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与活动》PPT课件.ppt
《《休息与活动》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休息与活动》PPT课件.ppt(10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休息与活动,Rest and activity,2011年4月19日,复旦大学博士于娟,因长期劳累患乳腺癌辞世2012年11月25日,歼-15总负责人罗阳,因劳累过度在工作中殉职2013年9月5日,李开复承认因“熬夜多压力大”患淋巴癌在深圳,逝世平均年龄为51.2岁中关村平均死亡年龄53.34岁,你知道吗,休息和活动非常重要!,学习目标,1.掌握影响休息和睡眠因素,各种睡眠失调临床表现并提供正确护理措施。2.熟悉休息、睡眠周期的构成及各阶段主要特征。3.了解活动受限的原因及对机体的影响。4.了解患者活动的评估内容及其护理。,*,休 息(rest),1,休息的定义,通过改变当前的活动方
2、式,使身心放松,处于一种没有紧张和焦虑的松弛状态。,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放松,通过休息,可以减轻疲劳和缓解精神紧张。,1.没有任何情绪压力之下的松弛状态2.休息是一种宁静的安详的无忧虑无拘束的状态3.形式多样,因人而异4.睡眠是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形式,休息时的状态,Why is rest important?,休息的意义减轻或消除疲劳,缓解精神紧张和压力维持机体生理调节的规律性减少能量的消耗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组织修复,休息的形式与条件,生理上的舒适,心理上的安宁,去除身体刺激源控制疼痛控制室内温湿度保持恰当姿势和体位去除环境中的干扰因素适当通风,提供所需的有关健康问题和并发症的知识增强
3、对个人诊断治疗的参与鼓励进行有规律的放松活动确保环境安全,休息的条件1、身体方面2、心理方面3、环境方面4、睡眠方面,良好的休息条件,生理上的舒适将躯体的不舒适减低至最低程度解除或缓解疼痛个人卫生舒适的体位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线、声音适宜,良好的休息条件,心理上的放松无忧虑无拘束感无不安感稳定的情绪个体的休息规律习惯,良好的休息条件,充足的睡眠充足的睡眠是得到良好休息的保证,良好的休息条件,春天,入夜即睡觉,早一些起床 夏天,晚些睡觉、早些起床秋天,早睡早起,天黑就睡,天亮就起 冬天,早些睡觉,晚些起床,良好的休息条件,1.睡前应刷牙2.睡前要洗脚“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除,秋天洗
4、脚,肺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3.睡前饮食要科学黄帝内经记载:“胃不和则卧不安。”一般认为,晚饭应在入睡前四个小时,睡前也不宜大量饮茶或喝咖啡,良好的休息条件,4.睡前情绪应平稳 忌睡前恼怒睡卧言语“先睡心,后睡眠”5.睡前高度用脑的娱乐应有所节制6.睡前宜散步,协助患者休息的措施,身体舒适 心理放松 环境和谐 睡眠保证,睡 眠,促进睡眠的护理措施,5,5,人一生中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五天不睡眠人就会死去,可见睡眠是人的生理需要。睡眠作为生命所必须的过程,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27%的人有睡眠问题。国际精神卫生组织主办
5、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于2001年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将每年的3月21日,即春季的第一天定为“世界睡眠日”。2013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题是“自然深睡眠,多睡一小时”。,2014世界睡眠日倡导“健康睡眠 平安出行”,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在世界范围内约1/3的人有睡眠障碍,我国有各类睡眠障碍的人更是高达38.2,高于世界27的比例。目前已明确属于与睡眠障碍相关的疾病多达80余种。多项研究调查发现,患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的汽车司机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是正常人的7倍。国内最近也有关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交通事故的小样本报道。,What is sleep?,睡眠(sleep)是与觉醒交替循环的生理过程
6、,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sleep!,PART 1 睡眠的生理,睡眠是怎么产生的?,PART 1 睡眠的生理,睡眠中枢(脑干尾端),上行激动系统(脑干网状结构),大脑皮质,睡眠由睡眠中枢控制。这一中枢向上传导冲动作用于大脑皮层(或称上行抑制系统),与控制醒觉状态的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作用相拮抗,从而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相互转化。,PART 1 睡眠的生理,睡眠的生理特点,睡眠是周期性的,循环发生的睡眠时视、触、嗅、听等感觉减退,骨骼肌反射和肌紧张减弱,自主神经功能出现一系列改变:心率减慢、呼吸变慢、瞳孔缩小、尿量减少、代谢率降低、胃液分泌增多、唾液分
7、泌减少、发汗增强等,PART 1 睡眠的生理,慢波睡眠(SWS)即正相睡眠(OS)又叫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NREM),快波睡眠(FWS)即异相睡眠(PS)又叫快速眼球运动睡眠(REM),睡眠时相,PART 1 睡眠的生理,睡眠时相,睡眠过程中两时相互相交替进行SWS FMS SWS两种状态均可直接转为觉醒,但在觉醒状态下,一般只能进入SWS越接近睡眠的后期,快波睡眠持续时间越长,PART 1 睡眠的生理,全身代谢、脑血流量、神经元活动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呼吸平稳心率、血压体温 肌张力、无明显眼球运动,NREM睡眠时相特点,PART 1 睡眠的生理,NREM分期,入睡期,浅睡期,持续0.5-7分钟
8、;睡眠最浅;易唤醒,持续10-20分钟;易被唤醒,持续15-30分钟;难以唤醒,约持续15-30分钟分钟;极难唤醒;生长激素分泌;组织修复;夜尿和梦游;促进体力恢复,熟睡期,PART 1 睡眠的生理,NREM各期EEG变化,PART 1 睡眠的生理,眼肌活跃,眼球迅速转动,梦境往往在此阶段出现除眼肌中耳肌,其他肌张力,各感觉功能显著脑代谢与脑血流量,大部分神经元活动心输出量、呼吸不规则、血压、心率间断的阵发性表现阴茎勃起 很难唤醒,REM睡眠时相特点,REM睡眠期脑活动&EEG表现与清醒时相似,PART 1 睡眠的生理,各期EEG变化,PART 1 睡眠的生理,REM与NREM睡眠比较,睡眠周
9、期,睡眠是由几个睡眠周期(sleep cycle)组成,平均每晚经历4-6个60-120分钟、平均90分钟的睡眠周期。,PART 1 睡眠的生理,睡眠周期,PART 1 睡眠的生理,刺激,2030min,10min,二、睡眠的需要,正常睡眠的需求和形式,PART 2 睡眠的需求,对睡眠的需求因人而异,睡眠量因年龄、个体健康状况、职业等影响青少年:8-9h;成人:7-8h;50岁以上:7h疲劳、患病或不愿活动的人,睡眠时间较长体力劳动者比脑力劳动者需要的睡眠时间长肥胖者对睡眠的需要多于瘦者,各睡眠时相所占时间的比例亦随年龄变化而变化 FWS的比例在婴儿期大于儿童期 深度睡眠的时间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10、入睡期和浅睡期的时间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老年人:早睡、早醒且中途觉醒较多随着年龄增长,总的睡眠时间减少,先是SWS中的第期时间减少;中途醒来次数增多;SWS第、期所占的睡眠时间增加,三、睡眠的评估,影响睡眠的因素,PART 2 睡眠的影响因素,药物因素,环境因素,病理因素,情绪因素,年龄因素,食物因素,个人习惯,生活方式,生理因素,生理性因素,年龄内分泌变化疲劳节律移位食物和热量摄入寝前习惯身体疾病,昼夜性节律:是指人体根据内在的生物性规律,在24小时内规律的运行它的活动,心理因素,失恋,考试,工作压力,环境因素,通风光线温湿度安静床,药物因素,安眠药、镇痛药、止痛药,抑制REML-色氨酸能促进
11、入睡咖啡、浓茶会使人兴奋,干扰睡眠乙醇加速睡眠,但抑制REM,睡眠障碍,睡眠障碍(sleep disorders)是指睡眠量和质的异常,或在睡眠时出现某些临床症状,也包括影响入睡或保持正常睡眠能力的障碍,如睡眠减少或睡眠过多,以及异常的睡眠相关行为。分为器质性睡眠障碍和非器质性睡眠障碍,PART 3 睡眠评估,临床常见睡眠失调,1失眠 2发作性睡眠 3.睡眠过度(hypersomnia)4睡眠呼吸暂停(sleep apneas)5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6梦游症:又称夜游症、梦行症或睡行症。7.梦魇 8.夜惊 又称睡惊。9.遗尿,PART 3 睡眠评估,“參差荇菜,左右流
12、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诗经关雎,失 眠(insomnia),失 眠(insomnia),是一种个体长期存在入睡和维持睡眠困难(多醒、多梦、睡不深)、早醒或低质量睡眠症状失眠是临床症状,而非疾病患者呈现NREM第三、四期睡眠减少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PART 3 睡眠评估,世界卫生组织的失眠定义,愈来愈多的人睡眠不足出现慢性睡眠剥夺新经济时代的驱动使白天短睡减少无论美洲、欧洲或全球都在,向失眠社会前进,流行病学,全球约30%人群睡眠困难 约10%以上慢性失眠(入睡&保持睡眠困难)我国最近统计高达40%,可能是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 文化变化日本发病率低
13、 但抗抑郁药用量居全球前列,40%失眠,30%失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75%的美国人失眠,流行病学,房贷,车贷,就业,枪击案,恐怖主义,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1983)失眠分类,长期失眠,短期失眠,短暂失眠,持续数d突发情景性紧张(住院&手术、乘飞机),持续13w,环境&紧张(失恋、考试)乘飞机远程旅行时差变化,持续3w以上焦虑、抑郁&慢性疼痛,发作性睡眠,指不可抗拒的突然发生的睡眠,并伴有猝倒症、睡眠瘫痪和入睡幻觉,是一种特殊的睡眠障碍。典型病例可在任何活动中入睡,如走路、进食、说话过程中,后果严重。,睡眠型呼吸暂停(sleep apnea),以睡眠期间发生的自我限制、10秒以上没有
14、呼吸的睡眠失调,PART 3 睡眠失调,睡眠型呼吸暂停(sleep apnea),分类 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entral sleep apnea,CSA)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bo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PART 3 睡眠失调,睡眠过度,其症状是过多睡眠,持续几小时或几天,难以唤醒。多发生于脑部疾病,还可见于严重的忧郁、焦虑等心理疾病。,发作性睡病四联症 睡眠发作 猝倒发作 睡眠幻觉 睡眠麻痹,PART 3 睡眠失调,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指睡眠时间和睡眠时相的减少或损失。一般成年人持续觉醒1516h,便可成为睡眠剥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休息与活动 休息 活动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61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