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航天史》PPT课件.ppt
《《人类的航天史》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的航天史》PPT课件.ppt(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类的航天史,宇宙飞船简介 宇宙飞船的分类 宇宙飞船技术要求 各国的载人航天史,返回,宇宙飞船简介 宇宙飞船,(英语名为spaceship),是一种运送航天员,货物到达太空并安全返回的一次性使用的航天器。它能基本保证航天员在太空短期生活并进行一定的工作。它的运行时间一般是几天到半个月,一般乘2到3名航天员。,宇宙飞船-分类 人类已先后研究制出三种构型的宇宙飞船,即单舱型、双舱型和三舱型。其中单舱式最为简单,只有宇航员的座舱,美国第1个宇航员格伦就是乘单舱型的“水星号”飞船上天的;双舱型飞船是由座舱和提供动力、电源、氧气和水的服务舱组成,它改善了宇航员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世界第1个男女宇航员乘坐
2、的前苏联“东方号”飞船、世界第1个出舱宇航员乘坐的前苏联“上升号”飞船以及美国的“双子星座号”飞船均属于双舱型;最复杂的就是三舱型飞船,它是在双舱型飞船基础上或增加1个轨道舱(卫星或飞船),用于增加活动空间、进行科学实验等,或增加1个登月舱(登月式飞船),用于在月面着陆或离开月面,前苏联/俄罗斯的联盟系列和美国“阿波罗号”飞船是典型的三舱型。联盟系列飞船至今还在使用。,返回,宇宙飞船-技术要求 虽然宇宙飞船是最简单的一种载人航天器,但它还是比无人航天器(例如卫星等)复杂得多,以至于到目前仍只 太阳能宇宙飞船有美俄中三国能独立进行载人航天活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宇宙飞船与返回式卫星有相似之处,
3、但要载人,故增加了许多特设系统,以满足宇航员在太空工作和生活的多种需要。例如,用于空气更新、废水处理和再生、通风、温度和温度控制等的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报话通信系统、仪表和照明系统、航天服、载人机动装置和逃逸生系统等。当然,掌握航天器再入大气层和安全返回技术也至关重要。尤其是宇宙飞船,除了要使飞船在返回过程中的制动过载限制在人的耐受范围内,还应使其落点精度比返回式卫星要高,从而及时发现和营救宇航员。前苏联载人宇宙飞船就曾因落点精度差,结果使宇航员困在了冰天雪地的森林中差点被冻死。目前,掌握航天器返回技术的国家只有美国、俄罗斯和中国。人上天有三个条件,除要研制出载人航天器外,还必须拥有运载力
4、大、可靠性高的运载工具;应弄清高空环境和飞行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并找到有效的防护措施。天高任船飞。未来的宇宙飞船将朝三个方向发展:有多种功能和用途;返回落点的控制精度提高到百米级的范围以内;返回地面的座舱经适当修理后可重复使用。,返回,中国的载人航天史 美国的载人航天史 俄罗斯载人航天史,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1956年2月,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用“国防航空工业”这个词来代表火箭导弹和后来的航天事业。1956年3月14日,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召开中央军委会议,决定按照钱学森的建议,由他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1956年10月8日,国防部五院宣告成立。新中国导弹、航
5、天事业也由此揭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科学院由钱学森、赵九章等负责拟订发展人造卫星的规划草案,代号为“581”任务。1958年4月,几千里之外的大漠开始兴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在“东风”二号导弹试验成功以后,1965年1月8日,钱学森正式向国家提出报告,建议早日制定我国人造卫星的研究计划。聂荣臻很重视钱学森的建议,指出“只要力量上有可能,就要积极去搞”。中央专门委员会经过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批准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规划方案,并提出争取在1970年左右发射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由于钱学森的建议是1965年1月提出的,所以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工程代号为“651”工程,同
6、时决定研制一种三组火箭作为运载工具。航天人借用了中国革命史上一次艰难的迁移行动为这枚还没有诞生的火箭命名“长征号。1970年1月30日,为发射卫星做准备而实验发射的第一枚“长征”号火箭获得成功。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载着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顺利升空。毛泽东在说完“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这句话的12年后,终于看到了中国的卫星在太空中飞翔。1974年11月5日,“长征”二号火箭首次发射。由于一根控制信号导线在巨大的震动中折断,火箭在起飞20秒以后姿态失稳,火箭自毁。当看到自己的心血结晶在一瞬间变为烈火中纷纷坠落的残骸时,航天人流下了从不轻易流的眼泪。中国在发射了第一颗卫星
7、之后不久,开始正式策划卫星通信工程。后来称为“331”工程。当真的要把通信卫星发射到所需地球同步轨道时,人们发现手中现有的火箭已派不上用场,必须研制新型能飞得更高、更远的运载工具。当一切准备就绪,日历已翻到80年代。1986年,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为了进入国际发射服务市场,提出了研制“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即“长征”二号E)的方案,即芯级采用二级火箭,在“长征”二号C的基础上捆绑四个液体助推器,将低轨道的运载能力提高到9200千克。1990年7月16日,长二捆火箭进行首次飞行试验,把一颗模拟卫星和一颗巴基斯坦搭载卫星准确地送入轨道。1992年3月22日,长二捆火箭正式发射澳星B1卫星,由于箭
8、上程序配电器的节点间出现多余物,导致点火后一、三号助推发动机关机,造成发射止。到1995年12月28日,长二捆火箭共进行了7次发射,在第三、五次发射中,均出现卫星爆炸。以后的第六、七次发射中,长二捆火箭均取得成功。1992年9月21日,江泽民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做出了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在这次会议上,江总书记明确指出,要下决心搞载人航天。中国载人航天由此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被定名为“神舟”号,代号为“921”工程。1996年11月,我国第二批宇航员2人前往俄罗斯加加林训练中心接受训练。1999年又选出第三批,共12人。飞船试验及有人飞船飞行试验四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类的航天史 人类 航天史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59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