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成长理论》PPT课件.ppt
《《产业成长理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成长理论》PPT课件.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7/9,1,第二讲产业成长理论,2.1 产业划分2.2 产业生命周期,2023/7/9,2,2.1 产业划分,一、产业的概念二、产业的涵义三、产业分类的方法及其类型,2023/7/9,3,一、产业的概念,产业:由提供相近产品和服务、或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在相同或相关价值链上活动的企业共同构成的集合。,2023/7/9,4,二、产业的涵义,.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产业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概念;.产业的含义具有多层次性;.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内涵不断充实,其外延不断扩展。,2023/7/9,5,三、产业分类的方法
2、及其类型,.马克思两大部类分类法生产资料生产部门消费资料生产部门.农、轻、重产业分类法农业轻工业重工业,2023/7/9,6,三、产业分类的方法及其类型,.三次产业分类法第一产业(农业产业)第二产业(工业产业)第三产业(服务产业).霍夫曼分类法消费资料产业资本资料产业其它产业,2023/7/9,7,三、产业分类的方法及其类型,.生产要素集约分类法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产业地位分类法基础产业瓶颈产业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先行产业,2023/7/9,8,三、产业分类的方法及其类型,.产业发展状况分类法(1)按技术先进程度分类传统产业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2)按产业
3、发展趋势分类朝阳产业夕阳产业(3)按产品供求状况分类长线产业短线产业,2023/7/9,9,三、产业分类的方法及其类型,.标准产业分类法标准产业分类法(Standard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SIC)是为统一国民经济统计口径而由权威部门制定和颁布的一种产业分类方法。条件:权威性、统一性、完整性、实用性国际标准产业分类:联合国在1971年颁布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Indexes to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 of All Economic Activities,简称ISIC
4、),将全部经济活动分为10大项,再逐级分解为中项、小项、细项,并进行编码。中国的标准产业分类: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1994),2023/7/9,10,中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数)、类别名称与代码索引表注:表中大类、中的加数表示留有的空码个数,共个空码,即、,2023/7/9,11,三、产业分类的方法及其类型,9.其他产业分类方法(1)四次产业分类法(2)内容产业、物质产业与位置产业分类法,2023/7/9,12,产业分类标准与产业分类方法,2023/7/9,13,2.2 产业生命周期,一、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二、产业生命阶段三、产业生命周期的识别方法四、决定产业生命周期的主要因素五、产业生命周期
5、与产品生命周期六、产业生命周期与企业生命周期,2023/7/9,14,一、产业生命周期理论,1.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期影响最大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弗农教授提出的,1966 年弗农在国际供需平衡的前提假设下,依据产业从工业发达国家到后发工业国家,再到开发国家的顺次转移现象,将产品生产划分为导入期、成熟期和标准化期三个阶段。在导入期,工业发达国家率先进行新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国内市场顺利开拓,并开始向后发工业国家出口,逐渐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在成熟期,随着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原进口国亦能生产同类产
6、品,这时亦存在大量的跨国投资和技术输出。到了标准化期,国外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产品出现逆流现象,发达国逐渐放弃该产品而转向开发更新的产品,从而开始新一轮产品生命周期的循环。其后迈克尔波特(1980)进一步指出,这三个阶段分别代表了国际产业竞争中创新驱动型、投资驱动型和要素驱动型这三种基本形式。,2023/7/9,15,1975年、1978年哈佛大学的阿伯纳西(WAbernathy)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厄特拜克(JUtterback)又提出了基于技术创新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即AU模型。在国内供求均衡和产品创新及过程创新机会均丰富的前提假设下,他们依据产出增长率将产品生命周期划分为不稳定、转换和稳定三个
7、阶段。以主导设计的出现为分界,在阶段一,不同厂商携不同产品创新进入,产品差别化程度高,产出增长不快;在阶段二,产品基本定型,产品差别化程度低,创新重点转向旨在降低成本的过程创新,产出增长快,同时无效厂商退出。阶段三为衰退或更新时期。这一过程存在以下两条基本主线:第一,在主导设计前,产品创新多,竞争在于产品性能。一旦进入主导设计,过程创新就上升到主要地位,竞争转向价格。这表明创新从根本性转向了渐进性。第二,产业初期为许多小企业以差别化产品竞争并存,经不断的进入、退出,最终形成了几家垄断企业为主的局面。它们是引入主导设计,通过过程创新,获得规模经济收益的厂商。两条主线表明技术成长与市场演化存在较强
8、的共生、共演关系。,2023/7/9,16,1982年高特(Gort)和克莱珀(Klepper)在对46个产品最多长达7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按产业中的厂商数目对产品生命周期进行划分,即引入、大量进入、稳定、大量退出和成熟等五个阶段,从而建立了产业经济学意义上第一个产业生命周期模型,即GK模型。他们认为,阶段2的大量进入源于来自外部的(产品)创新,阶段4的大量退出则是由于价格战、外部创新减少和通过“干中学”方式(过程创新)所建立的效率竞争,阶段5为产业成熟期,直至有重大技术变动或重大需求变动产生,开始新一轮生命周期。,2023/7/9,17,1990年克莱珀和格莱狄(Graddy)对
9、GK模型进一步加以发展,他们按厂商数目改变将产业生命周期重新划分为成长、淘汰和稳定三个阶段,数据分析表明在淘汰阶段产业产出仍有较大的增长,为解释这一现象,克莱珀和格莱狄提出了新的产业生命周期解说。该理论假定进入量主要由潜在进入者数量决定,而潜在进入者数量又由价格成本边际决定。又假定整个竞争过程中价格随着成本的下降而下降,价格成本边际呈递减趋势。故潜在进入者数量和进入亦呈递减趋势。这样,起源于重大但尚不完善技术创新的产业会吸引一系列的潜在进入者,进入者会携带产品创新或过程创新。产品创新会很快扩散,过程创新会降低成本至当时所能达到的最低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越来越少,而成本竞争导致的退出会越来
10、越多。整个产业发展过程就会呈现上面的实证特征,需求增长停滞不再成为淘汰发生的必要条件。,2023/7/9,18,1996 年,阿加瓦(Agarwal)和高特沿着另一条路径对GK 模型进行了发展。他们对产业生命周期的划分,与GK模型非常相似,但在阶段长度上有所不同。通过引入危险率,研究了产业生命周期的阶段性对厂商进入与退出的综合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危险率与厂商“年龄”成反比。与克莱珀和格莱狄(1990)不同,该理论着重强调了产业特性(产业生命周期阶段)和厂商特性(企业年龄)对厂商存活的影响。,2023/7/9,19,1999年克莱珀通过对4 个产业发展重点案例的研究,提出了技术效率存活的寡头进化
11、理论,该理论建立在创新回报动态递增的基础上,一方面,创新主要产生成本降低和质量提高效果,这更有利于大厂商;另一方面,厂商进入前的相关经历也会对进入后的绩效产生重大影响。在早期,进入和产业产出同步上升,最终导致单位质量价格下降,获利减少。这导致对进入者创新能力的要求不断提升,直至无厂商愿意进入。这样,最早的进入者具有最大的创新效率,成长为最大的厂商,进行着最多的创新,从而具有最强的竞争优势。甚至在进入停止后,其不断的成长也会挤出无效者和后进入者,这样不但引起淘汰,并且导致寡头市场形态的出现。,2023/7/9,20,产业生命周期阶段理论的演变路径,2023/7/9,21,一、产业生命周期理论,2
12、.产业生命周期的一般形态产业生命周期:某个产业在市场上从产生到衰退的时间周期。一般认为,产业生命周期显现了发展历史中的不同阶段,可以划分为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或蜕变期)(图2-1)。形成期是指某个产业产生以后要素投入、产出规模和市场需求缓慢增长的时期;成长期是指某个产业的要素投入、产出规模和市场需求迅速增长的时期;成熟期是指某个产业的市场饱和,要素投入、产出规模进入缓慢增长的时期;衰退期是指某个产业的要素开始趋于退出,产出规模和市场需求下降趋势日益增强的时期。在衰退期如果出现了重大技术变革,该产业就可能结束衰退期,开始新的产业生命运动周期。一般形态的产业生命周期要依次经历这四个阶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产业成长理论 产业 成长 理论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58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