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核取代消除》PPT课件.ppt
《《亲核取代消除》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亲核取代消除》PPT课件.ppt(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 6 章 脂肪族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消除反应,本 章 提 纲,6.1 有机化学中的电子效应 6.2 碳正离子6.3亲核取代反应的机理6.4 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6.5消除反应的机理,6.1有机化学中的电子效应,电子效应,诱导效应(I),共轭效应(C),场效应,超共轭效应(C),诱导效应,诱导效应:因分子中原子或基团的电负性(或极性)不同而引起成键电子云沿着共价键向某一方向移动的效应称为诱导效应。,特 点*沿共价键传递。*很快减弱(一般只考虑三个原子。),+,+,+,-,诱导效应的强弱一般规律:,带正电荷的基团和具有配位键的基团有吸电子诱导效应,带有负电荷的基团具有给电子诱导效应。,
2、电负性越大,吸电子诱导效应越强。如:,烷基有给电子诱导效应。,-I 效应:-F-Cl Br I-F-OR-NR2-CR3-CCR-CH=CR2-CH2CR3,常见的吸电子基团(吸电子诱导效应用-I表示),NO2 CN F Cl Br I CC OCH3 OH C6H5 C=C H,常见的给电子基团(给电子诱导效应用+I表示),(CH3)3C(CH3)2C CH3CH2 CH3 H,这些诱导效应的顺序不是固定不变的,常常因为所连母体化合物的结构不同,会有所变化。,共轭体系:不饱和化合物中,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具有互相平行的P轨道侧面重叠形成大键的体系称为共轭体系。,6.1.2 共轭效应,CH2=CH
3、-CH=CH2,sp2,电子离域:在共轭体系中,电子并不局限在两个原子之间运动,而是在整个共轭体系中运动,这种现象叫做电子离域。,共轭效应:在共轭体系中,由于电 子(或p电子)的离域,使体系能量降低,分子趋于稳定,键长趋于平均化,这种现象称为共轭效应。,CH2=CH-CH=CH2,CHC-CH=CH2,CH2=CH-CH=O,-共轭:,p-共轭:,例如:,共轭体系分类,-共轭,p-共轭,单双键交替出现的体系,p轨道与键的p轨道侧面重叠形成的共轭体系。,共轭效应产生的条件:,组成共轭体系的各原子必须具有共平面性。参加共轭的p轨道必须互相平行,且垂直于分子平面。,例如:CH2=C-CCH,例如:C
4、H2=C=CH2,非共轭体系无共轭效应,特点:1.只能在共轭体系中传递。2.共轭效应随碳链增长并不减弱,而且传递过程中电子云以交替偶极形式分布。,共轭效应的特点:,凡是通过电子的离域使共轭体系中C=C双键上的电子云密度降低的基团称有吸电子共轭效应(-C效应),反之有给电子共轭效应(+C效应)。,电子的移动方向:由高密度向低密度方向移动;电子云密度相同时,向电负性大的原子方向移动。,CH2=CH-CZ(Z:CH、N):,-C效应,例如:,CH2=CHCH=Z,(Z:O、N、C),-C效应,-C效应,+C效应,(X:F、Cl、Br、I、OH、OR、OCOR、NR2、NHCOR、CH2-等带有孤电子
5、对的原子或基团),超共轭效应:当C-H 键与键(或p电子轨道)处于共轭位置时,也会产生电子的离域现象,这种C-H 电子的离域现象叫做超共轭效应(C)。,-超共轭,-p 超共轭,6.1.3 超共轭效应,超共轭效应分类,特点:1.超共轭效应比共轭效应弱得多。2.在超共轭效应中,键一般是给电子的,C-H键越多 超共轭效应越大。,例如:,3个C-H键-超共轭效应弱,6个C-H键-超共轭效应强,-p超共轭效应增强,由此可以得出碳正离子、自由基和碳负离子的稳定性顺序。,碳正离子的稳性顺序(正电荷越分散越稳定):,自由基稳定性顺序:,碳负离子稳定性顺序(负电荷越分散越稳定):,6.1.4 场效应,取代基在空
6、间可以产生一个电场,对另一头的反应中心有影响,空间的静电作用称为场效应。,场效应与距离平方成反比,距离愈远,作用愈小。,同向,反向,碳正离子:含有一个只带六个电子的带正电荷的碳氢基团称为碳正离子。,结构特点:,6.2 碳正离子,平面型,电性特点:亲电性,sp2杂化,碳正离子稳定性顺序:,烯丙基(苄基)C+3oC+2oC+,1oC+CH3,稳定性解释:,1)烷基的给电子作用(+I和+C)使得碳正离子正电荷得到分散,趋于稳定;2)烷基的给电子作用使得原来带6个电子的碳原子趋向于八隅体结构。,有时碳正离子的稳定性还受到分子几何形状的影响。,例如:,(CH3)3C+,6.3 亲核取代反应的机理,亲核取
7、代: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亲核试剂取代的反应称为亲核取代反应,用SN表示。,中心碳原子,底物,产物,离去基团,受进攻的对象,一般是负离子或带未共享电子对的中性分子,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1),卤代烃亲核取代反应,6.3.1 SN2反应及反应机理,1.SN2反应,1).动力学分析,如果,CH3Br,OH,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反应速率取决于两种分子 的亲核取代反应。,例:溴甲烷的碱性水解,2).反应机理,+,sp3,sp2,sp3,慢,快,构型翻转,Woldon翻转,SN2反应能量变化曲线,Ea,H,放热反应,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同时进行,一步反应
8、,1)Nu-从离去基团L的背面进攻反应中心。,2)构型翻转瓦尔登(Walden转化)。,例如,构型保持,构型翻转,(S)-2-溴辛烷 D=+34.25o,(R)-2-辛醇 D=-9.90o,(S)-2-辛醇 D=+9.90o,3).立体化学,构型翻转,同一分子内,一个基团参与并制约反应中心相连的另一基团的反应称为邻基参与,也称为邻助作用。,例如:,旋光性-溴代丙酸水解,形成构型不变的产物,邻基参与的反应(邻助作用)-保持构型,100%构型保持,反应机理:,立体化学:产物构型保持。,邻基参与反应的特点:,邻近基团:有未共用的电子对的杂原子。,-O-,-OH,-OR,-OCOR,-NR2,-SH,
9、-SR,-X,-Ar,4).成环的SN2反应,如果某化合物中的一个位置有离去基团,另一个位置有亲核试剂,这时,亲核取代反应就可以在分子内发生。分子内的亲核取代反应一般都按SN2机理进行,产物是一个环形化合物,所以这类反应称为成环的SN2反应。,v五元环 v六元环 v中环,大环 v三元环 v四元环,必须在稀溶液中进行,SN2,SN2反应特点 1.一步反应,无反应中间体,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同时进行,属于协同反应;2.双分子反应-;3.发生Walden构型转化;4.有邻助作用的反应保持构型;5.反应活性:;6.不发生重排反应。,6.3.2 SN1反应及反应机理,1.SN1反应,1).动力学分析,
10、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1):反应速率只取决于一个分 子的亲核取代反应。,例:2-甲基-2-溴丙烷的碱性水解,如果,(CH3)3CBr,OH-,or,不变,2).SN1反应机理,-,+,(分步反应),第一步,第二步,慢,快,速控步骤,SN1反应能量 变化曲线,碳正离子的形成是 决定反应速度的一步,放热反应,3).SN1立体化学,1)外消旋化(构型翻转:构型保持=1:1),OH-,(1),(2),(1)构型翻转,(2)构型保持,外消旋化,旋光性为零,2)大部分情况下发生部分外消旋化(构型翻转 构型保持),SN1反应特点 1.分步反应,反应中间体为碳正离子。2.单分子反应-3.如果与离去基相连的碳
11、是不对称碳,则可以得到构型保持和构型翻转两种产物。4.反应活性:5.在SN1 反应中,伴随有重排和消除产物。,重排产物,消除产物,例如:,亲核取代产物,CH3 C CH2,.,.,CH3,CH3,断裂,形成,重排反应机理,重排,一级碳正离子,三级碳正离子,重排产物,消除产物,溶剂解反应:如果反应体系中没有另加试剂,底物就将与溶剂发生反应,这时,溶剂就成了试剂,这样的反应称为溶剂解反应。,(CH3)3C-Br+C2H5OH(CH3)3C-OC2H5+HBr,反应机理,溶剂解反应速率慢,主要用于研究反应机理,6.3.3 溶剂解反应(自习),内返,离子对外返,离子外返,紧密离子对,溶剂分离子对,自由
12、离子,此时进攻得构型转化产物,此时进攻产物构型转化占多数,此时进攻得消旋产物,6.3.4 温斯坦(S.Winstein)离子对机理,发生部分外消旋化,温斯坦(S.Winstein)离子对机理:,6.4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6.7.1 烷基结构的影响6.7.2 离去基团的影响6.7.3 试剂亲核性的影响6.7.4 溶剂的影响,6.4.1 烷基结构的影响,烷基结构对SN2反应的影响,CH3X,1o RX,2o RX,3o RX,R-X的SN2反应的活性顺序,R-Br+OH-ROH+Br-,丙酮,25,SN2,SN2反应,+,sp3,sp2,sp3,慢,快,能量,反应进程,卤代烃的空间位阻 烃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亲核取代消除 取代 消除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58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