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章节间混套作INTERCROPPING.ppt
《五章节间混套作INTERCROPPING.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章节间混套作INTERCROPPING.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间混套作INTERCROPPING,间、混、套作是我国农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精耕细作、集约种植的一种传统技术:,公元前1世纪,西汉汜胜之书:“每亩以黍椹子各三升合种之”、“区种瓜又种薤十根”、“又可种小豆于瓜中”。公元6世纪齐民要术:“二豆良美,润泽益桑”,以发挥作物间的互利关系;“慎勿于大豆地中杂种麻子”,以避开作物间的不利关系。至宋、元时期的七百年间,间混套作有一定发展,注意到用地养地相结合,并提高了对套作的好处和合理选配作物组合的认识。至明、清,人口增加较快,人均耕地显著减少,间混套作普及较快。明代农政全书中有了关于大麦、裸麦和棉花套作,麦和蚕豆间作,以及棉薯间作等记载。清朝
2、农蚕经记述了麦与大豆的套作。此外,明朝还有早稻与晚稻套作,清朝有稻豆套作、粮菜问作、稻与苡薏间作等有关记载。至建国前,套作已有相当规模的发展,玉米与豆类间作在全国各地已都有分布。建国后,“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合理的轮作(换茬)、间作套种和密植是增加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间套作的意义 Role and importance of intercropping间套作的效应 Effects of intercropping间套作的技术 Techniques of intercropping 主要间套作类型与方式 Major intercropping patterns,Contents,有
3、关概念,单作(sole/solid cropping)在同一块田地上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为纯种、清种、净种或平作。群体结构单一,全田作物对环境条件要求一致;生育一致,便于田间统一种植、管理与机械化作业;个体之间只存在种内关系。,间作(intercropping)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Intercropping is the growing of two or more crops with at least one crop planted in rows.in proximity to promote interaction be
4、tween them.不同作物在田间构成人工复合群体,个体之间既有种内关系,又有种间关系。间作的作物播种期、收获期相同或不相同,但作物共处期长,其中,至少有一种作物的共处期超过其全生育期的一半。间作是集约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间作时,不论间作的作物有几种,皆不增计复种面积。,有关概念,条(带)状间作 Strip intercropping 作物成多行或占一定幅度的相间种植,形成带状,如四行棉花间作四行甘薯,二行玉米间作三行大豆等。,有关概念,Growing two or more crops together wide enough to permit separate crop machine
5、 production but close enough for the crops to interact.,带状间作便于机械化或半机械化作业,与分行间作相比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关概念,农作物与多年生木本植物相间种植,也有人称为多层作。木本植物包括林木、果树、桑树、茶树等;农作物包括粮食、经济、园艺、饲料、绿肥作物等。Intercropping of perennial trees with field crops,in order to.create more integrated,diverse,productive,profitable,healthy and sustainabl
6、e land-use systems.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trees on farms and in the agricultural landscape,diversifies and sustains production for increased social,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for land users at all levels.,农林间作Agroforestry,农林间作与坡地农业,田篱间作 Alley cropping 或 Hedgerow Intercropping:每隔4-6公尺宽以速
7、生树种植成田篱,田篱之间种植一般农作物。种植作物前修剪作为绿肥并且避免遮荫。,樟、茶间作,农桐间作,混作(混合间作)Mixed intercropping 在同一块田地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基因型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为混种。Growing two or more genotypes together in no distinct row arrangement.,有关概念,混作的作物相距很近或在田间分布不规则,不便分别管理,并且要求混种的作物的生态适应性要比较一致。,混作是落后的种植方式?,套作(接替间作)Relay intercropping 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种植(播种
8、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为套种、串种。如于小麦生长后期每隔34行小麦播种一行玉米。后季作物英文有时称为under-sown crop。每种作物的共生期都不超过其全生育期的一半。,有关概念,立体种养(multistorey cropping and raising)在同一块田地上,作物与食用微生物、农业动物或鱼类分层利用空问种植和养殖的结构;或在同一水体内,高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与鱼类、贝类相间混养、分层混养的结构。,有关概念,土地当量比(Land Equivalent Ratio,LER)为了获得与间、混、套作中各个作物同等的产量,所需各种作物单作面积之比的总和。,Yi 代表单位面积内间
9、、混、套作群体中的i作物的实际产量;Yij 代表该作物在同样单位面积上单作时的产量。M 是复合群体中作物的个数。,Land Equivalent Ratio(LER)有时也用Relative Yield Total(RYT)表示。,例:玉米+大豆,其中玉米产量349.1kg,大豆产量56.8kg。玉米单作的产量为371.7kg,大豆单作的产量为75.3kg。则玉米+大豆的土地当量比为 LER=间作玉米产量/单作玉米产量+间作大豆产量/单作大豆产量=349.1/371.7+56.8/75.3=1.693,间混套作的作用,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提高产量稳定性增加产品多样性增强对病虫害的抗性提高品质保护
10、资源环境,单一群体的缺点:漏光多透光差个体间竞争激烈难以通过增加LAI进一步提高产量,间、混、套作的效应,Individual plant population community,由于间混作而产生的作物产量变化及各个成分(组成作物)在间混作群体中与单作时的不同表现。,复合群体中的互补和竞争关系,一、空间上的互补与竞争,式中:I表示F层叶的水平光强度;I0表示群体顶部所接受的光强;K为消光系数;L为群体自上而下的累积叶面积指数;e为自然对数的底。T=e-K可称作透光系数,即L为1时的I/I0值。K愈大T愈小,表示对通风透光的影响愈大。一般作物群体的K值大多在0.7左右,T值大多在0.5左右,即
11、每通过叶面积指数l,光强约减弱一半。,复合群体中的互补和竞争关系,二、时间上的互补与竞争 三、地下养分、水分的互补与竞争 四、生物间的互补与竞争,两种作物互作(竞争互补)的可能结果,作物,驱避害虫,间混作的效应(效益原理),一、提高作物群体种植密度,增加光合面积,提高光能利用效率1、改平面受光为立体受光:增加受光面积提高光合效率分层截获,提高截光量,减少反射和漏射异质互补2、改善通风与C02供应。,单作与间作受光面积示意图,间混作的效应(效益原理),二、加强对地力的利用三、发挥边行优势 玉米的边行优势可涉及到3行。6行玉米间作时,边行比中间行产量高71.2%。隔根试验:以单作产量为100%,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章节 套作 INTERCROPPING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458204.html