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爱人汇总》PPT课件.ppt
《《仁者爱人汇总》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仁者爱人汇总》PPT课件.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5.仁者爱人,语文版选读系列课件之,仁者爱人,导 入,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问于丹:“你们美女也喜欢孔子吗?在你们这些美女的心目中,孔子是什么样的?”于丹答道:“我不主张从性别的角度去看孔子。在我的心目中,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问:如何理解“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明确:没有色彩:孔子的理论具有普适性。灰色是一种没有色彩的色彩。所谓“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康德语)”是也。“温度”是:仁爱。,释题,樊迟问仁。子曰:“爱人。”樊迟问知(zh)。子曰:“知(zh)人。”,读前四则,注意重点字。思考:“仁”的思想内容包括哪一些?,重点字:1:入则孝 2:出则弟 3:吾道一以贯之 4:夫子之
2、道,忠恕而已矣 5:何事于仁 6:尧舜其犹病诸 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8:能近取譬,在家里,通“悌”尊敬兄长,学说,用,忠,对人尽心竭力。恕,对人仁爱宽厚,止,仅,其,大概;病,以为难,立:使立达:使达,比喻,“仁”的具体内涵有哪些?,仁之本:孝悌,“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仁之则:忠恕忠:尽心竭力。“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仁爱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之上:圣(博施济众)仁之方:能近取譬(推己及人),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1.6),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先学做人,再做学问,“
3、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仁”从孝弟引发,以为本。孔子说:“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在孔子看来,对父母长辈是否有敬爱之情甚至是人与犬、马等动物的一个根本区别。,忠恕,大学者朱熹曰:“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程子曰:“以己及物,仁也;推己及物,恕也。忠恕一以贯之:忠者天道,恕者人道;忠者无妄,恕者所以行乎忠也;忠者体,恕者用,大本达道也。”,忠恕,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耶稣基督说:“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就要怎样待人。”,子贡的问题是:“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矣。你自己想有所树立,马上就想到也要让别人有所树立;你自己想实现理想,马上就会想到也要帮助别人实现理想,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推己及人,这就是实践仁义的方法。于丹,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颜回死了,同门想厚葬他。孔子说,不可以。按人之常情,自己最喜欢的弟子去世了,其他弟子们想要厚葬,孔子应感到高兴才是,为什么他反而不同意呢?因为他主张葬之以礼。孔子讲,丧葬应该称家之有无,就是根据死者的家庭经济状况来办理葬仪。颜回活着的时候是贫困的,死了却厚葬,这不合礼,所以孔子反对。但弟子们不听,还是厚
5、葬了颜回。他们认为,厚葬才能符合老师的哭之恸,才能符合老师对颜回的称道与喜爱。殊不知这样既不符合老师的心,也不符合颜回的心。孔子说,颜回把我当作父亲一样对待,我却不能像对儿子一样对待他。颜回啊,你不要怪我啊,我没有办法啊,我不同意他们厚葬你,他们偏要这样做啊。孔子的儿子孔鲤死的时候是薄葬,颜回是把老师当作父亲一样对待的,老师自己的儿子是薄葬,那么,颜回也应该薄葬,可是事实却恰恰相反,所以孔子说自己没能像对待儿子一样对颜回。,从这段话展开联想,其实人世间的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我们总是以我们自以为好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殊不知很多时候事与愿违,因为自以为好的不见得别人也以为好。其原因就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差
6、异,所以真正要对别人好,要以别人觉得好的方式。心得:己之所欲,勿强于人。,读后七则,注意重点字。,二、分析后七则 前几则我们分析了“仁“的概念,那么对于“仁”要怎样实践呢?,1:盍各言尔志2:敝之以无憾3:愿无伐善4:无施劳5:老者安之6:固相师之道也.7:过之,必趋8: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9:霸诸侯10:一匡天下11: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12: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13:子见齐衰者、免衣裳者与瞽者,何不,使坏,夸,夸耀,表白,使安,本来;协助,帮助,快步走,为而死,称霸,,完全;匡正,没有;大概;通“披”,自缢,衣:上衣。裳:下衣。名作动,(三)这几则讲仁的实践,我们一起看从几个方面来加以说
7、明的。,1.言志 引用朱熹的话:夫子安人,颜渊不违仁,子路求仁2.问人:重人不重财 3.于有丧者侧:尊崇礼 4.导盲:无微不至的关心 5.见齐衰者必趋:恻隐之心6.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仁爱之心,师生三人各言其志,志有高下之别。子路是侠士,豪侠义气,义胆忠肠,喜善好施,乐以助人,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是仁人,仁者之风,不自我夸耀,不施劳于人。孔子是“圣人”。圣人之行,“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圣人方能“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正是理想的大同社会,老、中、青三代各有所属,社会一定稳定,胸怀博大,境界更高。,读5.26,子路轻财重义,人人可学。颜子有善
8、而不自称,卿大夫当如此;不施劳于人民,国君当如此。孔子老安、友信、少怀,视三者如一家人,境界更高。子路忘物。颜子忘善。圣人忘己。朱熹注:“夫子安仁,颜渊不违仁,子路求仁”,这是三人不同点。共同点则是均无私吝之心,只是程度高下不同而已。,回顾小结,什么是“仁者爱人”呢?“仁”,首先指一种情感,即“爱人”,首先从父子、兄弟间的亲情出发,由此推己及人,即所谓的“忠恕之道”,由此达到人与人之间的普遍和谐。以上通过他与弟子的谈话来表现他的仁德爱民的思想,经由他自己表达了自己的良好愿望。思考:孔子是如此想的,那么他自己又是如何去实践的呢?且去听去看他的言行举止吧!,8.孔子在遭遇丧事的人旁边,为什么饭都不
9、吃饱?,9.孔子为什么要告诉师冕这是台阶,这是坐席,某某人在这里,某某人在这里?,10.“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的主语分别是谁?孔子为什么要对遇到丧事、穿着礼服和瞎了眼睛的人表示敬意?,11.用“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说明什么?,12.子贡是怎样评价管仲的?孔子又是怎样评价管仲的?用民“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说明什么?,一个人的修养如何,体现在遇到突然事件之后不假思索的言行。在士大夫家,负责照管马的一定是下人,而不是主人;在当时情况下,一匹马的价值非常高。马棚失火,如果主人听到之后,首先开口就问马的情况,那是把财物放在第一位;首先开口就是否伤人,那是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当然,人与马都是生
10、命,但是,人是同类,所以,在不能同时兼顾的情况下,理所当然应该先关心人的生命安全。这也就是孟子所说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意思,也就是孔子所说的“推己及人”的体现。以人为本,再读10.17,读7.9,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丧者哀戚,于其旁不能饱食,此所谓恻隐之心,就是同情。不吃饱饭肯定不是礼的规定。而孔子之所以如此,完全是他的“将心比心”,因为体味旁人的心情,而使自己也保持了哀戚之心,所以吃不饱。当然,我们今天没有必要真像圣人那样,去参加人家的丧礼就连饭都不吃饱,甚至,与死了亲属的人在一起吃饭也不敢吃饱。但是,我们现在有些人又是不是该在人家的丧事中去大吃大喝,猜拳行令喝老酒,麻将打
11、到通天亮呢?,9.10(句读):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孔子对三种人是特别表示敬意:穿丧服的人,穿礼服的人和盲人。有人认为这是礼的规定,对于这些人应该特别致敬。,同样的,孔子看到有丧服的人,他要“作”、“趋”,是因为他的心情有了变化;看到盲人,他会特别严肃起来,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意;至于看到穿着礼服的人,也是因为别人在进行庄重的祭祀活动中,孔子应该也一样要努力去感受一份庄重的氛围。所以,将心比心也要表达他的严肃庄重的态度。孔子对人是以礼行之,那么对物如何呢?,读: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这一章是记圣人取物有度。和他相对的是“焚林而猎、竭泽而渔”。蔡元培先生写过一副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仁者爱人汇总 爱人 汇总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59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