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本知识》PPT课件.ppt
《《会计基本知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基本知识》PPT课件.ppt(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会计学原理 Accounting principle,授课教师:金水英 电话:(653862)个人邮箱:公共邮箱:密码:caijiao,2.5+0.5学分,理论课程(每周3节课)实验课程(安排5次实验,课堂内、课堂外)实验报告:1次实验1份报告,共5份;实验报告专用纸张,班长带全班花名册到校文印中心领取;学期末5份装订在一起,全班统一上交到实验室。,实验报告格式,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分析报告,财会专业必需工具:计算器,考核方式,平时考核30%:实验、平时表现。期末考试70%:采用闭卷考试,内容含盖课堂所讲授内容。,参考书目 1.企业会计准则(2006),2007年1月1日开始
2、实施。2.杜兴强,会计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3.李海波,新编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第14版),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年。4.会计学原理(第三版),陈少华,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5.陈国辉等,基础会计(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教学目的和要求,会计学原理是财务会计教育专业的一门学科平台课程,它阐明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对会计这一学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明确做好会计工作对于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为后续专业课程的深入学习打好基础。教学要求:(1)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2)掌握会计凭证、账簿的填置,熟悉记账程
3、序。(3)把握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4)掌握各种财务报告的作用、内容、编制及相互关系。,第一 章 会计基本知识,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介绍会计学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和知识,这些内容是学习会计学的基础。本章要求掌握会计的定义、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些基本概念,包括会计基本假设、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及其定义、会计的基本 程序与方法等内容。,第一节 会计的定义,会计是在社会生产实践中由于管理经济的需要而产生并发展的,会计发展的历史,可以分为:,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古代会计,在原始社会,由于文字还没有出现,只好“绘图记事”、“结绳记事”、“刻石记事”。会计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不
4、是一项独立的工作。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复杂,会计逐渐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职能,并逐步形成了专门从事这一工作的专职人员。我国在西周奴隶社会,有“司书”、“司会”等官吏专门从事会计工作。“司书”是记账的,主要对财物收支进行登记。“司会”是进行会计监督的。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官厅政府的收付会计。官厅会计便成为我国古代会计的中心,主要计量、记录、计算和考核朝廷的财物赋税收支,这是古代会计的显著特点。,唐宋时期,生产力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记账、算账的古代会计结算法,即“四柱结算法”,亦称“四柱清册”。所谓“四柱”是指旧管(相当于“上期结存”)、新收(
5、相当于“本期收入”)、开除(相当于“本期支出”)、实在(相当于“本期结存”)四个部分。“四柱结算法”把一定时期内财物收支记录,通过“旧管十新收=开除十实在”(即上期结存十本期收人=本期支出十本期结存)这一平衡公式。这是我国古代会计的一个杰出成就,即使在现代会计中,仍然运用这一平衡关系。,清朝,“天地合账”。在这种方法下,账簿采用垂直书写,直行分为上下两格,上格记收,称为“天”,下格记付,称为“地”,上下两格所登记的数额必须相等,即所谓“天地合”。“四柱清册”、“天地合账”充分显示了我国历史上各个时期传统中式簿记的特点。古代会计在外国也有悠久的历史,如古埃及、古印度等。(略)在这一时期,会计独有
6、的专门方法还未形成,严格来说,还不是一门独立学科。,近代会计,在12世纪前后,意大利出现复式簿记。15世纪末,即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Luca Paciolo)所著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在威尼斯出版,书中专设“簿记论”篇,专门介绍复式簿记方法。簿记论的问世,标志着近代会计的开始,是近代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产业革命,股份有限公司这种新的经济组织应运而生。簿记逐渐成长为财务会计。成本计算、会计报表分析和审计等新的内容也相继出台。,1854年,世界上第一个会计师协会英国的爱丁堡会计师公会成立,是近代会计发展史上第二个里程碑。19世纪中叶以后,以借
7、贷复式记账法为主要内容的“英式会计”、“美式会计”传入我国,对改革中式簿记,推行近代会计,促进我国会计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现代会计,20世纪40年代,特别是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在成本会计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管理会计,并与财务会计相分离而单独成科,标志现代会计的形成。这是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各国先后研究和制定会计准则,把会计理论和方法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1973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成立,并制定和发布了一系列国际会计准则。这些将使得现代会计工作更加规范和发展。,二、会计的定义,会计的定义回答会计本质上是什么这一问题。迄今为止,会计尚无统一定义。1、管理活动论(控制系统论
8、)认为会计是人们从事管理控制的一种活动。,2、信息系统论 认为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如:杜兴强 会计的目标是向预定的信息使用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管理活动论”和“信息系统论”并不是对立的。两种观点在认识上有接近的趋势。会计在本质上具有双重性,它既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同时也是一种管理控制活动。会计的定义可以表述为: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完整的核算和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个管理信息系统。,三.会计定义包含的内容,会计范围包括企业、事业、机关团体等单位,这些单位是会计的主体;经济活动是会计的客体,
9、即会计的对象;会计对这些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职能: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要采用会计所特有的一系列专门方法;会计的计量尺度主要是货币;会计的任务是向有关各方提供财务信息,并参与单位的经营管理。,第二节 会计系统的基本概念,一、会计基本假设 是对会计信息系统(主要指财务会计)运行所依存的客观环境中与会计相关的因素进行的抽象与概括,是会计信息系统运行与发展的基本前提与制约条件。,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主体假设,2.持续经营假设,3.会计分期假设,4.货币计量假设,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三个条件:具有一定数量的经济资源、进行独立的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独
10、立核算。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如:生产车间、企业集团,1.会计主体,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我国规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破产清算会计,2.持续经营,会计分期,是指将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人为地分割为若干个连续的长短相等的期间,以定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3.会计分期,我国规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以公历每年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为一个会计年度。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确认、
11、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子假设:币值稳定不变。我国规定:人民币是我国会计核算的记账本位币;平时经济业务以外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采纳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年末编制财务报表时必须将外币折合为人民币反映。通货膨胀会计,4.货币计量,向哪些人提供会计信息(会计信息使用者),会计信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1识别利益相关者,2分析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3设计会计信息系统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会计信息系统,4记录经营活动和事项的经济数据,5为利益相关者编制会计报告,三、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旧准则中:客观性、真实性,又称有用性原则,不同企业间;同一企业不同时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会计基本知识 会计 基本知识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61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