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基本原理》PPT课件.ppt
《《传热基本原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热基本原理》PPT课件.ppt(1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一章 传热基本原理,热处理炉的主要任务是加热金属工件,它不但要保证生产率及实现既定的工艺参数(加热温度、加热速度、温度的均匀性、炉膛气氛的成分等),满足工件的技术要求,而且还应控制炉内的热交换过程,降低热损失,节省能源,降低加热成本。传热学是研究热的传播与交换的基本规律。在炉内进行着各种复杂的传热过程,因此掌握传热的基本规律,对炉子的设计及操作是很重要的。,2,本章重点研究热处理炉内的传热问题,为炉子设计、制造、操作及节能打好理论基础。1-1 基本概念 传热或换热:热量从一物体传向另一物体或由同一物体的某一部分传向另一部分的过程。热处理炉内进行的热传递过程尽管比较复杂,但也是传导、对流、
2、辐射三种基本形式组成的综合传热过程。,3,一、传热的基本形式 1、传导传热 温度不同的接触物体间或一物体中各部分之间热能的传递过程。2、对流传热 流体在流动时,流体质点发生位移和相互混合而发生的热量传递。,4,3、辐射传热 辐射:任何物体在高于热力学零度时,都会不停地向外发射粒子(光子)的现象。辐射传热:辐射不需任何介质。物体间通过辐射能进行的热能传递过程。,5,传热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转化,即从热能到辐射能以及从辐射能又转化为热能。如果系统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温度不同的物体,它们都同时向对方辐射能量和吸收投射于其上的辐射能量。它们之间由于相互辐射而发生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辐射传热或辐射换热。,6
3、,二、温度场与温度梯度 1、温度场 温度场是描述物体中温度的分布情况,它是空间坐标和时间坐标的函数,即:(1-1)式中:x,y,z 该点的空间坐标;时间坐标。这个函数叫温度场函数。若物体的温度沿x、y、z三个方向都有变化,称三向温度场;若只在一个方向上有变化,则称单向温度场,即:(1-2),7,如果物体各点温度不随时间变化称为稳定温度场。这时温度分布函数简化为:(1-3)如果物体各点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此时的温度场称不稳定态温度场,这种传热过程叫不稳定态传热。如升温状态下炉壁的传热。,8,2、温度梯度 等温面:在温度场内,同一时刻具有相同温度各点连接成的面。温度梯度:物体(或体系内)相邻
4、两等温面间的温度差t与两等温面法线方向的距离n的比例极限。用下式来表示:(/m)(1-4)温度梯度是表示温度变化的一个向量,其数值等于在和等温面相垂直的单位距离上温度变化值,并规定由低到高为正,由高到低为负。,9,三、热流和热流密度 热流:单位时间内由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的热量叫热流或热流量,用Q表示,单位为W,即J/s。热流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传热面积的热流,称为热流密度,用q表示,单位为W/m2,即(W/m2)(1-5)热流、热流密度都为向量,其方向与温度梯度方向相反。,10,l-2 传导传热 一、传导传热的基本方程式 导热基本方程式,即博立叶定律。(W/m2)(1-6)式中:Q 沿n
5、方向的热流量(w);q 热流密度(Wm2);F 与热流方向垂直的传热面积(m2);比例系数,称为热导率W/(m)温度梯度(m),负号表示热流方向与温度梯度方向相反。,11,二、热导率 为在单位时间内,每米长温度降低1时,单位面积能传递的热流量。用表示,单位为w(m)。材料的热导率与温度的变化呈线性关系,即(17)式中:t t时材料的热导率;0 0时材料的热导率;b 材料的热导率温度系数,因材料而异。,12,在实际计算中,为简化计算过程,一般取物体算术平均温度下的热导率代表物体热导率的平均值。,式中 t均 平均温度(),,13,三、平壁炉墙上的导热 1、单层平壁炉墙的稳定导热 设单层平壁炉墙(图
6、1-1),其壁厚为s,材料的热导率不随温度变化,表面温度分别为t1和t2(t1t2),并保持恒定。若平壁面积是厚度的810倍时,可忽略端面导热的影响,误差小于1。平壁温度只沿垂直于壁面x轴方向变化,所以它是单向稳定态导热问题。,14,为了求出通过这一平壁炉墙的热流密度,在平壁内取一厚度为dx的单元薄层,设其两侧的温度差为dt,根据傅立叶定律,通过这一单元薄层的热流密度分离变量后积分得故热流密度:(W/m2)(1-8),15,若平壁炉墙的面积为F,而且内外表面积相等,则在1小时内通过F面积所传导的热流量(W)(1-9)在上两式中,s/为单位面积的平壁热阻,s/(F)是面积为F的平壁热阻。由此可见
7、,热流量与温度差(t1-t2)成正比,与热阻s/(F)成反比。,16,实际的平壁炉墙(如箱式炉炉墙)面积并非很大,而且其内外表面积也不相等,因而它的导热面是变化的。这时上式中的导热面积应该用平均面积代替,一般按如下方法近似计算。,17,当F2/F12时,用算术平均面积,即(m2)(1-10)当F2/F1 2时,用几何平均面积,即(m2)(1-11)式中:F1、F2 分别为单层平壁炉墙的内、外表面积(m2)。,18,2、多层平壁炉墙的稳定导热 一般热处理炉的炉墙,大多为两层或三层不同材料砌成的(图12),设炉墙界面温度依次为t1、t2、t3、t4(t1t2t3t4),各层厚度为s1、s2、s3,
8、各层间紧密接触。各层的热导率用1、2、3表示。,19,第一层:(a)第二层:(b)第三层:(c),在稳定态导热时,通过平壁炉墙各层的热流或热流密度应相等。根据式(18)可分别写出通过各层的热流密度:,20,由上述三个方程可求出三个未知量q、t2和t3,由于是温度的函数,由上页式(a)(c)经运算得:(W/m2)(1-12),21,同理,n层平壁炉墙的导热公式(W/m2)(1-13)若多层炉墙的总热阻已知,则各层间的界面温度可由下式求得:()(1-14),22,在求界面温度时,必须先根据经验设一界面温度,然后根据假设温度算出各层的值及总热阻,再代入式(114)求得界面温度。如果计算界面温度和假设
9、温度相差较少(5以下),即可采用;如果相差大于5,应重新假设再进行计算,直到误差小于5为止。一般规定炉墙外表面温度为50。,23,对各层导热面积不同的n层平壁炉墙,则应用下述公式计算热流量。(W)(1-15),24,上式中Fi为第i层的平均传热面积,其计算方法与单层平壁炉墙相同,对于已经运行到稳定态后的热处理炉,只要测量炉墙内外表面温度后,就可算出它的导热损失及其界面温度。由上式可知,多层壁的热流量决定于总温差和总热阻,而总热阻等于各层热阻之和。,25,举例:一炉墙内层由轻质耐火粘土砖(QN)-1.0砌成,厚度为113mm,外层由A级硅藻土砖砌成,厚度为230mm,炉墙内表面温度为950,试求
10、1m2炉墙面积上的导热损失。,26,解:通过两层炉墙导热的热流密度的计算公式为:,可见,要计算q,需先计算1、2,t2、t3未知。需要假设t2,然后核算。假设t2810、t350,则:t1t3900;S1=0.113m;S2 0.23m,27,轻质耐火粘土砖的热导率1为:10.29+0.2610-3t均(W/(m.)),(W/(m.)),硅藻土砖的热导率2为:,(W/(m.)),28,将求得的1和2代入计算公式,即可求得热流密度值:,(W/m2),验算界面温度:,(),29,与原假设误差为:,误差小于5,故原假设的t2可用。,30,四、圆筒炉墙的导热 1、单层圆筒炉墙的稳定导热 设单层圆筒炉墙
11、的内外半径为r1、r2,高度为L(Lr2),内外表面温度分别为恒定的温度t1和t2(图1-3),且t1t2,炉墙材料的热导率为常数,因此这是单向稳定态导热问题。,31,为了导出圆筒炉墙的导热公式,在圆筒炉墙内的半径r处,取一厚度为dr的单元圆筒,其两侧温度差为dt,根据傅立叶定律,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此单元圆筒传导的热流量为:(1-16),32,因Q、L、为常数(不随r变化),分离变量后积分 积分后得,33,为了便于与传热一般方程和平壁炉墙的导热公式进行比较,上式可改写成 式中,它是圆筒炉墙的对数平均面积,其中F1、F2分别为内外表面积,s为单层圆筒炉墙的厚度。这时圆筒炉墙内的温度分布按对数规律变
12、化。,34,考虑到实际炉墙的热导率随温度呈线性变化,这时上式中也用热导率平均值代入。由此可见,圆筒炉墙和平壁炉墙传导热流量的计算公式在形式上完全相同。工程上为了计算方便,当F2/F12时,可用算术平均面积代替对数平均面积。这样简化,Q值的计算结果要偏大些,但其计算误差不超过4。,35,2、多层圆筒炉墙的稳定导热 对于由n层组成的多层圆筒炉墙,若已知其内外表面的恒定温度分别为t1和tn+1,(t1tn+1),各层的内外半径以及各层的材料和圆筒炉墙的高度L也已知,并假定各层间紧密接触,求通过这n层圆筒炉墙的导热热流及各交界面温度。这也是个单向稳定态导热问题,可用下式进行运算。,36,多层(n层)圆
13、筒炉墙的导热热流量 如果圆筒炉墙各层的内外高度不等,则热流量用下式计算,37,式中,si/(iFi)为第i层圆筒炉墙的热阻,其计算方法与单层圆筒炉墙相同。由此可见,和多层平壁炉墙一样,多层圆筒炉墙的总热阻等于各层炉墙热阻之和。各层的界面温度按式(1-14)计算,但这时公式中各层的热阻为圆筒炉墙各层的热阻。,38,在工程上对流传热主要发生在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此时既包括流体质点位移所产生的对流作用,也包括流体质点间的导热作用,这种对流传热称为对流给热。在热处理炉上,对流换热主要发生在炉气、盐浴炉中的熔盐、流动粒子炉中流动粒子与工件表面之间的传热以及炉墙外表面与车间空气之间的传热等。,1-3 对流
14、换热,39,一、对流换热的计算 牛顿公式对流换热所传递的热流量与流体和固体表面间的温度差以及两者的接触面积成正比。其数学表达式为式中:Q 单位时间内对流换热量,即热流量(w);q 单位时间内,在单位传热面积上的对流换热量,即热流密度(W/m2);t1-t2 流体与固体表面的温度差();F 流体与固体的接触面积(m2);对流换热系数w(m2),它表示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温度差为1时,每秒钟通过1m2面积所传递的热量。,40,牛顿公式的形式很简单,将影响对流换热的各因素都集中在对流换热系数上。计算对流换热量主要就是求出各种具体条件下的对流换热系数。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很多,如:流体流动的动力;流体的
15、流动状态;流体的物理性质;流体与固体接触表面的几何形状、大小、放置位置;粗糙程度以及固体表面与流体的温度等。,41,1、流体流动的动力 按流体流动动力的来源不同,流体流动可分为自然流动和强制流动(或强迫流动)。自然流动 由于流体内存在温度差,造成流体内各部分密度不同而引起的流动。所进行的换热称为自然对流换热,是流体和温度不同的固体表面接触的结果,流动速度与流体性质、固体表面的位置等因素有关。传热强度主要取决于温度差。,42,强制流动 流体受外力(如风机、搅拌机等)作用而发生的流动。所进行的换热称强制对流换热,其换热强度主要取决于流体的流动速度。,43,2、流体的流动状态 流体的流动状态分为层流
16、和紊流。层流流动时,流体的质点都平行于固体表面流动(图14(a),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热量传递主要靠互不干扰的流层导热,而其热流方向垂直于流体的流动方向。紊流流动时,流体质点不仅沿前进方向流动,而且还向其它方向做不规则的曲线运动(图14(b)。,44,紊流流动时,流体内各质点发生急剧的混合,而流体在宏观上还是向前流动的,但在紧靠固体表面的薄层中仍为层流,即为层流底层。在层流底层中,热量的传递靠流体的导热,而在层流底层以外,热量的传递主要靠流体质点的急剧混合(涡旋混合)作用,所以它是传导传热和流体质点混合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传热的快慢主要受层流底层的控制。由于层流底层很薄,故紊流时的对流换热系
17、数比层流时要大得多。,45,判别层流和紊流的方法 层流和絮流可用一个无量纲数,即雷诺数(Re)来判别。式中:流体的流速(m/s);d 通道的当量直径(m),d=4F/s,s为通道横截面周长(m),F为通道横截面积(m2);流体的密度(kg/m2);流体的粘度(N.s/m2),46,当雷诺数小于临界雷诺数时,流体质点作线状流动,为层流。当雷诺数大于临界雷诺数时,导致流体质点作无规则的随机流动,为紊流。当流体在光滑圆管中流动时,Re小于2100为层流;Re大于2300为紊流;21002300时,可能为层流,也可能为紊流。,47,3、流体的物理性质 影响对流换热的流体物理参数主要是热导率、比热容、密
18、度和粘度。直接影响流体的流动形态、层流底层厚度和导热性等,从而影响对流换热系数。热导率大的流体,对流换热系数就大。如水的热导率是空气热导率的20多倍,因而水的对流换热系数比空气高。比热容大的流体,对流换热系数也大。粘度大的流体对流换热系数小,而密度大的流体对流换热系数大。,48,4、固体的表面形状、大小和放置位置 不论是自然对流还是强制对流,传热面的形状和大小,都要影响流体传热面附近的流动情况,从而影响对流换热系数的大小。同一固体表面,如果放置位置不同,则对流换热系数数值也各不相同。如:垂直平面放热(由下至上为层流区、过渡区、絮流区)、水平上表面放热(形成许多气柱)、水平下表面放热(层流)等。
19、如图所示,49,三、对流换热系数的确定 1、自然对流时的对流换热系数 炉墙、炉顶和架空炉底与车间空气间的对流换热均属自然对流换热,其对流换热系数一般用下述经验公式确定 w/(m2.)(1-24)式中:t1 炉墙、炉顶或炉底的外表面温度();t2 车间温度;A系数。炉顶A3.26;侧墙A2.56;架空炉底A1.63。,50,2、强制对流时的对流换热系数(1)电阻炉内强制对流给热系数 电阻炉内因安装风扇,炉气采取强制循环时,炉气对工件表面的给热系数可用下式计算,式中 g炉气的流速(ms);K 取决于炉温的系数(见下表),51,(2)气流沿平面强制流动时 其对流换热系数w/(m2.)值可按表11的近
20、似公式计算。,表1l中的0为标准状态下的气流速度,若气流温度为t 时的实际流速为t,则用下式计算:,52,(3)气流沿长形工件强制流动时 当加热长形工件时,循环空气对工件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可用下述近似公式计算:式中:t炉膛内循环空气的实际流速(m/s);K 取决于炉温的系数(见表l2)。,53,(4)炉气在管道内紊流流动时 炉气在管道内紊流流动时,其对流换热系数可用下式计算:式中:t炉气的实际流速(m/s);d 通道的当量直径(m);Z 炉气温度系数(见表l3);KL 通道长度L与d比值的系数(见表14);KH2O 炉气中水蒸气含量的系数(见表l5)。,54,(5)气流在通道内层流流动时 气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热基本原理 传热 基本原理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62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