以及在民事食事活动中所积累形成并传承不息的风俗习惯,一般包括年节食俗、日常食俗、宗教信仰食俗和少数民族食俗等。,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二、中国饮食习俗礼仪1.五谷为主,医食同源 中国南方大都以种植水稻为主,多以大米为主食;中国北方以种植小麦为主,则多以面粉为主食。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手段的民族,日常饮食多以粮菜为主
4、;以畜牧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手段的民族,则多以肉乳为主。中国传统饮食以素食为主,但重养,讲究“医食同源,以养为主”;重节,即“饮食有节”、“切忌暴食”;重心,即“人之当食,须去烦恼”;重味,即“五味调和”,勿使过偏;重俭,即“不足为俭”,“俭约为佳”;重洁,即“恶败不食”,讲究新鲜清洁。,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2.以熟食、热食为主 以热食、熟食为主,也是中国人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这与中国文明开化较早和烹调技术发达有关。热食不仅是中国人的饮食习惯,而且是中国菜肴审美的关键,是中餐的灵魂。3.合餐聚食制 在饮食方式上,中国人也有自己的特点,素来以聚食为传统。这种聚食制充分体现了华夏民族渊源深
5、厚的血缘和家族观念,同时也是中国政治历史上的大一统思想在饮食文化领域的侧面反映。4.一日三餐制 国人由一日两餐,逐渐演变为一日三餐。,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5.使用瓷碗竹筷 在食具方面,中国人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是使用筷子。筷子,古代称“箸”,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东方各国使用筷子多出自中国。中国人的祖先发明了筷子,是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6.饭局社交 中国人联络感情或谈事首选吃饭。吃饭,是果腹,也是社交。2009年有调查显示,“饭局社交”是中国当前最为普遍的社交方式,选择该社交方式的占调查人数的46%,而位居第二的“体育活动”则仅占13%。如今,饭局衍生出更丰富的含义。,饮食文化(马向
6、青,杨玉红主编),饭局如戏台,人人各怀心事 有人说,世上最累人的事情就是吃饭。饭局如戏台。饭菜和酒水好比舞台设计,酒好菜好,舞台才显得耀眼华丽。参加饭局的各路人等,全部是演员,生旦净末丑各司其职,披挂整齐各就各位,单等锣鼓开敲,好戏就算开场。有时候,一场看似平淡无奇的饭局,说不定正上演着一场“宫心计”。大家坐在一个席面上,夹的是同一个盘子里的菜,喝的是同一个瓶子里的酒,表面上说说笑笑,其实私底下,也许正在钩心斗角,甚至是“打打杀杀”,此情此景,饭局又变成了高手对决的竞技场。张兵舌尖上的心理学,知识链接,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三、中国饮食礼仪 由文献记载可知,在周代,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
7、相当完善的制度,可见历史之悠久。1.餐厅 中餐宴请用餐地点的选择非常讲究,共餐是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最好的办法,因此餐厅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用餐空间,用餐地点的选择直接影响餐宴的效果。2.点菜 根据我们的饮食习惯,与其说是“请吃饭”,还不如说是“请吃菜”。所以对菜单的安排马虎不得。一般情况下,一顿标准的中餐菜单结构为:前菜(开胃菜)、汤(羹汤)、主菜(大菜)、面类或米饭、点心(甜点)。,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3.酒水 酒是常用的饮品,民间有“无酒不成席”之说。酒是餐宴场合的情感催化剂。中餐常以开杯酒作为宴请开始的标志。4.餐具(1)筷子。筷子是中餐最主要的餐具。筷子必须成双使用。(2)勺
8、子。勺子的主要作用是舀取菜肴、食物。(3)盘子。盘子(稍小的盘子称为碟子)主要用来盛放食物。(4)水杯。水杯主要用来盛放茶水、汽水、果汁、可乐等液体。(5)餐巾。餐巾主要用来擦手或脸,以保持用餐的卫生。(6)牙签。用牙签当众剔牙是不雅观的行为。,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5.座次 目前我国一般以中餐圆桌宴客,必须注意下列原则:以右为尊,以左为卑。职位或地位高者为尊,高者坐上席,依职位高低定位,不能逾越。女士以夫为贵,其排名的先后,与其丈夫相同。遵守社会伦理,长幼有序,师生有别,在正式的宴会场合,尤应遵守。,6.言谈 酒席中的交流不可或缺,交谈中应注意:众欢同乐,切忌私语;瞄准宾主,把握大
9、局;语言得当,诙谐幽默;劝酒适度,切莫强求;敬酒有序,主次分明;察言观色,了解人心;锋芒渐射,稳坐泰山。,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除以上介绍以外,饮食礼仪还包括:(1)入座后姿势端正,脚放于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宜靠桌缘,或将手放在邻座椅背上。(2)用餐时须温文尔雅,从容安静。(3)在餐桌上应顾及他人,尤其是两侧的女宾。(4)口内有食,应避免说话。(5)取菜舀汤,应使用公筷公匙。(6)须小口进食,忌大口塞食,食物未咽下,不能再塞入口。(7)进口的食物忌回吐。(8)送食物入口时,两肘应向内靠,不宜向两旁张开,碰及邻座。(9)自己手持刀叉,或他人在咀嚼食物时,均应避免与人说话或敬
10、酒。,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10)应以食物就口,而非将口就食物。带汁食物,不宜匆忙入口,以免汤汁外滴。(11)忌于餐桌上咳嗽、打喷嚏、打嗝。万一不禁,应说声“对不起”。(12)若不慎将酒、水、汤汁溅至他人,应及时表示歉意。(13)如欲取用摆在同桌其他客人面前之调味品,应请邻座客人帮忙传递,不可伸手横越,长驱取物。(14)如系主人亲自烹调食物,勿忘给主人以赞赏。(15)就餐后如需抽烟,须征得他人的同意。(16)进餐的速度,宜与男女主人同步,不宜太快,亦不宜太慢。(17)餐桌上不宜谈悲戚之事,否则会破坏欢愉的气氛。,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第二节 岁时节日食俗一、春节食俗 春节
11、俗称新年,古代称“元旦”、“元日”,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饮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1.年糕 春节必食年糕的风俗,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盛于明代,是我国大江南北共有的民间食俗。全国各地几乎都用糯米面和黍子黏面做成年糕,谐音“年(黏)年(黏)高(糕)”,寓意“一年更比一年好”。,年 糕,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2.饺子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肴。在中国北方各族的民俗中,除夕守岁吃饺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无法替代的重头大宴。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日食品,究其
12、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意。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之物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北方和南方对饺子的称谓不尽相同。北方人叫“饺子”,南方不少地区称之为“馄饨”,和饺子稍有不同,馄饨的皮更薄,馅更少。,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3.年夜菜肴 除了年糕和饺子,各地还有不同的年夜菜肴。4.饮品 春节的食俗自然少不了各类饮品,最主要的当然是酒和茶。二、元宵节食俗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节、灯节,在农历正月十五。该日为满月,象征团圆、美满,人们在这天提灯笼、猜灯谜、吃元宵。元宵节必吃元宵,是各地的普遍食俗。元宵节的元宵,也叫“汤圆”、“圆子”。据
13、说元宵象征合家团圆,吃元宵意为新的一年阖家幸福、万事如意。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圆形食品,从种类上可分实心的和带馅的两种。,上海“蛋角”,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三、清明节食俗 清明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公历4月5日前后。它与我国农历七月十五、十月初一一样都是“冥节”,与祭祀鬼神有关。它也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按照旧俗,清明的前一天为寒食节。清明节在古代是祭祀性节日。,清明节除扫墓祭祖外,其食俗也是丰富多彩的,主要有:(1)吃青团子: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2)吃馓子:我国南北各地在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此外,我国南北各
14、地在清明时还有食鸡蛋、清明螺、欢喜团、枣糕等多种多样富有营养的食品的习俗。,青团子,馓子,欢喜团,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四、端午节食俗 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是“初始”的意思,五月初五在天干地支中正好是午月和午日,午时称为阳辰,因此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重五节。有关端午节的起源有四种说法。,端午节最主要的节令食品是粽子。相传粽子始于汉代,是端午节投向水中祭奠屈原的供品。端午节的粽子就造型而言,有三角形、四角锥形、枕头形、小宝塔形、圆棒形等各种形状。南方因为盛产竹子,就地取材以竹叶来缚粽;北方人则习惯用苇叶来绑粽子。,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就
15、口味而言,粽子馅荤素兼具,有甜有咸。北方的粽子以甜味为主,南方的粽子甜少咸多。馅料则是最能凸显地方特色的部分,如以下各地方的粽子:(1)北方的粽子大约可分为三种:一是纯用糯米制成的白粽子,蒸熟后蘸糖吃。二是小枣粽,馅心以小枣、果脯为主。三是豆沙粽,比较少见。(2)浙江湖州的粽子,米质香软,分为咸甜两种。(3)四川的椒盐豆粽也别具特色。(4)广东中山的芦兜粽,特点是呈圆棒形、粗如手臂。其配料也分甜咸两种。(5)闽南的粽子分碱粽、肉粽和豆粽。,饮食文化(马向青,杨玉红主编),五、七夕节食俗 七夕节是中国的女儿节、乞巧节,古代女孩最重视的节日。农历七月初七,古代的姑娘们一定会手捧彩线,乞求像天上的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统食俗文化 传统 文化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62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