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运动学总论》PPT课件.ppt
《《人体运动学总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运动学总论》PPT课件.ppt(10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人体运动学总论,第一节 运动学概念第二节 人体运动的形式和原理第三节 人体运动的动力学第四节 人体运动的静力学第五节 人体转动力学,第一节 运动学概念,学习目标,1.掌握人体运动学、功能解剖学、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力学,质点、刚体,轨迹、位移、路程的定义;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人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平动、转动和复合运动等基本概念。熟悉时程、速率、角加速度、角位移等概念。了解速度与速率的区别,运动的量的特点。2.掌握运动的相对性的原理,人体运动的三个面和三个轴,和康复医学中人体运动的始发姿势。熟悉两种参考系的定义,自由度的概念。3.了解人体运动学发展简史。4.熟悉人体运动学的内容、方法、
2、与康复治疗学的关系和意义。,运动学(kinesiology)是理论力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运用几何学的方法来研究物体的运动,主要研究质点和刚体的运动规律。运动学为动力学、机械原理(机械学)提供理论基础,也包含有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等多个学科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包括物体的运动在空间和时间等方面的差异。,人体运动学概念,是研究人体活动科学的领域。是通过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和研究人体和器械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或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轨迹,而不考虑人体和器械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本书所讲的人体运动学,主要指人体的功能解剖学、生物力学和部分运动生物力学的内容。,研究运动器官的结构是如何适应其生理功能
3、的学科,为功能解剖学。研究生物体机械运动的规律,以及力与生物体的运动、生理、病理之间关系的学科为生物力学。研究运动中人体和器械运动力学规律的学科,为运动生物力学。,在研究人体运动时,是以牛顿力学理论为基础的。在运动生物力学中,把人体简化为质点、质点系、刚体和多刚体系等力学模型,而使研究的问题大大简化。但是人体是生命体,因此在研究人体运动学时,还要尽可能地考虑人的生命特征,才能正确地研究人体的运动。,运动学基本概念,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标量。如温度、时间。其运算是简单的代数运算。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矢量。力、位移、速度等力学中的大多数物理量都是矢量。其计算有自己的规律。矢量的合成遵循
4、平行四边形法则。矢量的乘积有点积和差积:点积的结果是标量,数值大小等于两个矢量大小的积乘以它们夹角的余弦值,即AB=ABCos。差积的结果是矢量,大小等于两个矢量大小的积乘以它们夹角的正弦值:ABSin,方向由右手法则判断。所以矢量的差积又叫矢量的矢积。,运动的独立性,若运动同时参与几个分运动,则每个分运动不受其他分运动的影响。物体的运动是由各个彼此独立的分运动叠加而成。人体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其理论基础就是运动的独立性原理。人体运动学中量的特性:瞬时性,矢量性、相对性和独立性。,描述人体运动时间的物理量,时刻是人体位置的时间量度,用于运动的开始、结束和运动过程中许多重要位相的瞬间。时间是人体运
5、动持续时间的量度,是指人体运动从某时刻到另一时刻所经过的时间间隔。描述人体的运动在时间方面的概念主要包括运动的次序、持续时间、速度和加速度。,描述人体运动空间的物理量,1.质点 是指具有质量、但可以忽略其大小、形状和内部结构而视为几何点的物体,是由实际物体抽象出来的力学简化模型。质点的运动包括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直线运动又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后者在运动中比较多见。曲线的运动方向始终在变化,具有矢量性。曲线运动又常分为圆周运动和斜抛物体运动:斜抛物体作为质点,在运动中形成的轨迹是一条抛物线。,2.刚体,是由相互间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许多质点组成的连续体,它有一定形状、占据空间一定位置,
6、是由实际物体抽象出来的力学简化模型。在运动生物力学中,把人体看作是一个多刚体系统。,人体的运动形式,(1)平动:指运动过程中,身体上的任意两点的连线始终保持等长和平行。其运动轨迹是直线或曲线,人体平动时,身体上各点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都一致,可简化成质点处理。,(2)转动:指运动过程中,身体上的各点都围绕同一直线(即轴)作圆周运动,称转动。转动时人体各点距离轴的距离不同,所以其线速度也不同,只能简化成刚体来处理。,(3)复合运动:人体的绝大部分运动包括平动和转动,两者结合的运动称为复合运动。如骑自行车时,躯干可近似地看作平动,下肢各关节围绕关节轴进行多级转动。研究中通常把复合运动分解为平动和转
7、动,使问题大大简化。人体的机械运动都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中进行的。,人体平动的空间物理量,轨迹:质点运动的路径。当把人体转化成质点来描述其运动时,把代表人体或器械的质点在一定时间内用坐标值确定的位置点连接起来,就是人体或器械某质点的运动轨迹。路程: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时的实际运动路线的长度,也是质点运动轨迹的全长。路程是标量,只有数值的大小,没有方向。,位移:大小等于质点运动的起点到终点的直线距离,方向由起点指向终点。位移是矢量,同时表明运动的长度和运动的方向。位移一般小于路程。人体的机械运动表现为人体某一部分相对身体另一部分的空间、时间位移;人体整体相对外界环境的空间、时间位移
8、;由人体局部位移而造成器械的空间位移。,人体平动的时空物理量,速率指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经历的时间之比。速度指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经历的时间之比,是矢量。瞬时速度指物体在某一时刻或通过运动轨迹上某一点的速度。加速度是描述速度的时间变化率的物理量。它是一个矢量,有大小和方向。可以为正值、负值和0。加速度也有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都可以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人体转动的空间物理量,角位移:人体整体或环节围绕某个轴转动时转过的角度叫角位移。它是矢量,大小为转过角度的大小,方向由物理学中的“右手法则”判定。通常规定逆时针转动的角位移为正,顺时针转动的角位移为负值。角位移的
9、单位以弧度表示。,人体转动的时空物理量,角速度、线速度和角加速度等内容如后述。,二、人体运动的相对性、坐标系和始发姿势,宇宙万物处于永恒的运动状态,从哲学的观点看,运动是绝对的。机械运动是物体间相对位置的变化,要描述某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需要选定一个或多个物体作参考,观察要描述的物体与这些参考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情况。如果相对位置变化了,称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称物体是静止的。可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是相对而言的。从这个角度观察运动,运动又是相对的。物体的运动取决于参考物体选取的性质叫运动的相对性。,运动的参考系的分类,描述物体运动时选择作为参考的物体或物体群叫参考系(或参照系)。
10、在描述人体某环节运动时,多选用人体总重心或邻近环节作为参考系。根据选定的参考系,可以定性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分为两种:惯性参考系:把相对于地球静止的物体或相对于地球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叫惯性参考系。非惯性参考系:把相对于地球作变速运动的物体作为参考标准的参考系叫非惯性参考系。在描述人体运动的局部肢体的运动状态时,多需要这种参考系。,人体的面与轴,人体的运动有三个面:水平面:与地面平行的面,把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额状面:与身体前或后面平行的面,把人体分成前后两部分;矢状面:与身体侧面平行的面,把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人体的运动有三个轴:横轴(与地面平行且与额状面平行的轴)纵轴(额状面与
11、矢状面相交叉形成的、上下贯穿人体正中的轴)矢状轴(与地平面平行且又与矢状面平行的轴,在水平方向上前后贯穿人体),在康复医学中,为人体运动的始发姿势,即:身体直立,面向前,双目平视,双足并立,足尖向前,双上肢下垂于体侧,掌心贴于体侧。其中手的姿势(又名中立位)是手的掌心贴于躯干两侧,是唯一有别于解剖学中的人体基本姿势的,应提起注意。,人体运动的始发姿势,自由度,关节面的形态及结构决定了关节可能活动的轴,自由度与关节活动轴有关,关节轴有几个活动方向,就有几个自由度。例如,髋关节可作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三个轴的运动,有三个自由度。凡具备两个以上自由度的关节均可产生环绕动作。肢体一般环绕关节轴来进
12、行旋转活动。关节轴(即活动轴)可反映肢体活动范围和运动方式。,三、发展简史,古代人通过对地面物体和天体运动的观察,逐渐形成了物体在空间中位置的变化和时间的概念。中国战国时期在墨经中已有关于运动和时间先后的描述。公元前,称为“人体运动学之父”的亚里士多德首次对肌的作用进行了描述,并且分析了步行的复杂过程,以及重心的作用、运动定律和杠杆原理,为运动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后,阿基米德和盖伦在有关重力、杠杆原理及肌收缩领域取得了进一步的成就。,达芬奇对与动作有关的人体结构,重心与平衡的关系及阻力中心进行了研究,阐述了身体在站立、上下坡、从坐位起立、以及跳跃时的力学原理。是第一个记载人体步态的科学数据的
13、人。伽利略建立了加速度的概念,运动/速度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为质点的运动学奠定了基础。惠更斯在对摆的运动和牛顿在对天体运动的研究中,各自独立地提出了离心力的概念,从而发现了向心加速度与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同半径成反比的规律。,18世纪后期,欧拉研究了刚体的定轴转动和定点运动问题,提出欧拉角概念,建立了欧拉运动学方程和刚体有限转动位移定理,及刚体瞬时转动轴和瞬时角速度矢量的概念,揭示了刚体运动形式的特征,称为刚体运动学的奠基人。拉格朗日和汉密尔顿分别引入了广义坐标、广义速度和广义动量等概念,为在多维空间中用几何方法描述多自由度质点系统的运动开辟了新途径,促进了分析动力学的发展。,19世纪末以来
14、,为了适应不同生产需要、各种机器广泛使用,机构学应运而生。机构学的任务是分析机构的运动规律,根据需要实现的运动设计新的机构和进行机构的综合。现代仪器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又促进机构学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各种平面和空间机构运动分析和综合的问题。作为机构学的理论基础,运动学已逐渐脱离动力学而成为经典力学中一个独立的分支。,20世纪,运动学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关节力学、人体运动学、运动生理学等医学相关内容都融入了运动学范畴。人们依据人体的功能解剖、运动的变化规律,把生物力学原理运用到康复治疗中,形成了一整套的康复运动学治疗理论。并进一步研究出卓有成效的运动治疗方法。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还根据人体
15、的关节力学原理,为截肢和功能障碍的患者制作了合适的支具,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一)内容人体运动学,主要指人体的功能解剖学、生物力学和部分运动生物力学的内容。功能解剖学,主要研究运动器官的结构是如何适应其生理功能的学科。生物力学,主要采用力学原理分析骨骼、肌、关节运动中的力学现象,分析人体在静态和动态时,力在各部位所起的作用。运动生物力学,主要运用力学和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运动着人体的生物和力学的规律,为进行运动治疗建立合理的训练方法和恰当的手法等提供依据。,四、内容、方法和意义,(二)方法,运动学的研究方法有多种,主要包括描述性方法和规定性方法。描述性方法主要是依据人体运动时测
16、量出的数据,应用运动方程、图像法和表格法来描述人体运动当时的状态。规定性方法则是对测量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归纳。,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方法和理论分析方法。前者主要是运用CT测试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分析系统测定人体惯量参数、采用三维测力平台及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等速测力器和肌电图仪测定人体的力参数、以及采用高速摄像图像分析系统测量人体的运动学参数,求得描述研究对象的某项运动特征的各项指标,以便提供进行该运动的必要条件。后者则是采用人体系统仿真方法/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抽象的力学模型,将运动主体和运动过程进行数学语言的描述,应用数学、力学理论和计算推导出各种人体运动的普遍规律和内在机理。
17、,(三)人体运动学与康复治疗学的关系,康复治疗学的对象是损伤和疾病所导致的功能障碍,尤其是运动功能及与之相关的功能损害,康复治疗的目的是使患者的功能达到最大限度的恢复,能够生活自理,重返社会。康复治疗中运用药物和手术比较少,而以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假肢矫形器装配、心理治疗等作为主要治疗手段,其中,运动治疗作为物理治疗的中心,是最为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运动治疗(kinesiotherapy),是使用器械、徒手手法或患者自身的力量,通过某些方式的运动,使患者获得全身或局部的运动、感觉功能恢复的训练方法。为了保持正常的人体运动功能,需要骨骼肌肉系统、心肺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共同协作。骨骼
18、与肌等是运动的基础;心肺血管系统提供运动能量,决定运动功能的容量;神经系统是运动的控制系统。当三大系统发生疾病而影响其正常功能时,人体的运动功能等就会发生障碍,需要制订科学的康复治疗方案进行康复。在这类方案中,往往是通过各类运动/活动的训练来增强上述系统的功能,恢复其运动功能和个体活动能力,以便重返社会。,人体运动学是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学习人体运动学,通过对人体结构和机能的力学研究和运动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掌握熟悉运动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相一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运动障碍的实质、掌握各项运动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技巧和手法,制定运动治疗方案、选择恰当的训练手段,准确地实施运动治
19、疗,省力又安全高效地进行训练。,通过研究不同的运动对于人体的某一局部施加的力量负荷的特点,可以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治疗时给病人造成误用性综合征的可能,防止治疗师本人治疗时用力过度/不当导致自身外伤的发生,也有益于外伤后康复训练的适宜方法、强度、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的选择。可见人体运动学是康复治疗学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课程。,人体运动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又是一门技术科学,是多种科学与工程学的基础。运动学知识是骨关节疾病的正确诊断与治疗的基础,也是恢复患者运动功能的假肢、支具等的力学性质设计和正确使用的重要基础,对于康复治疗师为患者选择恰当的轮椅和支具,并训练他们学会熟练地使用,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掌握好
20、人体运动学的知识,对于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学生,至关重要。,第二节 人体运动的形式和原理,学习目标,1.掌握关节运动的形式和各个关节的主要运动方向;掌握杠杆原理和关节活动顺序性原理,熟悉相关概念。2.熟悉人体运动的基本形式,推、拉、鞭打、蹬伸、缓冲的定义,掌握摆动、躯干扭转和相向运动的概念(能够举例说明)。3.了解人体简化后的主要运动形式。,一、人体运动的形式,(一)人体简化以后的运动形式人体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上所述,把人体简化成质点,按照质点的运动轨迹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把人体简化成刚体,运动形式包括平动、转动和复合运动。,(二)人体关节的运动形式,屈曲(flexion),伸展(ext
21、ension):主要是以横轴为中心,在矢状面上的运动。内收(adduction),外展(abduction):主要是以矢状轴为中心,在前额面上的运动。内旋(internal rotation),外旋(external rotation):主要是以纵轴为中心,在水平面上的运动。前臂和小腿有旋前和旋后运动。足踝部还有内翻(inversion)和外翻(eversion)运动。,(三)人体的基本运动形式,运动生物力学将人体看作是由上肢、头、躯干和下肢组成的多环节链状形式,它的基本运动形式如下:1.上肢的基本运动形式 由上肢各关节共同完成。(1)推:在克服阻力时,上肢由屈曲态变为伸展态的动作过程。如胸前
22、传球。(2)拉:在克服阻力时,上肢由伸展态变为屈曲态的动作过程。如游泳。在运动中,上肢往往是推、拉动作相结合的运动形式,如划船;有时在伸直时做推拉。(3)鞭打:在克服阻力或自体位移时,上肢各环节依次加速、制动,使末端环节产生极大速度的动作形式,叫鞭打动作。如投掷。,2.下肢的基本运动形式,(1)缓冲:在克服阻力时,下肢由伸展态转为较为屈曲态的动作过程。如跳远前起跳时摆动腿的动作。(2)蹬伸:在克服阻力时,下肢由屈曲态主动转为伸展态的动作过程。如跳远前起跳时起跳腿的动作。(3)鞭打:在完成自由泳的两腿打水动作时,下肢各环节有类似上肢的鞭打动作。,3.全身基本运动形式,(1)摆动:身体某一部分完成
23、主要动作(如一条腿的起跳)时,另一部分配合主要动作进行加速摆动(如双臂和另一条腿配合起跳的摆动)动作形式,称摆动。(2)躯干扭转:在身体各部位完成动作时,躯体上下肢沿身体纵轴的反向转动的运动形式。(3)相向运动:依据运动形式,把身体两部分相互接近或远离的运动形式称相向运动。,(2)躯干扭转,二、人体基本动作原理(一)杠杆原理,运用杠杆原理对运动进行分析,是运动力学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1.概念 1)支点(F)是指杠杆绕着转动的轴心点,在肢体杠杆上,支点是关节的运动中心。2)力点(E)动力作用点称为力点,在骨杠杆上力点是肌肉的附着点。3)阻力点(W)阻力杠杆上的作用点称为阻力点,是指运动阶段的重力
24、、运动器械的重力、摩擦力或弹力以及拮抗肌的张力,韧带、筋膜抵抗牵张力的力等所造成的阻力。它们在一个杠杆系统中的阻力作用点只有一个,即全部阻力的合力作用点为唯一的阻力点。,4)力臂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5)阻力臂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6)力矩(M)是力对物体转动作用的量度。人体的各种运动多是肌肉的拉力矩作用于相应环节,使之围绕关节轴转动而实现的。肌力的测定和训练一般是就肌力矩而言。7)阻力矩 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为阻力矩。力矩和阻力矩的作用方向一律用“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来表示。习惯上把顺时针方向的力矩规定为正力矩,逆时针方向的力矩规定为负力矩。规定正、负之后,几个力矩
25、的合成就可用其代数和来计算。,2.杠杆的分类,(1)第1类杠杆 其支点位于力点和阻力点中间,主要作用是传递动力和保持平衡,它既产生力又产生速度。在人体中这类杠杆较少。(2)第2类杠杆 其阻力点在力点和支点的中间,。其力臂始终大于阻力臂,可用较小的力来克服较大的阻力,故称省力杠杆。(3)第3类杠杆 其力点在阻力点和支点的中间,如使用镊子。此类杠杆在人体上最为普遍。此类杠杆因为力臂始终小于阻力臂,动力必须大于阻力才能引起运动,但可使阻力点获得较大的运动速度和幅度,故称速度杠杆。,3.杠杆的原理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1)省力 要用较小的力去克服较大阻力,就要使力臂增长或缩短阻力臂。在人体杠杆中肌拉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体运动学总论 人体 运动学 总论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59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