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病人的护理》PPT课件.ppt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病人的护理》PPT课件.ppt(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九章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第三节 病毒感染五、艾滋病AID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2,学习目标,艾滋病常见护理诊断、医护合作性问题、措施。艾滋病概念、流行病学、临床分期、辅助检查、处理要点 艾滋病健康指导 艾滋病的发病概况、病原学、发病机制与病理,掌握,理解,了解,3,概述,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主要经性接触和体液传播的慢性致命性传染病。HIV主要侵犯、破坏CD4+T细胞,导致机体免疫功能损害,最终并发严重机会感
2、染和肿瘤。,4,病原学,HIV为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亚科,有HIV-1和HIV-2两型包膜部分:外膜蛋白gp120,透膜蛋白gp41 核心部分:单链RNA,逆转录酶,结构蛋白(p24核心蛋白、p18基质蛋白)HIV嗜CD4分子,淋巴细胞及神经细胞HIV抵抗力弱:0.2%次氯酸钠、25%酒精灭活抗体无免疫保护作用,5,艾滋病毒颗粒,6,HIV(蓝色)攻击T细胞,7,流行病学,传染源:病人和HIV携带者,后者尤甚、灵长类动物SIV。HIV存在于血、生殖道分泌液、唾液、乳汁、眼泪等 传播途径:性接触、注射、暴露于血液或血制品、母婴、其他。,8,非洲黑猩猩,9,10,流行病学,高危人群:同性恋,性伴侣多
3、,红灯区sex工作者,静脉药瘾者。血友病病人,HIV阳性母亲的婴儿。主要为处于18-50岁性活跃期的青壮年。,11,历史回顾,1981年 在美国纽约发现首例 1983年 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发现相关病毒1986年 正式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985年 我国发现一例AIDS,他是美籍阿 根廷人,来中国旅游;同期发现四位我国浙江省居民感染HIV,他们都是血友病患者,接受了进口的血液制品第八因子。,12,流行情况,1981年发现第一例艾滋病病人;目前全球HIV/AIDS病人4,600万例;非洲 亚洲美洲欧洲中国大陆HIV/AIDS病例全球排名14位,在亚洲仅次于印度。,13,年全球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万
4、,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总数达万,同时全球又有万人死于艾滋病。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分布状况来看,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仍是艾滋病重灾区,全球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集中在这里。年该地区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万,总感染人数达万。,流行情况,14,2001年河南省上蔡县文楼村AIDS暴发流行被媒体披露。2003年国家卫生部对外公布的艾滋病感染数84万。2010年中国艾滋病感染人数可能达1200万人,我国流行情况,15,16,中国累计报告HIV感染者地区分布(19952003、6)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Cumulative HIV Infections in China(1985-2
5、003、6),17,18,发病机制,HIV直接和间接导致CD4+T淋巴细胞大量破坏和功能受损,造成集体细胞免疫缺陷。CD4+细胞受损伤的方式及表现1.病毒直接损伤:HIV在细胞内大量复制,导致细胞溶解或破裂2.非感染细胞受累:受感染细胞表面有gp120表达,与未感染细胞的CD4结合,融合细胞形成,细胞溶解3.HIV感染干细胞:使CD4+T淋巴细胞产生减少4.免疫损伤(ADCC):游离的gp120与未感染CD4+T淋巴细胞结合,作为抗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ADCC)的抗原,使CD4+T淋巴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细胞程序性死亡(apoptosis),19,发病机制,免疫细胞受损表现为:1.T细胞数量及
6、功能异常:CD4+T淋巴细胞在绝对计数减少前可以先功能受损:可溶性抗原识别缺陷(如破伤风毒素)细胞因子产生减少(如IL-2)对B淋巴细胞的辅助降低 迟发型免疫反应丧失,20,发病机制,2.单核-巨噬细胞功能障碍 导致抗原处理能力减弱 并成为HIV贮存所,在病毒扩散中起重要作用,携带病毒进入BBB3.B淋巴细胞功能异常 感染早期表现为多克隆活化,IgG.IgA增高,B淋巴细胞增加,可能是病毒或病毒蛋白直接刺激所致。对新抗原刺激的反应降低,表现在进展性HIV感染时,化脓性感染增加,对流感和乙肝疫苗的抗体反应降低。,21,发病机制,4.NK细胞异常:是免疫监督对抗感染和肿瘤的细胞艾滋病患者NK细胞计
7、数正常但功能缺陷5.HIV感染后的免疫应答:人体感染HIV数年后才进展为艾滋病,这期间人体的各种免疫应答能抑制HIV的复制。至于最终复制不受控制的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巨细胞病毒感染等有关,22,病理变化,多样性、非特异性1.机会性感染:侵袭力低、致病力弱的微生物引起 组织中病原体繁殖多,炎症反应少2.免疫器官病变:淋巴结(反应性病变、肿瘤性病变)胸腺(萎缩、退行性变、炎性病变)3.CNS病变:神经胶质细胞灶性坏死、血管周围炎性浸润、脱髓鞘改变等,23,临床表现,潜伏期210年。5岁以下23年。HIV感染分期:期 急性感染 期 无症状感染 期 PGL 期 艾滋病,有体质性疾病、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8、HIV脑病。,24,临床表现,常见各系统的临床表现:肺部:PCP(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结核、真菌病、CMV 消化系统:口腔炎、胃炎、直肠炎、肛门炎,25,临床表现,神经系统:弓形虫、隐球菌、HIV脑病皮肤粘膜:卡波西肉瘤(Kaposi sarcoma)口腔毛状白斑病眼:CMV视网膜炎临床分类:分级按CD4+T细胞计数CD4+T0.5*109/L;CD4+*109/L;CD4+T0.2*109/L;,26,急性感染期,HIV侵袭人体后6天6周,53-93%的感染者出现似感冒的急性症状:70%有发热、头痛、咽痛、恶心呕吐、关节痛。50%有皮疹,如丘疹、荨
9、麻疹、疱疹等。75%可有全身淋巴结肿大。50%可发生神经系统改变如畏光、冷漠、脑膜炎等。,27,急性HIV感染的皮疹,28,29,30,无症状期,无论是否经过急性期,所有的HIV感染者都会经过无症状期。此期可无任何临床症状,仅表现为HIV抗体阳性,此期持续210年。但无症状期不是静止期,更不是安全期,病毒在持续繁殖,具有强烈的破坏作用。,31,持续性淋巴结肿大期,无症状期后开始直至发展成为典型的艾滋病之间的一段时间。此期有很多命名,包括艾滋病相关综合征、淋巴结病相关综合征、艾滋病前综合征等。此时,病人已具备了艾滋病的最基本特点:,32,全身症状:约50%的患者有疲倦无力及周期性低热,夜间盗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传染病 病人 护理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62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